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小孩子耳朵飛怎麼整正文

小孩子耳朵飛怎麼整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小孩子耳朵飛怎麼整
 
案例摘要1一只小飛蟲爬進了睡熟的毛衛國小外孫左耳內;2小外孫驚醒,一面用手挖著左耳,一面哭叫;3毛衛國趕到,鼓起兩腮對著右耳孔往裡吹氣;4孩子的父母一聽說是蟲子爬進耳朵,馬上推來自行車要送孩子去醫院。一只小飛蟲爬進毛衛國小外孫的左耳內,眾多“急救醫生”寄來他們處理外耳道異物的方法……什麼是外耳道異物進耳分為內耳、中耳、外耳三部分。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外耳道從耳廓的腔底起到鼓膜止,鼓膜如同一幅向前下方傾斜的布幕,把外耳道與中耳隔開,如果鼓膜完整而不受破壞,則異物一般不能進入中耳和內耳。外耳道長約25~35厘米,成人較長,小孩較短,是一條橢圓形彎曲的盲管(管的一端是鼓膜),在靠近鼓膜處還有一處較為狹窄的地方稱外耳道峽。外耳道這種特殊的結構,有防范異物深入和直接傷害鼓膜的作用。然而,它存在一個向外而且毫無遮擋的開口,所以仍然是人體最易發生異物存留的地方。當昆蟲爬入外耳道,或其它物體進入並停留在外耳道,便成為外耳道異物。通常造成外耳道異物的原因有三種:一是不懂事的小孩將一些細小的物品,如豆、米、小珠子、小石子或小紙團等放進外耳道所致的非動物性外耳道異物,屬於被動進入外耳道的異物;二是蚊、蠅、螞蟻、小蟑螂等昆蟲爬進外耳道所致的動物性外耳道異物,屬於主動進入外耳道的異物;三是粗心大意的醫護人員遺留的棉花團等造成醫源性的外耳道異物。外耳道異物的症狀小而無刺激性的外耳道異物,未累及鼓膜的,一般都沒有自覺症狀,常常是體檢查看外耳道時才被發現。較大的異物因阻塞耳道可引起聽力障礙、耳鳴、耳痛、反射性咳嗽等,如異物觸及鼓膜可引起眩暈。一些植物種子進入外耳道,原來體積較小,並無症狀,後來因為吸收了水分而種子的體積膨脹,甚至發芽生長,則症狀逐漸加重。尖銳的異物特別是昆蟲的抓咬,可引起難以忍受的疼痛、耳鳴,甚至因損傷外耳道皮膚或鼓膜而出血。此類外耳道異物常引起患者耳痛而突然從睡眠中驚醒。小孩子驚醒後,會一面用小手挖那進入昆蟲的耳道一面哭叫,就如同本例毛衛國的小外孫所表現的那樣。人的兩耳相通嗎案例介紹“毛衛國趕忙抱起小外孫,並鼓起兩腮對著小孩的右耳孔往裡吹氣,他聽說人的兩耳是相通的,他希望能把小孩左耳道的小蟲吹出去”。讀者的來信對此有三種意見:一種是“人的兩耳並不相通,毛衛國不可能從右耳把他孫兒左耳的小蟲吹出去”;另一種意見是“人的兩耳是相通的,毛衛國的做法有可能成功”;再一種意見是“人的兩耳的確是相通的,但毛衛國的做法是錯誤的”。顯然,這三種意見是錯誤的,或分析得不夠正確。其實,人的兩耳並沒有直接相通,兩側中耳各自經一條很細的管道——咽鼓管,通向一個共同的鼻咽腔。在一般情況下,咽鼓管是關閉的,只有在做吞咽、張大口等動作時才能開放,此時外界空氣與中耳內的空氣相通,達到平衡中耳壓力的目的,即使在鼓膜已經破裂的情況下,通過用嘴向外耳道吹氣,氣流也不可能通得過咽鼓管,更不可能到達對側耳內。現場急救貴在快速有效案例說“小孩尖厲的哭叫聲驚動了毛衛國的女兒和女婿,他們一聽說是蟲子爬進孩子的耳朵,馬上推來自行車,要把孩子送到鎮醫院去診治”。上海市閘北區陳文茜、陝西省合陽縣周紅、廣東省河源市吳钊澤、山東省淄博市畢作谟等一批讀者對此提出中肯的意見:“小孩有急症馬上送往醫院,請醫生診治是對的;但要看具體情況,是否需要先在現場進行處理。”“現場處理貴在快速有效。”“不要急於送醫院的情況大致有三種:一是病情危重不宜搬動者,要在現場緊急處理,待病情較穩定或有足夠設備的救護車輛才送醫院;二是到醫院的路途過於遙遠,又無適當的的交通工具,不先行處理就緊急上路只會延誤搶救時機;三是在現場就有可能處理好的,在現場處理可以減少患者痛苦,省時省力省錢。”“像毛衛國的小孫子耳朵爬進小蟲,又處在遠離醫院的山區,交通工具僅是一輛自行車,現場處理要比送醫院更為合理。”現場處理要點陝西省西安市徐春雙、廣東省興寧市吳斌、山東省即墨市楊敬諾等讀者指出:一旦外耳道有異物進入,要鎮靜,不要慌張,要觀察是什麼異物再作相應的處理。1昆蟲不少讀者提出用燈光置於外耳道口誘蟲爬出,此法可以一試。但不如先滴入香油、乙醚等,使昆蟲被黏附或被麻醉而失去活動能力,避免其對外耳道及鼓膜造成損害,或用溫開水沖洗更為快捷妥當;2豆類等植物種子可先滴入95%的酒精,使其縮小,然後再鉤出或掏出(此類異物不宜滴水或用水沖洗,因種子浸水會膨脹而卡緊在外耳道);3泥塊不便取出,可用溫開水沖洗。但要注意如有鼓膜穿孔中耳炎病史者,不宜沖洗,可小心用耳挖、小匙一點一點挖出;4紙團、棉紗團或扁形、條形異物可直接用小鑷子取出;5圓滑的異物用鉤經異物周圍空隙繞過異物,然後套住異物將其鉤出,而不能用夾、用鑷,以免把異物推向深處。異物取出以後,如外耳道受損傷,要予以消毒,並外用、內服抗生素,直至傷口痊愈。在此應強調的是:自行處理外耳道異物必須在明視下進行,對於一些位置較深的異物,不可盲目掏挖。若現場處理不了或處理後,均應到醫院再檢查,確定異物是否徹底被清除了;有中耳炎史或鼓膜損傷史的患者,最好不要用液體灌注耳道,以免誘發更嚴重的感染。
 
qy精品店有手镯可以換,詳細看了下條件:

紅色大精魚x25
巨大柯德朗x50
死神的頭顱x4
大地之卵x5
虛假生命的核心x5
龍的心髒x3
金幣7500000

有天使和惡魔兩種,綿羊是天使,有火的是惡魔.隨機產生祝福復活只類的技能,據說幾率很小.
 
沒事不用著急,我家孩子差不多那麼大的時候也流。到三四個月就好了。是因為剛出生的時候護士洗澡的時候沒注意進水了。現在耳朵可靈了。沒事的,別聽大家一說心慌。本來就是人多說法也多,別去動他的耳朵流出來了你給他擦擦就行了。祝寶寶健康!!你好我以回答你的答案,送我分吧,謝謝是寶寶的淚水流到了耳朵裡趕快去醫院查一下,怕是小兒性的中耳炎。耳內感染了,快去醫院吧。不要大意,先用衛生棉棒擦一擦,觀察兩三天,如果還流就去醫院最好是送寶寶去醫院,萬一穿孔就不好了

處理辦法 用眼藥水和鼻藥水往耳朵裡,滴1-2滴,應該差不多三天就好了。以後洗澡要注意耳朵不能進水,還有小孩子哭的話應該立刻幫他擦眼淚,以免淚水流到耳朵裡

祝寶寶早日康復有可能是耳朵進水了,引起發炎,最好趕快去醫院看一下吧,怕是中耳炎,小孩子的眼、鼻、耳都不能亂動的,給小孩子用藥要慎重呀應該是中耳炎,而且很嚴重了,趕緊去醫院,會用滴耳液來消炎,沒事,小寶寶發生中耳炎很正常,就是別耽誤治療。耳鼻流液的話不要自己處理,趕緊去醫院吧.多數可能是中耳炎伴有鼓膜穿孔。由於幼兒鼻咽管從結構上比成年人短且直,鼻咽部的感染很容易擴散到中耳,造成中耳炎。要抓緊去醫院診治,否則可能導致耳聾。有可能是中耳炎,建議去醫院先看看再做處理。不要耽誤快去醫院,不然發展嚴重了就不好治了!您好:也許是中耳炎,建議就醫。

病因症狀

中耳炎,俗稱“爛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進入鼓室,當抵抗力減弱或

細菌毒素增強時就產生炎症,其表現為耳內疼痛(夜間加重)、發熱、惡寒、口苦、

小便紅或黃、大便秘結、聽力減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內會流出膿液,疼痛會減輕,

並常與慢性乳突炎同時存在。急性期治療不徹底,會轉變為慢性中耳炎,隨體質、

氣候變化、耳內會經常性流膿液,時多時少,遷延多年。中醫將本病稱為“耳膿”、

“耳疳”,認為是因肝膽濕熱(火)邪氣盛行引起。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臨床上以嬰幼兒多見,主要是因為小兒從耳通到咽喉的通路--

耳咽管比成人的要短、要粗、要平直、小兒易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得病後易引起

耳咽管炎症,細菌進入中耳而發病。另外小兒飲食時,發生嗆咳、嘔吐時,食物應

易從耳咽管進入中耳,產生炎症。

耳疼、頭痛、頭暈、發熱、輕者低熱,重者發熱、體溫可高達40℃,可伴有嘔吐

、腹洩、不食等全身症狀。不會說話的嬰兒哭鬧不安,常抓耳朵。1-2天後耳內

鼓膜穿孔,膿液流出後,耳痛等症狀減輕,如治療不及時或不徹底,很容易轉成慢

性中耳炎。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俗稱“臭耳底子”,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未能及時治愈,拖延六周

以上者即為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主要有流膿、耳鳴、耳痛、頭痛、頭暈等。可分為

三種類型。①單純型:炎症未破壞骨質,耳內流膿為粘膿性或粘淮性,無臭味。②

壞死形:炎症已侵潤到骨質,耳內流出物如干酪樣(豆渣樣),量少,有血絲。③膽

脂瘤型:由於炎症的長期刺激,上皮增生活躍,耳內流出物夾雜有上皮脫屑,及黃

白色有惡臭的油片狀物。後兩種類型如不及時治愈,會造成不良後果。



自療注意事項

(1)積極治療鼻咽部疾病,以免病菌進入中耳,引發炎症。

(2)不能強力擤鼻和隨便沖洗鼻腔,不能同時壓閉兩只鼻孔,應交叉單側擤鼻涕。

(3)挖取底部耳垢,應十分小心,宜先濕潤後才挖,避免損壞鼓膜。

(4)游泳上岸後,側頭單腳跳動,讓耳內的水流出,最好用棉簽吸干水份。

(5)急性期注意休息,保持鼻腔通暢。

(6)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

(7)加強體育鍛煉,增加休質,減少感冒。

(8)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如姜、胡椒、酒、羊肉、辣椒等。

(9)不要服熱性補藥,如人參、肉桂、附子、鹿茸、牛鞭、大補膏之類。

(10)多食有清熱消炎作用的新鮮蔬菜,如芹菜、絲瓜、茄子、荠菜、蓬蒿、黃

瓜、苦瓜等。

(11)小蟲進入耳道,勿急躁、硬捉,可滴入食油泡死小蟲後捉取。



自治療法

1.成藥自療法

(1)頭孢拉定膠囊,每次1-2粒,每日4次。

(2)龍膽瀉肝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黃連上清片,每次4片,每日3次。

(4)穿心蓮內脂片,每次4片,每日3次。

2.驗方自療法

(1)忍冬籐30克、生甘草10克、煎服每日1劑,連服3-4日。

(2)蒲公英、車前草、紫地丁各30克、每日1劑,分3次煎服,連服3-4日。

(3)野菊花12克、天葵子10克、丹參15克、澤瀉15克、白花蛇舌草30

克,分2次煎服。

(4)大蒜1瓣,蒸餾水10毫升,將大蒜洗淨搗爛,取汁與蒸餾水混勻,滴耳,

每日數次,1次數滴。本方適用於中耳炎,尤為化膿性中耳炎效果更佳。

3.飲食自療法

(1)糖冬瓜30克、鮮九龍吐珠葉13片,用1大碗水煎成半碗,每日1劑,連

服5天。本方對慢性中耳炎更佳。

(2)薏米18克、金銀花12克、柴胡9克、鱉甲15克、紅糖適量,將金銀花、

柴胡、鱉甲煎湯取汁,與另二味煮粥服食,每日1劑,連服5劑。

4.外治自療法

(1)取蛋黃1枚,放鍋(不要用鐵鍋)內加熱翻炒,片刻油出濾出即可,炒時防

焦。待冷卻後取其油滴耳,每次3滴,每日2次。

(2)蚯蚓5條,剖開後洗淨,放白糖10克左右,30分鐘後用潔淨紗布濾出清

液滴耳,每次4滴,每日3次。

(3)新鮮豬膽汁(或雞膽汁)50克,冰片5克,滴耳。

(4)爛耳散少許,吹入耳內,每日3次。

(5)生大蒜2只,絲瓜1只,共搗爛,布包擠汁,滴耳,每次3-4滴,每日3

次。

[1] [2] 下一页

關於德牧隨行的問題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