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一直拉黃水,有點惡心 洩瀉就是腹瀉、拉肚子,指大便稀薄或瀉下水樣便,次數增多的病症。這種症在嬰幼兒特別多見.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夏秋季較多見。產生洩瀉的原因.一是感染因素。尤其是食物或食具不潔很容易發病。二是飲食喂養因素.吃得過多.或過食不易消化的食物、生冷瓜果等。還有一些洩瀉是由於調護失宜.如孩子受涼、感暑.或患了其它疾病後脾胃虛弱而發病。要預防小兒洩瀉.就要注意避免上述這些因素。中醫對小兒洩瀉的治療原則,以消滯清腸,調補脾胃為主。除藥物治療外.可按以下分型選用不同食療方。
傷食瀉:一般在進食過多或吃了不易消化的食物後發病,暖氣作惡,不思進食,大便稀薄,夾食物殘渣或白色奶片,舌苔厚膩。用焦山楂二份,雞內金(雞肫皮)一份,混合,研成細末,每服1.5~3g,1日3次。也可用炒山楂、炒麥芽、炒谷芽米、神曲、雞內金各30g,橘皮15g,共研細末,過篩,每次5~10g,米湯送下,每日3次。還可配合服用中成藥保和丸。
寒濕瀉:一般不發熱,大便水樣,多泡沫,或似鴨糞,臭氣不重。可用鮮藿香葉、鮮扁豆葉、鮮荷葉各等分,搗汁,每服一小盅,開水沖服。或配合服用藿香正氣丸(水)。
脾虛瀉:表現為洩瀉易反復發作,面色蒼白,形體消瘦,乏力易汗,大便溏薄,夾不消化物,每於進食後作瀉,舌淡苔白。可在每次煮粥時放入適量山藥(或薏米、扁豆)同煮食。也可用山藥、芡實、蓮子,按3:2:1的比例,磨成細粉,每餐用2-3匙,加白糖適量,水調成餅狀,蒸熟作點心吃。或配合服用成藥參苓白術丸(散)等。
濕熱瀉:表現為腸鳴腹脹,大便次數甚多,瀉下急迫,每日在10次以上,呈蛋花樣或水樣便,有腐臭氣,口渴煩躁或伴發熱,苔黃舌紅,小便短赤。可用新鮮葛根洗淨切片,磨碎澄清,沉澱取粉,以粉2-10g與粳米lo~30g煮粥,每日1劑,2次分服。也可用鮮馬齒苋(馬踏菜、瓜子菜)15-30g,煎湯服,還可配合中藥三黃粉(黃芩、黃連、黃柏等量研細末),每取3~5g,以大蒜汁調糊塗敷臍部,覆以蠟紙,紗布固定,每日1次。
久瀉:以下食療方適用於小兒久瀉久痢,氣虛陰傷,煩渴口干者。①烏梅5--15個,加水500ml,煎湯,加適量紅糖,代茶飲用。有澀腸止瀉,生津止渴之效。②大棗10-20枚,去核,文火先煮1小時,後入木香5-10g再煮片刻,去渣溫服,每日2~3次。有健脾和胃、燥濕止瀉的功效。③山藥5~20g,薏米仁5~15g,均研為細末;雞肝1副,用竹片削成薄片,與藥末拌勻,加入適量食醋,放碗內蒸熟,分早晚2次服用。對小兒慢性腹瀉療效佳。 初為父母如何知道自己剛出生的寶寶的喂食是否得當呢?從大便的性狀便能判斷寶寶的喂養情況。
吃母乳的孩子大便呈黃色或金黃色,均勻如軟膏樣,但無臭味,便次較多,一般每天2~4次,有的多達7~8次,這叫做生理性腹瀉。父母不必擔心,這都屬於正常現象,到小孩長到一定時期這種腹瀉會自動消失。用牛奶喂養的孩子大便較少,每天便次在1~2次,稍有臭味。
>剛剛生下來的小孩,即使沒有吃進一點東西,一般在生後10~12小時之後會拉黑綠色胎便。在喂奶3~4天後,大便呈黃綠色,這叫做過渡期的大便,之後是逐漸呈黃色糞便。如果嬰兒生後24小時內沒有胎便排洩,或4~5天左右仍無正常大便排出,應及時請醫生檢查。
如果嬰幼兒出生起一直排灰白色便,從沒有黃色便,而小便呈黃色時,很可能為先天性膽道梗阻所致。嬰幼兒腸道感染時,大便次數多,稀便或水樣便,便臭帶粘液,多出現嘔吐、厭食、發熱甚至脫水,均應及時帶孩子到醫院檢查。 嬰幼兒大便的次數和質地常常反映其消化功能的狀況,家長若能重視對嬰幼兒大便的質地、色樣和次數的觀察,正確地識別正常和異常的大便,有助於早期發現寶寶消化道的異常,為診斷疾病提供有價值的線索。
專家提醒——這不是壞“臭臭”:新生兒喂養開始的時間和攝入奶量會直接影響過渡便出現和持續的時間。若開奶延遲,或攝入奶量太少,過渡便出現的時間也會推遲。
3.哺乳期大便
a.母乳喂養的寶寶(金黃色的軟糊便) 由於母奶中含有豐富的寡糖,能夠充分地刺激腸胃蠕動,因此大部分寶寶不會有硬便的情形,也不會有明顯臭味,呈金黃色,偶爾會微帶綠色且比較稀;或呈軟膏樣,均勻一致,帶有酸味且沒有泡沫。母乳喂養寶寶的解便次數很彈性,通常新生兒期次數較多,一天2~5次,隨著孩子月齡的增長,大便次數會逐漸減少,2~3個月的孩子大便次數會減少到每天1~2次。因此,吃母乳的嬰兒如果出現大便較稀、次數較多等情況,只要嬰兒精神及吃奶情況良好,體重增加正常,沒有解便困難、腹痛、脹氣的情形,就都是正常的,家長沒有必要擔憂。
專家提醒—這不是壞“臭臭”:母乳喂養的新生兒甚至會發生一天排便7~8次的狀況,父母不必擔心,這叫做生理性腹瀉,屬於正常現象,到寶寶長到一定時期這種腹瀉會自動消失。 b.人工喂養的寶寶(土黃色的硬膏便)>
用配方奶喂養的寶寶大便較少,通常會干燥、粗糙一些,稍硬如硬膏,但也是只要不難解,不似羊便,就沒關系。如果消化沒問題,通常會是土黃或金黃色,略帶一些酸臭味,每天約 1~2次。
專家提醒—這不是壞“臭臭”:喝配方奶的孩子有時大便會黃中帶綠或青綠,這是因為配方奶鐵質含量都很高,當寶寶對奶粉中的鐵質吸收不完全時,多余的鐵質就會使大便帶綠色,這情形是正常的。並不是老輩人說的孩子大便呈綠色。就是受到驚嚇引起腸胃不適。 4.吃輔食以後的大便(顏色較暗) 寶寶從4個月開始添加輔食,隨著寶寶輔食數量和種類的增多,寶寶便性開始慢慢接近成人,開始變得顏色較暗。
專家提醒——這不是壞“臭臭”:吃較多蔬菜、水果的寶寶,大便會較蓬松。如果是魚、肉、奶、蛋類吃得較多的孩子,因為蛋白質消化使然,大便就會比較臭。 壞“臭臭”擒拿記 熟悉了上述寶寶的正常“臭臭”,就很容易辨認不正常的大便了。總的說來,排便次數和顏色的變化不能表示出什麼問題,但是氣味和糞便中的含水量則可能會說明很多問題,比如下面這些藏著隱患、預示著疾病的壞“臭臭”。 壞“臭臭”擒拿記 熟悉了上述寶寶的正常“臭臭”,就很容易辨認不正常的大便了。總的說來,排便次數和顏色的變化不能表示出什麼問題,但是氣味和糞便中的含水量則可能會說明很多問題,比如下面這些藏著隱患、預示著疾病的壞“臭臭”。 壞“臭臭”1媽媽肚子裡的異常羊水 b超顯示媽媽腹中羊水渾濁,抽樣顯示有濁體。說明胎兒將胎便排在了羊水中,這可不是什麼好事,最大可能是胎兒缺氧窒息造成的。
應對措施:定期檢查,臨產前關注胎兒異常胎動。
壞“臭臭”2新生兒24小時不排便
足月的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內都沒有排出胎便。
>應對措施:請醫生檢查孩子是否有消化道先天畸形。
壞“臭臭”3新生兒灰白便 寶寶從出生拉的就是灰白色或陶土色大便,一直沒有黃色,但小便呈黃色。
應對措施:趕緊通知醫生,很有可能是先天性膽道梗阻所致。延誤診斷和治療會導致永久性肝髒損傷。
壞“臭臭”4豆腐渣便 大便稀,呈黃綠色且帶有黏液,有時呈豆腐渣樣。 應對措施:這可能是霉菌性腸炎,患有霉菌性腸炎的寶寶同時還會患有鵝口瘡,如果孩子有上述的症狀,需到醫院就診。 壞“臭臭”5蛋花湯樣大便
每天大便5~10次,含有較多未消化的奶塊,一般無黏液。 應對措施:多見於吃牛奶或奶粉的小兒。如為母乳喂養則應繼續,不必改變喂養方式,也不? 趕緊去看醫生吧是不是食物中毒呀會導致人體脫水的呀!小心哦! 肚子凍去了。以後注意保護肚子,要不讓會很難受的 拉肚子即腹瀉,其常見原因有:拉肚子在大部分人眼裡雖算不上什麼大病,但它對身體的損害卻不可小視。所謂好漢也架不住三泡稀。嚴重的腹瀉可引起脫水和身體電解質紊亂,危及生命也絕不是危言聳聽,尤其是老人和兒童。 消化不良、食物中毒、情緒緊張、豆類食品、胰髒疾病、癌症、通便劑、制酸劑、咖啡因、寄生蟲、結腸炎、病毒、病菌或其他微生物、喝了不干淨的水、吃了變質的食物、食物或化學物質過敏等,均可能引起腹瀉。 腹瀉病人必須喝大量的水分,例如生理鹽水、角豆樹茶、胡蘿卜汁及綠色飲料(含葉綠素)。如果情況未見好轉,或糞便中帶血,則要看醫生。可以作一次過敏測試,以了解你是否對某種食物過敏。 家庭治療措施 ●多喝水 腹瀉病人由於大量的排便,導致身體嚴重缺水和電解質紊亂,此時必須補充大量的水分。含有氯化鈉、氯化鉀和葡萄糖、枸橼酸鈉的補液鹽是理想的選擇,因為它們能補充體內流失的葡萄糖、礦物質,並且調節鉀、鈉電解質、水分酸鹼平衡;而胡蘿卜汁、蘋果汁、西瓜汁等不僅能補充水分,而且可以補充必需維生素,也是很好的補充品。它們都是防止機體因腹瀉而脫水和虛脫的良方。 ●勿匆忙服藥 除非是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的腹瀉,或者嚴重腹瀉產生並發症,普通的腹瀉並不需要服藥治療,它的症狀一般不會超過48小時。所以,至少兩天以內,勿用藥物止住腹瀉,因為腹瀉是體內排除毒素的方式。今天,當病人發生急性腹瀉時,醫生多不鼓勵使用止瀉劑,除非其他急需控制的情況。否則,讓它排出可能比較有利,也能加速復原。 ●檢查所用的藥物 腹瀉有時可能與你服用的藥物有關,比如服用纡解胃灼熱的制酸劑。制酸劑是最常引起腹瀉的藥物。為了避免與胃灼熱相關的腹瀉,建議使用僅含氫氧化鋁的制酸劑。除了制酸劑,抗生素、奎尼丁、秋水仙素(抗痛風藥)等藥也可能引起腹瀉。如果你懷疑這些藥物或其他藥物使你腹瀉,應向你的醫師詢問。 ●順其自然 許多人喜歡用果膠、嗜酸菌、角豆粉、大麥、香蕉、瑞土於酪及各式各樣的奇特食物來治療拉肚。這些東西能約束腸子,延緩其蠕動。但實際上,這只是延長問題來源待在體內的時間,你真正需要的是將引發拉肚的物質排出體外,最佳的方法仍是順其自然地排掉。 ●遠離廚房 拉肚期間不宜為家人作飯燒菜,應直到症狀消除為止。如廁後要記得將手洗干淨,以免傳染病菌給他人。 飲食與營養療法 ●每天喝3碗米湯 米湯有益於治療腹瀉。用3杯水加半杯糙米煮45分鐘,過濾後,每天喝3碗。同時,吃米飯也可幫助糞便成形,並提供維生素b。 ●服用木炭片 每小時4粒木炭片與水服用,直到情況好轉。晚間使用。千萬勿與其他維生素或藥物合用。 ●飲食清淡 腹瀉期間應食用清淡的流質食物,如雞湯或其他透明的液體。因為在腹瀉期間,你的腸子需要充分地休息。當你確定雞湯沒問題後,可趁症狀改善時,在飲食中逐漸加入米飯、酸乳(含有益菌)、生菜等容易消化的食物。 ●避免下列食物 拉肚子時,最需要避開的食物包括豆類、甘藍菜等。其他含有大量不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也會加重腹瀉。這些食物包括脂肪、小麥及含麸質食物如面包、面條及其他面粉制品、蘋果、梨子、李子、玉米、燕麥、馬鈴薯等。避免喝碳酸飲料,這類飲料所含的氣體可能使你的瀉肚火上加油。 ●補充礦物質 服用海帶粉膠囊,每天5粒,或食用海帶湯以補充礦物質。每天服用100毫克鉀以補充流失的鉀。 ●用大大蒜殺菌 你可以在三餐時吃幾粒大蒜,它可以預防和治療細菌性腹瀉。如果你不能或不願吃生蒜,則可以服用蒜頭膠囊,每天3次,各2粒,也同樣起到殺菌(細菌及寄生蟲)作用。 ●補充必需營養素 ①鈣加維生素d 每天1500毫克。補充流失的鈣質,幫助糞便成形。每天400iu維生素d,幫助鈣吸收。 ②消化酶 用餐時服用。富含胰髒酵素,有助於幫[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