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如何喂養金魚?要注意些什麼?正文

如何喂養金魚?要注意些什麼?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如何喂養金魚?要注意些什麼?
 
金魚的喂食時間不管是投喂活飼料還是人工飼料,
都要掌握這樣幾個原則:

1.每天投喂次數只需1—2次,每次投喂量宜在幾分鐘內吃完。天氣、水質正常,
對生命力強的品種魚群可適當增加一點投食量。

2.投食時間春、夏宜早,一般在早晨6—7時左右,太陽開始曬及魚池(缸)
時投食。深秋及冬季投食時間可稍遲一點,一般在7—8時左右,
寒冬季節甚至可延遲到10時前後投喂。但切忌在傍晚大量投食。
即使魚群覓食明顯,也應在下午3時左右少量投食為好。
11月以後,水溫明顯下降,金魚的食欲有減退趨勢,
傍晚更不宜投食。

3.隨著金魚的長大的投食量宜逐漸適當增加但不能盲目投食,特別是人工飼料,更應嚴格控制。家庭養魚,
可采取將一日量分1—2次投喂的方式,避免飼料一次投量過多,
積存池(缸),敗壞水質。
 
金魚12個月的飼養表1月份:本月氣候嚴寒,
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應做好金魚的保暖工作,如有條件,
可將金魚移到室內或暖房越冬,盡量減少水質更換,
投餌工作集中在中午。
2月份:2月下旬,氣溫逐漸回暖,加強金魚的投餌工作。
水質一般30天左右更換一次。挑選親魚,降低放養密度,
加強親魚催肥,為親魚的繁殖做好前期准備。

3月份:江南地區3月份的平均氣溫10℃左右,
有時氣溫會高於20℃。由於春天氣溫開始上升,
飼水中有機物腐敗速度明顯加快,如遇數日東南風勁吹,
氣溫明顯上升時,要及時更換觀賞魚的越冬老水,以防金魚缺氧。
3月份的後期,觀賞魚的性腺已經發育成熟,
如果這時用溫室提高水溫,金魚會提前繁殖。在天氣晴朗時,
將不同品種的親魚按一定比例單獨飼養在一個魚池中,
做好產巢的准備。

4月份:清明節前後,觀賞魚進入繁殖季節,
工作重點應轉移到親魚護理和魚卵孵化。
產卵的親魚多在淡綠水中穩定性欲,待有發情行為時,
再換入新水中產卵。每日清晨應觀察親魚活動情況,及時放入魚巢。
同時作好魚卵的孵化和仔魚的護理工作。

5月份:正是江南地區觀賞魚的繁殖旺期。合理地安排親魚,
做好親魚的第二次、第三次產卵工作,對尚未產卵的親魚,
加強喂養和水質調養。對於尾鳍分叉的幼魚,要及時換水和挑選,
一般約7天換水一次。5月份是金魚爛鰓病發病季節,
親魚應盡量飼養在綠水中,減少換水次數,
讓親魚保持健康狀態進入梅雨季節。

6月份:江南地區大部分進入梅雨季節,
也是觀賞魚一年一度的發病季節。遇有陰雨連綿的天氣,
要定時定期地進行藥液潑灑和水質調理,特別是天氣悶熱的日子,
更要注意觀察,及時處理水質,以防金魚因長時間的輕度缺氧,
導致身體不適,進而誘發疾病的產生。6月份幼魚已進入轉色階段,
要注意營養,做好幼魚的篩選工作。

7月份:已進入高溫季節,月平均氣溫在25℃左右,
此時的工作重點是防止金魚中暑和燙尾,並加強換水。
7月份有時會出現35℃的高溫天氣,要注意魚池遮蔭。
金魚的投餌多集中在上午7—8點,金魚的水質約4—
5天換水一次。金魚的幼魚多數已經進入篩選後期,
應及時調整放養密度,加強幼魚催肥。

8月份:是一年中平均氣溫最高的一個月,露天魚池要加深水位,
工作重點是加強防暑,
注意觀察金魚的燙尾現象和下半夜的浮頭情況,必要時水質要2—
3天全部更換一次。金魚的投餌量要控制在7—8成飽,
避免水中有殘餌剩余,殘餌腐敗會造成水質惡化。
加強下半夜的觀察工作,防止金魚因缺氧而全池悶缸死亡的發生。

9月份:9月上旬仍是高溫天氣,9月下旬後氣溫逐漸降低,
金魚的飼養重點是加強育肥,增加投餌量。水質一般7—
10天換水一次,加強觀賞魚的疾病預防,
控制飼水由清水向綠色轉化,穩定金魚的體況,加強金魚的催肥。

10月份:氣候漸涼,金魚的水質約15天左右換水一次,
換水時應保持金魚的新舊水溫平衡。露天魚池可適當地降低水位。
10月是觀賞魚一年之中第二次發病季節,應注意藥物預防,
加強金魚的催肥工作,為金魚越冬打好基礎。

11月份:氣溫漸冷,水溫多在10℃左右,金魚的食欲正常,
水質約20天左右換水一次,換水時注意新舊水溫平衡,
觀賞魚盡量飼養在綠水中,加強對有病個體的藥物治療。

12月份:氣溫下降,本月的工作重點是金魚的防寒保暖。
金魚的食欲明顯下降,水質約30天左右換水一次,
投餌工作延遲到中午前後,魚池的放養密度可適當增加,
水色以綠水為主,露天魚池水位要適當加深。
參考資料:
http://bbs.hainet.cn/
dispbbs.asp?boardid=90&id=
164817&page=3

 
吃好多換水就行啊
 

怎麼去陪養領導氣質,樹立威信呢?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