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ss 痰中帶血多見於肺或支氣管有病,甚至鼻咽部發炎,天氣干燥都可引起痰中帶血。偶爾發生一次常不能斷定是得了什麼病,如果每天或間隔不斷地咳出帶血的痰,同時伴有咳嗽、胸痛、疲勞、發熱等,則應去醫院內科診治。 如果見有血液隨咳嗽從口腔中咯出,則稱為咯血。咯血者,多伴有喉部癢感或刺激感,血色鮮紅、泡沫狀,常混有痰液。咯血的原因主要有: (1)急性或慢性呼吸道炎症,如肺結核、肺炎、肺膿腫、老慢支、支氣管擴張、肺水腫等; (2)心血管疾病,如風濕性心髒病二尖瓣狹窄等; (3)腫瘤,發生於氣管、支氣管、肺髒、縱膈以及胸壁等部位的腫瘤; (4)出血性疾病,如白血病、血友病等。 但最常見的病因則為支氣管病、肺結核、肺癌。支氣管擴張及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常有咯血症狀,但多數是少量咯血或痰中帶血。肺結核在發展的不同階段都可能出現咯血症狀,多數是痰中帶血或少量咯血,但當病情發展,病灶溶解形成空洞型肺結核時,可造成小動脈潰破而出現大量甚至致命性的咯血。肺癌,一般表現為痰中帶血或少量咯血,偶然當腫瘤蔓延侵蝕到較大的血管,尤其是動脈時,也可能出現致命性的大咯血。 如有老年人在家裡發生咯血時,家屬親友及病人自己切勿驚慌,尤其是病人應避免恐懼和焦慮,因為恐慌可使出血加重,並易出現嗆咳。咯血時,病人要保持鎮靜,有出血一定要讓它吐出來,千萬不能憋住不吐,這樣會使氣管或支氣管裡的血不能排出,以至堵塞氣管而引起窒息死亡。其次要嚴格臥床休息,若已知病灶部位則取患側臥位,以免血液流入健側肺內。應盡量減少翻身,減少談話。如咳嗽劇烈時,可服用可待因2片,以鎮咳和減輕咯血。痰、血粘稠時,應增加飲水量及服用祛痰劑,同時應立即選用適當的止血劑,如止血定、安絡血等,在服用止血藥的同時當與消炎藥並用。另外為了預防新的咯血,切勿使大便干燥,應避免排便時用力或過度憋氣,必要時可服用緩瀉劑。 咯血發生後,應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主要是x線胸部透視或拍片,或作ct斷層攝影,及支氣管造影等,必要時還需作纖維氣管鏡檢查。 痰中帶血多見於肺或支氣管有病,甚至鼻咽部發炎,天氣干燥都可引起痰中帶血。偶爾發生一次常不能斷定是得了什麼病,如果每天或間隔不斷地咳出帶血的痰,同時伴有咳嗽、胸痛、疲勞、發熱等,則應去醫院內科診治。 如果見有血液隨咳嗽從口腔中咯出,則稱為咯血。咯血者,多伴有喉部癢感或刺激感,血色鮮紅、泡沫狀,常混有痰液。咯血的原因主要有: (1)急性或慢性呼吸道炎症,如肺結核、肺炎、肺膿腫、老慢支、支氣管擴張、肺水腫等; (2)心血管疾病,如風濕性心髒病二尖瓣狹窄等; (3)腫瘤,發生於氣管、支氣管、肺髒、縱膈以及胸壁等部位的腫瘤; (4)出血性疾病,如白血病、血友病等。 但最常見的病因則為支氣管病、肺結核、肺癌。支氣管擴張及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常有咯血症狀,但多數是少量咯血或痰中帶血。肺結核在發展的不同階段都可能出現咯血症狀,多數是痰中帶血或少量咯血,但當病情發展,病灶溶解形成空洞型肺結核時,可造成小動脈潰破而出現大量甚至致命性的咯血。肺癌,一般表現為痰中帶血或少量咯血,偶然當腫瘤蔓延侵蝕到較大的血管,尤其是動脈時,也可能出現致命性的大咯血。 如有老年人在家裡發生咯血時,家屬親友及病人自己切勿驚慌,尤其是病人應避免恐懼和焦慮,因為恐慌可使出血加重,並易出現嗆咳。咯血時,病人要保持鎮靜,有出血一定要讓它吐出來,千萬不能憋住不吐,這樣會使氣管或支氣管裡的血不能排出,以至堵塞氣管而引起窒息死亡。其次要嚴格臥床休息,若已知病灶部位則取患側臥位,以免血液流入健側肺內。應盡量減少翻身,減少談話。如咳嗽劇烈時,可服用可待因2片,以鎮咳和減輕咯血。痰、血粘稠時,應增加飲水量及服用祛痰劑,同時應立即選用適當的止血劑,如止血定、安絡血等,在服用止血藥的同時當與消炎藥並用。另外為了預防新的咯血,切勿使大便干燥,應避免排便時用力或過度憋氣,必要時可服用緩瀉劑。 咯血發生後,應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主要是x線胸部透視或拍片,或作ct斷層攝影,及支氣管造影等,必要時還需作纖維氣管鏡檢查。 1)常見症狀如下: 1.風熱傷肺--痰中帶血,或痰血夾雜,兼有咳嗽,痰黃,咽痛,口渴,身熱,或微惡風寒,舌苔薄黃,脈浮數或滑數。 2.燥熱傷肺--痰中帶有血絲,兼有干咳,無痰或少痰,時有胸痛,鼻燥咽干,身熱,舌尖紅,苔薄黃,脈滑數。 3.肝火犯肺--咳血,痰中帶血,或純血鮮紅,兼有口苦,胸悶,氣短,胸脅引痛,煩躁易怒,大便干燥,舌紅,苔黃,脈弦數。 4.肺氣虛衰--咳積壓,痰中帶血,兼咳喘日久,咳吐稀痰,頭暈,氣短乏力,動則自汗淋漓,皮毛焦枯,舌淡白無華,脈沉遲無力。 5.氣陰兩虛--咳血,血中帶有泡沫,量較多,兼有心悸不止,氣喘不臥,顴紅,胸中煩悶,咽喉灼熱,舌紅,脈細數或結代。 6.肺痨--咳血,血色鮮紅,兼有潮熱盜汗,兩顴紅赤,虛煩不寐,形體消瘦,舌紅無苔,脈細數。 2)以下給你介紹幾則成功治療“咳血”的食療藥膳: 1.治肺出血--用鮮芥菜葉一把,搗汁一小杯。沖開水服下。 2.治咳嗽吐血--取白茅花25克,白芨15克。水煎服。 3.治咳血--用鮮仙鶴草250克,洗淨搾汁,藕汁一盅。二味炖熟待涼後服用。 4.治吐血、咳血--取三七5克,口嚼爛,米湯送下。 5.治咳血--用生蘿卜、藕適量,分別搾汁。各取半盞,加鹽少許服用。 6.治肺痿咳血--取栝樓50個(連瓤瓦焙)、烏梅肉50個(焙過)、杏仁(去皮尖,炒)21個,共研為末;另將豬肺一片切薄,摻末一小撮入內,炙熟,冷嚼回下。1天2次。 7.治小量長期咳血--用三七粉、血余炭各6克,花心石24克。共研細末,分4次,早晚各1次服用。 8.治大量咳血--取青黛、槐花各30克,血余炭、大黃各15克。共研細末,每次9克。用栀子、丹皮各10--15克煎湯服用,每日2--3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