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娃娃耳朵有裂痕是怎麼回事 您好 傳國玺,中國封建社會皇權的象征,同時,也是中國封建王朝更替,中國文化發展的見證。北京故宮博物館中所展出的25方玉玺並沒有真正的傳國玺。那麼,傳國玉玺今何在?讓我們沿著歷史文獻的記載去探尋傳國玉玺的足跡!1.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 玺者,印信也。 天子玺白玉螭虎鈕。古者尊卑共之。 月令曰‘固封玺’,左傳曰‘季武子玺書追而與之’,此諸侯大夫印稱玺也。 秦以前,民皆以金玉為印,龍虎鈕,唯其所好。 秦以來,天子獨以印稱玺,又獨以玉,髃臣莫敢用。 李斯磨和璧作之,漢諸帝世傳服之,謂‘傳國玺’。 玺方四寸,上句交五龍,文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注:和璧即和氏璧,即蔺相如完璧歸趙之璧。此前,楚國人卞和得美玉,獻 於楚王。楚王與宮中玉匠皆言非是,依楚法,斷卞和雙腿。卞和之子復獻璧於楚王, 楚王斷卞和之子雙腿。卞和之孫復獻璧於楚王,楚王乃信,剖之,得玲珑美玉, 無暇。後璧歸趙,秦圖之,才有蔺相如完璧歸趙之事。秦滅六國,璧歸秦。2.漢書雲 文曰“昊天之命皇帝壽昌”。 注:漢高祖劉邦提三尺劍,起義兵,誅暴秦。璧歸漢,史稱西漢。3.漢書元後傳雲 王莽令王舜逼太後取玺,王太後怒,投地,其角小缺。 注:王莽篡漢建新,璧歸王莽。東漢光武皇帝劉秀統一天下,璧歸東漢。4.吳志雲 孫堅入洛,埽除漢陵廟,軍於甄官井得玺,後歸魏。 注:東漢末年,皇權旁落,董卓專政,十八路諸侯討伐並誅滅董卓,孫堅得玺。5.晉懷帝永嘉五年六月,帝蒙塵平陽,玺入前趙劉聰。 注:東漢末年,三國鼎足,大漢名存實亡。曹操子曹丕篡漢、滅蜀、吳,玺歸魏。 司馬懿之子司馬師篡魏建晉,史稱西晉。玺歸西晉。6.至東晉成帝鹹和四年,石勒滅前趙,得玺。7.穆帝永和八年,石勒為慕容俊滅,濮陽太守戴施入邺,得玺,使何融送晉。8.傳宋,宋傳南齊,南齊傳梁。 注:此處宋為南北朝時南朝(南朝包括宋、齊、梁、陳)之宋。9.梁傳至天正二年,侯景破梁,至廣陵,北齊將辛術定廣陵,得玺,送北齊。10.至周建德六年正月,平北齊,玺入周。11.周傳隋,隋傳唐也。 12.新五代史.唐六臣傳第二十三(傳國玺傳入朱溫之手--後梁) 甚哉,白馬之禍,悲夫,可為流涕者矣!然士之生死,豈其一身之事哉?初, 唐天祐三年,梁王欲以嬖吏張廷范為太常卿,唐宰相裴樞以謂太常卿唐常以清流為 之,廷范乃梁客將,不可。梁王由此大怒,曰:“吾常語裴樞純厚不陷浮薄,今亦 為此邪!”是歲四月,彗出西北,掃文昌、軒轅、天市,宰相柳璨希梁王旨,歸其 譴於大臣,於是左僕射裴樞、獨孤損、右僕射崔遠、守太保致仕趙崇、兵部侍郎王 贊、工部尚書王溥、吏部尚書陸扆皆以無罪貶,同日賜死於白馬驿。凡搢紳之士與 唐而不與梁者,皆誣以朋黨,坐貶死者數百人,而朝廷為之一空。 明年三月,唐哀帝遜位於梁,遣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張文蔚為冊禮使, 禮部尚書蘇循為副;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楊涉為押傳國寶使,翰林學士、 中書捨人張策為副;御史大夫薛贻矩為押金寶使,尚書左丞趙光逢為副。四月甲子, 文蔚等自上源驿奉冊寶,乘辂車,導以金吾仗衛、太常鹵簿,朝梁於金祥殿。王衮 冕南面,臣文蔚、臣循奉冊升殿,進讀已,臣涉、臣策奉傳國玺,臣贻矩、臣光逢 奉金寶,以次升,進讀已,降,率文武百官北面舞蹈再拜賀。13.新五代史:(傳國寶傳至後梁末帝) 趙犨次子巖,梁末帝時為戶部尚書、租庸使,與張漢傑、漢倫等居中用事。梁自 太祖[朱溫]以暴虐殺戮為事,而末帝為人特和柔恭謹,然性庸愚,以漢傑婦家,而巖婿也, 故親信之,大臣老將皆切齒,末帝獨不悟,以至於亡。 初,友珪殺太祖自立,以末帝為東都留守。巖如東都,末帝與之飲酒,從容以 誠款告之。巖為末帝謀,遣人召楊師厚兵起事。巖還西都,卒與袁象先以禁兵誅友 珪,取傳國寶以授末帝。 末帝立,巖自以有功於梁,又尚公主,聞唐驸馬杜悰位至將相,自奉甚豐,恥 其不及。乃占天下良田大宅,裒刻商旅,其門如市,租庸之物,半入其私,巖飲食 必費萬錢。 莊宗兵將至汴,末帝惶惑不知所為,登建國樓以問群臣,或曰:“晉以孤軍遠 來,勢難持久,雖使入汴,不能守也。宜幸洛陽,保險以召天下兵,徐圖之,勝負 未可知也。”末帝猶豫,巖曰:“勢已如此,一下此樓,何人可保!”末帝卒死於 樓上。14新五代史.唐本紀第五 天祐十八年正月,魏州僧傳真獻唐受命寶一。 注:此寶非彼寶也!至此,傳國玉玺下落不明!北宋時,曾訛傳找到傳國玉玺。清乾隆時制25玺。就現在而言,傳國玉玺應為物價之文物。 那麼,我再次發問:傳國玉玺今何在?或粉身碎骨,或流落草莽,或藏於小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