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上吐下瀉怎麼辦 趕快去醫院,有可能是細菌性痢疾,如果是及時治療1個星期左右就能好 你好,消化不良、食物中毒、情緒緊張、豆類食品、胰髒疾病、癌症、通便劑、制酸劑、咖啡因、寄生蟲、結腸炎、病毒、病菌或其他微生物、喝了不干淨的水、吃了變質的食物、食物或化學物質過敏等,均可能引起上吐下瀉。
腹瀉(上吐下瀉)病人必須喝大量的水分,例如生理鹽水、角豆樹茶、胡蘿卜汁及綠色飲料(含葉綠素)。如果情況未見好轉,或糞便中帶血,則要看醫生。可以作一次過敏測試,以了解你是否對某種食物過敏。
除了接受醫生的治療外,家庭治療措施:
●多喝水
腹瀉病人由於大量的排便,導致身體嚴重缺水和電解質紊亂,此時必須補充大量的水分。含有氯化鈉、氯化鉀和葡萄糖、枸橼酸鈉的補液鹽是理想的選擇,因為它們能補充體內流失的葡萄糖、礦物質,並且調節鉀、鈉電解質、水分酸鹼平衡;而胡蘿卜汁、蘋果汁、西瓜汁等不僅能補充水分,而且可以補充必需維生素,也是很好的補充品。它們都是防止機體因腹瀉而脫水和虛脫的良方。
●勿匆忙服藥
除非是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的腹瀉,或者嚴重腹瀉產生並發症,普通的腹瀉並不需要服藥治療,它的症狀一般不會超過48小時。所以,至少兩天以內,勿用藥物止住腹瀉,因為腹瀉是體內排除毒素的方式。今天,當病人發生急性腹瀉時,醫生多不鼓勵使用止瀉劑,除非其他急需控制的情況。否則,讓它排出可能比較有利,也能加速復原。
●檢查所用的藥物
腹瀉有時可能與你服用的藥物有關,比如服用纡解胃灼熱的制酸劑。制酸劑是最常引起腹瀉的藥物。為了避免與胃灼熱相關的腹瀉,建議使用僅含氫氧化鋁的制酸劑。除了制酸劑,抗生素、奎尼丁、秋水仙素(抗痛風藥)等藥也可能引起腹瀉。如果你懷疑這些藥物或其他藥物使你腹瀉,應向你的醫師詢問。
●順其自然
許多人喜歡用果膠、嗜酸菌、角豆粉、大麥、香蕉、瑞土於酪及各式各樣的奇特食物來治療拉肚。這些東西能約束腸子,延緩其蠕動。但實際上,這只是延長問題來源待在體內的時間,你真正需要的是將引發拉肚的物質排出體外,最佳的方法仍是順其自然地排掉。
●遠離廚房
拉肚期間不宜為家人作飯燒菜,應直到症狀消除為止。如廁後要記得將手洗干淨,以免傳染病菌給他人。
飲食與營養療法
●每天喝3碗米湯
米湯有益於治療腹瀉。用3杯水加半杯糙米煮45分鐘,過濾後,每天喝3碗。同時,吃米飯也可幫助糞便成形,並提供維生素b。
●服用木炭片
每小時4粒木炭片與水服用,直到情況好轉。晚間使用。千萬勿與其他維生素或藥物合用。
●飲食清淡
腹瀉期間應食用清淡的流質食物,如雞湯或其他透明的液體。因為在腹瀉期間,你的腸子需要充分地休息。當你確定雞湯沒問題後,可趁症狀改善時,在飲食中逐漸加入米飯、酸乳(含有益菌)、生菜等容易消化的食物。
●避免下列食物
拉肚子時,最需要避開的食物包括豆類、甘藍菜等。其他含有大量不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也會加重腹瀉。這些食物包括脂肪、小麥及含麸質食物如面包、面條及其他面粉制品、蘋果、梨子、李子、玉米、燕麥、馬鈴薯等。避免喝碳酸飲料,這類飲料所含的氣體可能使你的瀉肚火上加油。
●補充礦物質
服用海帶粉膠囊,每天5粒,或食用海帶湯以補充礦物質。每天服用100毫克鉀以補充流失的鉀。
●用大大蒜殺菌
你可以在三餐時吃幾粒大蒜,它可以預防和治療細菌性腹瀉。如果你不能或不願吃生蒜,則可以服用蒜頭膠囊,每天3次,各2粒,也同樣起到殺菌(細菌及寄生蟲)作用。
●補充必需營養素
①鈣加維生素d
每天1500毫克。補充流失的鈣質,幫助糞便成形。每天400iu維生素d,幫助鈣吸收。
②消化酶
用餐時服用。富含胰髒酵素,有助於幫助消化。
③鎂
每天1000毫克。幫助鈣吸收,促進ph酸鹼平衡。
④洋車前子或燕麥麸
睡前4膠囊。有助糞便成形。
⑤不飽和脂肪酸
用量依產品指示,有助糞便成形。
⑥維生素b群加維生素bl及煙鹼素及葉酸
維生素d群加維生素d:每天200毫克,2周。煙鹼素及葉酸每天50毫克。由於吸收不良,或許有必要請醫師注射維生素d。
⑦維生素e
每天400iu—1000i3。保護結腸擘細胞膜。
●謹用奶制晶
乳糖不耐症是下痢的重要原因之一。乳糖不耐症可能在嬰兒時期就發生了,或也可能突然在成年後出現。如果當你喝完牛奶後,接著經歷排氣和腹痛,接著是拉肚子,則你可能對乳糖過敏。最佳的療法當然是避免含有乳糖的食物,也就是要遠離大部分的乳制品,酸乳和某些陳年的干酪除外。當你避開這些食物時,腹瀉也就自然停止了。
●測試方法
由於乳糖不耐症與劑量多寡有關,加上它有突然來襲的特征,如何判斷你的腹瀉與乳晶有關呢?方法之一是讓病人完全禁食乳品1到2周,看看如此是否有幫助。如果停止喝牛奶果真奏效的話,病人再逐漸地將乳晶加回飲食中。同時,當乳品的用量到達某個程度時,乳糖不耐症將復發。因此,你若以不超過此劑量服用乳品,將可避免腹瀉。
●天然藥草
如果偶爾發生腹瀉,可嘗試黑莓根、洋甘菊茶、覆盆子葉。也可在蘋果醬、香蕉、風梨或木皿汁中加入藥用植物。每天服用2至3次番椒膠囊或番椒葉茶。姜茶對痙攣及腹痛有益。滑榆樹皮也不錯,每8盎司水配6粒膠囊或3茶匙滑榆樹皮粉。
●如何幫助腹瀉的幼兒
腹瀉對嬰幼兒可能是一個危險。嬰兒容易虛脫,但他們無法准確地表達他們的感受。此時父母第一要做的就是補充液體,補液鹽是個好選擇;你也可以試試胡蘿卜汁,它是治療幼兒腹瀉的最佳物質。胡蘿卜汁可補充下痢流失的電解質及礦物質,促進復原;同時,應該繼續喂食,若幼兒的腹瀉嚴重,則停止一天不喂牛奶。
在下痢的幾天後町以服用一些酸乳,它能補充腸內的良性菌,一天約90毫升就足夠了。你還可以給一歲以上的寶寶喝雞湯或牛肉湯,雞湯裡的高鹽分對某些小孩有益,因為鹹湯使他們想喝東西。
●注意
如果孩子腹瀉並身上出現水疱及爛瘡,應檢查他是否有乳糜瀉。避開所有含麸質的食物,看看病情是否好轉。乳糜瀉可發生於6個月到一歲半的小孩。精神分裂症較常見於乳糜瀉者。
●危險信號
若發生下列狀況,應盡快求醫治療:
*腹瀉持續兩天以上。
*若糞便出現血絲、粘膜等物,或糞便呈黑色。
*發燒在38.3℃以上。
*腹部或直腸劇痛。
*出現脫水現象(目干及皮皺)、排尿減少或停止。
*發生疹子、黃疸(皮膚及眼球變黃)、極度虛弱。 可能是藥疹 什麼是藥疹
因為某種藥物過敏或過量中毒所引起的皮疹,一般先有用藥史,用某種藥後不久或用藥後幾天身上出現皮疹,其形態多種多樣,常見斑丘疹或猩紅熱樣皮疹,皮疹可融合成大片,形成全身表皮發紅發癢,可伴表皮剝脫、大小疱疹,亦可見荨麻疹。藥疹的分布往往是四肢多於軀干,一般比較癢,孩子出皮疹後常用手去抓,而且煩躁,愛哭。
一旦孩子服某種以前未用過的藥出皮疹後父母要首先把藥停掉,並帶孩子到醫院就診,以便明確診斷。
藥疹的分類
小兒常見的藥診有以下幾種:
·固定性紅斑型:發於嘴周圍皮膚,肛門處及外生殖器部位也很常見。皮疹形態特殊,易於識別。特點為鮮紅色或紫紅色水腫性紅斑,呈圓形或橢圓形,界限清楚。阿斯匹林、apc、阿魯片、復方新諾明等易引起此類約疹。
·紅斑性發疹型:表現為全身性,對稱性分布大量鮮紅雞皮樣小疙瘩,或粟粒大小的紅色斑片,形成似猩紅熱式麻疹,伴輕度中度發熱。此類藥疹以青霉素類藥物最常見,如氨苄青霉素,安必林等。
·荨麻疹型:表現為全身性大小不等的風團,扁平高起,形態不規則,伴有明顯的瘙癢,部分患兒有發熱乏力,關節痛及腹痛等全身症狀。引起小兒等麻疹常見藥物力青霉素、痢長、破傷風抗毒素及狂犬疫苗等。
·大疱表皮松解型:為藥疹中最嚴重的一型,也是小兒最嚴重的皮膚病之一。一般起病急,進展快,病情嚴重,治療不及時常可導致死亡。皮疹往往初發於患兒的面部、頸部及胸部,為粟粒至綠豆大小深紅色至暗紅色斑片,很快融合成大片。1-2天內皮疹發展全身,部分紅斑中央出現小水,本病患兒全身中毒症狀嚴重,伴有高熱,嗜睡及心肝、腎等內髒傷害。患大疱表皮松解型藥疹的小兒,若搶救治療不及時,可因繼發感染所引起的敗血症,肺炎、腎衰或腦出血而死亡。此型藥疹較常見的致敏藥物為安痛定、魯米娜等。
引起藥疹的常見藥物
·解熱鎮痛藥;如apc、阿魯片、巴米爾等含有阿斯匹林的口服退燒藥。肌肉注射的安痛定也能引起藥疹,而且比較嚴重。
·磺胺藥;如復方新諾明。
·青霉素類抗生素;如口服安必林,肌肉注射的青霉素,靜脈點滴用的氨苄青霉素等。
·其他各種疫苗及一些中草藥也可引起藥疹。
藥理學專家指出,隨著新藥的不斷問世,藥疹的症狀表現層出不窮。由於人們對某些傳統藥物引起的藥疹不再提出報告,其發病率遠遠高出統計數值。故無論病人和醫生,對於各種不明原因的皮疹均應保持高度警惕,“藥疹猛如虎,當心虎咬人”,萬萬不可馬虎大意。
治療原則
·停用致敏藥物。 ·皮質激素治療。 ·抗生素及其它藥物治療。 ·維持電解質平衡。 ·中藥治療。
預防護理重點
·主要內服、注射或外用均可引起藥物性皮疹。媽媽配合醫生仔細觀察,停用一切引起皮疹的可疑藥物,以後不要再用該藥。
·按醫囑進行局部治療。如急性無滲出者可用撲粉外用,1日數次。有糜爛者用硼酸軟膏或外用新霉素油紗布敷貼創面。
·如發現孩子病情嚴重,形成大疱性表皮松懈症或剝脫性皮炎性藥疹,一定帶孩子住院治療。 <br/><br/><fontcolor=#0556a3>參考文獻:</font>網易社區我有個出生6個月的嬰兒,現在還在給他吃母乳,聽我同事講,嬰兒在停掉母乳喂養以後,在飲食方面要特別當心,許多食物都不能吃,否則弄不好孩子就會飲食過敏,上吐下瀉,搞得一團糟。我想請問該怎樣預防嬰兒食物過敏呢?
答:母乳中含有多種對過敏有制約作用的免疫球蛋白及多種抗體,對防止過敏很有益處。不過孩子總歸有斷奶的一天,在給嬰兒增加新食物時,一定要一樣一樣地分開增加,每添加一種新食物時,要注意觀察孩子有沒有過敏性反應,如皮疹、瘙癢、嘔吐、腹瀉等,一旦出現過敏反應,應停止此種食物一段時間,然後再試用。還有,在給嬰兒喂食以後,應立即將口角周圍的殘余食物汁液擦拭干淨,以免食物殘汁引起皮膚接觸過敏。另外,還要提醒媽媽,除了食物過敏,嬰幼兒對某些衣著也易產生過敏,未滿周歲嬰兒的內衣和尿布以棉織品為好,用新棉布做內衣、被單、被套等,使用前最好用清水先漂洗干淨,以免新棉布上的殘留漂白粉、染料、化學上漿液等引起嬰兒皮膚過敏反應。 不用著急,我的寶寶七個月的時候也來了一次,這是病毒性的,疹子視情不同有長有短,基本是一周,只要不發燒,情緒好,能吃東西就沒問題。出透出徹底就好了。幼兒急疹,也叫燒疹或玫瑰疹,由病毒引起,是嬰幼兒時期一種常見的出疹性傳[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