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嬰幼兒皮膚花白? 初生嬰兒的皮膚需要三年的時間才能基本發育成熟,所以,它的功能和結構都與成人的皮膚有很大的差別。
*寶寶的皮膚顯得特別嬌氣、敏感,很容易受刺激,引發各種疾患。
*在寶寶3歲前,特別是最初1年,父母一定要重視寶寶皮膚的日常護理。
了解孩子的心理,是教育孩子的第一步。同樣,只有充分了解了嬰兒的皮膚特點,父母才能更好地護理寶寶的皮膚。這裡介紹一下寶寶皮膚的7特點和7種護理方法:
1.容易吸收外物
由於嬰兒皮膚的容易吸收外物特性,對於同樣量的洗護用品中的化學物質,寶寶皮膚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同時,對過敏物質或毒性物的反應也強烈得多。所以,保護好寶寶的皮膚,媽媽要做的第一步就是選擇合適的洗護用品。
你應該做的:
1、選擇嬰兒專用洗護用品;
2、盡量不要用成人洗護用品來替代;
3、使用時千萬注意每次使用的劑量。
1.容易摩擦受損
嬰兒的皮膚僅有成人皮膚十分之一的厚度,表皮是單層細胞,而成人是多層細胞;真皮中的膠原纖維少、缺乏彈性,不僅易被外物滲透,而且容易因摩擦導致皮膚受損。所以,為了寶寶的皮膚避免傷害,媽媽要做的第二件事情,是仔細選擇和寶寶皮膚經常接觸的日用品。
你應該做的:
1、選用純綿、柔軟、易吸水的貼身衣物和尿布;
2、衣物和尿布用弱鹼性肥皂清洗;
3、選用細膩優質的嬰兒爽身粉塗,並塗抹皺褶處。
3.控制酸鹼能力差
嬰兒皮膚發育不完全,僅靠皮膚表面一層天然酸性保護膜來保護皮膚,防止細菌感染。因此,媽媽一定要注意保護好這層皮膚外層的保護膜。
你應該做的:
1、不用鹼性洗護用品清洗寶寶的皮膚,那些含皂質、酒精和刺激性成分的洗護用品對寶寶皮膚保護膜的破壞性很大。
2、應選擇ph值中性或嬰兒專用的洗護用品。
4.角質層尚未發育成熟
嬰兒皮膚的角質層尚未發育成熟,真皮及纖維組織較薄,皮膚非常幼嫩、敏感,抵抗干燥環境的能力比較弱。所以,媽媽需要仔細給寶寶塗抹潤膚露。
你應該做的:
1、選擇和使用不含香料、酒精的嬰兒專用潤膚品;
2、和寶寶經常接觸的成人,最好與寶寶使用同樣的嬰兒潤膚品;
3、不要隨意更換品牌。
5.皮膚的色素層單薄
嬰兒皮膚黑色素生成很少,因而色素層比較薄,很容易被陽光中的紫外線灼傷。所以,媽媽可能需要改變觀念:防曬的主要目的不僅是為了美容,而是為了保護皮膚,對寶寶尤其是這樣。
你應該做的:
1、陽光有利於寶寶的健康,可以預防佝偻病,但過分強烈的紫外線會損傷寶寶肌膚中的天然組織。因此,寶寶不能過度暴露在陽光下。
2、寶寶外出時,需要塗抹嬰兒專用的防曬劑。
6.體溫調節能力弱
寶寶的汗腺及血液循環系統還處於發育階段,體溫調節能力遠遠不及成人,所以,當環境溫度升高時,寶寶的體溫也會隨之升高。所以,注意寶寶的冷暖是媽媽經常要做的功課。
你應該做的:
1、不要給寶寶穿戴得太多,被褥也應厚薄適中,即是在寒冷的冬天也不要包裹太嚴實;
2、如果寶寶有汗濕現象,應及時用柔軟的干毛巾擦拭。
7.抵抗力差
嬰兒自身的免疫系統尚未完善,抵抗力較弱,因此較容易出現皮膚過敏,如:紅斑、紅疹、丘疹、水泡,甚至脫皮等。所以,你應該保持警覺,避免寶寶皮膚遭受刺激。
你應該做的:
1、盡量使用不含刺激物的嬰兒沐浴露和嬰兒香皂;
2、寶寶需要每天洗澡,但是,沐浴露和嬰兒香皂絕不是每天每次都需要的,最好應隔天或隔3天使用。
7.寶寶淚腺發育還不成熟,不能分泌足夠的淚水保護眼睛,因此,他們的眼睛很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物的傷害。媽媽應該選用專為嬰兒設計的洗發精或洗發沐浴露,盡量避免使用成人洗發精或二合一洗發精。
記住嬰兒護膚品的4個常識
1.成人的護膚品通常會添加一些功能性成分,譬如美白、防曬、抗衰老等,這些成分對嬰兒嬌嫩的皮膚會產生較大的刺激。嬰兒的皮膚完全不需要美白、抗衰老,只要做到滋潤、保濕就可以了。
2.選擇嬰兒護膚品,要注意地區差別。在南方一些地區,氣候本身就很濕潤,甚至可以不用護膚品;而在北方,氣候干燥、風沙大,則要注意嬰兒皮膚的保濕護理。
3.嬰幼兒護膚品有潤膚露、潤膚霜和潤膚油三種類型——
潤膚露:含有天然滋潤成分,能有效滋潤寶寶皮膚。
潤膚霜:含有保濕因子,是秋冬季節寶寶最常使用的護膚品。
潤膚油:含有天然礦物油,能夠預防干裂,滋潤皮膚的效果更強。
4.選購嬰兒護膚品的原則:
a.不含香料、酒精、無刺激,能保護皮膚水分平衡;
b.不宜經常更換寶寶的護膚品,以免皮膚過敏,產生不適症狀。
常見的嬰兒皮膚問題
1.干燥、脫屑
新生兒皮膚干燥、脫屑,最常見的是在手掌與腳底,屬正常現象,不是皮膚病,也不能說這類寶寶的皮膚屬於“干燥”類型。大多數會在出生後的幾天內迅速消失。
護理對策:可以用少量的嬰兒油,輕柔地抹擦在干燥的皮膚表面,保持濕潤,使症狀得以緩解。
2.粟粒疹
在寶寶的鼻梁上的一些白色的小斑點,這是“嬰兒粟粒疹”。
護理對策:沒有大礙,千萬不要去擠壓它。它們是寶寶的汗腺和皮脂腺短暫阻塞所引起的。數周內會自行消失,不用治療。
3.搖籃帽
在出生以後的幾周內,有些寶寶頭部會出現棕色的、有痂皮的斑,俗稱為“搖籃帽”,有時還會播散到寶寶的面部、軀體或者尿布區,產生紅色鱗屑狀皮疹。看上去很粗糙,也很難看,但它不會給寶寶帶來痛苦。
護理對策:可用嬰兒潤膚油沾濕斑塊,保持數小時,使之軟化後,輕輕地梳理寶寶的頭發,去掉這些鱗屑,最後用嬰兒洗發精或嬰兒香皂給寶寶洗頭。
4.奶癬
出現在臉頰和眉毛上方的紅色丘疹,寶寶經常會為此哭吵,這是“嬰兒濕疹”、俗稱“奶癬”,一般與寶寶體質過敏有關。
護理對策:用溫水給寶寶洗臉,避免香皂或其他有刺激性的物品,洗臉後,塗抹奶癬藥膏或止敏藥物。剪短寶寶的手指甲,不要穿得太厚太暖,盡量減少刺激。
5.尿布疹
尿布疹是由於大小便刺激了寶寶的皮膚所引起的一種皮膚疾病,也可能是由於布尿布洗滌時,沒有把肥皂水沖洗干淨引起的。
護理對策:要及時更換被寶寶弄髒或弄濕了的尿布;每次換尿布時,要用溫水洗淨寶寶的臀部,不要用香皂或過熱的水(應為>40℃);塗抹嬰兒護臀膏,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治療和加強護理。
6.痱子
寶寶的皮膚在夏天很容易產生痱子。
護理對策:保持房間的通風和涼爽,不要穿得太多,用溫熱的水洗澡,保持皮膚的干爽。如果痱子症狀持久、不能緩解,應去醫院診治。 腎虧 腎虧是腎虛、腎氣虛的俗稱,腎藏精,腎虛以腎精不足為主要症狀,一般症狀有精神疲乏、頭昏、耳鳴、健忘、腰...腎功能的減退,男女皆有,並不獨厚於男性,只是男性受到以訛傳訛的錯誤觀念,或是與身俱來的自然壓力,所導致的腎虧症...
人到中年後,生理功能由盛轉衰,不少人出現腰酸背痛,耳鳴,眩暈眼花,健忘少寐,動則氣急,腳跟疼痛,容易疲倦,性欲減退,小便後有余瀝,夜尿增多,頭發花白,牙齒松動等衰老征象,即中醫所說的腎虧表現。什麼原因引起腎虧呢?
據臨床所見,凡先天不足,長期營養不良,患慢性病和消耗性疾病,精神緊張,情緒抑郁,睡眠不足;過度疲勞,房事不節或嚴重手淫等都會導致腎虧,末老先衰。但中年以後如注意養生,即使出現腎虧早衰,也可再度恢復。
防治腎虧除了順應自然規律,勞逸適度,節制房事,積極治療已有的慢性病之外,還可選擇幾種益腎強身的方法:一方面是中成藥補腎,如六味地黃丸、金匮腎氣丸等。另一方面要自我保健:
1、鳴天鼓:其方法是用兩掌心緊貼兩耳,十指按抱後腦,然後有節奏地用食指尖彈向枕骨凹陷處。每次左右各彈50下,早晚各-次,對眩暈耳鳴、健忘、思維能力減退等症有一定療效。
2、摩腎區:將兩手掌按順時針方向用力按摩腰兩側,每次50圈,然後用兩手上下磨擦腰背部,每次10分鐘,可防腎虧。
3、填腎精:盤腿靜坐,意守丹田,然後每隔半分鐘咽一次唾液能填養腎精。
4、收肛肌:臨睡前用力收縮肛門肌肉50-100次,對治療早洩target=_blank>早洩target=_blank>早洩腎精、性功能減退有益。 <br/><br/><fontcolor=#0556a3>參考文獻:</font> http://baike.baidu.com/view/14324.htm 什麼是“腎虧”(腎虛)
可以說“腎虧”是個有一定生活閱歷的中國人周知的病理術語,它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然而,究竟什麼是“腎虧”?“腎虧”具體指什麼?主要有哪些見症?從現代科學知識來看,它包括了哪些情況?
中醫理論中,腎是一個非常特殊的髒器。古代醫家認為:父母兩精交媾,先成胚芽,然後便發育為“腎”,禀受於父母的先天之精(可近似地理解為今人所說的“遺傳基因”)即藏之於腎,故有“腎為先天之本”的說法。也許從五行學說中推導出(腎屬水、主冬、水下行而靜;冬則蟄藏),或受啟於它因,古醫家認為腎有司封藏的功能特點。這具體表現在將“精”(包括先天之精,也包括後天之精)密固於腎”中而為腎精,使這類維系生命的重要物質不致於無謂的耗損或流失,能發揮其促進生長、發育與生殖的功能,故有“腎主藏精,所藏之精主生長、發育與生殖”之說。封藏也表現在腎能協助肺的呼吸,使之不過於淺表,吸入之氣可納入腎中,這稱作“腎主納氣”。此外,與現代認識相一致,中醫理論強調“腎主小便”,小便是由腎中陽氣蒸騰體內津液,留下清的,濾出濁的,並將其暫貯於膀胱,階段性地排出體外來完成的。再加上脾肺等髒也參與了體內津液的輸布,但肺脾等髒的這一功能有賴於腎中陽氣的推動,故中醫理論中,腎調節並決定著體內津液代謝的平衡,而有“腎主水”之說。
除上述功能外,中醫理論認為“腰為腎之府”,腎的位置在於腰部,腰部的慢性傷損、疼痛常與腎有關。腎位於五髒最低位置,生殖器和肛門的病變常也與腎有關,踝膝關節等的某些症狀也反映了腎髒的狀態。此外,全身的骨、髓、脊髓、頭發、齒等都與腎所藏之精密切相關,因為是腎中所藏之精化生成“髓”,髓灌注在骨腔中以充養骨;充養和滋潤脊髓;並上注於腦而為腦髓;充養頭發;齒為骨之余;齒亦與腎精息息相關。再者,耳朵與腎有著眾多特別緊密的聯系,遂有“腎開竅於耳”之說。
為了細化對腎的功能的認識,中醫理論又進一步區分出了腎中精氣(含腎精、腎氣)和腎陰、腎陽等具體概念。腎中所藏精氣可具體分作“腎精”、“腎氣”兩方面,兩者雖名稱上可清晰地區分,但功能上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只是為了論述和臨床診治的方便,把它們的生理效用有意識地劃分開來。其中,腎精也可稱作“元陰”、“真陰”、“真水”,意指生命物質中最本質的部分,最精微的成分,它維系著生長、發育與生殖,控制著生命的關鍵過程。腎精虧虛主要表現為生長、發育與生殖的障礙或早衰等症。具體而言,在嬰幼兒,表現為生長發育遲緩,囟[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