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厭食症的資料正文

厭食症的資料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厭食症的資料
 
厭食症(nervosa)就是由於怕胖、心情低落而過分節食、拒食,造成體重下降、營養不良甚至拒絕維持最低體重的一種心理障礙性疾病。約95%為女性,常在青少年時期就有類似的性格傾向。主要包括:小兒厭食症、青春期厭食症以及神經性厭食症。厭食症患者多有治療上的困難,所以約有10%-20%的人早亡。原因多為營養不良引起的並發症和精神抑郁而引發的自殺行為。

目錄[隱藏]
1基本概述
2臨床症狀
3惡劣影響
4治療方法
5手術治療
6預防措施
7相關詞條
8參考資料
厭食症-基本概述  

良好的生活習慣拒絕厭食症
高蛋白高糖的濃縮飲食使食欲下降;飯前吃糖果等零食以及進餐不定時,生活不規律也影響食欲;此外,氣候過熱,濕度過高都可以影響神經調節功能和消化液的分泌,小兒的情緒變化等都是引起厭食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因家長溺愛,對小兒進食采取不適當方法,更易引起神經性厭食。小兒時期“脾常不足”,飲食不能自調,食物不知饑飽。有些家長缺乏育嬰保健知識,片面強調給以高營養的滋補食物,超越了小兒腸胃正常的消化能力,以及亂投雜食,或恣意投其所好,養成偏食習慣,都可導致厭食症。

1、常與社會因素有關,多有過度追求身體苗條的心理。由於擔心發胖,認為胖就是不健康、不美,瘦就有精神、有魅力,所以對身材的要求和對自己的期望,使她們非常注意飲食和體重,唯恐進食就會發胖,所以少吃或不吃食物,或者吃進後再設法吐出來。多見於那些謹小慎微,自我控制能力強的成功女性。

2、此類患者多性格內向,敏感、多疑、偏激、情緒不穩定、無端的挑剔和喜好。

3、與家庭環境有關,如:父母對孩子管教過嚴、過分追求完美;孩子對父母過分依賴;從小受到虐待、單親家庭等。這樣的孩子易偏激、很敏感、心理承受能力差等性格特點。

4、與體內激素分泌失調有關,如雌激素、甲狀腺激素分泌下降、皮質類固醇激素升高等。

厭食症-臨床症狀  

厭食症患者
發病一般多隱襲,逐漸厭食而體重減輕,喪失原體重的1/4-1/2或更多,同時還會出現閉經。呈不同程度的消瘦,嚴重者皮包骨。但體力仍充沛,閉經而陰毛不脫,是本症的特點,可用以與全垂體功能減退症(simmond病)相區別,但到後來可有乏力、易倦和憂郁感。患者開始不一定有厭食,而只是制造種種理由拒食。

有些患者雖覺食欲好,但吃了幾口就覺得胃部飽脹不適而中止進食,或者見到食物就不想吃。如強迫進食,常誘發惡心嘔吐;一些患者甚至千方百計以誘導一吐為快。除厭食外,患者還可有其他神經官能症的症狀,如癔症球,上腹飽脹不適,不能解釋的疲勞,對性欲不感興趣和失眠等。

1、患者過多注意飲食和擔心發胖的心理,而主動拒食或過分節食,造成消瘦、營養不良,出現皮膚干燥、水腫,甚至骨瘦如柴,即使這樣,還認為這就是“骨感美”,只有這樣的擔心和控制才會有如此的效果。

2、患者多有饑餓的感覺,但卻強迫自己不進食。他們善於研究食物的營養、熱量;隱藏或故意浪費食物。大約50%的厭食症者伴貪食症,暴食後又自己誘吐、服減肥藥、瀉藥等,或者大運動量活動,唯恐自己體重增加,從而導致水電解質紊亂(低血鉀、低血鈉等)和酸硷平衡失調(代謝性硷中毒)。

3、女性多月經減少或停止,男女都有性欲缺乏;

4、心髒功能下降,心率緩慢、血壓下降、心率失常,導致猝死;心血流量降低,腦血管供血不足,易造成暈厥。

5、體重明顯下降,出現水腫;體內激素水平異常,造成毛發細疏或體毛過多等。

6、患者常伴有性格改變,如抑郁、焦慮、喜怒無常、強迫或反復做某件事;常說謊、隱瞞其進食習慣等。

厭食症患者最主要症狀是對食物提不起興趣,沒有胃口開懷吃東西。患者的想法和實際情況相差很遠,即使已經很瘦了,還老是覺得自己很胖。根據美國精神協會的標准診斷,厭食症患者的體重往往低於標准bmi15%。

厭食症-惡劣影響  
患者由於長期過度節食,造成營養不良,因而影響生理變化,包括月經失調,甚或是停經等。一般常見的征狀包括:皮膚變得粗糙干裂、柔毛出現、體溫下降、心跳緩慢、身體衰弱、脫水、臉色蒼白、精神無法集中,甚至感到焦慮或者憂郁,心髒功能變差,甚至還會暈倒。同時,由於患者體內缺乏脂肪,容易發冷、畏寒。病情嚴重的話,會導致心髒衰竭,甚至死亡。

厭食症-治療方法  

法國反厭食症廣告女
厭食症的診治必須視患者的病情而定,病情嚴重的話,甚至必須入院接受心理醫生、專科醫生及營養師的觀察及診治,再配合行為治療,使到病人的體重漸漸回升。若是病情還不太嚴重,在心理醫生的輔導下,也有可能康復。

值得注意的是,厭食症患者如果仍處於發育期,而器官又已受到損壞,可能在病情好轉之後,功能還無法恢復正常,會影響到生理發育和成長。

患者是否能康復,也必須視病人的意志力而定,療程則因人而異,從幾個月到幾年不等。最重要的是,要盡早治療,不要等到病情很嚴重才上門找醫生。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患者在患病初期都不願意承認自己患上厭食症,而家人由於生活忙碌,或是不常在一起用餐,而忽略了病人的病情,等到發現問題時,往往病情已不輕。

厭食症是精神性的疾病,主要發生在十多至三十歲的年輕女性,但也有約十分之一的患者為男孩和年輕男子。最近一項調查顯示,有厭食症及貪食症征狀或傾向的人約占一成,而較嚴重的厭食症及貪食症的診斷人士約有3%。其他年齡層或因職業需要而要維持體重的人也有可能產生。

厭食症-手術治療  

厭食症女患者
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神經外科全軍功能神經外科研究所創立,采用的是有框架立體定向和無框架立體定向相結合的技術,在給患者頭部安裝立體定向定位框架的同時,頭皮表面粘貼標記,然後去做高分辯率、高清晰度的核磁共振掃描或ct掃描,一方面將掃描的腦部圖像信息傳入計算機工作站,進行三維重建,應用立體定向手術計劃系統分析圖像,確定靶點,換算出靶點的坐標值,按照所得到的具體的x/y/z數據,在空間三個不同平面調整定向儀的標尺數據和導向弓角度,在頭皮上僅切一個3cm長的切口,顱骨鑽一個直徑1cm的骨孔,通過定向儀將刺激電極或者射頻電極置入腦內特定靶點,進行治療。

將掃描的腦部圖像信息數據刻成光盤或mo盤,讀入神經導航儀,通過神經導航儀上的紅外線掃描進行注冊,使導航儀中的掃描圖像和患者的頭部實際的真實的形像進行匹配、吻合,再把導航儀所用的標記物與我們所要導入顱內的刺激電極或者射頻電極連接,進行注冊匹配。這樣,在神經導航儀的顯示屏上,我們可以在空間三個不同平面設計、模擬電極的進針針道,也就是設計、模擬它的路徑,軌跡,可以設計頭皮切口位置,設計入顱點,進針點,針道沿途所經過的重要結構,怎樣避開這些重要結構而不去損傷它。治療電極在顱內走到哪裡,神經導航可以隨時跟蹤到哪裡,顯示它的位置,進行實時監控,是一個名符其實的腦內定位跟蹤系統。確保了手術療效和手術的安全性。手術一般需要3-4小時,根據患者病情不同采用局部麻醉或局部麻醉加基礎麻醉。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目前采用的現代腦立體定向技術從設備和技術上來講均達到了安全、微創的標准。手術治療主要針對的是難治性精神病患者,通俗的講就是藥物、電休克、心理等內科方法治療效果不好的患者;或者是服藥後副作用過於嚴重,患者無法耐受。另外一種就是患者的服藥依從性非常差,不願意服藥,無法保證藥物治療的系統性。1、患者年齡必須在18歲以上。2、病史在3年以上。

手術適應症:精神分裂症,躁狂症,強迫症,厭食症,有自殺傾向的抑郁症,焦慮症,嚴重的更年期反應性精神障礙,大腦發育不全,有攻擊與破壞傾向(又稱嫁接性精神病),颞葉癫痫伴有精神障礙。

手術後患者在醫院一般康復2周左右的時間,術後患者回家後要與醫院建立密切的長期隨診關系,注意給患者提供寬松的恢復環境。對長期養成的不良習慣給予糾正,協助患者對過去一些錯誤的思維重新認識,讓患者逐步溶入社會。

厭食症-預防措施  

厭食症
(1)定時進餐,適當控制零食

所謂定時進餐,就是按頓吃飯。小兒正餐包括早餐、中餐、午後點心和晚餐,三餐一點形成規律,消化系統才能有勞有逸地“工作”,到正餐的時候,就會渴望進食。絕對不讓孩子吃零食是不現實的,關鍵是零食吃得不能過多,不能排擠正餐,更不能代替正餐。零食不能想吃就吃,應該安排在兩餐之間,或餐後進行,否則會影響食欲。

(2)節制冷飲和甜食

冷飲和甜食,口感好,味道香,孩子都愛吃,但這兩類食品均影響食欲。中醫認為冷飲損傷脾胃,西醫認為會降低消化道功能,影響消化液的分泌。甜食吃得過多也會礙胃。這兩類食品飽腹作用強,影響吃正餐,所以要有節制。最好安排在兩餐之間或餐後1小時內。

(3)飲食合理搭配

小兒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要靠從食物中攝取,但對這些營養素的需要並不是等量的,有的營養素需要得多,有的需要得少,所以家長應了解這方面的知識,注意各營養素間的比例,以求均衡飲食。每天不僅吃肉、乳、蛋、豆,還要吃五谷雜糧、蔬菜、水果。每餐要求葷素、粗細、干稀搭配,如果搭配不當,會影響小兒的食欲。如肉、乳、蛋、豆類吃多了,因它們富含脂肪和蛋白質,胃排空的時間就會延長,到吃飯時間卻沒有食欲;粗糧、蔬菜、水果吃得少,消化道內纖維素少,容易引起便秘。

此外,有些水果過量食入會產生副作用。橘子吃多了“上火”,梨吃多了損傷脾胃,柿子吃多了便秘,這些因素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食欲。

(4)講究烹調方法

經過烹調,食物的結構變了,變得易於消化吸收。但烹制食物,一定要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如斷奶後,孩子消化能力還比較弱,所以就要求飯菜做得細、軟、爛;隨著年齡的增長,咀嚼能力增強了,飯菜加工逐漸趨向於粗、整;4~5歲時,孩子即可吃成人飯菜。為了促進食欲,烹饪時要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這樣才能提高孩子的就餐興趣。

(5)防止挑食和偏食

挑食和偏食影響小兒從多種食物中攝取機體所需要的營養,對身體十分不利。要糾正這一不良的飲食習慣,應該從正面教育入手。

①家長不要把自己的偏嗜帶給孩子,不要當著孩子說自己不喜歡吃什麼,也不要強迫孩子吃當時不愛吃的飯菜。
②孩子喜歡吃的飯菜要適當地限制,防止過食損傷脾胃。
③經常變換飯菜花樣,使孩子有新鮮感,提高他們的食欲。

(6)保證充足睡眠,適量活動,定時排便

睡眠時間充足,孩子精力旺盛,食欲感就強;睡眠不足,無精打采,孩子就不會有食欲,日久還會消瘦。適當的活動可促進新陳代謝,加速能量消耗,促進食欲。總之,合理的生活制度能誘發、調動、保護和促進食欲。

(7)改善進餐環境

小兒和成人不同,注意力容易轉移。如進餐時,大人過多地說笑,聽廣播,看電視,小兒吃飯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進餐的興趣隨之消失,進餐的動作也就停止了。所以應該排除各種干擾,讓孩子專心吃飯。

小兒進食是樂事,家長不能過多干涉,更不能強迫孩子進食。否則,孩子感到有壓力,就會抑制進食要求,應注意保證小兒有愉快的進餐情緒。有些家庭在進餐時,夫妻之間、婆媳之間發生激烈的爭吵,在這種緊張氣氛中,孩子不可能有好的食欲,所以不要在餐桌上發生矛盾,力求為孩子創造一個安詳、和睦的家庭氣氛。另外,盡量讓孩子與大人共餐,這樣可以提高小兒進餐的積極性。
 
厭食症為飲食失調

[1] [2] [3] [4] 下一页

3個月的泰迪狗狗應該喂多少顆狗糧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