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小動物過冬的方法有哪些?正文

小動物過冬的方法有哪些?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安全過冬。

蜜蜂到了深冬季節,除了取食貯存的蜂蜜獲得熱量外,還圍著蜂王“抱成一團”,組成一個蜂巢團,使蜂巢裡的溫度保持在35℃左右。如果外層的蜜蜂冷得受不住了,它們就來個裡外“換防”。對那些幼蟲,工蜂會像稱職的保姆那樣,每天給幼蟲喂食1300多次。同時,工蜂們還聚集在一起,形成一道保溫層,使幼蟲免受嚴寒的侵襲。如果幼蟲仍感到寒冷,工蜂們便張翅舞足,使蜂房內溫度升高。

小繭蜂有驚人的耐寒能力,在-47℃時,照樣安然無恙。

科學家研究,耐寒昆蟲的“皮膚”裡,有一種特殊的色素細胞。這種色素細胞的大小能隨時變化。當細胞膜張大時,皮膚的顏色就變淺,使昆蟲的身體能很好地反射光線;當細胞膜縮小時,皮膚的顏色就會變深,身體就能吸收更多的光和熱。如果身體被曬得太熱了,昆蟲體內的色素細胞就會膨脹,以防體溫過度升高。

蝗蟲媽媽在朝陽背風的斜坡上,用堅硬的“尾巴”(產卵瓣)掘地打洞,然後把身體腹部拉長伸進洞裡,把卵一粒一粒地產在一起,產完卵再分泌膠液把卵塊包起來,就像個膠袋,又保暖又不怕水泡,真是萬無一失。

大青葉蟬的產卵管像一把鋸子,用它鋸開樹皮,把卵產在裡面,讓卵在樹皮裡過冬。

盲蝽象的嘴巴和針一樣。它先用嘴在植物上刺個小洞,然後調過頭來把產卵管伸到小洞裡產一粒卵。卵露在外面的一頭有個小蓋子,又能擋風又能透氣,一舉兩得。

冬天到來之前,蛾子的幼蟲便鑽進地下,做一座堅固的土房子,再從嘴裡吐出黏液塗刷內壁,使“小土房”變得光滑,既保暖又安全。

小麥葉蜂不會造房子,但它知道在土壤淺層裡睡覺太危險,於是拼命往深處鑽,那裡不但暖和,而且來年農民耕地時也碰不著它。

刺蛾幼蟲更有一招,它吐出絲和黏液,把身上的毛,編織成一個很硬的圓繭,活像一個小鳥蛋,粘在樹杈上,硬得像個小石頭子,誰想吃也吃不動。

黎星毛蟲最喜歡吃早春的嫩芽。它們爬到老樹干的向陽面,鑽到樹縫和老樹洞裡,然後脫下身上的長毛,再吐絲織成個“毛毯”,緊緊裹在身體外面,這樣就不會受凍了。

甲蟲那堅硬的翅鞘和厚厚的皮膚,像穿了一身防寒服。冬天快到時,它們就大吃大喝,在體內貯存足夠的營養。因此,它們最不怕冷,在落葉下、碎石裡、樹洞中,隨便找個隱蔽的角落,都可以安全過冬。

家蠅將蛹埋在土裡過冬,但多數蠅類和蚊子是以成蟲過冬的。它們溜進人們的住房,躲在陰暗的角落,都可以安全過冬。

豆天蛾和菜白蝶是以蛹過冬的。蛹皮又厚又硬,比幼蟲更耐寒。等天氣一回暖,過冬蛹就變成蝶,在田間飛舞了。

昆蟲為了安全過冬都要做充分的准備,你若細心觀察,不僅會覺得有趣,而且可以幫助我們消滅害蟲和保護益蟲哩!
 
鳥類遷徙;爬行類冬眠
 

上一页  [1] [2] 

十畝玉米桔桿青貯可飼養多少頭小尾寒羊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