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人肺有幾頁正文

人肺有幾頁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病人在呼吸時所散布的具有潛在傳染性的微滴核數量與呼出氣體的速度有關系。正常呼吸時,病人向周圍呼出的微滴核數目較少,但一次咳嗽可使具有傳染性的微滴核增加到3000個,這相當於大聲說話5分鐘內撂放出的微滿核顆粒數,而一次噴嚏排放出的微滴核數目可高達100萬個。咳嗽次數多少與傳染性大小有密切關系,有人曾觀察過病人夜間咳嗽情況及同屋唾覺小兒結核菌素陽轉率,結果咳嗽次數多者小兒結核菌素的陽轉率就高。除咳嗽次數外,有痰咳嗽和無痰咳嗽的傳染情況也不一樣,排菌病人有痰咳嗽者,家庭密切接觸的小兒結核菌素陽轉率較之干咳無痰者密切接觸的小兒明顯增高。當肺結核病人經過化學藥物治療後咳嗽症狀會隨之好轉,有調查發現;治療1個月時半數以上的病人咳嗽症狀消失,治療3個月則全部消失,同時化療後痰中結核菌數量也隨之減少,說明合理治療後的病人可減少傳染性,也即減少了傳播機會。

預防指南:

一.兒童應按時接種卡介苗。接種後可增加免疫能力,能避免被結核桿菌感染而患病。
二.肺結核的主要傳播途徑是飛沫傳染。開放性肺結核病人在咳嗽、噴嚏、大聲談笑時噴射出帶菌的飛沫而傳染給健康人。病人如隨地吐痰,待痰液干燥後痰菌隨灰塵在空氣中飛播而傳染。凡痰中找到結核桿菌的病人外出應戴口罩,不要對著別人面部講話,不可隨地吐痰,應吐在手帕或廢紙內,集中消毒或用火焚燒滅菌。痰液可用5~12%的來蘇溶液浸泡2~12小時消毒。病人應養成分食制習慣,與病人共餐或食入被結核桿菌污染的食物可引起消化道感染。
三.痰菌陽性病人應隔離。若家庭隔離,病人居室應獨住,飲食、食具、器皿均應分開。被褥、衣服等可在陽光下曝曬2小時消毒,食具等煮沸1分鐘即能殺滅結核桿菌。
居室應保持空氣流通、陽光充足,每日應打開門窗3次,每次20~30分鐘。一般在痰菌陰性時,可取消隔離。
四.對肺結核應有正確的認識,目前肺結核有特效藥物治療,療效十分滿意。肺結核不再是不治之症了。應有樂觀精神和積極態度,做到堅持按時按量服藥,完成規定的療程,否則容易復發。
五.可選擇氣功、保健功、太極拳等項目進行鍛煉,能使機體的生理機能恢復正常,
逐漸恢復健康,增強抗病能力。平時注意防寒保暖,節制房事。
六.飲食以高蛋白、糖類、維生素類為主,宜食新鮮蔬菜、水果及豆類。應戒煙禁酒。
近年來研究證明,吸煙會使抗痨藥物的血濃度降低,對治療肺結核不利,又能增加支氣管痰液的分泌,使咳嗽加劇,結核病兆擴散,加重潮熱、咯血、盜汗等症狀。飲酒能增加抗痨藥物對肝髒的毒性作用,導致藥物性肝炎,又能使機體血管擴張,容易產生咯血症狀。
七:預防常識:
進入90年代後,本來已經得到控制的肺結核病,又在世界范圍內出現廣泛流行趨勢。人們對結核病的斗爭進入了新時期。有一定抗藥性的結核菌,治療更為困難,故而對肺結核的預防十分重要。當你有原因不明的低燒、消瘦、乏力、咳嗽、盜汗,又沒有查到其他病因,應迅速到醫院查檢、確診。在專科醫生指導下規律、全程用藥,療程不得短於半年,患者要有足夠的耐心。休息、充分營養、適當戶外活動、增強全身抵抗力,仍是戰勝疾病的重要條件。病人在排菌期間應適當隔離,保護家庭成員和集體人群的健康十分重要,特別是保護兒童。



肺結核的鑒別診斷

    一、肺癌:中心型在肺門處有結節影或有肺門縱隔淋巴結轉移,需與淋巴結核鑒別;周圍型在肺周圍有小片浸潤、結節,需與結核球或結核浸潤性病灶鑒別。肺癌多為40歲以上,中心型以鱗癌為主,常有長期吸煙史,一般不發燒,呼吸困難或胸悶、胸痛逐漸加重,常刺激性咳嗽、有痰血,進行性消瘦,有鎖骨上轉移者可觸及質硬淋巴結,某些患者可有骨關節肥大征。x線結節可有分葉毛刺,無衛星灶,一般無鈣化,可有空泡征;外周型可見胸膜內陷征。痰70%可檢得癌細胞而tb可50%查到結核菌。纖支鏡檢中心型可見新生物,活檢常可獲病理診斷,刷片、bal可查到癌細胞,結核者可查到tb。結素試驗肺癌往往陰性而結核常強陽性。elisa法查血清ppd-igg或lam-lgg結核常陽性。而血清唾液酸與cea測定(+),常提示癌症。上述各項不能確診時應剖胸探查。如有更多結核活動性指征,如:痰pcr法tb-dna陽性,結素1u強陽性或0.1u一般陽性或elisa法ppd-igg或lam-igg(+)可試抗結核治療觀察以作鑒別。
     二、肺炎:肺部非細菌性(支原體、病毒、過敏)常顯示斑片影與早期浸潤性肺結核的表現相似,而細菌性肺炎出現大葉性病變時可與結核性干酪肺炎相混,都需鑒別。支原體肺炎常症狀輕而x線重,2-3周自行消失;過敏性者血中嗜酸細胞增多,肺內陰影游走性,各有特點易於鑒別。細菌性肺炎可起病急、寒戰、高熱、咳鐵銹色痰,有口唇疱疹而痰tb(-),肺炎鏈球菌陽性,抗生素治療可恢復快,〈1個月全消散。故與炎症鑒別一般不先用抗結核治療而先抗炎治療,可較快弄清診斷,避免抗痨藥不規則使用造成耐藥。
     三、肺膿腫:浸潤型肺結核如有空洞常需與肺膿腫鑒別,尤以下葉尖段結核空洞需與急性肺膿腫鑒別,慢纖洞型需與慢性肺膿腫鑒別。主要鑒別點在於,結核者痰tb(+),而肺膿腫(-),肺膿腫起病較急,白細胞總數與中性粒細胞增多,抗生素效果明顯,但有時結核空洞可繼發細菌感染,此時痰中tb不易檢出。
     四、氣管炎target=_blank>慢性支氣管炎:常與慢纖洞患者症狀相似,但x線與痰菌檢查易於鑒別。慢支患者x線僅見紋理改變未見實質tb灶,而慢纖洞者有明確嚴重病變,且tb(+)。
     五、支氣管擴張:症狀為咳嗽、咳膿痰、反復咯血,易與慢纖洞相混,但x線一般僅見紋理粗亂或卷發影。
     六、其他伴有發熱的疾病:急性粟粒結核以高熱、肝脾大、白細胞減少或類白血病樣反應而與傷寒、敗血症、白血病表現有相混處,需要根據各自特點仔細鑒別。成人支氣管淋巴結核有發熱和肺門淋巴結腫大易與縱隔淋巴瘤、結節病相混,可用結素試驗、血清ppd-igg檢查、ace測定、kveim試驗、活檢等方法鑒別,必要時可抗結核藥治療觀察。結核與腫瘤鑒別時宜先用抗結核藥,如有激素應在應用抗結核藥之後,以免干擾診斷和造成播散。肺結核分為5型1原發性肺結核血。2血行播散性肺結核。3侵潤性肺結核。4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結核性胸膜炎。結核病侵潤區吸收好,纖維鈣化,無痰菌排洩,結核菌素試驗陰性;此類病人不傳染。肺結核一咳就傳染
 
肺結核概念:

   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可累及全身多個器官,但以肺結核最為常見。
本病病理特點是結核結節和干酷壞死,易形成空洞。臨床上多呈慢性過程,少數可急起發病。常有低熱、乏力等全身症狀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統表現。
   結核俗稱“痨病”,是結核桿菌侵入體內引起的感染,是青年人容易發生的一種慢性和緩發的傳染病。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病,15歲到35歲的青少年是結核病的高發峰年齡。潛伏期4~8周。其中80%發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頸淋巴、腦膜、腹膜、腸、皮膚、骨骼)也可繼發感染。主要經呼吸道傳播,傳染源是接觸排菌的肺結核患者。解放後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結核已基本控制,但近年來,隨著環境污染和艾滋病的傳播,結核病又卷土重來,發病率欲演欲烈。
“面色蒼白、身體消瘦、一陣陣撕心裂肺的咳嗽……”在19世紀的小說和戲劇中不乏這樣的描寫,而造成這些人如此狀況的就是當時被稱為“白色瘟疫”的肺結核,也即“痨病”。


肺結核病的研究歷史
  19世紀,不知有多少人曾被這種無情的烈性傳染病奪去了親人或朋友,雖然20世紀多種有效抗生素和預防藥物的產生使肺結核病例在世界范圍內迅速減少,但因此放松警惕就大錯特錯了。世界衛生組織警告說,近年來肺結核在全球有卷土重來之勢,對這種傳染病的防治不容懈怠。

  1882年,德國科學家羅伯特·科赫宣布發現了結核桿菌,並將其分為人型、牛型、鳥型和鼠型4型,其中人型菌是人類結核病的主要病原體。肺結核就是主要由人型結核桿菌侵入肺髒後引起的一種具有強烈傳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常見臨床表現為咳嗽、咯痰、咯血、胸痛、發熱、乏力、食欲減退等局部及全身症狀。肺結核90%以上是通過呼吸道傳染的,病人通過咳嗽、打噴嚏、高聲喧嘩等使帶菌液體噴出體外,健康人吸入後就會被感染。

  1945年,特效藥鏈霉素的問世使肺結核不再是不治之症。此後,雷米封、利福平、乙胺丁醇等藥物的相繼合成,更令全球肺結核患者的人數大幅減少。在預防方面,主要以卡介苗(bcg)接種和化學預防為主。其中1952年異煙肼的問世,使化學藥物預防獲得成功。異煙肼的殺菌力強,副作用少,且又經濟,所以便於服用,服用6至12個月,10年內可減少發病50%至60%。

  抗生素、卡介苗和化療藥物的問世是人類在與肺結核抗爭史上裡程碑式的勝利,為此,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初甚至認為20世紀末即可消滅肺結核。然而,這種頑固的“痨病”又向人類發起了新一輪的挑戰。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近年來肺結核在全球各地死灰復燃,1995年全世界有300萬人死於此病,是該病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年,大大超過了肺結核流行的1900年。在2003年3月24日“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之際,“制止結核病”世界行動組織公布的數字顯示,目前全球每天仍有5000人死於結核病,而每年罹患結核病的人數超過800萬。

  造成上述情況的原因主要是近20年世界許多地區政策上的忽視,致使肺結核防治系統遭到破壞甚至消失;艾滋病人感染肺結核的幾率是常人的30倍,大部分艾滋病患者都死於肺結核,隨著艾滋病在全球蔓延,肺結核病人也在快速增加;多種抗藥性結核病菌株的產生,增加了肺結核防治的難度等。


世界衛生組織宣布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為此,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全球處於結核病緊急狀態”。為進一步推動全球預防與控制結核病的宣傳活動,該組織於1995年底決定把每年的3月24日定為“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並於1997年宣布了一項被稱為“直接觀察短期療程”的行動計劃,其目標是治愈95%的肺結核患者。這項計劃的核心是醫務工作者直接監督患者服藥,以免患者延誤治療,造成疾病的大面積傳播。


結核病的類型

 結核病分原發和繼發性,初染時多為原發(ⅰ型);而原發性感染後遺留的病兆,在人抵抗力下降時,可能重新感染,通過血循環播散或直接蔓延而致繼發感染(ⅱ型~ⅳ型)。

 (1)原發性肺結核(ⅰ型):常見於小兒,多無症狀,有時表現為低熱、輕咳、出汗、心跳快、食欲差等;少數有呼吸音減弱,偶可聞及干性或濕性羅音。

 (2)血行播散型肺結核(ⅱ型):急性粟粒型肺結核起病急劇,有寒戰、高熱,體溫可達40℃以上,多呈弛張熱或稽留熱,血白細胞可減少,血沉加速。亞急性與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結核病程較緩慢。

 (3)浸潤型肺結核(ⅲ型):肺部有滲出、浸潤及不同程度的干酷樣病變。多數發病緩慢,早期無明顯症狀,後漸出現發熱、咳嗽、盜汗、胸痛、消瘦、咳痰及咯血。血常規檢查可見血沉增快,痰結核菌培養為陽性。

 (4)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ⅳ型):反復出現發熱、咳嗽、咯血、胸痛、盜汗、食欲減退等,胸廓變形,病側胸廓下陷,肋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狗狗的左後腿腫了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