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我家的小貓正文

我家的小貓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為他能行。如果教師對幼兒的訓練失去信心的話,幼兒就更難戰勝自己。在訓練中,我們注重自己的言行,試著用親切的微笑驅散孩子的自卑,用信任的目光消除孩子的膽怯,用慈愛的撫摸鼓勵孩子的進步。孩子在老師的信任和認可下,看到自己的點滴進步,相信自己一定行了。對於有退縮行為的幼兒,以愛心接納、理解他們,不能讓他們喪失信心。訓練時和他們一起游戲,給予身體的接觸,或蹲下來和他們面對面交談,並不時用目光來交流情感,用微笑來縮短距離,用掌聲來傳遞信任。我們尋找出每一名幼兒的閃光點,恰如其分的讓幼兒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在一次家園聯訓中,有個孩子剛踩上高高的橫抱筒想“蕩秋千”,她媽媽擔心的說:“孩子,太高了,快下來。”可這個孩子卻說:“媽媽,老師說了我能行。”於是勇敢地站了上去,她媽媽在一旁露出驚奇的目光,高興的笑了。
2、多給予正面鼓勵和表揚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要從發現他的優點入手,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不斷強化其積極向上的心理。即使孩子出現失誤、錯誤,老師也不要一味的訓斥、批評,這樣會使幼兒更緊張、膽怯,我們應該微笑著對他說:“沒關系,再來一次!”“加把勁,會成功的。”多多是一名膽小、內向的幼兒,在一次爬高訓練中,她看著高高的平衡凳不敢上,把腳拿上去又放下來,過了一會又放上去,我抓住時機及時的鼓勵她:“多多今天進步真大,這麼高的平衡凳也敢上了。”多多受到鼓勵,信心大增,上去後走的速度也比平時快了,等到下次走時,她已是毫不猶豫的往上爬了。
3、循序漸進,讓幼兒體驗成功
《綱要》指出:“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努力使每一名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我們嘗試針對孩子的實際水平,適當降低標准去要求他、鼓勵他,往往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它會使孩子從不難獲得的成功體驗中獲得自信,並爭取更大進步。在“滑滑板,撿沙袋”的游戲中,性格內向的幼兒由於膽小、害怕,不敢滑的太遠,可讓他們撿近處的沙袋,熟練後每滑一次,沙袋就往前移一點,這樣幼兒每撿到一次就體驗一次成功,逐漸增強了自信。我們還充分發揮幼兒群體力量和強帶弱的優勢讓活潑開朗的幼兒主動找性格內向的幼兒做朋友,使內向兒在與同伴的合作成功中消除自卑,分享快樂。
4、提供單獨表現的機會,讓幼兒有自豪感
性格內向的幼兒膽小,不敢表現自己,在訓練中我們就提供機會讓他們單獨展示。對於正常兒童來說,滑板練習非常刺激、新穎、好玩,但對於內向兒來說他們表現出的卻是害怕、退縮,很少主動的去接受滑板訓練。有一次孩子們都在掙搶著滑滑板,只有姗姗在旁邊看著,好長時間她才象征性的滑一次。我找准機會,等她剛滑完,便大聲說:“呀,姗姗,你滑滑板的姿勢真優美,能不能再給大家表演一遍?”姗姗不說話,點點頭,拿起滑板慢慢走到滑道旁,“我們給她鼓鼓掌”!我鼓動大家說。姗姗一聽大家給她鼓掌便精神一振,把剛才的動作做的更加標准,起身後還自豪地笑了笑。從老師和小伙伴的肯定中,姗姗認識到了自己的優點,從此,經常自願的參加大滑板練習。
5、鼓勵幼兒大膽交往
在同伴群體中受歡迎會有安全感、歸屬感;反之,會產生孤獨感、自卑感,這直接影響到幼兒的興趣和性格的發展。在感覺統合訓練中,我們利用性格外向和性格內向相交叉的小團體訓練方式,以外向型幼兒帶動內向型幼兒,幫助內向幼兒建立良好的伙伴關系,培養積極主動的交往態度和交往技能,促使其健康交往心理的形成。在活動中我們允許幼兒隨意交換器材,可瑤瑤性格內向,不善交往,很少同伙伴主動交換,經常是一種玩具玩好長時間。我們便指定幾名幼兒去找她進行器材交換,並與她交談,詢問各種玩法,邀請她一起玩等等。開始的時候,瑤瑤很少說話,可在幾名活潑幼兒的感染下,她開始參與小伙伴的活動。經過幾次,她有時竟能主動的同別的小朋友說話、交往了。瑤瑤的媽媽高興地告訴我們:瑤瑤能主動的邀請小伙伴到她家做客了。在活動中,我們注重合作游戲的開展,如“送報紙”、“建大樓”、“畫圖畫”等。在一次次的愉快合作中,內向兒感受到了在集體中的快樂,慢慢的接受大家,逐漸融入到集體中。
另外,我們請家長做好配合,保持感覺統合的連續性。我們不僅向家長進行理論指導,剖析造成幼兒性格內向的原因及訓練方法,還指導家長利用家中現有物品進行感統訓練。如為了讓內向幼兒大膽勇敢,家長可用毛毯兜住幼兒來回蕩,開始可蕩低點、慢點,隨著幼兒大膽、自信,可蕩的高點、快點;又可將家中的大小板凳排成高矮不一的一排,讓幼兒在上行走,這樣既可以營造愉悅、和諧、輕松的家庭氣氛,還可以培養幼兒自信。
<br/><br/><fontcolor=#0556a3>參考文獻:</font>幼兒心理健康
 

上一页  [1] [2] 

撅嘴巴符號怎麼打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