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熊貓為什麼叫熊貓正文

熊貓為什麼叫熊貓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應為在古代字要反著念,外國人寫“貓熊”,中國人叫“熊貓”!!!!!!
《咬文嚼字》1999年第6期所載《“貓熊”變“熊貓”》,介紹20世紀40年代在重慶舉辦的動物標本展覽時,人們把從左到右的“貓熊”兩字讀成從右到左的“熊貓”,經過媒體傳播之後,造成以錯為對的情況,以迄於今,雲雲。

這則以錯為對的“故事”,跟姚德懷先生在《詞庫建設通訊》第13期(1997年8月)《詞語隨筆》中提到的李玉英《漫談名詞審定工作》所述的完全相同,姚先生即已提出三點可疑之處,值得重視。最近,姚先生又在《詞庫建設通訊》第20期(1999年7月)《詞語散記》中提到英文版不列顛百科全書“熊貓”條中有“小熊貓有時稱熊貓(bearcat)或貓熊(catbear)”的情況,表明英語世界裏也存在同樣的分歧,這就不是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的問題了。

在這方面,我特作兩點補充:

(1)1915年編成、1935年出版的《中華大字典》“熊胡弓切”之(三):“熊貓,獸名,似貓而善升木。”從所附熊貓圖看,是小熊貓。(見1978年重印本,第935頁。)

(2)1938年出版的《辭海》“熊貓”條稱:“怪獸名,產新疆;……距今六十年前,為法國科學家比利大衛氏所發現”。(見1980年重印本,第1849頁。)這是大熊貓,盡管產地不確。據《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熊貓”條說“1869年由耶稣會傳教士大維德發現”(見卷8第691頁),則《辭海》此條草擬於1929年前後。

以上兩項資料反映的時間都在30年代(實際更早),足證稱“熊貓”並非40年代所發生的以錯為對的偶然現象。再者,《中華大字典》和《辭海》都是直排的,絕不致發生差錯。

另外,對姚先生述及的內容作兩點補充:

(1)我國古代大熊貓的異名除《詞語散記》所列8種之外,還有:白豹(《爾雅》),猛豹(《山海經》),白狐、執夷、白罴(陸玑《詩疏》)。當然,這些都是文獻上的說法,確否尚待考證。

(2)關於食鐵之獸,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貘》中提到“今四川川東有此獸,薪采攜鐵飯甑入山,每為所嚙”,也許就是georgeschaller所說“大熊貓常到民居……咬壞鍋子以取得食物”的依據。這類推測和發揮,稱得上是“合理的解釋”;而“能舐食銅鐵”(《爾雅》郭璞注)乃至“須臾便數十斤”(《蜀都賦》劉淵林注)之類則極不合理,不可信。□

[430079武漢市華中師范大學中文系]
 

3個月薩摩耶 細小性病毒腸炎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