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豬的飼養方法
一.特種野豬是寧波南方野生動物養殖有限公司從1989年開始對野豬馴養並與家豬雜交選育而成的,經10多年的研究與生產,已基本解決了野豬的成活率低、飼養難、交配難、產仔胎次少、產仔數少等難題,特種野豬成為舉世無雙的產品。生產的特種野豬肉無野豬的腥膻味,但且保持了野豬原有的肉質鮮嫩、野味濃郁的風味,迎合了市場消費肉類多樣化的需求。特種野豬肉還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點,其中人體必需脂肪酸亞油酸的含量高於家豬的1.5-2.5倍。此外,特種野豬在飼養過程中嚴格按照綠色畜產品生產要求,飼料和飼養環境與特種野豬要求的環境相適應,生產的豬肉符合綠色食品要求。因此,特種野豬既是營養豐富的佳肴,又是理想的藥膳食品,深受消費者喜愛,投放市場後產品一直供不應求。至今,特種野豬群體數已達到5萬余頭,其中寧波南方野生動物養殖公司1萬多頭,年產值(包括加工、種源供應)超億元。“大目山”牌特種野豬已被評為浙江省、寧波市名牌產品,浙江省、寧波市的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和綠色農產品,在全國、全省的農博、農展會上多次被評為優質農產品金獎、銀獎。
二、特種野豬——養豬業的新亮點特種野豬是郁南縣中青農業示范園選用優良雄性野豬與優良瘦肉型家豬雜交而成的新品種,它不同於家豬而形似野豬,所以取名為特種野豬。野豬本身因肉粗皮厚、口感差等原因,不適宜單純馴養推廣。特種野豬則集家豬和野豬之長,顯示出良好的雜交優勢,既繼承了野豬瘦肉率高、適應性強、野味濃厚等優點,又克服了野豬季節發情、產仔少和不易飼養等缺點,使之能正常繁殖飼養。特種野豬肉質鮮嫩、營養豐富、瘦肉率高、脂肪含量低,含有17種氨基酸,亞油酸(c18-2)含量比家豬高2~2.5倍。由於特種野豬具有野味、保健、經濟三大優勢,1998年該項目被國家科委列入國家級科技星火計劃項目,1999年被評為首屆廣東青年“三高”農業博覽會銀獎。 1.野豬的生活習性 野豬生活在森林中,可用鼻尖掘取各種食物,公豬具有尖銳發達的犬齒,在繁殖期公豬互斗。野豬視力較差,主要靠聽覺和嗅覺來發現敵害。野豬通常過群居生活,有時一群多達30~50只,喜歡泥浴,常常在泥中翻滾數小時,活動由傍晚開始,一夜能走3~5公裡路。其食物為草木、種子、昆蟲、青蛙等。野豬是季節發情,1年繁殖1次,1胎產仔3~6頭,幼仔豬身上有褐色縱條,大豬身上有黑色、棕色、棕紅色三種顏色,體長120~180厘米,身高50~110厘米,壽命達20余年。
2.特種野豬的繁殖性能特種野豬性成熟一般在5~6月齡,第一次發情(體重約50~60公斤)持續2~4天,妊娠期116~120天,初產母豬產仔數6~10頭,經產母豬產仔數8~13頭,配種方式有自由交配和控制交配兩種。
野豬的飼養跟養殖家豬差不多,關鍵掌握技術就好了,比如招寶農莊養殖就很有經驗,可以去了解下 野豬的營養與飼養管理
特種野豬是養殖行業可持續走俏的一個新品種。它主食青草、玉米稈、紅薯等青綠飼料,成本極低,僅家豬的三分之一,而且肉質特別鮮嫩香醇、瘦肉率高達85%,是真正的放心肉和綠色滋補食品,是投資者的首選品種。經我們天雁養殖公司多年養殖野豬過程中的技術經驗。
一、出生野豬的管理:飼養管理目標:提高哺乳仔豬的成活率和斷奶窩重。
(-)哺乳仔豬的生理特點
1、消化器官不發達、容積小,消化機能不完善,只能利用消化率非常高的營養物質:2、體溫調節能力差,因此做好保溫工作。仔豬的適宜溫度1-3日齡為30-32度4-10日齡為28-30度11-30日齡為26-28度3、出生野豬應剪牙灌入0.5毫升慶大再讓其吃奶,為的是預防乳豬的拉浠。4、滿周後乳豬加顆粒料,主要是促進仔豬胃腸道的發育,解除仔豬牙床發癢,降低斷奶後的應激。在干淨的木板上撒少許乳豬顆粒料,要少添勤添。5、人為地提前斷乳。但野豬乳腺不發達、泌乳量小、放乳時間短,如過早斷奶容易導致仔豬個體小、體質較弱、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及胃腸功能較差、易出現疾病。為使其早配種及讓仔豬提早上市,人為地提前斷乳。野豬仔應以45天斷乳為好。因為野豬乳腺不發達、泌乳量小、放乳時間短,如過早斷奶容易導致仔豬個體小、體質較弱、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二)乳豬的免疫程序
1.7-15日齡;肌肉注射氣喘病無活苗,藍耳病弱毒苗。
2.20日齡肌肉注射豬瘟、豬丹毒、豬腫疫三聯苗。
3.25-30日齡;肌肉注射偽狂犬苗。
4.30日齡;肌肉注射傳染性鼻炎疫苗。
5.60日齡;豬瘟、豬丹毒、豬肺疫三聯苗。
(三)飼料技術配比 野豬天生耐粗食,喜食青草、青菜等,青綠飼料占70%,食量少。特種野豬食量較少,一般一天喂2次,喜生食,食性雜,各種雜草、菜葉、植物根莖、作物秸稈等都可作為野豬的飼料。野豬特別喜食青綠飼料,可占日糧中的60%以上,配合少量精飼料即可養出健壯的野豬。下面介紹野豬的幾種飼料。
青飼料:常用的有苜蓿、紫芹根、苋菜、甘薯籐葉、玉米稈等。青飼料粗蛋白質含量高、消化率高,所需氨基酸全面維生素含量豐富、品質優良、利用率高。2、塊根、塊莖及瓜果類飼料,包括甘薯、馬鈴薯、南瓜、胡蘿卜等。此類飼料脆嫩多汁,能刺激食欲,有機物質消化率高,對改善日糧的營養成分、提高消化率具有重要作用。但不宜單喂,必須與粗料、精料搭配使用,再補充蛋白質飼料,才能達到飼養效果。3。精飼料一般由玉米、高粱、大麥、稻谷、甘薯等谷類籽等能量飼料。粗蛋白質含量較低,僅為7%~11%,由於營養結構不平衡,不宜單獨作為野豬的飼料,必須搭配蛋白質飼料及營養物添加劑才能使日糧營養全面、平衡。如豆餅、花生餅、棉籽餅、骨肉粉、魚粉等蛋白質飼料以及一些維生素、氨基酸、礦物質與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添加劑等,動物性蛋白質飼料中,魚粉是最廣泛采用的動物性飼料,蛋白質含量為40%~60%,在供給蛋氨酸和賴氨酸方面特別有用,營養價值高;骨肉粉、血粉、蠶蛹等也是良好的動物性蛋白質飼料,可以根據需要及條件,摻入作為配合飼料的成分。
1.斷奶乳豬
玉米粉41%、麸皮10%、花生麸粉10%、魚粉3%、粗糠20%、貝殼粉2%、生長促進劑1%微量元素0.5%、食鹽0.5%、豆粕12%、多維20克。
2.中大野豬
玉米粉:22%、麥麸:30%、豆渣或少許大豆:5%、三七糠:22%、青飼料:20%、氨基酸(每頭每天):15~40克、碘鹽:0.5%、骨粉:0.5%。
(四)重防疫 許多養殖戶不重視使用疫苗或者生搬硬套,使用不規范、不科學。科學的免疫應該是根據當地的疫情而制訂一套完整的免疫程序、不注重豬捨衛生和環境消毒。野豬的排洩物較多,容易造成細菌、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如能保持野豬捨衛生,就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可杜絕疾病的傳染。但目前大部分的養殖場衛生差,污水橫流,臭氣熏天,蚊蠅多,極易造成疾病的流行和暴發,影響養殖效益。野豬雖然抗病力、生病力都比家豬強,但仍有許多基本知識必需掌握。在養殖時應注重技術學習,及時觀察野豬的精神狀態、飼料量、飲水量、活動情況、大小便的變化,使出現的問題無法得到及時解決。因技術、管理的差異,其繁殖率、成活率、生長速度及經濟效益也相差許多。 另外,一些養殖戶衛生防疫觀念淡薄,養殖場隨意讓閒人參觀,且極少采取消毒措施。其實消毒是最簡單、最有效、最根本的預防疾病發生的措施。豬的排洩物較多,容易造成細菌、病原微生物的繁殖,養殖場衛生差,污水橫流,臭氣熏天,蚊蠅多。極易造成疾病的流行和暴發,影響養殖效益。
(五)重技術學習和技術培訓 野豬雖然抗病力、生病力都比家豬強,但仍有許多基本知識必需掌握。一些養殖戶在引種時沒有經過專業培訓,導致在養殖過程中出現上述問題。不能及時觀察野豬的精神狀態、飼料量、飲水量、活動情況、大小便的變化,使出現的問題無法得到及時解決。因技術、管理的差異,其繁殖率、成活率、生長速度及經濟效益也相差許多。
二、野豬的發情與配種
野豬被毛粗而稀,一般為灰色或灰黃色。成年母豬體重90千克-130千克,對外部環境反應靈敏。母野豬乳頭一般6對~7對,年產2.5胎,一般每胎10只~15只。適宜的配種時間為出生後5月齡-6月齡,體重40千克~60千克。母野豬發情時,一般采取初產母豬配早、經產母豬配晚的原則。野豬發情時,外生殖器明顯紅腫,當外生殖器由紅色變為暗紫色,由腫脹變為稍皺縮,或用手摁住母豬臀部,母豬站立不動時,為最好的配種時間。配種時,公母野豬配種時間約需奶分鐘左右,比家豬需時略長。根據經驗,最好采取復配方式,即間隔6小時~8小時後再重復交配一次。這樣可明顯提高母豬的受胎串。母野豬發情適合交配時,也可采用將公豬趕人母豬圈內1天-2天的方法,此時公野豬夜間可多次爬跨、交配。待確認交配成功後,將公野豬趕出。過20天後,再觀察母野豬是否還發情,一般母野豬發情周期為18天,如不發情,證明野豬已交配成功。 三、種豬選擇
從事野豬養殖的場、戶,必須具備1頭~2頭純種野公豬。常言說:母豬好,好一窩;公豬好,好一坡。由此可見種公豬的重要。選擇好的種用野公豬,對於後代的優劣,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一般選擇身長、腿高、嘴尖等符合野豬特征的純種野公豬留作種豬。用野豬與家豬雜交的特種野豬所產的後代留種,培育出來的後代有返祖現象,即生產出來的豬只,外觀有部分不象野豬而象家豬。所以,二元雜交的特種野公豬不宜留作種用。如受條件限制,非用特種野豬作種公豬用時,也要選擇具有70%以上野豬血緣的三元雜交特種野豬作種豬,在血緣關系上還要防止近親交配,這樣,其後代抗病力強,生長迅速。
(1)種豬過肥
野豬原是野生動物,以樹葉、野草為主食,人工飼養下也保留了這一特性,飼料中60—70%以青草、青菜等青綠飼料為主。而一些農戶用養家豬的經驗,以全價飼料來飼喂野豬,不僅大大增加了成本,而且由於後備種豬的前期生長沒有限飼,加上日糧中的營養水平過高,致使公野豬過肥,體重過大,造成公豬爬跨困難或者母豬經不住公豬的爬跨,導致配種困難或不能正常配種。此時,應對野公豬進行限制飼養,以青綠飼料為主食,同時加強運動。
(2)營養不足
種公豬需要較多的粗蛋白質及維生素,如日糧中不足,會影響種公豬的體質和精液品質,造成精液少而稀,精子發育不完全與活力差,受胎率下降,甚至喪失配種能力。如缺少鈣、錳、鋅和硒等礦物質,也會引起性腺退化、性欲遲鈍。所以種公豬應均衡供應其所需的營養物質,富含粗蛋白質的動物性飼料,如魚粉、骨粉、豆粕、小蝦、蠶蛹等應常年供應,有豐富維生素的青綠多汁飼料也應多喂,在北方冬季青綠多汁飼料不足或公野豬交配後,可補充維生素添加劑。如缺礦物質,平時飼養時可多喂各種含鈣較多的青綠多汁飼料與干草粉,含磷較多的糠麸和補充適量的骨粉、石粉或貝殼粉等。這些對提高種公豬精液的數量和質量有顯著的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