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氨酸(ornithine)等多種氨基酸;尚含胍基衍生物,正磷酸鹽,α-甘油磷酸鹽(α-glycerophosphate),磷酸膽鹼(phosphorylcholine),磷酸乙醇胺(phosphorylethanolamine),n-乙酰半乳糖胺(n-acetylgalactosamine),尿嘧啶核甙二磷酸(uridinediphosphate)。 卵含α-丙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組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脯氨酸,絲氨酸,酪氨酸,蘇氨酸,缬氨酸,蛋氨酸亞礬(methioninesulfoxide),精氨酸,α-氨基丁酸,苯丙氨酸,色氨酸,以及2個新的胍基衍生物。卵殼含50.45%氮,0.245%磷,尿素,有機硫等,卵殼水解後得16種以上氨基酸及胍基衍生物。 全體含精氨酸酶(arginase),鳥氨酸δ-轉氨酶(ornithineδ-transaminase),側鏈轉氨酶(sidechaintransaminase),蛻皮素(ecdysone)。脂肪體含鳥氨酸,尿素,谷氨酸,脯氨酸,精氨酸,α-酮戊二酸,糖原磷酸化酶(glycogenphosphorylase),二氫吡咯酸-5-羟酸還原酶(pyrroline-5-carboxylatereductase)。
功效 祛風除濕;止痛
科屬分類 天蠶蛾科
主治 風濕痺痛;關節不利
生態環境 每年發生6代、7代。幼蟲比蓖麻葉為食。
采收和儲藏 將幼蟲置沸水中略燙,取出拌以草木灰,曬干。
資源分布 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動植物形態 蓖麻蠶,大形蛾類,展翅100-125mm。頭、觸角、胸部褐色。頭小復眼大,卵圓形,灰黑色。觸角羽狀,短,基部有白毛。翅棕褐色,前翅翅頂向外方突出,基突出部有一個黑褐色橢圓形斑紋,翅面有褐、白、黃、粉紅色圖紋,縱貫前後翅有一條波狀紋。中部有半透明的月牙形大白斑,基前緣有棕黑色邊,後緣呈黃色。中間白色,半透明。雌蟲腹部肥大。幼蟲初孵化時黑褐色,至2齡時變淡黃綠色,3齡後體表生白粉,呈白色,各體節上有疣狀突起及斑紋。作繭呈榧子形,色白。
功效分類 祛風除濕藥;止痛藥
藥材基源 為天蠶蛾科動物蓖麻蠶的幼蟲或繭。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
上一页 [1] [2]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