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的不白啊
小籠包是上海著名的小吃,要做到皮薄餡靓是有秘訣的。做皮時開粉要用滾水 渌熟,皮才軟滑,若用生粉就會太干了。餡要有汁才好味,但餡料有水份會很難包 ,配好後放進雪櫃片刻,使油和水份都凝固才包,蒸熟後的小籠包就會很好味了。 材料:瘦肉(四兩)、肥肉(一兩)、面粉(九兩)、滾水(半杯)、椰菜或 紹菜葉(數片)調味料:鹽、酒(各半茶匙)、生抽、生粉(各兩茶匙)、姜茸( 一茶匙)、清水(四湯匙)、麻油、胡椒粉(各少許)、沾汁料:姜絲(半湯匙) +醋(兩湯匙) 做法:1、瘦肉及肥肉同剁爛,加入調味料攪至起膠,分別做成小肉丸。 2、面粉篩勻放入大碗中,慢慢加入滾水,迅速拌勻成軟粉團,以少許面粉爽手, 將粉團搓成長條形,再分切小圓粒,碾薄成圓形粉皮,放入肉丸做成小籠包形狀。 3、蒸籠塗油,鋪上菜葉,再塗油在菜葉上,放入小籠包隔水蒸七至八分鐘,拌勻 沾汁一同上桌,趁熱進食。
灌湯包 原料 面粉1000克,溫水600克,豬五花肉700克,肉皮凍280克,豬油100克,料酒6克,香油8克,白糖、蔥花、姜末各5克,精鹽15克,胡椒粉、味精各1克。 制作過程 1.將面粉加水和勻揉透,放置片刻;2.豬肉剁成肉茸,鍋內加豬油燒熱,放入肉茸、皮凍、醬油、料酒等調拌成餡;3.將面團搓成長條,揪成每50克4個的面坯,擀成圓皮,加餡捏成提褶包,上蒸籠用旺火蒸10分鐘即可。
http://zhidao.baidu.com/q?word=%d7%f6%d0%a1%c1%fd%b0%fc&ct=17&pn=0&tn=ikaslist&rn=10
原料配方 精粉5公斤豬後腿肉5公斤小磨油1250克醬油400克料酒150克姜末150克味精55克鹽100克白糖35克 制作方法 1.將豬後腿肉絞成餡,放入盆內,加上醬油、料酒、姜末、味精、鹽、白糖。冬季用溫水4升,夏季改用涼水3.5升,分5~6次加入餡內,攪成不稀不稠的餡,最後放入小磨油攪勻。 2.將面倒入盆內,兌入2.5升水(冬季用熱水,春秋季用溫水,夏季用涼水),把面和勻。和面時不要將水一次倒入,先下少許水,抄成面穗,再逐步把水下足和成面塊揉勻。反復墊面三次,將面由軟和硬。再用手沾水扎面,和成不軟不硬的面塊。 3.將和好的面從盆裡抄在案板上,反復揉,根據面的軟硬情況適當墊入干面,反復多盤幾次,搓條,下成15克重的面劑,擀成邊薄中間厚的薄片,包入20克重的餡,捏18~21個褶。 4.將包子生坯放入直徑32~35厘米的小籠裡,用旺火蒸制。蒸的時間不宜過長,長了包子易掉底、跑湯,要隨吃隨蒸,就籠上桌。食用時配香醋、蒜瓣。產品特點皮薄餡大,灌湯流油,成品出籠後提起來像燈籠,放下去像菊花。 開封小籠包子歷史悠久。風味獨特,是開封著名食品之一。小籠包子選料講究,制作精細。采用豬後腿的瘦肉為餡,精粉為皮,爆火蒸制而成。其特點是:外形美觀,小巧玲珑,皮薄餡多,灌湯流油,味道鮮美,清香利口。 小籠包子最初是由黃繼善主持經營的。他博采各家之長、制成的包子色白筋柔,獨具風味,很受食客贊譽。小籠包子原為大籠蒸制,後經黃繼善師傅的改革,成了十五個一屜的小籠包子。並對包子的面和餡,進行了大膽的革新。如原來的面是由三分之一的發面和三分之二的死面,後改為只用死面,不用發面,使皮更薄,且不掉底。活面工藝要求頗嚴,要經過搓、甩、拉、拽,幾次貼水,幾次貼面的“三軟三硬”的過程,才能達到要求。包子餡原摻有肉皮凍,吃多了膩口,後去掉。又以白糖、味精調餡,去掉了甜醬,餡內只放姜末,不放蔥。打餡很下功夫,一直把餡打得扯長絲而不斷。小籠包子隨吃隨蒸,就籠上桌;其形:“提起一绺絲,放下一薄團,皮象菊花心,餡似玫瑰瓣。”該帖子參加了“我突破”活動 小籠包是上海著名的小吃,要做到皮薄餡靓是有秘訣的。做皮時開粉要用滾水 渌熟,皮才軟滑,若用生粉就會太干了。餡要有汁才好味,但餡料有水份會很難包 ,配好後放進雪櫃片刻,使油和水份都凝固才包,蒸熟後的小籠包就會很好味了。
材料:瘦肉(四兩)、肥肉(一兩)、面粉(九兩)、滾水(半杯)、椰菜或 紹菜葉(數片)調味料:鹽、酒(各半茶匙)、生抽、生粉(各兩茶匙)、姜茸( 一茶匙)、清水(四湯匙)、麻油、胡椒粉(各少許)、沾汁料:姜絲(半湯匙) +醋(兩湯匙)
做法:1、瘦肉及肥肉同剁爛,加入調味料攪至起膠,分別做成小肉丸。 2、面粉篩勻放入大碗中,慢慢加入滾水,迅速拌勻成軟粉團,以少許面粉爽手, 將粉團搓成長條形,再分切小圓粒,碾薄成圓形粉皮,放入肉丸做成小籠包形狀。 3、蒸籠塗油,鋪上菜葉,再塗油在菜葉上,放入小籠包隔水蒸七至八分鐘,拌勻 沾汁一同上桌,趁熱進食。
-------------------------------------------------------------------------- 開封小籠包子
開封小籠包子歷史悠久,它是由北宋時期“在京第一”的“王樓山洞梅花包子”經歷代廚師逐漸改制而成。色、香、味、形具佳,別具一格。具體制作方法如下:
一、原料:
精粉一斤,豬後腿肉一斤,小磨油二兩半,味精一錢,紹酒、姜末、鹽各三錢,醬油八錢,白糖八分。
二、制作方法:
1.把肉剔骨、去皮、剔筋後切成條,再用機器絞成碎肉; 2.將碎肉放在盆裡,下入作料,順著一個方向攪上勁,使其入味。然後陸續對入清水約七至八兩,攪打上勁,最後下入小磨油,攪成餡。 3.把面放在盆內,先用少許水,把面抄成面穗,和成硬面塊;然後蘸水拃面,扎成不軟不硬的面塊即可。 4.將和好的面放在案子上反復揉、摔、盤疊,直至光滑柔軟,下成五十個面劑,擀成邊薄中間厚的皮,上餡後揑成十八至二十一個褶的小包子。 5.蒸時用大武火。六至七分鐘可熟。
三、特點:
皮薄餡大、灌湯流油、小巧玲珑、鮮香利口,提起象燈籠,放下象菊花。 小籠包是上海,常州,無錫,江西,杭州,南京,蕪湖等江南地區著名的小吃,起源自上海南翔。常州味鮮,無錫味甜。要做到皮薄餡靓是有秘訣的。做皮時開粉要用滾水渌熟,皮才軟滑,若用生粉就會太干了。餡要有汁才好吃,但餡料有水份會很難包,配好後放進雪櫃片刻,使油和水份都凝固才包,蒸熟後的小籠包就會很好吃了。
南翔小籠包的歷史
南翔小籠包已有百年歷史。最初的創始人是一家點心店――日華軒點心店的老板黃明賢,後來他的兒子才在豫園老城隍廟開設了分店。也就是在這繁華喧鬧的豫園。 初名“南翔大肉饅頭”,後稱“南翔大饅頭”,再稱“古猗園小籠”,現叫“南翔小籠”。大肉饅頭采取“重餡薄皮,以大改小”的方法,選用精白面粉擀成薄皮;又以精肉為餡,不用味精,用雞湯煮肉皮取凍拌入,以取其鮮,灑入少量研細的芝麻,以取其香;還根據不同節令取蟹粉或春竹、蝦仁和入肉餡,每只饅頭折裥十四只以上,一兩面粉制作十只,形如荸荠呈半透明狀,小巧玲珑。 美食本來就是一門藝術,中國人發明的包子可算是這門藝術中的一個傑作,而南翔小籠更是把這一藝術發展到了一個極致。南翔小籠制作精細,它以精白面粉發酵為皮,選取豬腿精肉為餡,而最獨特的是要用隔年老母雞炖湯,再和豬肉皮煮在一起,然後做成皮凍,拌入餡內。 揪出的面團大小均等,還用食用油抹其表面,這樣會使口感更好。要把胚子拉到底,差不多大小,包的時候手要向上拉,它的優勢是皮薄,肉嫩,豐滿。熱騰騰的霧氣直往上冒,小籠包蒸好了,此時的小籠包一個個雪白晶瑩,如玉兔一般,惹人喜愛。戳破面皮,滑溜溜的汁水一下子流出來。雪白的面皮,透亮的汁液,粉嫩的肉餡,誘人到極致。南翔小籠包味美細膩,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喜愛。 從當年第一次在南翔小鎮石舫上零售,到今天分店遍及全國各地甚至國外,南翔小籠的變化令人矚目,然而,它的那份原汁原味、自然淳樸卻始終不變,始終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食客。戳破面皮,蘸上香醋,就著姜絲,咬一口南翔小籠,然後細細品味,品味上海傳統的飲食文化,品味遠離喧囂都市的那份“鄉野”之情,品味好吃的南翔小籠。 [編輯本段]材料 瘦肉(四兩)、肥肉(一兩)、面粉(九兩)、滾水(半杯)、椰菜或紹菜葉(數片)調味料:鹽、酒(各半茶匙)、生抽、生粉(各兩茶匙)、姜茸(一茶匙)、清水(四湯匙)、麻油、胡椒粉(各少許)、沾汁料:姜絲(半湯匙) 食醋(兩湯匙) [編輯本段]做法 1、瘦肉及肥肉同剁爛,加入調味料攪至起膠狀,分別做成小肉丸。 2、面粉篩勻放入大碗中,慢慢加入滾水,迅速拌勻成軟粉團,以少許面粉爽手, 將粉團搓成長條形,再分切小圓粒,碾成薄圓形粉皮,放入肉丸做成小籠包形狀。 3、蒸籠塗油,鋪上菜葉,再塗油在菜葉上,放入小籠包隔水蒸七至八分鐘,拌勻 沾汁一同上桌,趁熱進食。 [編輯本段]吃法 由於小籠包中含有大量湯水,所以吃起來務必要小心。 1、首先,將小籠包夾入小碟中,要小心不要將其夾破。 2、在小籠包側面咬開一小口,略微吹涼一些。(小籠包湯汁較燙,故最好不要直接入口) 3、吸吮其湯汁。 4、連肉帶皮一起吃下。 (在吃前務必吸干其湯汁,不然極容易湯汁四濺)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後喝湯。 小籠包子 主要原料: 面粉500克面肥50克鹼水適量 餡料: 豬肉250克豬皮凍150克(凍的做法見加蟹小籠包) 調輔料: 醬油8克精鹽6克料酒10克味精5克胡椒粉2克花椒面2克白糖4克香油15克蔥、姜末各適量 制作方法: ⑴將豬肉剁成肉末,放入盆中加入醬油、精鹽、味精、胡椒面、花椒面姜末、料酒、白糖攪拌均勻後,將清水70克分數次加入其中,順一個方向攪拌上勁,再將豬皮凍用刀切成碎粒放入盆中攪拌均勻,最後放入蔥末、香油調拌均勻即成餡心; ⑵將面粉250克加入面肥50克用溫水調制成軟硬適當的面團,放在30℃的環境中發酵成發酵面團;將面粉250克用溫水調制成水調面團;待發酵面團鼓起後,兌入鹼水揉勻揉透再和水調面團和在一起揉勻揉透,饧酵待用; ⑶將饧酵好的面團搓條下成25克/個的劑子,擀成圓坯皮,包入17.5克的餡心,捏制成16——21個褶的圓形包子,放入小籠中旺火蒸制7——8分鐘即熟; 特點: 皮薄餡嫩,鮮鹹適口,汁多肥嫩,面食佳品。 注意事項: ⑴攪肉餡時要向一個方向攪拌,攪上勁; ⑵包好的包子,要饧酵10分鐘後再放入火上蒸制,使坯皮松嫩柔軟潔白。
小籠包是上海著名的小吃,要做到皮薄餡靓是有秘訣的。
做皮時開粉要用滾水渌熟,皮才軟滑,若用生粉就會太干了。餡要有汁才好味,但餡料有水份會很難包,配好後放進雪櫃片刻,使油和水份都凝固才包,蒸熟後的小籠包就會很好味了。
材料: 瘦肉(四兩)、肥肉(一兩)、面粉(九兩)、滾水(半杯)、椰菜或 紹菜葉(數片)調味料:鹽、酒(各半茶匙)、生抽、生粉(各兩茶匙)、姜茸( 一茶匙)、清水(四湯匙)、麻油、胡椒粉(各少許)、沾汁料:姜絲(半湯匙) +醋(兩湯匙)
做法: 1、瘦肉及肥肉同剁爛,加入調味料攪至起膠,分別做成小肉丸。 2、面粉篩勻放入大碗中,慢慢加入滾水,迅速拌勻成軟粉團,以少許面粉爽手, 將粉團搓成長條形,再分切小圓粒,碾薄成圓形粉皮,放入肉丸做成小籠包形狀。 3、蒸籠塗油,鋪上菜葉,再塗油在菜葉上,放入[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