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反過來講,那時候沒有形成今天通報的制度,是不是當時也有你們的為難之處和你們的擔心?
任強:有這方面因素。
主持人:最大的擔心是什麼?
任強:壓力。案子破不了,怎麼向老百姓交代,這個壓力的確有,這是一方面的因素。
主持人:另外擔心引起?
任強:引起社會的恐慌。這有一部分因素。在這個問題上咱們研究了一下,因為原來有這麼一個顧慮,突然180度大轉彎,你不怕了,反而還主動地披露出去。咱們是這麼想,警情公布以後,引起少數的老百姓的恐慌,或者是一部分老百姓的恐慌,在所難免,但是咱們回頭想,不通報有沒有恐慌?同樣有恐慌,這就告訴我們,只要有案件發生就有恐慌。預警不預警,通報了和不通報,老百姓的兩種恐慌結果是截然不同的。比如剛才胡台長談的天氣預報的問題了,我們舉個例子,比如說今天胡台長公布了,明天有大到暴雨,跟老百姓說了,我是農民,我坐在家裡,我的大棚,大雨來了把我大棚壓踏了怎麼辦,有一種擔心,實際上就是一種恐慌,沒辦法,晚上深更半夜,把孩子一喊,咱們到大棚去吧,咱們把大棚支撐一下加固一下,這是一種恐慌,結果是大棚沒淋塌。結果還一種沒有預報,晚上深更半夜突然下雨了,他也有一種恐慌感覺,結果第二天一看,大棚早沒了。道理相同的。
主持人:有了警情通報之後到現在,你們是不是跟當地的老百姓已經感受到了一些好處?
任強:這個好處,我舉一個例子,就是咱們工作當中的一類案件的例子。比如說武漢市就是飛車搶奪,就是騎一個摩托車,人在前面走,一過去兩個人,一前一後,包一抓,搶跑了。第一期通報的時候,發了39起,全市一周發39起。這樣咱們對39起案件每一個被害人咱們進行走訪,你當時被搶的時候是什麼情形,最後咱們得出這麼一個結論。凡是被搶的婦女,都是左肩直掛挎包,而且行走的部位就是非機動車道,或者機動車道邊緣,這樣犯罪分子過來的時候,他從後面襲擊,後面襲擊都是同向行駛,你逆向行駛有防范,他過你就躲了,這樣你不知道過來了,抓了就跑了。這樣我們通過緊急通報,把案件趕大伙實事求是地通報,這個案件發案上升,要引起老百姓注意,然後把作案手段告訴大家。這麼一公布出去以後,效果就出來,39起到了第12周咱們統計僅發6起,而6起回訪的時候還是直挎左肩的。
上一页 [1] [2] [3]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