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白鵝能發出什麼聲音正文

白鵝能發出什麼聲音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白鵝能發出什麼聲音
 
白鵝的叫聲,與鴨的叫聲大體相似,都是“軋軋”然的。但音調上大不相同。鴨的“軋軋”,其音調瑣碎而愉快,有小心翼翼的意味;鵝的“軋軋”,其音調嚴肅鄭重,有似厲聲呵斥。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作品: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


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絕頂,下窺天目松。仙人煉玉處,羽化留馀蹤。
亦聞溫伯雪,獨往今相逢。采秀辭五岳,攀巖歷萬重。
歸休白鵝嶺,渴飲丹砂井。鳳吹我時來,雲車爾當整。
去去陵陽東,行行芳桂叢。回溪十六度,碧嶂盡晴空。
他日還相訪,乘橋蹑彩虹。

傳說:李白游黃山奇遇

  一天,李白在長安酒店飲酒,見酒家家牆上題有一首新詩:“隱居三十載,築室南山巅。靜玩明月,閒朝飲碧泉。樵夫歇壟上,谷鳥戲巖前。樂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他連聲稱贊道:“好詩,好詩!妙哉,真乃仙人詩也。”再細看,詩下有題款:“新安許宣平。”李白頗為好奇,又十分的仰慕此人,遂告別繁華京都長安,南下新安,尋訪高士許宣平。
  李白一路游山玩水,來到歙縣紫陽山下的練江邊,見江邊有一般破船,船頭站立一位神姿態飄逸、容貌超凡的老翁,便上前詢問:“請問長者,可知許宣平高士家在何處?”老翁聽了,微微一笑,吟出兩句作答:“門前一竿竹,便是許翁家。”李白訪仙心切,道了聲謝,急忙趕路尋找。
  走了一會,他忽然醒悟:“門前一竿竹,不就是插在船頭的竹篙麼?”立刻回頭可江邊的破船與老翁已不知去向,李白十分懊喪。後來他在紫陽山上找到許宣平居住的茅捨,怎麼柰柴門緊閉,不見人蹤。李白在茅捨牆上題了一首詩:“我吟傳捨詩,來訪真有居。煙嶺迷高跡,雲林隔太虛。窺庭但蕭索,倚杖空躊躇。應化遼天鶴,歸當千歲余。”
 李白下新安尋訪許宣平不成,很是失望。但新安山水景色秀麗又令他陶醉。這裡的美酒勝過京都佳釀,這裡的菜肴,是他以前嘗所未嘗。“新妝真神仙地也,”李白默默地贊歎著。
  李白漫游新安江畔,飲酒作詩,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隨後又身背紙筆墨硯,懷揣美酒向黃山奔去。過了溫泉,順桃花溪而上,一路異卉飄香,百鳥鳴唱。在桃花溪上游,他聽到一陣“铮铮琮琮”古琴的悅耳之聲,尋聲來到鳴弦泉旁,只見一塊長長的巖石橫臥於一股飛泉之下,恰似一尊古琴。山崖泉水飛滴在大石之上,發出似古琴彈奏之音。李白高興極了,這樣的天籁之音,世上能有幾人聽到!他端坐泉邊,拿出懷中的一壺美酒,一邊聽這天籁之樂,一邊飲酒吟詩高歌,不知不覺喝得酩酊大醉。
  雖然時下是春季,夜晚還是寒冷的。黃山的山喜鵲、白鹇、錦雞……紛紛圍在他的身為為他取暖御寒。太白金星從峨眉山搬來一塊大石,靠在他的身後,這就是後人所稱的一塊名為“醉石”的巨石。這塊巨石的紋理與周圍的崖紋理絕然不同,又是塊無根之石,它獨立於山溪之旁,故謂之“奇石”。
  李白一直睡到第二天紅日高升,醉意未退,睜開睡意星松的雙眼,怎麼身後多了一塊巨石?好生奇怪,起身邁出蹒跚的醉步。繞石三匝,將壺中剩余的酒澆在巖石上,長嘯三聲而去。游罷溫泉和桃花溪兩岸,過湯嶺關,李白從關頂仰視雲門峰,只見怪石玲珑,有的像喜鵲,有的似石猴,皆生動欲躍,展翅欲飛之態。李白深深贊歎天公的造化之功!
  一路流連,一路詩,李白飄飄然,幻覺是在天上仙境。
  他下湯嶺關,過翠微峰,放眼望去:岚碧到地,松青到天,峰上下一色;越過翠微後崗,下坡一裡,這裡翠竹滿山,溪水長流,又稱“竹溪”。從竹溪翻越洋湖崗,上坡七裡至大洋湖。湖面約數十畝,碧水漣漪,魚翔淺底,龍藏深淵。湖周有九龍,芙蓉,引針諸峰,倒映湖中,好一個山明水秀的高山湖泊!從大洋湖的東側,下坡三裡處又有小洋湖。再下坡行五裡至芙蓉橋。上坡越芙蓉洞,經芙蓉居,至松谷庵。
 磨盤峰和芙蓉嶺之間有老龍潭,聚後海諸溪之水,水色黝黑,其深其測.李白游罷老龍潭,穿溪而過,往翡翠池而去。
 這翡翠池在枕頭,芙蓉二峰之間的山澗中,碧似的池水嫩綠如油,池的東岸怪石如甕,水色青黑,名曰:“油缸”。其上,溪邊有一石窩裡面盛滿了鵝卵石,溪水流注其中,發出之聲人稱“炒籽鍋”。池的西岸,巖石橫疊如搾床,終年滴水不竭,好像古老的“油坊”開搾,泉湧似的“菜油”源源流注進天然的“油缸”中,李白觀後,拍手叫絕。
  沿溪往上游前行,溪聲悅耳,竹影婆娑。離李白不遠處,一“虎”臥於路邊,李白退後三步,立即抽出懸掛在腰間的寶劍。定睛一看,原來是只“石虎”,李白拊掌大笑,口稱“妙也,妙也”!從石虎身旁左折,沿溪而上,李白來到烏龍潭。一瀉瀑水沖進潭中,激起滿潭似珍珠般的水珠。在陽光的折射下發出五彩光芒。潭下西岸有座高台,在此賞景觀瀑,悅目宜人,可謂佳境。
 李白在疊障峰下的山溪中游罷工青龍,白龍,黃龍,烏龍,和老龍諸潭後,沿著藥農踏出的小路,通過蔭翳蔽日,石磴穿雲的山道盤空而上,來到白鵝峰。峰上巨石累累,古松蒼老遒勁。松林深處有一茅捨,柴門半掩,李白推門進去,見一老翁銀須垂胸,端坐草堂之中。老翁見李白進來,起身相迎,口稱:“青蓮居士,你終於來啦。我等候你三十個甲子了啊!”李白先是一愣,接著納頭便拜。口稱:“後生李白,肉眼凡胎,不知高人在此等了我一千八百余年,請問高人新尊姓大名,是哪路神仙?”
 老翁說:“吾乃溫伯雪也。”
 李白又問:“春秋時的溫處士?”
 老翁答道:“正是。”
 自此,溫伯雪與李白夜晚同榻而眠,白則在黃山四處漫游。一日,溫伯雪對李白說:“你雅號‘詩仙’,何以無詩於黃山?”
 李白說:“黃山妙絕,處處是詩,畫。寫黃山,畫黃山皆落窠臼也!既蒙厚愛,我奉上一詩。”
 說畢,鋪紙振筆一揮而就。詩題是《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嶺舊居》,詩曰:“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昔升絕頂,俯窺天目松。仙人煉玉處,羽化留遺蹤。亦聞溫拍雪,獨往今相逢。采秀辭五岳,攀巒歷萬重。歸休白鵝嶺,渴飲丹砂井。鳳吹我時來,雲車爾當整。去去陵陽東,行行芳桂叢。回溪十六渡,碧嶂盡睛空。他日還相訪,乘橋蹑彩虹。”
 這一天李白同溫處士攜手來到北海觀雲海。山靈感激李白為黃山賦詩,從散花塢中生出一支巨大的石筆,聳出雲海之上;一株奇松盤曲於石筆之上,與筆之毛穎無二致,後人稱這尊奇峰和這株奇松為"夢筆生花"的左邊,又從雲海裡慢慢升起一只巨大的筆架。一座石山,頂分五岔,奇巧天然,後人稱為“筆架峰,”與“夢筆生花”相應成趣。
 李白愕然。溫處士拊掌大笑曰:“黃山多情義,是山靈送給你的兩件禮物。”
 李白說:“還是留在這裡吧,讓黃山多一處奇景,給後人一份紀念。”
 溫處士陪李白游完北海,來到獅子林,見一石崖頂上蹲著一只石猴,神情專注地看著面前的雲海,形態惟妙惟肖。他們繼續前行至西海門,看到“仙人曬靴,”此時紅日將墜,滿天晚霞瞬息萬變,絢麗多彩。李白對溫處士說:“非是神筆難描繪,此景只能意會難以言傳。”
 最後來到東海門,溫處士用手一指,眼前突現一座長橋似長虹橫於天際。二人攜手起到橋上,溫處士說:“世上沒有不散的筵席,我們就在這裡分手吧!”說著將李白推了一下,待李白醒過來,那座橫於天際的長橋沒了,溫伯雪也不見了,自己站在一個山村的村口。
 從村外走來一位老婦,頭戴草帽,肩荷鋤頭,手上拎了一籃子蔬菜。李白上前施禮,開口說道:“請問老嫂,這是什麼地方?”
 老婦回答說:“這裡是碧山胡家。”
 李白又問:“是胡晖,胡學士居家的碧山胡家村?”
 老婦說:“就是,就是!”
 李白到村口的消息,很快傳到胡學士的耳裡,他一路小跑來到村口,只見李白正同村民話短道長地親熱交談。胡晖與李白只是互聞其名,未曾謀面,今日一見,分外親熱。
 李白一到胡家,立即被胡晖全家待為上賓。
 幾天下來,李白與胡晖一起飲酒賦詩,談古論今,觀賞山色美景,田園風光,十分開心。不過李白最是對胡晖家的那一對白鹇感興趣。常常逗著白鹇玩,給它喂食。盡管只幾天工夫,這對白鹇已對李白有了感情。只要李白一回來,就繞著他身前身後不肯離開。因此,李白也就越發喜愛了。
 李白欲求胡學士家的白鹇,但又不便向主人開口提出。一次李白同胡學士交談中,得知學士有意求詩並以白鹇相贈時,喜出望外,滿口答應,即興寫了一首《贈黃山胡公求鹇》的詩。詩曰:“請以雙白璧,買君雙白鹇。白鹇白如錦,白雪恥容顏。照影玉潭裡,刷毛琪樹間。夜棲寒月靜,朝步落花閒。我願得此鳥,玩之坐碧山。胡公能辄贈,籠野人還。”寫畢又續上一段小序:“聞黃山胡公有雙白鹇,蓋是家雞所伏,自小馴狎,了無驚猜,以其名呼之,皆就掌取食。然此鳥耿介,龍難畜,余生平酷好,竟莫能致。而胡公辄贈於我,唯求一詩,聞之欣然,適會夙意。援筆三叫,文不加點以贈。”
 這白鹇是黃山所產的一種珍貴飛禽,形若山雞,羽毛白質黑邊,美似錦文。每一展翅,則文采斑娴。
 李白離開碧山胡家時,胡學士特地請匠人做了一只精制的籠子,將兩只白鹇裝上,派人隨李白一道送到銅陵的大通鎮。李白自大通乘船東下,回到當塗李陽冰縣衙。
 李白於天寶十二年(753)游黃山的一些轶事,寫進他的詩篇,也流傳於黃山一帶民間。
 碧山胡家村的後人,為紀念李折這次來訪,在村口修建了一座“問余亭”,至今仍然保存得很好。亭門兩旁的石柱上刻有“綠柳橋邊山徑,青蓮馬上詩機”的一副對聯,字跡仍清晰可見。


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

黃山四千仞。
三十二蓮峰。
丹崖夾石柱。
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絕頂。
下窺天目松。
仙人煉玉處。
羽化留余蹤。
亦聞溫伯雪。
獨往今相逢。
采秀辭五岳。
攀巖歷萬重。
歸休白鵝嶺。
渴飲丹砂井。
鳳吹我時來。
雲車爾當整。
去去陵陽東。
行行芳桂叢。
回溪十六度。
碧嶂盡晴空。
他日還相訪。
乘橋蹑彩虹。

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絕頂,下窺天目松。仙人煉玉處,羽化留馀蹤。
亦聞溫伯雪,獨往今相逢。采秀辭五岳,攀巖歷萬重。
歸休白鵝嶺,渴飲丹砂井。鳳吹我時來,雲車爾當整。
去去陵陽東,行行芳桂叢。回溪十六度,碧嶂盡晴空。
他日還相訪,乘橋蹑彩虹。
 
有簡單的,在百度搜索中查詢就可以了。可以找到。</p>
 

腳腿木看什麼科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