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發軟是怎麼回事狗 要去檢查下血電解質,看是不是因為血鉀低。嚴重無力的話可能還要做肌電檢查。 也有可能是因為壓力太大,缺少鍛煉 正常的心律頻率為60-100次/分鐘(成人),比較規則。在心髒搏動之前,先有沖動的產生與傳導,心髒內的激動起源或者激動傳導不正常,引起整個或部分心髒的活動變得過快、過慢或不規則,或者各部分的激動順序發生紊亂,引起心髒跳動的速率或節律發生改變,就叫心律失常。臨床表現是一種突然發生的規律或不規律的心悸、胸痛、眩暈、心前區不適感、憋悶、氣急、手足發涼和暈厥,甚至神志不清。有少部分心律失常病人可無症狀,僅有心電圖改變。
北豪健康網提醒您,如果有以上症狀,應警惕自己患了心律失常,須及時到醫院心血管專科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心律失常的預防
完全預防心律失常發生有時非常困難,但可以采取適當措施,減少發生率。 (1)預防誘發因素 一旦確診後病人往往高度緊張、焦慮、憂郁,嚴重關注,頻頻求醫,迫切要求用藥控制心律失常。而完全忽略病因、誘因的防治,常造成喧賓奪主,本末倒置。常見誘因:吸煙、酗酒、過勞、緊張、激動、暴飲暴食,消化不良,感冒發燒,攝入鹽過多,血鉀、血鎂低等。病人可結合以往發病的實際情況,總結經驗,避免可能的誘因,比單純用藥更簡便、安全、有效。 (2)穩定的情緒 保持平和穩定的情緒,精神放松,不過度緊張。精神因素中尤其緊張的情緒易誘發心律失常。所以病人要以平和的心態去對待,避免過喜、過悲。過怒,不計較小事,遇事自己能寬慰自己,不看緊張刺激的電視,球賽等。 (3)自我監測在心律失常不易被抓到時,病人自己最能發現問題。有些心律失常常有先兆症狀,若能及時發現及時采取措施,可減少甚至避免再發心律失常。心房纖顫的病人往往有先兆征象或稱前驅症狀,如心悸感,摸脈有“缺脈”增多,此時及早休息並口服安定片可防患於未然。 有些病人對自己的心律失常治療摸索出一套自行控制的方法,當發生時用以往的經驗能控制心律失常。如“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病人,發作後立即用刺激咽喉致惡心嘔吐,或深呼吸動作,或壓迫眼球可達到刺激迷走神經,減慢心率的目的,也能馬上轉復。 (4)合理用藥心律失常治療中強調用藥個體化,而有些病人往往願意接收病友的建議而自行改藥、改量。這樣做是危險的。病人必須按醫生要求服藥,並注意觀察用藥後的反應。有些抗心律失常藥有時能導致心律失常,所以,應盡量少用藥,做到合理配伍。 (5)定期檢查身體定期復查心電圖,電解質、肝功、甲功等,因為抗心律失常藥可影響電解質及髒器功能。用藥後應定期復診及觀察用藥效果和調整用藥劑量。 (6)生活要規律養成按時作息的習慣,保證睡眠。因為失眠可誘發心律失常。運動要適量,量力而行,不勉強運動或運動過量,不做劇烈及競賽性活動,可做氣功、打太極拳。洗澡水不要太熱,洗澡時間不宜過長。養成按時排便習慣,保持大便通暢。飲食要定時定量。節制性生活,不飲濃茶不吸煙。避免著涼,預防感冒。不從事緊張工作,不從事駕駛員工作。
聯合應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應注意以下幾點:
(1)以達到療效高、副作用少為目的。
(2)最好不聯合用同類抗心律失常藥物。
(3)q-t間期延長,在選用有可能進一步延長q-t間期的藥物時更需慎重。
(4)最好避免與可能增加其不良反應的藥物合用。
(5)β-受體阻滯劑不可與異搏定合用。
(6)能引起嚴重不良反應的藥物聯用時,應十分慎重,且宜加強監護。
抗心律失常的藥物分類 第一類藥物:ⅰa組代表藥物奎尼丁、普卡因胺、n-乙酰普魯卡因、吡二丙胺等;ⅰb組代表藥物利多卡因、苯妥英鈉、美西律、安博律定、妥卡胺、乙嗎噻嗪等;ⅰc組代表藥物恩卡胺、氟卡胺、乙嗎胺、普羅帕酮等。
第二類藥物:代表藥物心得安、氨酰心安、美多心安,心得平、心得舒、心得靜等。
第三類藥物:代表藥物溴苄铵、乙胺碘呋酮等。
第四類藥物:代表藥物異搏定、硫氮艹卓酮、心可定、苄丙洛等。
第五類藥物:洋地黃類藥物如西地蘭、毒毛旋花子甙k、地高辛等。
心律失常都要治療嗎 心律失常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很早以前就有醫生斷言:每個人都發生過心律失常。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生心律失常的機會更多。那麼,發生心律失常是否都需要治療呢? 我們知道,心髒的功能是通過收縮和舒張來推動全身的血液循環,而心律失常往往會使血液循環受到影響。不過,有很多心律失常對血液循環的影響是相當小的。因為人的心髒“跳動”並不像鐘表或其他機械那樣死板,它常常會隨著身體需要,調整“跳動”的強度和速率。比如,一次早搏發生時,心髒當時的血液搏出量會減少些,但在經過一個代償期後,緊接在早搏後的一次心髒搏動即較為有力,把早搏時少搏出的血液馬上補足。一般說,每分鐘只有幾次早搏的人,其心髒血液的排出量仍是正常的。正常人在清醒安靜狀態下心率為60~100次/分鐘,低於此叫心動過緩,高於此叫心動過速。但實際上當心率不低於每分鐘40次或不高於每分鐘140次時,心髒的排血量沒有什麼明顯的改變。因此,這樣的心律失常通常都不是必須要治療的。 心律失常是否需要治療,還得看自覺症狀的輕重。有的人每次早搏都有不適感,出現心前區上沖、下沉或扭動的感覺。有的人心率稍慢一些就感到頭暈,有的人心率稍快一些就覺得心慌。對這些人,用一點藥使症狀減輕些當然也有好處。但是,不少抗心律失常的藥都有 毒副作用。所以在決定是否用藥、用什麼藥、用多大劑量時,應該全面地權衡利弊,從得和失兩方面考慮。首先應考慮在藥物以外想辦法調整。比如盡量保持生活規律,避免勞累和情緒波動,戒煙、戒酒等。一般只有當早搏次數超過每分鐘5次,自覺症狀又較重,經上述調整 後仍無好轉時,才需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治療。 對於過緩性心律失常(即每分鐘心率低於40次),如窦房結病變或各種傳導阻滯,如果是屬於新出現的或時有時無的,說明有好轉的可能,應抓緊時間找醫生治療。如已成定局,心率又特別緩慢,有長時間的間歇,引起明顯頭暈或昏厥等症狀,則宜安裝心髒起搏器,以 保平安。心率每分鐘在50次以上,無明顯症狀的,可再觀察一段時間,暫時不做治療。 可見,心律失常者是否需要治療,應由醫生進行全面分析,區別對待。患者切忌自作主張,隨便買藥服用。
大多數人都有心律失常的問題,嚴重與否而已。主要是由於心肌功能出了一點問題,是的心髒的跳動不再像健康人那樣規律,並不是非常嚴重的病症,但是如果嚴重也會有心肌炎的可能,還是去更專業的一點的大醫院認真查一下吧!我從小的心肌炎,已經快20年了,不會有什麼生命危險的,致使碰上勞累、銀田、氣壓過低什麼的都會比較難受而已,我已經處於心肌炎後遺症階段了~呵呵,死不了人的啦!你呢,我建議注意天氣變化,不要感冒,病毒性的感冒很容易會引發心肌炎,自己注意,到醫院做個全面的檢查,對你的健康很有必要!相信過來人吧!有病真的是太難過了,但願你的病只是簡單的心律失常,不要過於擔心,注意休息和睡眠很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