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豬換料拉稀怎麼辦正文

豬換料拉稀怎麼辦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豬換料拉稀怎麼辦
 
建議你先停飼料,不停水,水裡加點口服補液鹽,電解多微,(按說明).2天後,再少量喂料,料裡+食母生,益生素等.一周後正常投料,若是病原感染,則要應用敏感的抗生素.
 
除了一些小型觀賞魚不“認生”外,大中型觀賞魚類進入新環境是都有不能很快適應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不願進食,膽小、躲藏、體色暗淡、魚鳍不張等,有時會持續一至兩周才會逐步適應。不過健康的魚變換環境,會較快適應,也會很快的隨著饑餓而尋覓食物的,如果您的寶貝魚較長時間還不進食、而且行動遲緩的話,應該考慮到是身體不舒服了。在此階段一定要將水溫提高到28度以上,燈光盡量減暗,選擇適口性較好的活餌投喂,會幫助生缸魚盡快適應環境。
 
1塑料大棚飼養肉雞的特點

1.1投資少見效快目前建設一個飼養1000—1500只肉食雞的大棚只需投資2000—3000元左右,其造價僅是磚瓦結構雞捨的1/5—1/4。一般每個雞棚飼養2批肉雞,即可收回全部雞棚投資。

1.2能為肉雞提供較好的生長環境冬天利用塑料薄膜的“溫宣效應”,能提高棚溫,節省能源,提高飼料轉化效率。夏天在大棚頂部蓋上草苫和秸稈具有較好的隔熱效能,通風時將兩側敞開,扯上擋網,能起到很好的防暑效果。

1.3棚捨利用率高,經濟效益大大棚飼養肉雞一般采用地面厚墊料平養,每平方米可養8—12只,棚捨利用率較高。目前,國內肉雞飼養水平已達到6—7周齡即可出欄,出欄後留2周時間打掃消毒雞捨,這樣一年就可出欄5批。按每只雞獲純利2元計算,每批飼養1000只肉雞全年可獲純利1萬元左右。

1.4要求飼養管理水平較高由於肉雞生長十分迅速,各方面的營養需要都要及時供給,否則任何一方面的營養缺乏都會影響其生長甚至發生營養代謝病。所以,肉雞飼料要求采用全價配合飼料,而且采用顆粒飼料飼喂效果最好。同時,由於飼養密度較大,對生長環境的要求較嚴,如果飼養管理水平較低,雞群極易發生傳染病,如球蟲病、雞白痢、大腸桿菌病、慢性呼吸道病等。這就要求在飼養肉雞時,應加強飼養管理,努力為肉雞提供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提高肉雞出欄體重和成活率,從而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

2肉雞大棚的建築方式

2.1棚址的選擇棚址最好選擇地勢開闊、通風良好、靠近水源、土質無污染、遠寓大道無噪音的地方。凡符合上述要求的,如田間地頭、村間空地、果園菜地、河灘荒坡等都可利用。這樣可以給肉雞提供一個適宜的生活環境。

2.2建築規格目前采用較多的是雙斜式大棚,棚長2—30m,寬7—8m,呈東西或南北走向,建設面積140—240平方米,可飼養肉雞1000—1500只。

2.3建棚用料塑料薄膜比棚長1m左右,比棚寬多2米左右。按棚長30m養1500只計算,需長4.5m左右的竹竿200根,長8m左右的竹竿20根,磚2500塊左右。另外,需准備適量的細繩、鐵絲、麥秸或草苫子。

2.4大棚組裝大棚兩端壘磚牆,一端山牆中間留門,兩側留通風孔,另一端山牆只留通氣孔或安裝窗戶,還要留1—2個煙爐筒孔以供育雛或加溫時使用。

在兩磚牆之間每隔2m埋植一排立柱,中間1根(與棚頂部同高),左右兩側各2根(其中外部2根與棚外側同高),共計5根,這樣縱向立柱共有5排。在每一排縱向立柱頂部用8m長竹竿連接其上就構成大棚縱向支架。然後用長4.5m的竹竿一組。對節綁牢,橫向每間隔30—40cm,圍綁在縱向立柱之上,構成大棚頂部的橫向支架。這樣,一個完整的大棚支架就建成了。

塑料薄膜按長寬的規格事先粘好。蓋膜時選擇無風雨天氣,將膜直接搭在棚架上。然後在塑料薄膜上加蓋lo—20cm厚的麥秸或其他雜草(為了防止草下滑,可用塑料網罩住)。其上再加一層草苫子或油苫紙,縱橫加鐵絲埋地錨加以固定。棚頂部每隔3—4m安置一個直徑40—50cm可調節的排氣孔。棚的四周挖上排水溝,以利雨季排水。

3大棚肉雞育雛前的准備工作

徹底清理雞捨內的器具和塵埃,對泥土地面可除去表層舊土換上新土。檢查和維修雞捨內的取暖光照等設備,消除火災隱患。備好燃料、電燈炮、燈口等。飲水喂料器具需先用2%的火鹼液浸泡消毒12h以上,再用清水沖洗干淨,涼干備用。

雞棚地面干燥後用2.5%的火鹼液對棚內地面噴灑消毒。在干燥地面鋪上厚度不小於5cm的干淨、干燥的墊料,如鍘短的稻草、麥秸(6—10cm)、稻糠、花生殼等,後期可用干沙做墊料。均勻排布好所有飲水、喂料器具。

將雞棚封嚴後用福爾馬林、高錳酸鉀熏蒸消毒48h,消毒後開啟棚膜、門、通氣孔通風換氣。熏燕方法:新雞捨每立方米用福爾馬林28ml、高錳酸鉀14g、水14ml,養過雞的舊雞捨用福爾馬林40ml、高錳酸鉀20g、水20ml。先將高錳酸鉀溶入盛水的瓷盆中,再將福爾馬林倒入。瓷盆周圍要將墊料清理干淨。應注意不能用塑料盆,否則易引起火災。

入雛前最少要有24h以上的預熱過程,使育雛棚捨內溫度保持在32—35℃。

此外,還應備好足夠的溫開水。

4溫度、濕度、飼養密度及光照要求

4.1溫度在整個飼養期內肉雞對溫度要求都很嚴格。有試驗表明,5周齡後偏離適宜溫度1℃,到8周齡時每只肉雞體重約減少20g。肉雞雞適宜溫度的范圍如下:1—2日齡34—35℃,3—7日齡32—34℃,8—14日齡30—32℃,15—21日齡27—30℃,22—28日齡24—27℃,29—35日齡21—24℃,35日齡至出欄維持在21℃左右。應注意,上述列出的溫度是指雞背高度處的溫度。溫度是否合適,除觀察溫度計外,還可以通過觀察雞群的活動來判斷。當溫度正常時,肉雞表現為活潑,分布均勻,食欲良好,飲水適當,睡眠時不擠堆,安靜,聽不到尖叫聲。當溫度過高時,雞不好動,遠離熱源,張口喘氣,采食量減少,飲水量減少,往往出現拉稀現象,長期偏離則生長發育緩慢,羽毛缺乏光澤。當溫度過低時,肉雞主動靠近熱源,發出連續不斷的尖叫,夜間睡眠時不安靜,易擠堆甚至出現壓死或憋死現象,應對此引起足夠重視。

4.2溫度肉用仔雞適宜的相對濕度范圍是5o%~70%。一般10日齡前要求溫度大一些,可達70%,這對促進雛雞腹內卵黃的吸收和防止雛雞脫水有利。10日齡後相對濕度要少一些,可保持在65%左右,這樣有利於棚內保持干燥,防止因墊料潮濕而引發球蟲病。

4.3光照光照的目的是延長肉雞的采食時間,促進其生長速度。一種光照時間安排是在整個飼養期每天23h光照,1h黑暗,采用此法可使中後期肉雞死亡率增加。目前一般采用下列光照方案:1~2日齡24h光照;3~42日齡16h光照,8h黑暗;43日齡後23h光照,1h黑暗,這種光照方案既不影響肉雞生長又可提高成活率。光照強度的原則要求是由強變弱,1~7日齡應達到3.8w/平方米,8~42日齡為3.2w/平方米,42日齡以後為1.6w/平方。前期光照強一些,有利於幫助雛雞熟悉環境,充分采食和飲水,後期強光照對肉雞有害,阻礙生長,弱光可使雞群安靜,有利於生長發育。另外,為了使光照強度分布均勻,不要使用60w以上的燈泡,燈高2m,燈距2~3m為宜。

4.4飼養密度肉雞飼養密度是否合理,對養好肉雞和充分利用雞捨有很大關系。飼養密度過大時,棚內空氣質量下降,引發傳染病,還導致雞群擁擠,相互搶食,致使體重發育不均,夏季易使雞群發生中暑死亡。飼養密度過小,棚捨利用率低。肉雞的飼養密度要根據不同的日齡、季節、氣溫、通風條件來決定,如夏季飼養密度可小一些,冬季大一些。以下飼養密度(每平方米)可供參考:1~7日齡40只,8~14日齡30只,5~21日齡27只,22~28日齡21只,29~35日齡18只,36~42日齡14只,43~49日齡10~11只,50~56日齡9~10只。

5肉雞大棚內環境的控制技術

5.1春、秋季春秋季節是大棚飼養肉雞最好的季節。這兩個季節的環境平均氣溫在10~25℃左右,相對濕度在60%~70%之間。采取適宜的措施,可以較容易地將大棚內的溫度控制在18~23℃范圍內,相對濕度控制在60%左右,為肉雞生長提供最佳環境,一般通過調節薄膜的敞閉程度、方位和時間即可達到目的。春秋季節一般每天10~15時,外界溫度達到20℃以上時,四周薄膜可全部敞開通風,有利於棚內降溫和墊料水分蒸發。每天凌晨2~4時,外部環境溫度較低,可部分關閉棚膜。

5.2夏季夏季晝夜外界氣溫較高,必須采取有效的防暑降溫措施,否則易導致肉雞特別是接近出欄時的肉雞發生中暑死亡現象。夏季天氣炎熱時,除將四周棚膜和所有通氣孔、門、窗等敞開外,還可安裝數個電風扇進行降溫。也可在棚內放置3~4排塑料軟管通上涼水讓雞趴伏在上面進行降溫,經試驗證明,這一辦法對防止肉雞中暑十分有效。另外,還可結合消毒,經常用涼水對雞群進行噴霧,這樣對降低棚溫也有作用。酷熱時,對於40日齡以上的肉雞要降低飼養密度,一般每平方米不超過8只。

5.3冬季冬季外界氣溫較低,平均氣溫常在0~10℃范圍內,最低可達零下10℃。而棚內溫度要求一般不能低於18℃,要達到這個目的,首先可在棚1m線左右處用磚或秸稈壘建一排2m左右高的護圍,以阻擋寒冷北風對大棚的侵襲。二要將全部棚膜關閉,當有陽光時,東西棚前坡約0.9~1.om的草苫於掀起,南北棚早掀東側苫子,下午掀西邊苫子,有利棚內提溫。在夜間或陰雨雪天氣,可將棚全部封閉,必要時可生1~2個爐子,對棚內進行提溫。另外,冬季肉雞飼養密度可提高到10~12只/平方米,這樣也有利於棚內溫度的提高。冬季飼養肉雞另一個不易處理的問題是棚內有害氣體的排除問題,因為通風過大不利於棚內保溫。解決的方法:一是充分利用棚頂及兩側山牆的排氣孔,白天有陽光待溫度升高時,打開排氣孔。二是經常用干沙替換污染的墊料,有利於棚內溫度的保持和防止有害氣體的產生。

5.4育雛溫度的控制育雛的溫度較高,可將大棚無門的一端隔離(約占總面積的1/5~1/4),中間用薄膜遮擋,內生1~2個火爐(煙筒直徑為14~18cm)進行提溫育雛。有條件也可用地下火道供溫。隨著日齡的增長,溫度要求逐漸下降,飼養面積增加,可按要求逐步降溫,擴大飼養面積,直至拆除擋膜。

6大棚肉雞的飼養技術要點

6.1飲水雛雞剛接入育雛棚時應先飲水後喂料,在3~5日齡內最好飲溫開水,水溫與室溫應一致,以後改飲涼水,這樣可刺激雛雞的食欲。除了投藥和防疫需要限水外,飲水供應不能間斷。飲水的質量要求新鮮、清潔、衛生。飲水器每天都要清洗和定期消毒。

6.2喂料剛進雛時飲水後2h喂料。最初5~7日齡可將飼料撒在干淨的報紙、塑料布或飼養盤上讓雞采食。為節省飼料減少浪費,自4~5日齡起,應逐漸加設料桶,7~8日齡後全改用料桶。除第2周需要限飼外,其他時間自由采食,即任其吃多少喂多少。第2周實行限飼喂九成飽可減少肉雞猝死症的發生而不影響後期體重。飼喂次數應適宜,一般第一周每天喂8次,第二周每天喂7次,以後一直到出欄每天喂5~6次。一般每20~30只雞需要一個料桶。料桶放置好後,其邊緣應與肉雞的背部等高,每次加料不宜過多,可減少飼料的浪費和污染。目前肉雞的飼料配方一般分三段制:0~3周齡用前期料,4~5周齡用中期料,6周齡至出欄用後期料。應當注意,各階段之間在轉換飼料時,應逐漸過渡,有3~5d的適應期,若突然換料易使肉雞出現較大的應激反應,引起雞群發病。

6.3大棚肉雞的疾病防疫程序免疫程序:4~5日齡腎型雞傳染性油乳劑滅活苗每只雞0.25ml肌肉注射,7~9日齡雞新城疫iv系苗+傳支h120二聯苗點眼、漓鼻各一次(或同時每只雞頸部皮下注射0.2ml雞新城疫油乳劑滅活苗),14~16日齡法氏囊中毒苗一倍量飲水或法氏囊凍干弱毒苗雙倍量飲水,26~28日齡法氏囊中毒苗雙倍量

[1] [2] 下一页

急求qq寵物為什麼有的時候總有病?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