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肉
[性味]性溫,味甘酸,無毒。 [功效]補虛益氣,疏風通絡,軟堅散結。 [宜食]適宜虛勞體弱者食用;適宜風濕痺痛之人食用;適宜頸淋巴結核破潰者食用;適宜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者食用。 《本草綱目》:“治痨疰、鼠瘘。”《本草求真》:“補血,治痨疰,又治瘰疬。”《四川中藥志》:“治風濕痺痛,散瘰疬結核、補虛勞。” [忌食]慢性濕疹性皮膚病患者忌食。有學者認為,貓肉有傷胎之弊,孕婦應當忌食。 《本經逢原》:“助濕發毒,有濕毒人忌之。” [按語]以貓肉治療淋巴結核破潰者,自古有之。《補缺肘後方》載:“治瘰疬有核,膿血出者:貓狸一物,料理作羹,如食法,空心進之。”貓狸即貓肉。近代民間有用貓肉適量.煮熟連湯隨意吃,用以治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另外,貓的衣胞(即貓胎盤),亦為大補氣血之品,民間多認為其補益之功勝於紫河車(即人的胎盤)。但貓胎盤難於收取,通常孕貓生出小貓後,即自己將衣胞吃掉。 ================================= 貓肉
為貓科動物貓的肉。全國大部分地區有飼養。宰殺後,去掉毛和內髒,洗淨取肉鮮用。 [性味]味甘酸,性溫。 [功用主治]補虛養血、通經活絡、消痰散結。用於風濕痺痛、瘰疬、惡瘡、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等。 [臨床應用] 1.治虛勞體瘦:貓肉250克,黃芪20克,當歸15克,黃精15克,百合20克,玉竹12克,炖湯服食,每日1料。 2.治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貓肉250克,花生衣5克,當歸15克,杞子20克,煮熟連湯帶肉隨意食,每日1次,連用5--7天為1療程。 3.治頸淋巴結核:貓肉200克,加大蒜2條,煮熟食用。 4.治頭暈目眩、腰酸腿軟:貓肉300克,生姜30克,枸杞20克,熟地20克,黨參20克,黃精20克,圓肉20克,同煮湯食用。 5.治氣血虛弱等:貓肉1000克切塊,用開水稍煮一下,撈出洗去血沫,與豬肉150克(切塊),甘蔗90克切成小段(甘蔗有去掉貓肉腥膻味作用)。同放於大碗內,加入米酒,枸杞15克,桂圓肉10克,生姜、蔥段適量,雞清湯1000克,隔水蒸爛,撈去姜、蔥、豬肉、甘蔗。加少許味精、胡椒粉、食鹽調味食用。有益精明目、養血通絡、滋陰補腎作用。適用於貧血、食欲不振、精神疲乏、淋巴結核、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食用。 [用法用量]煮熟,炖湯。視病情適量用。 [宜忌]有濕毒者忌服。 [成分與藥用] 本品主要含蛋白質、脂肪等,具有滋陰補腎功效。
小松博客原創整理.轉載請注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