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西祠我的家〉關閉窗口
03551399 心家園發表於:04-01-3016:20[只看該作者] 自去年12月以來,亞洲已有10個國家和地區發生了禽流感,越南、泰國等還出現了人因感染禽流感而死亡的病例,如何預防禽流感現已成為亞洲各國人民最為關注的問題。
禽流感是什麼?
禽流行性感冒簡稱禽流感(又稱真性雞瘟或歐洲雞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類感染病,主要發生在雞、鴨、鵝、鴿子等身上,是一種從呼吸病到嚴重性敗血症等多種症狀的急性高度致死性傳染病。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因其傳播快、危害大,被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列為a類動物疫病,本病目前在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發生。我國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
禽流感的擴散主要是通過糞便中大量的病毒粒子污染空氣而傳播。人員和車輛往來是傳播本病的重要因素。吸血昆蟲可傳播病毒。該病潛伏期從幾小時到幾天不等,高致病力毒株感染時,發病率和死亡率可達100%。高度致病性禽流感往往突然暴發,患禽無任何臨床症狀而死亡,病程稍長的可見精神萎頓、不食、衰弱,羽毛松亂,頭、翅下垂,雞冠和肉髯呈暗紫色,頭部水腫,結膜腫脹發炎,鼻腔內有黏性分泌物,病雞常搖頭,呼吸困難。有些病例出現下痢和神經症狀,抽搐,運動失調,癱瘓和半癱瘓,失明,病程一般1至2天,死亡率可達50%至100%。禽類呼吸型禽流感,一般症狀為精神食欲較差,產蛋減少,主要表現為明顯的呼吸道症狀,咳嗽、鳴音、噴嚏和鼻窦腫脹,發病率高,死亡率低。死亡禽流感的雞表現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滲出、壞死等變化,口腔、腺胃、肌胃角質膜下層和十二指腸出血,肝、脾、腎和肺常見灰黃色壞死灶,氣囊、腹膜和輸卵管表面有灰黃色滲出物,並常見有纖維素性心包炎。
最早記錄禽流感是1878年,當時意大利發生雞群大量死亡,起初稱為雞瘟。1955年,科學家證實其病源為a型流感病毒。此後,這種病被稱為禽流感。禽流感是危害養殖業的毀滅性病害之一,100多年來沒有發現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方法,僅能以消毒、隔離、大量宰殺禽畜的方法防止其蔓延。
禽流感還是一種禽畜和人共感病毒。一般情況下,禽流感病毒並不容易使人類發病。不過,盡管沒有證據表明禽流感病毒會直接引起人類流感暴發,但從進化角度看,人類流感與原先在動物中傳播的流感病毒有關。很可能是在歷史上人類馴養豬、雞等動物的過程中,由於人畜接觸頻繁,豬流感和禽流感病毒的某些毒株發生了變異,獲得對人的致病性以及在人群中傳播的能力,成為人類流感病毒。1997年,香港h5n1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並導致12人發病,其中6人死亡。2003年4月19日,荷蘭政府證實,一名法國獸醫在對瘟雞進行檢驗時,感染病毒引起並發肺炎死亡。
農業部專家解答:哪些動物可能感染禽流感?
哪些動物可能感染禽流感?農業部的專家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流感病毒有三個抗原性不同的型,所有的禽流感病毒都是a型。a型流感病毒也見於人、馬、豬,偶然還見於水貂、海豹和鯨等其他哺乳動物及多種禽類。
據介紹,根據ha和na的抗原特性將a型流感病毒分成亞型,目前已經發現14種特異的ha亞型和9種特異的na亞型。在自然情況下,流感病毒感染的宿主范圍有一定的特異性,據此可將病毒分為不同的群,如禽流感病毒、豬流感病毒、馬流感病毒等,但是流感病毒感染宿主范圍的界限並不十分嚴格,已經發現流感病毒可在不同種屬的動物之間傳播。例如,禽流感病毒h1n1亞型和人流感病毒h3n2亞型毒株可以從豬體內分離到,h1n1亞型豬流感病毒也可感染人;另外,禽流感病毒還可感染海豹、鯨魚和水貂。流感病毒感染的宿主范圍由許多不同的因素決定,在流感病毒的感染過程中,ha起識別和吸附宿主細胞受體的作用,因此認為ha是宿主特異性的主要決定因素。
目前所知的14個ha亞型都可以從禽類分離到,人流感病毒主要是h1、h2和h3,豬流感病毒主要為h1和h3,馬流感病毒主要是h3和h7。(記者/江夏)
禽流感有哪些常見症狀?
禽流感的症狀依感染禽類的品種、年齡、性別、並發感染程度、病毒毒力和環境因素等而有所不同,主要表現為呼吸道、消化道、生殖系統或神經系統的異常。
常見症狀有,病雞精神沉郁,飼料消耗量減少,消瘦;母雞的就巢性增強,產蛋量下降;輕度直至嚴重的呼吸道症狀,包括咳嗽、打噴嚏和大量流淚;頭部和臉部水腫,神經紊亂和腹瀉。 ●漂白粉可殺死禽流感病毒
禽流感病毒是一種沒有超常抵抗力的病毒,這比較有利於我們對禽流感的隔離、消毒和淨化。根據對苯酚、消毒靈、氫氧化鈉、雅好生、漂白粉、高錳酸鉀、二氯異氰尿酸鈉、百毒殺、新潔爾滅、福爾馬林、過氧乙酸等常用消毒藥物進行體外殺滅禽流感病毒的試驗,禽流感病毒對上述消毒藥物比較敏感,在推薦使用濃度下,可以將病毒殺滅。在直射太陽光下,病毒也容易被滅活。
●少與寵物禽類接觸
如果信鴿、觀賞鴿沒有感染禽流感病毒,通常情況下接觸是不會感染禽流感的;在禽流感疫區,如果信鴿、觀賞鴿感染禽流感病毒,且環境中病毒濃度很高,日常接觸也是有可能感染的。因此,在禽流感疫區,在禽流感流行時期,為了安全起見,還是應該減少與寵物禽類接觸為好。
●買活禽要戴手套
菜市場經常把雞鴨放在一層疊一層的窄小籠子中,這樣很容易通過其糞便傳播禽流感。因此最好不要直接用手觸摸雞鴨等活的家禽,可以戴上手套觸摸,一般可以不戴口罩,回到家後要用肥皂洗手。
●白斬雞難殺死病毒
禽肉煮熟、煮透後,通常不會導致禽流感病毒傳播。但如果病禽未經煮熟、煮透食用,病毒很可能進入人體。白切雞的加工方法有可能沒有完全煮透,這樣如果此雞“生前”感染禽流感病毒,在烹饪過程中,病毒可能沒有完全被殺死,就有可能進入人體。但如果存活,會否通過消化道傳入人體各組織中、病毒在人體是如何運作的,這些機理現在都還不清楚。在此情況下,應盡量食用一些煮熟、煮透的食物,少吃或不吃白切雞。
●雞精雞粉可安全食用
禽流感病毒對外界的抵抗力並不強,56℃加熱30分鐘,60℃加熱10分鐘,70℃加熱數分鐘,陽光直射40-48小時以及常用消毒藥均可使該病毒滅活。雞粉、雞精等雞有關產品是以雞為原料制成的,加工時都通過特殊的流程,一般來講,高溫是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食用正規生產廠家(有衛生許可證)的雞粉、雞精等雞有關制品是安全的。
●水禽與養雞場不可混雜
禽流感病毒在不同種、不同個體的動物上不斷傳遞,是很容易產生變異的。我國家禽存欄量大,飼養點較密集,而且不同種類的家禽飼養點互相交錯,尤其是水禽與養雞場混雜在一起,是非常有利於禽流感變異的。 另外,禽流感病毒感染雞群後引起的損失與細菌的合並和繼發感染有很大的關系,無論在生產現場中或實驗室內攻毒試驗,都可以證明,適當使用抗菌藥物可以減少死亡損失,這在禽群感染非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後的處理上,是有意義的。
●高危人群多攝維生素c
禽流感的高危人群包括飼養員、屠宰工人等經常與活禽密切接觸的人,以及抵抗力較差的老年人、兒童、慢性病患者,特別是12歲以下的兒童。 飼養員、屠宰工人在工作場所應穿防護服、佩戴防護用具,工作前後徹底消毒;老年人、兒童、慢性病患者應避免去菜市場等活禽較多的場所,並注意多攝入一些富含維生素c等增強免疫力的食物和藥物,適當進行體育鍛煉,以增加機體對病毒的抵抗能力。
●提高免疫力很重要
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免疫力對預防禽流感非常重要,市民平時應加強體育鍛煉,多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不吸煙;發現疫情時,應盡量避免與禽類接觸。對雞肉等食物應徹底煮熟,特別是煎雞蛋一定要煎透,避免蛋黃不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