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蝾螈為什麼總是在起風的時候出來活動正文

蝾螈為什麼總是在起風的時候出來活動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雖然每個電池只有0.1伏特,如果有億萬個這樣小電池的話,那麼它的電壓就不小了。這就是有些生物的生物電有那麼高電壓的原因。

了解生物電的來龍去脈後,人們就用它來為人類造福。首先,生物電在醫學上已廣為應用,拯救成千上萬的人的生命。大家知到,醫學常用測心電圖的辦法判別心髒病,用腦電圖來診斷腦疾病。因為,正常人心髒和腦細胞顯示正常的生物電圖案,相反,異常或老化的心髒和腦細胞則出現反常的圖像。醫生可根據異常程度來判斷病情。生物電也用於斷肢再生,1958年美國紐約州貝克醫師發現生物有損傷電流,它就是生物電。貝克醫師將一只蝾螈的腿切去,發現傷口顫抖,用電流計一測,竟有十億分之三安培電流,於是他模擬各種生物損傷電流來使生物受傷加快愈合。目前,這種損傷電流已應用人體再植上。

再次,生物電對揭開神經傳導的奧秘也作出了積極的貢獻。神經傳導之快,選擇性之高,都令人咋舌。現在探明許多神經功能與生物電的傳遞反應有關。人們可以預言,生物電在21世紀——生物學世紀中,將發揮更大的作用在一次自動控制技術的會議上,當一個沒有手的15歲男孩,用假手在黑板上用粉筆寫起“向會議的參加者致敬”的時候,大廳裡頓時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人們贊歎不絕,不斷地向這種新穎控制技術的創造者表示熱烈的祝賀。

早在18世紀末葉,人們對生物機體內的生物電流,就已經有所認識。因為生物體內不同的生命活動,能產生不同形式的生物電,如人體心髒的跳動、肌肉的收縮、大腦的思維等等,所以人們就可以借助生物電來診斷各種疾病。生物電的應用十分廣泛,生物電手的應用就是其中之一。我們知道,人雙手的一切動作,都是大腦發出的一種指令(即電訊號)經過成千上萬條神經纖維,傳遞給手中相應部位的肌肉引起的一種反應。如果我們把大腦指令傳到肌肉中的生物電引出來,並把這個微弱的信號加以放大,那麼,這種電訊事情就可以直接去操縱由機械、電氣等部件組成的假手。國外一種假手,從肩膀到肘關節,使用了五只油壓馬達,手掌及手指的動作利用兩只電動馬達。手臂在發出動作之前,利用上半身的各肌肉電流來作為假手活動的指令。即在背脊及胸口安放相應的電極,用微型信號機來處理那裡發生的電流信息,七只馬達就能根據想要做的動作進行運轉。這種假手的動作與真手臂大致相同,並且由於主要部分采用了硬鋁及塑料,故其重量還不到2.63公斤。據報道,這種假手已能夠做諸如轉動肩膀及手臂、手掌、彎曲關節等等27種動作了。它能為由於交通及工傷事故而被齊肩截斷手臂的殘廢者解決生活和工作上的許多不便。國內在研究生物電控制假手方面,上海假肢廠的工人和上海生理研究所的科技人員,經過共同的努力,已經制造了一種重約1.5公斤,握力達一公斤,可以提10公斤的人造假手。其工作能源是由於11節鎳镉電池提供的。人造假手的出現不僅為四肢殘廢的人制造了運用自如的四肢,而且由於生物電經過放大之後,可以用導線或無線電波傳送到非常遙遠的地方。顯然,這對於擴大人類的生產實踐,將會產生具有影響力的改變。到那時,人們可以叫假手到萬米深的海底去取寶,或到高爐裡、礦井裡去操作,甚至可以叫它到月亮上去開墾處女地。

生物電的研究,對於農業生產也具有很大的意義。我們常常見到的向日葵,它們的花朵能隨著太陽的東升西落而運動;含羞草的葉子,經不起輕擾,一碰就會低眉垂著頭害起羞來。這些植物界中的自然現象,都是因為生物電在起作用的緣故。植物中的生物電,究竟是怎樣產生的呢?有人曾做過如下的實驗:在空氣中,將一個電基放在一株植物的葉子上,另一電基放在植物的基部;結果發現兩個電極之間能產生30毫伏左右的電位差。當將同樣的一株植物放在密封的真空中時,由於植物在真空中被迫停止生命活動,所以植物基部和葉片之間的電壓也就消失了。空虛實驗有力地證明,生物的生命活動,是產生生物電的根源。

人體及生物體活細胞在安靜和活動時都存在電活動,這種電活動稱為生物電現象(bioelectricity)。
細胞的生物電現象
靜息電位:細胞處於相對安靜狀態時,細胞膜內外存在的恆定電位差。
動作電位:細胞活動時,細胞膜內外存在的變化的電位波動。
靜息電位(restingpotentialrp)
1.概念:細胞處於相對安靜狀態時,細胞膜內外存在的電位差。 
與rp相關的概念:         
  膜電位:因電位差存在於膜的兩側所以又稱為膜電位(membranepotential)。
 習慣叫法:因膜內電位低於膜外,習慣上rp指的是膜內負電位。
  rp值:哺乳動物的神經、骨骼肌和心肌細胞為-70~-90mv,紅細胞約為-10mv左右。
  rp值描述:
rp↑→膜內負電位↑(-70→-90mv)=超極化
rp↓→膜內負電位↓(-70→-50mv)=去極化
動作電位(actionpotentialap)
 1.概念:可興奮細胞受到刺激,細胞膜在靜息電位基礎上發生一次短暫的、可逆的,並可向周圍擴布的電位波動稱為動作電位。
 2.動作電位的特征:
   ①是非衰減式傳導的電位。
   ②具有“全或無”的現象:即同一細胞上的ap大小不隨刺激強度和傳導距離而改變的現象。
 3.動作電位的意義:ap的產生是細胞興奮的標志。
與ap相關的概念:
極 化:以膜為界,外正內負的狀態。
去極化:膜內外電位差向小於rp值的方向變化的過程。
超極化:膜內外電位差向大於rp值的方向變化的過程。
復極化:去極化後再向極化狀態恢復的過程。
反極化:細胞膜由外正內負的極化狀態變為內正外負
    的極性反轉過程。
阈電位:引發ap的臨界膜電位數值。
局部電位:低於阈電位的去極化電位。
後電位:鋒電位下降支最後恢復到rp水平以前,一種
    時間較長、波動較小的電位變化過程。
包括:負後電位=去極化後電位,
   正後電位=超去極化後電位。

的確有此事,因為屍體在火化時受到高溫體內的部分組織會物理行的運動,就好比抽筋,回去問問你的媽媽
 

上一页  [1] [2] 

求助小孩兩歲半,愛啃桌子啃凳子是怎麼回事?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