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性的要求。” “只有人學能整體反映和把握人的存在和意義” “人學的立足點不是完全重走近現代西方人學發展之路,也不是順著中國傳統文化之路繼續走下去,而是立足於人的人格及其生態上的修養,在人類自身和環境的變化的趨勢中研究人和提升人和世界環境的整體質量!人學的歷史使命是走向人的現實生活世界,洞察現實人的生存體驗,關注人、尊重人、塑造人,為人類發展實踐提供人文精神、核心的文化理念、合理方式和觀察方法。人學能從人的整體認識上來確定人文精神之內涵,從根本上是基於對人及其本質(人性)、存在和歷史發展規律的現實把握和時代诠釋,這離不開人學的研究,而人學之最高功能和根本目的之一,就是為當代人類發展實踐提供核心的文化理念即核心的人文精神。所以,人學是探究人文精神的深層理論基礎,人文精神體現著人學的時代功能。因此,人學是一項事關人類發展和哲學發展之命運的、具有根本性和建設性的“人格及其生態修養的實踐工程”。” [編輯本段]八、相關詞條
1、人學
概念:人學是關於人的存在、本質及其產生、運動、發展、變化規律的新興科學。人學首先以人自身為研究對象,並將人納入自然界和宇宙之中予以通觀。人是肉體和精神的物質辯證統一體。精神的實質也是物質。人與自然界物質存在形態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人與宇宙在本質上是同一的。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存在於為他人、為社會、為人類做出的貢獻之中。正確的宇宙觀、人生觀、價值觀、時空觀和發展觀的確立,將會使人走上真正徹底自由和解放的道路。在研究實質上,人學,是橫跨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的邊緣學科。是對人類的社會屬性、生理、心理屬性和綜合特點及其發生、發展變化規律,進行綜合研究的科學。狹義人學是一門綜合性的人文社會科學,它主要以人性(人的本質)、人生意義及人的行為准則為思考對象,是以人性論為核心,兼含人生觀(人生價值論和行為准則論)、人治論(自治的修養論和他治的政治論)、人的社會理想論而構成的一個有機思想體系。
2、人學家
人學家是一個修養人格及其生態的人。泛指專門從事人學研究的人,即對人的存在、本質及其產生、運動、發展、變化規律的人員。特指對“人格及其生態的上升工程”作出學術研究和社會實踐貢獻的人員。每個人都應該看重人學,因為追求研究人學的人不僅是愛人的表現,而且是具有高超愛情的人。人來到世界上就是為了人格及其生態的不斷上升,以實現文明及其幸福的目的。人的偉大本質上是人格的偉大,相反,人的丑陋本質上是人格的污穢。具有偉大人格的人會不斷的服務和增加生態的美善,而具有丑惡人格的人會不斷的破壞和增加生態的丑惡,要使人人成為人學學者,用真理及善良及美好的方式給他人和自己關愛,彼此示范審美觀念和文化現象的傳承、發展、糅合和分化過程中所產生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是人類為世界文明及其幸福而天天努力,直到人格及其生態的上升。人人都將人格及其生態的上升作為使命,隨處宣講,為不愛我的人服務,為愛我的人服務,為我愛的人服務,為人類文藝復興服務,將人的發現和上升進行徹底。那些藉人格及其生態上升的人,接受了大我的邀請及自由地予以回應的人,也受了大我愛的驅使,到世界各處去傳播文明及其幸福的人學理論與方法。人學是真、善、美的寶庫。由人類代代相傳,從人的良心中表達出來,為所有立志上升人格及其生態的人展現出來,一放面指示信念,一方面激發情感,並在文明及其幸福中加以詩歌贊頌般的慶祝。 [編輯本段]九、擴展閱讀
1、人的存在只是偶然嗎?
●人類和其他所有生物的存在真的是“偶然”的嗎?我們是否有“使命”?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真的是每個人的“人生意義”都不一樣的嗎? ●首先全球有億億萬個生物的存在,這就說明了“生物”的存在是一種必然;因為“偶然”的事件是不可能反復出現的。 ●那到底是什麼的必然呢? ●我問一個問題,您就會比較清楚了:如果我們人類這個“物種”要更好的存在,甚至“永生不滅”,是不是首先要確保“宇宙”的“安全”甚至“永生不滅”呢?畢竟“宇宙”滅亡了,我們又怎麼可能“生存”呢? ●“宇宙”真的可能滅亡嗎? ●“宇宙”是一個“整體”,也包括了進化了這麼久的一切“生物”,而一個“整體”的“存亡”是相當微妙的,所以“宇宙”無人看管就可能“滅亡”,因此“宇宙”的存亡與我們“息息相關”! ●或者說:我們之所以“存在”,就是要確保“宇宙”的“存在”;我們才是“宇宙”的“保護神”。 ●那麼也就是說:人類和所有生物都是“宇宙進化”的“必然結果”,因為“宇宙”也是朝著“可以更好存在”的方向“進化”的。 ●除了“保護宇宙”的“使命”以外,我們還有一樣重要的“使命”那就是“衍然”(繁衍自然)!就像“氧氣”+“氫氣”+正常環境點燃這個“母體”一直都在繁衍“水”這個東西一樣,這個“宇宙”的壯大就是因為它用“自然”繁衍了“自然”以致無限的! ●所以人們所說的“上帝”其實就是“人類”自己了,因為我們又要“創造事物”又要“保護宇宙”。 ●因此我們有兩大“使命”:“導存”(引導自己和整個宇宙的存在)和“衍然”(繁衍自然/創造事物) ●如果我們進化的使命真的是“創造事物”(繁衍自然,使宇宙成長)和“保護宇宙”(引導宇宙更好的存在),那麼它又是如何把這種“趨勢”嵌入我們“大腦”的呢? ●那就是“情感”!您將會發現我們都有一些深層次的“情感”和“樂趣”如:“使命感”、“偉大感”、“神聖感”、“好奇感”、“成就感”等,正引導著我們去“挽救世界”、“保護宇宙”、“創造事物”;而這些“情感”所產生的力量往往是大於“個人利益”和“兒女私情”的。 ●因此也可以看出來人類的“情感”並不是只引導“自己”的存在,否則我們“最深層次的情感和樂趣”應該是“個人私欲”和“兒女私情”而不是“使命感”和“偉大感”。 ●所以人類即不是為了“贖罪”而存在,也不是為了“享樂”而存在,更不是為了“尋找另一半”而存在;而是為了保護和壯大宇宙而存在。 ●也因此,我們必須珍惜自己的生命,不可輕生。畢竟組成我們這個身體的物質,都是擁有億億萬年的“存在歷史”,並從宇宙存在以來經過億億萬萬年才能凝聚在一起的,如果我們就這麼死了,我們對得起它們對我們的期待嗎?對得起這麼長時間的凝聚嗎? ●可以說:宇宙為了能夠更好的存在,所以才進化出了人類,宇宙才是所有人的真正父母;而我們就是這個宇宙真正的“精靈”和“保護神”。既然我們的“存在”就是為了保護宇宙並使其壯大的,那麼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去完成我們的使命呢? ●那麼“人生的意義”又到底是什麼呢? ●那就是“創造事物”、“保護宇宙”,從而與自己“心愛”的“人”或“事物”生活在一起,並獲得“更多”、“更長”、“更深層次”的“人生樂趣”;所以,人生意義的大小,主要在於您創造出來的東西對當代人和子孫後代有多大的幫助,又在保護宇宙方面有多大的貢獻(如:探索真理性認識,是保護宇宙的前提,這點所有人都可以去做)。 那麼我們要怎樣完成自己的使命呢? ●其實只要我們活著,那就已經在完成我們的使命了,只是完成使命的大小不同而已。 ●為什麼呢?因為只要我們活著,那麼我們就是和整個人類或生物界分工合作,從而直接或間接的創造事物和保護宇宙(畢竟,如果這個世界上只剩下你一個人的話,您連乞丐也做不成了,更不要說有那麼多產品可以消費;而且就算你沒有直接的保護宇宙,但是就是因為有了你的分工,所以才有了那些專業保衛宇宙的人們)。 ●因此,您可以將其他人看作是自己為了更好保護宇宙和壯大宇宙(創造事物),而繁衍出來的“分身”,是在不同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擁有不同生理特征的“自己”;只是如果你要讓“另外的自己”去幫助自己做事,那麼就必須通過特定的渠道如“金錢”、“情感”等進行合作(但總比沒有好)。 那麼如何更好的完成我們的“使命”呢? ●首先我們自身的情感如“使命感”、“偉大感”、“神聖感”等將會作為“最深層次的樂趣”來引導我們更好的完成使命,您可以常看相關的影視節目,特別是科幻片來加強這些情感,讓這些情感引導我們自動的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其次,既然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情感”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引導“宇宙”和“自己”的存在;那麼我們還不如主動的去做一些可以產生“更多”、“更長”、“更深層次”的“人生樂趣”的事情,從而更好完成自己的使命。 ●比如:探索、研究、發現、制造、發明、正當經商、認真工作(制造好產品,做好分工)、進行公益活動、環保、消除惡性不平等、消除戰爭、消除經濟危機、讓每個人干的活都很值錢、甚至預防宇宙滅亡等;從而使自己的心靈生活在天堂之中。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