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沒怎麼吃飯。而且喝了一些番茄葉泡的水,就拉稀 拉出綠水,還帶點黑的,怎麼辦啊? 吃什麼拉什麼呀!估計菜吃多了。 娟子,關於紅葉題詩的故事很多,大多都是一些浪漫的愛情故事,今天江山筆下生也向你講一個紅葉題詩的故事,希望你能喜歡。 相傳在唐朝天寶年間,湖北荊州有一個叫顧況的學子,博學多才,為人俠義,其詩其詞其文章很受荊州刺史姜夔的推崇。“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從他寫的這句話,就可以看到他有多麼遠大的志向。 顧況的鄰居有一個叫【媚兒】的姑娘,家中也很有錢財,媚兒高挑的個子,細嫩的肌膚,一雙丹鳳眼,兩道柳葉眉,媚兒18歲了,到了嫁人的年紀,提親的踏破了門檻,媚兒沒有一個中意的。他的老爹爹也納悶,這孩子是怎麼了?其實媚兒心中早有了意中人,原來媚兒也是個才學很高的姑娘,琴棋書畫,寫詩填詞樣樣都精,她被顧況的才情所吸引,常常偷偷的看他吟詩,看他彈琴,看他舞劍。她對顧況的愛到了癡迷的程度。每天的黃昏,顧況要騎馬操練武藝,媚兒就站在村前的大榕樹下偷偷的看他,一天顧況好像是有些渴了,就牽馬來到榕樹下,媚兒早有所備,就取出些飲料讓他喝,掏出自己的香巾讓顧況擦汗。一來二去,兩個人就熟了。那是個草長莺飛雜花生樹的戀愛季節,多少個花開花落,多少個月上柳梢,兩個人卿卿我我,難分難捨。 就在他倆要禀報父母,讓人做月老,牽紅線的時間,不巧的事情發生了。原來皇宮要選美,鄉裡的官吏為了取悅上級,就把貌美如花的媚兒作為美人,送到皇宮去了。 失去了顧況的媚兒幽怨欲絕,失去了媚兒的顧況失魂落魄。顧況向媚兒說:“你就是到了皇宮,我也要去找你!” 一晃,媚兒到了皇宮已經兩年了。皎然的月光,簾幕深鎖,抬眼望去,一方寂寞的天空,偶爾灑下一兩聲長空雁叫的聲音,推開窗,滿眼落紅,媚兒靜靜地坐在晚秋的涼亭間,三曲九環的綠水將小院纏纏繞繞流過高牆。媚兒想:我的顧況哥哥呀,此刻你在惦記著我嗎?我怎樣才能讓你知道我的消息?亭外有一株高大的紅楓,片片楓葉經霜雪的浸染現出血紅的顏色,在金色的余輝中,媚兒舉起手中的這枚紅葉,它葉脈勻稱,在陽光下它更加殷紅,在暮色中它更加凝重。思君好似東流水,葉上題詩寄予誰?“石漱清溪聽壑空,綿綿秋怨寄何從?不知霜葉為誰老?滿地相思一夜紅.” 媚兒在一片紅葉上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她想,若是老天可憐,說不定我寫的詩或許顧況哥哥能夠看到。 無語的相思,系在晚秋的風中,默默地把血熬成詩行。托一聲流水啊,請為我帶去這一份癡狂,請為我將夢中的人兒尋找。悠悠的護城河漾過雕欄玉砌的宮牆,三春的柳絮、夏日的蓮花化作了多少離情惆怅,今天,秋風來了,當你走在這零落的溪岸,我的哥哥呀,那漾在水中央,用紅葉寫成的詩箋,淒艷的色澤可否吸引了你的目光,但願它被隨波的細浪沖刷著旋轉著,靠近你的腳旁,你終於能夠拿起它,溫柔的心熨貼著這份詩稿,也熨貼著我嬌羞的秘密和未語已成淚的寂寥。 媚兒的心,一片片的祈禱著..... 再說顧況,沒有了媚兒,顧況棄文從武,在一次次馬革裹屍的征戰中,顧況屢立戰功,被提拔為將軍。顧況惦記著心上的人兒,多少個日出日落,多少個花飛花謝,顧況在護城河邊走啊走,轉啊轉,他知道,這高高的紅牆內,有他心愛的媚兒。也許是等的太久太久了,也許是他的誠心感動了上帝,在一個清麗的早晨,就在這這碧波蕩漾的小河邊,一襲紅葉的稿箋漾過高牆如約而至,看著熟悉的字體,捧著這枚紅葉,顧況那殺敵建功,詩劍佐酒的手競有了些許顫抖,一滴清淚順頰劃落。 事情也巧,天隨人願。一次,契丹的騎兵犯境,皇上派顧況率大軍迎敵。顧況施巧計布下口袋陣,生擒契丹主帥單於。出師大捷,皇上龍顏歡悅“說吧,黃金、白銀,你想要什麼樣的賞賜?”面對萬千的封賞,顧況靜靜地呈上那一葉詩稿,“我只想要一個人!”在這平靜的回答中,愛情來到顧況的身旁,在藍天白雲之間,在莺飛燕舞之下,顧況擁著他心愛的媚兒,騎上駿馬緩緩走出威嚴的宮牆,…… 再不要離開你,緊緊地環著你的腰,泣在你懷裡.滿天的落葉染醉了夕陽,梨花雨般下墜的淚水,伴著些抽泣......顧況憐惜地擁著他的媚兒,用唇將淚水一一吮吸,輕輕地在她耳邊細語:“媚兒,這不是做夢,就讓我擁著你,到天荒地老。” 媚兒說:“我永遠是你嬌羞的新娘。”顧況輕撫著媚兒月白的臉龐,如玉般的肌膚,再將那枚紅葉輕輕放在媚兒的手掌……
娟兒,我講的這些不知你可否喜歡。我有點累了,待我休息一會,把藍田種玉的故事再講給你聽,好嗎?
至於藍田種玉,讓我們好好的欣賞一下藍色好嗎? 看到了藍田種玉,不知怎的,我忽然想起了很多的句子:藍田日暖玉生煙、雪擁藍關馬不前。想起了正岡子規的俳句說:一桶藍靛,漂流春川。 藍總有幾分柔弱,更有一點點的憂愁。插菊瓷瓶上,一尾藍色魚。如果說男人的婉轉是紫色的,那麼女人的旖旎就應該是天一樣的藍。 前些時間去雲貴高原,開門看那一重一重的山,開始是碧綠的顏色,等到了和天的相連處,就變成了藍。前些天去青島,自己一個人獨坐在海堤邊,任海風肆意的吹,滿眼的海水讓我做夢還是藍色,我夢到海鳥在築巢,夢到了老人和海懷裡的美人魚。藍天清水,一水萦藍,群峰聳翠,讓人心目俱寬。 又想起了看過的一個片子【藍橋遺夢】,那是一個發生在橋邊的老外的愛情片子,呵呵,那些浪漫的故事,怎麼偏偏都和藍有沾惹?藍天裡白雲行去,猛抬頭月色清明。藍天一樣的明淨。 呵呵,關於藍,說的夠多了,我只是說:藍,真是一種浪漫的顏色。 忽然想起了一些詩句: 很好的陽光水有些氤氲了 親愛的請跟我來 讓我們去種玉 在那片香艷的水域 還有許多花兒在等待
至於藍田種玉的典故,用百度搜索,看以看到: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卷二·婚姻類》:“‘藍田種玉’,雍伯之緣;寶窗選婿,林甫之女。” 楊伯雍為雒陽縣人,原以買賣為生,笃行孝道,父母死後,葬於無終山,遂定居焉。山高無水,伯雍自行取水,置於坡上供行人解渴。三年後,有一路人飲之,予其一斗石子,並囑在高燥平坦有石之處種之,曰:“玉將生於其中。”伯雍未婚,又曰:“爾將得納賢妻。”言後遂隱。於是伯雍種其石,年年常來視察,果見玉生於石上,人莫知之。有一右北平大族徐氏,其女德行賢淑,人多求婚而遭拒。伯雍往而求之,徐氏笑其癡,因戲之曰:“若得白璧一雙,將聽憑婚配。”伯雍便往其玉田,取白璧五雙為聘。徐氏大驚,唯有將女妻之。皇帝聞而奇之,拜伯雍為大夫。在種玉之處,四角立各高一丈之石柱,其中一頃之地,稱之為“玉田”。 亦作“種玉藍田”或“伯雍種玉”。 呵呵,順便我也告訴你:藍田種玉,是個有些暧昧的句子,我們把做愛或者女人懷孕,也稱作【藍田種玉】。 就這些吧,希望你喜歡。唐僖宗(862__888年)時的一天傍晚,年輕的於佑在城牆下漫步。時值“西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的深秋,天色越來越黯,他呆呆立了片刻,頗懷莫名的傷感。他在御溝的流水中洗手,御溝中浮著的落葉在清冽的水中緩緩流出,忽然發現一片較大的紅葉上面有墨印,他隨手將葉子從水裡拾起來。使他意外的是紅葉上題著一首詩:“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閒。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字跡姗姗清秀。
他看了看身邊高入雲端的宮牆,猜想一定是某個宮女所為。於佑把詩帶回家裡,但此事讓他久久不能釋懷,每天夜裡輾轉反側,眼前全是宮裡那個落寞的女子空幻的身影。幾天後,他也在紅葉上題詩兩句,置於御溝上游的流水中:“曾聞葉上題紅怨,葉上題詩寄阿誰?”之後他又怅然地在流水邊徘徊許久才離去。於佑將此事講給幾個同伴聽,大家都笑他。
一晃幾年過去,於佑已把那件事漸漸淡忘了。他科舉不成,在富室韓泳家教書。一天韓泳告訴他,不久,唐僖宗放出後宮侍女三千,讓她們回到民間婚配。有位叫韓翠蘋的女子是韓泳的同姓,正住在韓捨,他願為二人牽線結緣。當時於佑尚未娶親,於是答應下來。
於佑婚後與韓翠蘋感情很好,一天,韓翠蘋在於佑的衣箱中看見自己親筆題寫的那片紅葉,問於佑哪裡得來的,於佑便如實告之。韓翠蘋說:“妾在水中也得到一片紅葉,不知是何人所做?”於佑取來一看,正是自己當年寫的。倆人皆默然,淚水盈眶,千言萬語不知如何出口,相對感泣良久。因為自紅葉題詩到他們結為夫婦,中間已隔著十年的光陰。
韓翠蘋為此悲歡交集,於是提筆寫下:“一聯佳句題流水,十載幽思滿素懷。今日卻成鸾鳳友,方知紅葉是良媒。”
紅葉題詩”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在朝代、人名、情節上都有些微出入,《本事詩》裡記當事人為顧況,《雲溪友議·題紅怨》為盧渥,而宋初孫光憲《北夢瑣言》成了進士李茵,人名雖各不同,但內容大同小異。
據《雲溪友議》記述,宣宗時,捨人盧渥到長安應舉,偶然來到御溝旁,看見一片紅葉,上面題有這首詩,就從水中取去,收藏在巾箱內。後來,唐宣宗李忱裁減宮女,准許宮女嫁百官司吏。他娶了一位被遣出宮的姓韓的宮女。一天,韓氏見到箱中的這片紅葉,幽幽地歎息道:“當時偶然題詩葉上,隨水流去,想不到郎君收藏在此。”
另據《本事詩》記述,天寶年間,顧況在洛陽時暇日與一二詩友游於苑中。一位宮女在梧桐葉上寫了一首詩,隨御溝流出,詩雲:“一入深宮裡,年年不見春。聊題一片葉,寄與有情人。”顧況得詩後寫下:“愁見莺啼柳絮飛,上陽宮女斷腸時。君恩不閉東流水,葉上題詩寄與誰?”從上游流入宮中。過了十幾天,又在御溝流出的梧桐葉上見詩一首,詩雲:“一葉題詩出禁城,誰人酬和獨含情。自嗟不及波中葉,蕩漾乘春取次行。”故事很淒美,但她沒有韓氏那麼走運。
而在《北夢瑣言》裡,卻演化成了人鬼相戀的悲劇故事:進士李茵是襄陽人。一次他游御苑,見一片紅葉自御溝中流出,上題詩:“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閒。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李茵將紅葉收貯在書箱裡。後來僖宗在藩鎮之亂中到了蜀地,李茵奔竄到南山一個老百姓家。見到一個流落人間的宮女,她說自己是宮中的侍書,名叫雲芳子。她很有才學,李茵和她交往日深後,雲芳子發現了那片紅葉,哀歎說:“此妾所題也。”於是同行到蜀地去,一路上雲芳子詳細講述了宮中的事。到了綿州時,一個宦官認出了她,宦官問:“你怎麼跑到這裡來了?”逼令她上馬,強行帶走,李茵十分難過,但又無可奈何。那天晚上他宿在旅店裡,雲芳忽然進來了,她對李茵說:“妾以重金賄賂了中官,今後我可以跟你走了。”佳人失而復得,李茵欣喜難以言表。於是兩人相伴回了襄陽。幾年後,李茵得了病身體消瘦,有個道士說他面有邪氣。這時雲芳子才對他說了實情:“那年綿竹相遇。妾其實已死。感君之深意,故相從耳。但惜人鬼殊途,不敢再連累君。”說畢置酒與李茵對飲,酒後飄然而去,遂不知所終。 成語典故之藍田種玉
典出《晉·干寶·搜神記·卷十一》:“楊公伯雍,雒陽縣人也。本以儈賣為業。性笃孝。父母亡,葬無終山,遂家焉。山高八十裡,上無水,公汲水,作義漿於阪頭,行者皆飲之。三年,有一人就飲,以一斗石子與之,使至高平好地有石處種之,雲:‘玉當生其中。’楊公未娶,又語雲:‘汝後當得好婦。’語畢不見。乃種其石。數歲,時時往視,見玉子生石上,人莫知也。有徐氏者,右北平著姓女,甚有行,時人求,多不許。公乃試求徐氏。徐氏笑以為狂,因戲雲:‘得白璧一雙來,當聽為婚。’公至所種玉田中,得白璧五雙,以聘。徐氏大驚,遂以女妻公。天子聞而異之,拜為大夫。乃於種玉處,四角作大石柱,各一丈,中央一頃也。名曰‘玉田’。”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卷二·婚姻類》:“‘藍田種玉’,雍伯之緣;寶窗選婿,林甫之女。” 楊伯雍為雒陽縣人,原以買賣為生,笃行孝道,父母死後,葬於無終山,遂定居焉。山高無水,伯雍自行取水,置於坡上供行人解渴。三年後,有一路人飲之,予其一斗石子,並囑在高燥平坦有石之處種之,曰:“玉將生於其中。”伯雍未婚,又曰:“爾將得納賢妻。”言後遂隱。於是伯雍種其石,年年常來視察,果見玉生於石上,人莫知之。有一右北平大族徐氏,其女德行賢淑,人多求婚[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