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中華鼍、土龍、豬婆龍,屬於鼍科,學名為alligatorsinensis。
成體全長可達2米左右,尾長與身長相近。頭扁,吻長,外鼻孔位於吻端,具活瓣。身體外被革質甲片,腹甲較軟;甲片近長方形,排列整齊;有兩列甲片突起形成兩條嵴縱貫全身。四肢短粗,趾間具蹼,趾端有爪。身體背面為灰褐色,腹部前面為灰色,自肛門向後灰黃相間。尾側扁。初生小鳄為黑色,帶黃色橫紋。
在江湖和水塘邊掘穴而棲,性情凶猛,以各種獸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和甲殼類為食。6月份交配,7~8月份產卵,每窩可產卵20枚以上。卵產於草叢中,上覆雜草,母鳄則守護在一旁,靠自然溫度孵化,孵化期約為60天。具冬眠習性。
產於安徽、浙江和江蘇的交界處。揚子鳄是我國特有的孑遺物種,它在生理上具有許多殘遺特征,分布上的不連續性也說明了這一點。為了探索揚子鳄的奧秘,我國已建立了揚子鳄保護區和揚子鳄繁殖研究中心。
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中國揚子鳄村
泗安鎮尹家邊揚子鳄自然保護區是國內第二大揚子鳄自然保護區,位於長興縣管埭鄉尹家邊村,由揚子鳄自然繁殖母子湖、鳄魚系列池、釣魚館、人鳄共樂園、鳄魚標本陳列室、揚子鳄度假村組成。占地67公頃,現有大小鳄魚198條,吸引著國內外知名人士前來參觀,《人民日報》和****電視台多次作專題報道。保護區內河塘星羅棋布,竹木茂盛,綠草如茵,氣候溫和,環境幽靜。其范圍122,在其中建有0.67公頃的揚子鳄繁殖場。該場由揚子鳄自然繁殖母子湖、不同年齡的鳄魚系列池、釣魚館、人鳄共樂園、鳄魚標本陳列室組成。 場內圈養著當代的“中國鳄魚王”和“鳄魚光榮媽媽”,它們從1984年至今已繁殖了子一代238條。揚子鳄繁殖場,距長管公路752米,離國道318澄心寺車站2公裡。從長興乘汽車沿318國道西行20公裡處,再向南1200米轉東752米到達。 揚子鳄與恐龍類、翼龍類源出於一祖,從中生代繁衍至今。據調查,揚子鳄僅存於我國,且分布區窄小,數量稀少。長興的尹家邊環境僻靜,氣候溫和,食料豐富,最適合揚子鳄棲息繁衍。長興縣揚子鳄保護區負責人告訴記者,揚子鳄可以為研究大陸漂移、生物進化等世界性課題提供科學依據,對於保護生物多樣化,維持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現在,長興已建設好揚子鳄繁殖中心,正在落實放歸自然計劃。目前,保護區有揚子鳄366條,5年後繁殖中心將達到1000條,放歸大自然(生態場)700多條,10年後揚子鳄總量將達到4000條。放歸自然生態已選址兩處,規劃改造濕地1000畝。
揚子鳄是我國特有的鳄類,也是世界上瀕臨絕滅的爬行動物之一。它的身體長約1.5-2米,不如非洲鳄和泰國鳄的體型那麼巨大。揚子鳄的吻短鈍,屬短吻鳄的一種。因為揚子鳄的外貌非常像“龍”,所以俗稱“土龍”或“豬婆龍”。上世紀70年代,它被攜出國門,雲游歐洲,名揚世界。 鳄類與龐然大物恐龍在中生代曾繁盛一時,獨霸天下。可是經歷了7000萬年的生物大絕滅時期以後,驕橫一世的恐龍遭到了滅頂之災,而揚子鳄卻成了殘存下來的少數爬行動物之一。為什麼揚子鳄能神奇般地生存下來呢?這個問題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受到了生物學家的重視,揚子鳄在科學研究上有較高的價值。 有人把揚子鳄稱為鳄魚,把它看作是魚一類的水生動物。其實揚子鳄沒有鰓,也不是水生動物,只不過揚子鳄又回到水中,形成了一些適應水中生活的特點,具有水陸兩棲的本領而已。這樣,揚子鳄就擴大了生活的領域,使它們容易在生存斗爭中成為優勝者。 揚子鳄喜歡棲息在湖泊、沼澤的灘地或丘陵山澗長滿亂草蓬蒿的潮濕地帶。它具有高超的挖洞打穴的本領,頭、尾和銳利的趾爪都是它的打洞打穴工具。俗話說“狡兔三窟”,而揚子鳄的洞穴還超過三窟。它的洞穴常有幾個洞口,有的在岸邊灘地蘆葦、竹林叢生之處,有的在池沼底部,地面上有出入口、通氣口,而且還有適應各種水位高度的側洞口。洞穴內曲徑通幽,縱橫交錯,恰似一座地下迷宮。也許正是這種地下迷宮幫助它們渡過了嚴寒的大冰期和寒冷的冬天,同時也幫助它們逃避了敵害而幸存下來。 揚子鳄喜靜,白天常隱居在洞穴中,夜間外出覓食。不過它也在白天出來活動,尤其是喜歡在洞穴附近的岸邊、沙灘上曬太陽。它常緊閉雙眼,爬伏不動,處於半睡眠狀態,給人們以行動遲鈍的假象,可是,當它一旦遇到敵害或發現食物時,就會立即將粗大的尾巴用力左右甩動,迅速沉入水底逃避敵害或追逐食物。它最愛吃的食物是田螺、河蚌、小魚、小蝦、水鳥、野兔、水蛇等動物。揚子鳄的食量很大,能把吸收的營養物質大量地貯存在體內,因而它就有很強的耐饑能力,可以渡過漫長的冬眠期。 揚子鳄的子孫曾興旺發達過,七八十年前,安徽蕪湖萬春圩一帶的河灘上還生活著很多揚子鳄。據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回憶,可是到了1949年,那裡已很難聽到揚子鳄的吼叫聲了。現在,揚子鳄的分布區不斷縮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