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方精神是什麼 分先棋黑方要貼五目半(中國二又四分之三子),瑞在已為各種專業和業余的棋賽所采用。作為一種制度,誕生的時間並不太長。
日本昭和初年,在正式比賽中為避免和棋起見,加入半目的貼目制開始采用,但當時並未形成制度。由於是硬性規定,因而反對的呼聲也很強烈,認為“貼目不成棋”,有損“棋道”精神。
在長期的實戰對局中,黑棋勝率高是不可否認的,因此在棋手中要求黑方貼目的認識逐漸統一。通過對古今高手大量對局的分析,認為分先棋黑方可以便宜四、五目左右,因而貼四目半比較合理。1949(昭和24年)日本棋院圍棋規則規定:“黑方貼四目半。
後來由於貼四目半黑方勝率仍高,所以又改為貼五目半。究竟貼幾目合理?實際上很難作出科學准確的結論。隨著棋藝水平的發展,貼目的多寡繼續變化也是不難理解的事情。例如台灣目前施行的”應氏圍棋規則”規定黑方貼八目半。這種貼目只能視為特殊的例子,還不能得到普遍的承認。 目前春蘭杯等比賽執行的是中國圍棋比賽規則,黑方要貼三又四分之三子,相當於貼7目半。而目前的韓、日圍棋規則,黑方是貼6目半。 中國圍棋規則原來是黑方貼5目半,這明顯對黑方有利。改成貼7目半,就使天平發生了新的傾斜。據分析,執行“大貼目”之後,黑方勝負的概率變成約45%比55%。
目前,圍棋還沒有世界統一的規則,中、日、韓各有各的規則。黑棋究竟應該貼幾目才更加科學合理,是圍棋界專業人士值得研究的課題。 貼目是現代術語,就是先走的一方因為有優勢,要在終局時向對方讓出自己占領的地盤,才算雙方均等.現在中國的規則是黑先讓對方3又4分之3子,日本規則是貼7目半,都是一樣.我們國家的春蘭杯好像是同韓國的貼目辦法一致,也就是黑先讓對方3又4分之3子. 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委員會審定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圍棋的棋具 一、棋盤盤面有縱橫各十九條等距離、垂直交叉的平行線,共構成361個交叉點(以下簡稱為“點”)。在盤面上標有幾個小園點。稱為星位,中央的星位又稱“天元”。 二、棋子棋子分黑白兩色。均為扁園形。棋子的數量以黑子、白子各180個為宜。
第二條圍棋的下法 一、對局雙方各執一色棋子,黑先白後,交替下子,每次只能下一子。 二、棋子下在棋盤的點上。 三、棋子下定後,不得向其他點移動。 四、輪流下子是雙方的權利,但允許任何一方放棄下子權。
第三條棋子的氣個棋子在棋盤上,與它直線緊鄰的空點是這個棋子的“氣”。棋子直線緊鄰的點上,如果有同色棋子存在,則它們便相互連接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它們的氣也應一並計算。棋子直線緊鄰的點上,如果有異色棋子存在,這口氣就不復存在。如所有的氣均為對方所占據,便呈無氣狀態。無氣狀態的棋子不能在棋盤上存在。
第四條提子把無氣之子提出盤外的手段叫“提子”。 提子有二種:一、下子後,對方棋子無氣,應立即提取。 二、下子後,雙方棋子都呈無氣狀態,應立即提取對方無氣之子。
第五條禁著點棋盤上的任何一點,如某方下子後,該子立即呈無氣狀態,同時又不能提取對方的棋子,這個點,叫做“禁著點”,禁止下子。
第六條禁止全局同形再現
第七條終局 一、棋局下到雙方一致確認著子完畢,為終局。 二、對局中,有一方中途認輸,為終局。
第八條活棋和死棋終局時,經雙方確認,不能避免被提取的棋,都是死棋。終局時,經雙方確認,不能被提取的棋,都是活棋。
第九條計算勝負雙方下子完畢的棋局,計算勝負采用數子法。先將雙方死子全部清理出盤外,然後對一方的活棋(包括活棋圍住的點)以子為單位進行計數。雙方活棋之間的空點各得一半,一個點即為一子。勝負的基准以棋局總點數的一半1801/2點為歸本數。凡一方活棋與所屬空點的總和大於此數者為勝,小於此數者為負,等於此數者為和。采用貼子方式的棋局,勝負標准另行規定
第二章競賽規定
第十條先後手的確定對局的先後手,由大會抽簽編排或對局前猜先決定。
第十一條貼子為了抵消黑方先手的效率,現行全國性正式比賽在終局計算勝負時,黑方需貼出二又四分之三子。
第十二條計時計時是保證比賽順利進行的重要手段之一。一切有條件的比賽應采用計時制度。 一、時限根據比賽性質的不同,應事先規定一局棋的每方可用時限。棋手用時不得超過規定時限。規定一局棋的時限可長可短,基層比賽可規定為1-2小時,全國比賽要求在一天之內結束。 二、讀秒在采用讀秒的比賽中,應事先規定在時限內保留幾分鐘開始讀秒。全國比賽保留五分鐘讀秒,基層比賽亦可保留一分鐘開始讀秒。讀秒時,凡一步棋用時不足一分鐘的不計時間。每滿一分鐘則在保留時間內扣除一分鐘,但不得用完規定時間。讀秒工作由裁判員執行,在30秒、40秒、50秒、55秒、58秒、一分鐘時各報秒一次。每扣除保留的一分鐘,裁判員應及時通知棋手“還剩x分鐘”。最後一分鐘讀秒的方式是30秒、40秒、50秒、然後1、2、3、4、5、6、7、8、9...以准確的語聲逐秒報出。最後的報法是“10,超時判負”。快棋比賽的讀秒辦法,可根據具體情況由競賽大會另作規定。
第十三條終局 一、除總則第七條的規定外,凡比賽一方棄權或因各種原因被裁判員判負、判和的對局,也作終局處理。 二、雙方確認的終局,確認的次序應是,先由輪走方,後是對方以異色棋子一枚放於已方棋盤右下角的線外。
第十四條對局的暫停和封棋規定有暫停的比賽對局中(如一日制比賽,中午須暫停等)暫停時間不計入對局時限。重大的比賽,可采用封棋制度,當比賽到規定的封棋時間,而對局尚未結束。已下過子的一方應立即退場,輪下子的一方思考後,把准備下的點寫在記錄紙上,然後密封交裁判員。續賽時,裁判員當場啟封,按所標記的位置下子,比賽繼續進行。
第十五條賽場紀律 一、對局者不得無故棄權和中途退出比賽。 二、比賽時,對局者不得有任何妨礙對方思考的行為。 三、比賽中,對局者不得和其他人議論對局的棋勢,或查閱有關資料。 四、比賽中,對局者不得隨意在賽場來回走動,觀看他人的棋局。 五、對局者應注意言行文明,保持衣著整潔。
第十六條對局者的權利和義務 一、讀秒時,有詢問已方還剩幾分鐘的權利。 二、如出現足以妨礙自己正常比賽的現象或發現問題,有向裁判員提出意見的權利。但除較緊迫的事件外,對局者應在自己走棋的時間內提出。 三、終局計算勝負時,對局者有要求糾正數子和計算勝負失誤的權利。 四、裁判員作出判決,對局者必須服從,如有疑義應通過組織程序立即向大會提出申訴。 五、對局者有遵守賽場紀律的義務。 六、在對手離席時下的子,有告訴對方棋子下在哪裡的義務。 七、比賽終局後,對局者有整理好棋具和立即退場的義務。 第三章裁判法
第十七條行棋
一、一方並未表示棄權,另一方連走二步,判連走二步者為負。二、棋子下完後,又從棋盤上拿起下在別處。判棋子放回原處,警告一次。如棋子確系掉落,允許其揀起後任選著點。 三、對局中途發現前面下的棋子已有移動,在征得對局者一致意見後,可判移動之子挪回原處,或者判移子有效。在對局者意見不一致時,應立即報請裁判長處理。裁判長可根據移動之子對棋局進程的影響程度,判:1.移動之子挪回原處;2.移動之子有效;3.和棋4.重下如屬故意移子,應判移子者為負。 四、對局中,因外界不可抗拒的原因導致棋局散亂,應經雙方復盤確認後,繼續比賽。如雙方沒有能力復盤,則判和或重下。如對局者確屬無意散亂了棋局,可復盤續賽。不能復盤的,則判散亂棋局一方為負。如對局一方故意散亂棋局,判負。
第十八條提子
下子後,誤將對方有氣之子提取,判誤提者警告一次,把有氣之子放回原處。
第十九條禁著點棋子下子在禁著點上,判著手無效,棄權一次。
第二十條全局同形再現
一、劫爭馬上回提,判回提者著手無效,棄權一次。 二、終局時,按照禁止全局同形再現的原則,不允許如圖3所示的“假生”作為活棋。 三、對雙方互不相讓的三劫、四劫循環,長生、雙提二子等罕見特例,可判和棋或者重下。 四、根據禁止全局同形再現的原則,對局者不得把如圖8或類似的情況作為不能終局的理由。
第二十一條終局
一、輪走方確認終局,著手隨之棄權,如對方不同意終局,可再下子。此時棄權方恢復著手權利,對局繼續進行,直至雙方確認終局。 二、雙方都表示終局後,如棋盤上尚留有雙方可爭之點,按雙活處理。 三、對死棋和活棋的確認,必須對局者雙方意見一致。如有爭議,以實戰解決。
第二十二條封棋
續弈時,封局方必須按封棋的點下子。如封棋之點已有棋子時,判棄權一次,輪對方下子。
第二十三條計時
在有計時制的比賽中: 一、一方遲到超過賽場規定時間,判其棄權作負。 二、雙方遲到超過賽場規定時間,則判雙方棄權作負。 三、一方或雙方遲到均未超過規定時間,則在一方或雙方時限內分別扣除各自的遲到時間。 四、提子時,必須把棋子提清後方可按鐘,違者勸告或警告一次。但在讀秒時,提子不計時間。 五、對局者用時(包括讀秒)超過時限,一律判負。 六、讀秒時間棋手離席,裁判員應按規定繼續讀秒計時,超時判負。棋手如急需離席,須在對方思考時提出,並征得裁判員同意,但每局只限一次。
第二十四條賽場紀律
一、對局者在比賽中,無故中途退場,警告一次並申報大會組委會。 二、對局者如有妨礙他人思考的行為,給予勸告或警告一次。 三、對局者在比賽未終局時,查閱資料或與他人交談棋勢者,根據情節判警告一次或判負。
第二十五條其他
一、凡裁判法所未包括的犯規現象,裁判員根據總則或競賽規程的精神,作合理的判決,對不能確認的判例,應及時申報裁判長處理。 二、對局者被判的警告,應記錄在案,在一局棋裡滿二次者,判該局為負。
第四章比賽辦法
第二十六條比賽種類
一、個人比賽 二、團體比賽有兩隊以上參加,每隊人數相同,通過事先規定的比賽方法決出名次或分出勝負。團體賽有:分台定人制、分台換人制、臨時定台制、全隊輪賽制、隊員總分制等。全國團體比賽一般采用分台定人制。各隊按棋手的段位高低或棋藝水平排定台次,台次排定後不得更動。在有替補隊員的團體賽中,替補細則由比賽大會另訂。 三、段、級位比賽段、級位賽是考核棋手棋藝水平的比賽。根據比賽的局數和勝率,可以評定段、級位或升段、升級。我國的段位制分國家段位和地方段位兩種。國家段位從初段至九段,九段最高;地方段位從初段至六段,六段最高。段位以下是級位,從9級至1級,1級最高。
第二十七條比賽辦法
根據參加人數的多少,賽程的長短。可采用不同的比賽辦法。 一、淘汰制。分單敗淘汰、雙敗淘汰和多敗淘汰三種,凡被淘汰者,即失去續賽資格。淘汰制比賽適用於人數多,賽程短的情況。 二、循環制。由一個棋手(隊)與參賽的其他棋手(隊)逐個輪流進行比賽。循環制適用於參加人(隊)數不多,賽程又允許的情況。循環制通常采用一局制,也可采用每個對手下二局的雙循環制。 三、積分編排制。以積分的相同或相近為主要原則而進行編排的比賽,為積分編排比賽。由於它的輪次可根據情況適當增減,賽程介於淘汰制和循環制之間。 四、多局決勝制。適用於兩個人的比賽,一般是三局兩勝制、五局三勝制、七局四勝制、或十局制。
五、全隊循環制[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