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砂仁10克,豬肚1000克,花椒、胡椒、蔥白、生姜適量。 制法:按燒菜的一般方法制作。 服法:佐餐食用。 功效:溫中化濕,行氣止痛。主治胃脘冷痛,脹悶不舒,不思飲食,嘔吐洩瀉等。 干姜粥 原料:干姜3克,高良姜3克,粳米60克。 制法:先煎干姜、高良姜取汁,再入粳米同煮為粥。 服法:早晚各1劑。 功效:溫中和胃,祛寒止痛。主治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呃逆,泛吐清水,腸鳴腹瀉。 冬季喝點祁門紅茶很好,養胃。特級的很有韻味,初泡分上下層次。別泡太多. 養胃記住“紅黃綠白黑” 何為“紅黃綠白黑” 現代社會的快節奏總讓人們為如何“保胃”傷透了腦筋,這位醫胃專家說,胃病三分治七分養,合理的膳食結構是健康的基礎、“保胃”的前提,如何才是合理的膳食結構呢,很簡單,邱健行列出了九個字:“紅黃綠白黑”和“一二三四”。 所謂“紅黃綠白黑”,是邱健行通過自己多年的醫學實踐,總結出來的五種對健康大有裨益的食物: “紅”是指西紅柿(即番茄),一天一個西紅柿,患上前列腺癌的幾率減少45%; “黃”是指玉米、胡蘿卜,這些食物維生素a多,缺乏維生素a的孩子容易感冒、發燒、扁桃體炎;中年人容易患癌症、動脈硬化;老年人容易眼睛發花、視力模糊; “綠”是指前面提到過的綠茶; “白”是指燕麥片,它不但可降低膽固醇,還對糖尿病、減肥有特別好的功效,此外還能通大便; “黑”是指黑木耳,科學實踐證明黑木耳能降低血黏度,每天吃5-15克就行了。 何為“一二三四” 至於“一二三四”,是關於每個人每天健康膳食的四個要點。 “一”是每天一袋牛奶,日本有句話是“一袋牛奶振興一個民族”,“我們中國的膳食有很多優點,但是缺鈣,幾乎90%的人都缺鈣”,他指出,正常每天每人需要800毫克鈣,但是大多數中國人的伙食裡只有500毫克,還有300毫克的缺口———正好一袋牛奶就有300毫克的鈣,所以每天補充一袋牛奶,就補充齊了。 “如果有些人喝牛奶實在不習慣,那就喝酸奶,再不行就喝豆漿”,邱健行說。 “二”是250克主食,每天250克碳水化合物,即半斤大米或麥面粉,“體力勞動多的可以多一些,一些稍胖體力勞動又較少的女性可以適量減少一點,”但吃飯要按四條規矩進行:飯前喝湯,進食速度慢,多咀嚼,晚飯吃得少,這樣體重就很容易維持正常。 “三”是三份高蛋白,每份可在一兩瘦肉、一個雞蛋,2兩豆腐、2兩魚蝦、2兩雞鴨、半兩黃豆中任意選擇,每天要有三份———比如早上吃了一個荷包蛋,中午吃一個肉片苦瓜,晚上吃2兩豆腐或2兩魚。 “四”是四句話:有粗有細、不甜不鹹、三四五頓、七八分飽。 有粗有細,就是要粗細糧搭配,營養有互補作用,一星期吃三四次粗糧,如棒子面、老玉米、紅薯等,對健康有好處。不甜不鹹是說不要淨吃甜的,或不要吃太多甜的;也不要吃得太鹹,一天吃6克左右的鹽就適中。三四五頓,是指每天吃的餐數,一般人都是三四餐,怎樣安排“五餐”呢———早餐與午餐中間加一頓點心餐,下午四五時吃一頓,晚飯吃得晚一些,這樣總量不變而不是越吃越多。七八分飽是指吃飯要七八分飽———離開飯桌時還未飽,還想吃也讓自己離開飯桌。 養胃美食精彩推薦 ■木瓜鲩魚尾湯 用料:番木瓜1個,鲩魚尾100克。 制法:木瓜削皮切塊,鲩魚尾入油镬煎片刻,加木瓜及生姜片少許,放適量水,共煮1小時左右。 功用:滋養、消食。對食積不化、胸腹脹滿有輔助療效。 食物功效:番木瓜的木瓜蛋白酶,有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對消化不良、痢疾、胃痛、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均有療效。番木瓜的脂肪酶,可分解脂肪成脂肪酸,有利於對食物中的脂肪消化吸收。木瓜蛋白酶還能夠促進和調節胰液的分泌,對胰腺功能不全引起的消化不良有治療作用。 鲩魚,味甘,性溫。功能暖胃和中、消食化滯。 ■參芪猴頭炖雞 用料:猴頭菌100克,母雞1只(約750克),黃芪、黨參、大棗各10克,姜片、蔥結、紹酒、清湯、澱粉各適量。 制法:將猴頭菌洗淨去蒂,發脹後將菌內殘水擠壓干淨,以除苦味,再切成2毫米厚片待用。把母雞去頭腳,剁方塊,放入炖盅內,加入姜片、蔥結、紹酒、清湯,上放猴頭菌片和浸軟洗淨的黃芪、黨參、大棗,用文火慢慢炖,直至肉熟爛為止,調味即成。 功用:補氣健脾養胃。 食物功效:猴頭菌又名猴頭菇,有助消化及利五髒的功能。適用於消化不良、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胃窦炎、胃痛、胃脹及神經衰弱。 母雞益氣養血,健脾胃,療虛損,善補五髒。 黃芪能補氣固表,斂瘡生肌,促進造血,抗潰瘍、抗炎等。 黨參補中益氣,益血生津。 如何養胃
1、從生活作息上做起,最起碼一天三頓要定時定量,最好給自己設定一個時間表,然後嚴格遵守。這同時會對睡眠時間產生影響,因為一些晚睡晚起的人是早中餐一塊吃的,這種習慣必須要改,並不是說晚上吃夜宵可以彌補過來的,因為人的生物鐘雖然可以前後移動,但總是在一定范圍內,不可能產生太大的差別。如果不相信的話,可以去查一下相關人體生物鐘的資料。
2、一般,胃消化功能不好的人,症狀是吃一點點就會飽,稍微多吃一點就會胃脹,特別在晚上多吃的話,還會因為胃部滯脹而影響入睡。硬的、纖維類的東西不好消化。因而建議少吃多餐,如果還沒到正餐時間,可以補充一些食物,但不宜過多,一定要記住這不是正餐,正餐還是要按正常來吃。食物以軟、松為主,一些比較韌性、爽口的東西不宜多吃,因為這些東西最難消化。湯最好飯前喝,飯後喝也會增加消化困難。入睡前兩三個小時都最好不要吃東西,否則容易影響入睡,如果覺得肚子空可以多喝水。
3、胃病的人應該戒煙、酒、咖啡、濃茶、碳酸性飲品(汽水)、酸辣等刺激性食物,這些都是最傷胃的。胃的脾性喜燥惡寒,因而冷飲和雪糕也必須要戒,食物以熱為好,這對於任何人都是一個考驗,特別是酷暑時節。有兩種飲料應該多喝,一是牛奶,二是熱水。牛奶可以形成一層胃的保護膜,每天早上起床後先喝一杯牛奶,在吃東西,是再好不過的。多喝水,特別是熱水,因為人在大部分情況下會把缺水誤認為是饑餓。
4、豆奶雖好,但為寒性,不能取代牛奶。
5、饅頭可以養胃,不妨試試作為主食。
6、其他蔬菜水果類的食物是人體不能缺乏的,所以應該足量。但最好煮得軟一點再吃,這樣胃會好受一點。菜和果皮的纖維比較多,可以適度食用,但不宜太多,不容易消化,因而瓜果可以相對多吃。
7、有胃病的人飯後不宜運動,最好休息一下等胃部的食物消化得差不多了再開始工作,或者慢步行走,也對消化比較好,總之,餐後不宜工作。
8、非急性情況下,不提倡吃藥,因為長期吃藥都有副作用,而胃病是一種慢性病,不可能在短期內治愈。如果需要,提倡去看中醫,中醫的良方對於養胃特別有效。
9、木瓜適合胃的脾性,可以當作養胃食物,不過對於胃酸較多的人,不要使用太多。而且,一定要記住,胃喜燥惡寒,除了冰的東西以外,其他寒涼的食物像綠豆沙等也都不宜多吃。
10、再提一次,胃病是一種慢性病,不可能在短期內治好。治病良方就是靠“養”,急不來,只能從生活習慣的改良中獲得。我們都需要一個好的胃,這些習慣的改變都是必需的。
附
養胃小偏方 清晨養胃湯 材料:紅棗50克,帶蠶蛹的蠶繭20個,適量白糖。 做法:1.將洗淨的紅棗,和蠶繭一起入鍋,加800克水。 2.煮沸後改用小火慢煎15分鐘。 3.濾汁入大碗,加入白糖調味即成。 功效:湯甜味美,養胃健脾,潤肺生津。
桑椹三明治 材料:切片面包若干(無味或鹹味)、桑椹罐頭1瓶。 做法:1.將桑椹罐頭打開,舀出3~4粒桑椹粒放在面包上。 2.再舀幾勺桑椹汁,均勻地澆在面包片上,將面包片對折即可。 功效:不僅養胃,還具有明目、清肝及健腦的作用。
早晚養胃粥 材料:粳米50克、大棗10個、蓮子20克。 做法:1.蓮子用溫水泡軟、去芯,粳米淘洗干淨,大棗洗淨。 2.三者同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旺火煮開後,文火熬煮成粥。 3.根據個人口味調味後早晚食用。 功效:養胃健脾,還可防治缺鐵性貧血。
體質屬偏熱的胃病患者可多用蒲公英、夏枯草、石斛等涼性藥材煲粥水;如果是體質偏涼的胃病患者,可多用黨參、北芪、陳皮等。而對於體質平和的胃病患者來說,就要看大便,如果大便偏爛,就多用芡實、蓮子、山楂;如果大便偏硬,多用南北杏、百合、玉竹等。
平常易出鼻血的胃病患者如果有潰瘍就容易產生內出血,這類患者要多用夏枯草、菊花、仙鶴草和麥冬等藥材煲粥水。
屬胃酸較多有少許潰瘍的患者可以在煲粥或煲湯時加一點墨魚(連骨一起),因為墨魚骨有制酸的效果;如果屬胃酸較少的萎縮性胃炎患者,多屬虛症,要注意進補,如黨參、北芪、杞子、元肉、淮山等。
胃病史較長的人則屬中氣不足,必須以人參做炖品來補氣。
●第一日:早點可喝粥(江瑤柱粥,放3~5粒即可),伴以少量南瓜餅、番薯餅和蘿卜糕等。午餐為了讓腸胃休息一下,以簡單和清淡為原則,甚至可以做個面條或者米粉。晚餐為正常飯菜,適當進補,可煲雞湯、海鮮湯、水魚湯等,這些湯水都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