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飼養豬 1圈捨的選擇 要選擇地勢高燥、通風良好、土質堅實、位置適中、有充足水源的地方,最主要是交通方便,便於防疫,不能離公路太近。豬場的布局要有生產區、隔離區、道路,消毒設備要合理。要有越冬的暖捨,地面平整,門窗通風,日照良好。 2優良品種的選擇 選擇優良的母豬是養豬中至關重要的問題。在體型選擇上,體型應較平直,腹部較大且松弛,腰部過度收縮的豬繁殖力比腰圍大且松弛的豬產仔率差;應選擇奶頭排列均勻、奶頭飽滿、無瞎奶頭、副奶頭,有效奶頭一般應有7對以上;選擇外陰部大、小適中,下垂的母豬,外陰部偏上的母豬繁殖性能一般較差,經常有反情或不孕的現象。目前呼瑪地區飼養的品種主要有長白、哈白、蘇白等。 3優質的飼料 後備母豬的飼料應采用青綠多汁飼料,優質粗飼料如苜蓿草粉、干草粉等,精料包括玉米、餅粕、麸子、微量元素及維生素,要飼喂全價的配合飼料,可用母豬濃縮料搭配粗飼料,禁用激素。 4飼養母豬的技術要點 4.1促進母豬正常發情和排卵成年母豬實際繁殖力和潛在繁殖力之間相差很大,要想多胎高產,必須切實加強母豬配種准備期的飼養管理,以便提供數量多、質量好的卵子,為高產奠定可靠的物質基礎。 在准備期應供給全面的、必需的營養物質,使之保持適度的膘情。如果母豬太瘦會出現不發情、排卵少、卵子活力弱,易造成空懷;如果母豬太肥,也會造成同樣的結果。 特別要重視蛋白質的供給,不但要考慮數量,而且要考慮質量。一般要求每千克日糧蛋白質占12%,在哺乳期間配種的母豬應適當增加蛋白質的補充。如果蛋白質供應不足或品質不完善時,會影響卵子的發育,並使排卵數減少,降低受胎率。母豬對鈣的供給不足極為敏感,會造成不易受胎,產仔數減少。在日糧中應供給1.5g鈣、10g磷、15g食鹽。維生素a、d、e對母豬的繁殖意義很大,日糧中維生素a不足,會降低性機能的活力,影響卵泡成熟,引起不孕,使哺乳期母豬斷奶後延遲發情。缺乏維生素d會影響鈣磷吸收和造成代謝紊亂。缺乏維生素e會造成不育。在日糧中維生素a按每千克日糧供給4000iu、維生素d280iu、維生素e11mg。 根據母豬配種准備期的營養需要來看,每天每頭應飼喂4~5kg多汁飼料或5~10kg青飼料,並搭配一定數量的精飼料。這對於排卵數量、卵子質量、排卵的一致性和受精都有良好影響。陽光、運動和新鮮空氣對促進母豬發情和排卵有很大影響。體況好的母豬在配種准備期應加強運動和增加捨外活動時間。捨內要經常保持清潔,寒冷季節圈內要鋪墊草。為保持捨內清潔干燥,應訓練母豬到捨外排糞尿。 4.2後備母豬的管理 依據後備母豬的生長發育規律,充分利用豬在生長高峰時期來強化飼養。後備母豬應加強運動,要有一定的活動場所。每日應飼喂2~3次,喂量要按同等肉豬量的2/3。對後備母豬要做到“小豬要游、大豬要囚”。對高產品種的母豬,都期望其初情提早到來,在這種情況下,就應對其采取刺激措施,刺激的時間應從140日齡開始,用公豬接觸、外源刺激其發育,促使後備母豬提早發情,青年母豬第2次發情開始,增加給料量,並配合運動,以調整母豬的正常發育。當第二三次發情時,便予以配種,此時最佳的配種時間是在發情後10~30h之間,母豬的發情期為16~25d,平均是21d。 4.3妊娠母豬的飼養管理 欲提高母豬的繁殖力,首先應及時搞好母豬的更新淘汰,保持基礎母豬群體結構處於良好的循環狀態。實踐證明,合理的繁殖豬群結構是青年母豬占17%,3~6產母豬占60%,7產以上母豬不超過10%。這種群體結構是保持母豬最佳繁殖成績的重要保證。對妊娠母豬的飼養,在以青粗飼料為主的前提下,按照各種妊娠母豬的特點,歸納起來可分三類: 4.3.1抓兩頭顧中間的飼養方式這種方式適用於斷乳後體瘦的經產母豬。母豬經過分娩和一個哺乳期之後,體力消耗很大。為了使它擔負起下一個階段的繁殖任務,必須在妊娠初期加強營養,使它迅速恢復繁殖體況。這個時期連配種前10天共計1個月左右,這時應加喂精料,特別是含高蛋白的飼料,待體況恢復後,以青粗飼料為主,並按飼養標准飼養,直到妊娠80d後,再加喂精料,以加強營養的需要。這種飼養方式,形成了高-低-高的營養水平,但後期的營養水平,應高於妊娠前期。 4.3.2步步登高的飼養方式這種方式適用於初產母豬和哺乳期間配種的母豬。前者本身還處於生長發育階段,後者生產任務繁重,營養需要量較大。因此,在整個妊娠期間的營養水平,是根據胎兒體質量的增長而逐步提高,到分娩前1個月達到最高峰。飼喂方式,一般在妊娠初期以青粗飼料為主,以後漸加精料比例,並增加蛋白質和礦物質飼料,到產前3~5d,日糧應減少10%~20%。 4.3.3前粗後精的飼養方式對配種前體況良好的經產母豬,可采用此方式。因為妊娠初期胎兒很小,加之母豬膘情良好,這時按照配種前的營養需要在日糧中可以多喂給青粗飼料,以滿足其營養水平。這種水平基本上能滿足胎兒生長發育營養的需要,到妊娠後期,由於胎兒生長發育增快,再加喂精料。 喂給妊娠母豬的飼料,要講究衛生和保證質量。發霉、腐爛、變質、冰凍、帶有毒性和強烈刺激性的飼料不可用來喂養妊娠母豬,否則容易引起流產。飼料變換頻繁對妊娠母豬的機能也不適宜,需加以注意。 母豬在妊娠的第1個月,主要是恢復體力,要使母豬吃好、睡好、少運動,過1個月之後讓母豬應有充分的運動,一般每天運動1~2h。夏季氣候炎熱,應注意防暑,冬季嚴寒要注意保暖。 4.4分娩母豬的管理 4.4.1產前准備根據推算的母豬預產期,在母豬產前5~10d准備好產房,要求干燥、保溫、陽光充足、空氣新鮮,產圈要嚴格消毒,干燥後墊上切短的墊草。准備接生用具、分娩登記表、毛巾、剪刀、消毒液、手秤、電筒等。臨產母豬入圈前要將豬的腹部、乳房及陰戶附近的污泥清除,然後用2%~5%的來蘇兒溶液進行消毒,消毒後清洗擦干。 4.4.2接生安靜的環境對正常的分娩是重要的。一般母豬分娩多在夜間。在整個接產過程中要求保持安靜,動作迅速和准確。仔豬產出後,接產人員應立即用手指將口、鼻的黏液掏除並擦淨,再用抹布將全身擦淨,將臍帶內的血液向仔豬腹部方向擠壓,然後在離腹部3~5cm處把臍帶剪斷。手術前應以碘酊消毒臍部。對假死仔豬要緊急救護,若超過3h仍未產出,應認為是難產,應立即注射“催產素”。若母豬發生呼吸困難、心跳加快,應立即進行人工助產。仔豬出生後要立即送到母豬身邊吃奶,有個別仔豬出生後不會吃奶,需進行人工輔助。寒冷季節圈捨要生火保溫,否則仔豬會因受凍而不張嘴吃奶。4.4.3產後母豬的飼養管理產生完畢,應立即用溫水與消毒液清洗乳房、陰部與後軀血污,還要更換墊草,打掃消毒,以防止感染。胎衣排出後,立即取出,防止母豬吃掉引起消化不良與形成吃仔豬的惡癖。應隨時注意觀察母豬的呼吸、體溫、排洩和乳房的狀況,經常保持產房安靜,讓母豬有充分休息的時間。產後3d,如果天氣良好,可讓母豬在捨外自由活動,並訓練母豬和仔豬養成在捨外固定地點排糞尿的習慣。2~5d要喂給易消化的全價日糧,刷拭皮膚,促進血液循環,增加墊草,並防止發生褥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