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新買來的鹦鹉魚總受其他魚攻擊是有病嗎正文

新買來的鹦鹉魚總受其他魚攻擊是有病嗎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新買來的鹦鹉魚總受其他魚攻擊是有病嗎
 
鹦鹉魚常見病
鹦鹉魚爛鰓病的防治
(1)病原:病原體為粘球菌,傳染途徑主要是病魚。從商店購買魚易帶此病。金魚、熱帶魚都易得此病,不易根治。常常並發腸炎,有時不出現任何症狀魚即死掉,只有撬開腮蓋或解剖後,才能確診此病。死亡率一般50%~60%,有時高達80%。
症狀:腮絲由鮮紅變成蒼白,由外緣開始靡爛,脫落。腮蓋骨內充血,中心骨壞死脫落。腮絲之間粘膜增多,呼吸困難,輕者浮水面,重者沉箱底很快死亡。有的魚並發腸炎,解剖腸出血,亦有潰爛的斑點。輕者有食欲,重者無食欲。
3)治療:個別魚得病撈出淘汰。如普遍患病,全池灑藥,停食4~5天。用紅汞治療,其用量以使水變色即可,能保持3~4天,亦可撒呋喃西林粉劑,濃度為1~2ppm。還可用抗生素(青霉素、金霉素、紅霉素)。90×45×60(厘米)1次用80萬單位,上、下午各1支,3天為一個療程。一般2個療程即愈。

鹦鹉魚輪蟲病的防治
(1)病原和症狀:病原體為輪蟲,傳染途徑多為喂水蚤時帶進蟲體。新魚蟲要清洗多遍才能喂魚,否則易得此病。發病率高,死亡率不高。一般症狀:輪蟲在箱內聚成雲霧狀。魚浮在水面,在魚身上、鰓內到處寄生。色體粘膜增多,呼吸困難。病魚如不及時治療,也會大量死亡。
(2)治療:最好的方法是把全箱的水倒掉,把魚移入新箱,再投些藥。治療的特效藥是硫酸銅,90×45×60(厘米)的箱放綠豆大小結晶塊即可。水草對硫酸銅特別敏感。要拔掉草再投藥。不能用部分換水方法處理,這樣反而加速輪蟲的大量繁殖,魚將加速死亡,所以必須全換水與投藥同時進行。此外也可用0.5%~1%的濃鹽水治療也有效。

鹦鹉魚疖瘡病的防治
(1)病原和傳播途徑:病原體為桿菌。傳播途徑:水蚤,病魚或工具。熱帶魚中有幾種易染此病。如二年的虎皮、一年以上的小桃核、紅桃核、蔓龍。這類魚特別易因患此病而死亡。但發病率不算高。自然死亡率不高。
(2)症狀:魚體從肌肉層長出硬泡,有時能流出大量膿血。
(3)治療:待泡熟後開刀排膿,再用呋喃西林水沖洗干淨,塗呋喃西林干粉或抗生素粉劑均可收到較佳效果。嚴重者立即淘汰,發現身上有鼓包者撈出單獨治療。大型魚可肌肉注射青霉素(4~8萬單位)或用藥液沖洗瘡面。預防此病應保持水質清潔,防止魚外傷。

鹦鹉魚出血性腐爛病
(1)病原體:為細菌。傳染途徑為水蚤或病魚以及被污染的工具。此病不易根除,好了後常常是帶菌者,水質惡化立即又發病,死亡率較高,一般為50%左右。
(2)症狀:魚體出現出血點,各鳍由鮮紅充血變成蒼白而爛掉,腮絲也由紅變白,部分爛掉。解剖內髒有出血點。常並發腸炎。發病急,蔓延快(2~3天)易造成大量死亡。
(3)治療:停食4~5天,全箱投抗生素藥物青霉素:90×45×60(厘術)箱80萬單位,上、下午各1支,連續3天為一個療程。一般4~5天可治愈,初期可治愈,中期可以得到控制,爛掉的鳍需1個月左右才能長好。把患病箱內的水草拔出用清水沖淨並用美藍消毒(用火柴棍蘸一下美藍結晶變化即可)15~30分鐘。在病魚箱內投放呋喃西林粉劑(1~5ppm),一般3天可得到控制,6天左右治愈。發病初期也可用0.5%~1%的食鹽,亦得到控制。

鹦鹉魚現在不紅了怎麼辦
魚剛到你的缸裡會有一些褪色,因為不適應。隨著它們適應能力的增強,會逐漸好起來。飼料上逐漸添加顆粒(能增色的),也會使顏色變好。每天給兩小時以上的光照。冰凍豐年蝦當然很好啦,可以增色,就是成本高些。吃慣了活餌的魚,會不太喜歡吃顆粒的。在喂魚兒愛吃的飼料之前,先少量喂食能增色的顆粒,要少,等魚兒適應後,逐漸加多顆粒,減少愛吃的飼料,慢慢就轉過來了

鹦鹉魚為什麼長黑斑
飼養鹦鹉魚需要弱性且硬度較低的水。
鹦鹉魚變黑和出現黑斑有幾種可能
1鹦鹉魚受到驚嚇也會出現黑斑,一段時間後會消失的。
2鹦鹉喜歡老水,如果剛換水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水質不適的原困。
一般水質不好才應該換水,水質不適的話應該馬上把水換了,重新調節好水質,水質要與以前相似。
3紅鹦鹉在成長的過程中有時候會出黑斑,但過一段時間後會減褪。我以前的一條也是這樣,過一段時間就好了。(因為鹦鹉魚是由慈鲷科魚雜交出來的,在小時候出現黑斑並不出奇。)
在這時期要多注意水質和飼料,想紅鹦鹉色彩更美,多喂養點蝦或寶增紅這樣的增紅飼料。

鹦鹉魚水霉病的防治
(1)病原和症狀:病原體為各種水霉菌。傳染途徑:水蚤、病魚。養過2~3年魚的房屋到處有霉菌,新水2~3天就可污染霉菌。在魚沒有外傷或魚體健壯時不發病。反之,即刻可以發病。雖有傳染性,但發病率不高,死亡率也不高,但病程長(幾個月),也不容易根治。在魚外傷外長出白長毛或白毛纏身。魚卵更易感染。
(2)治療:沒有特效藥,以預防為主。保持水質的清潔,和魚體健壯。日常操作及撈魚時要輕巧,不要造成魚體外傷。用0.5%~1%食鹽可以抑制霉菌生長。通風多曬太陽,增加紫外線照射,以及流動的水是最好的預防措施。此外,也可將患魚撈出,把外傷處的白毛用鑷子取下,在患處塗些呋喃西林干粉,有一定療效。

鹦鹉魚白點病防治
白點病是傳染性很強的外寄生蟲病。
(1)病原體:多子小瓜蟲(寄生蟲)。傳染途徑:水蚤、病魚,污染的工具是熱帶魚的1號病。熱帶魚比金魚易患白點病,水溫忽高忽低是本病的誘因,也是初學者常常失敗的原因。歐洲最初興起熱帶魚飼養業時曾因此病全軍覆沒。及時發現早治療,早隔離,加強消毒,保持恆溫是防止此病的有效方法。白點病分為早、中、晚三期,病程5~7天,各期為2~3天,常致魚群很快大批死亡,死亡率可達60%~70%。
(2)症狀:早期,各鳍及身軀有個別的小白點,有食欲,精神沒有多大變化。中期,鳍、身軀到處是白點,沒有食欲,不愛活動,到處蹭癢,顏色變暗。晚期,白點布滿全身,魚浮在水面或沉入箱底。魚有氣無力,左右搖擺,體表粘膜增多,呼吸困難,窒息而死。
(3)治療:此病要綜合治療,只用藥收效不大,加強飼養管理很重要。首先停食4~5天,減少污染,保持水溫恆定,升溫比原水溫高2~3℃為佳。在沒有水草的情況下可適當投藥,水草對各種藥物敏感很快枯死。熱帶魚常用驗方如下:參考驗方1:早期可投入0.5%~1%食鹽,可取得一定效果。參考驗方2:初期、中期可用1~5ppm的呋喃西林粉劑灑全箱。用火柴棍蘸甲基藍結晶粉,涮入病魚箱內變色即可,都有較好效果。參考驗方3:早期、中期,將紅汞放入水中,變成淡紅色即可,有很好的消滅病原的作用,但不能反復使用,因汞有毒,魚不易排出體外。參考驗方4:中期、晚期,特效藥為硝酸亞汞,但魚對此藥很敏感,易造成死亡,故一般情況下不采用。90×45×60(厘米)箱放綠豆粒大小一塊即可,此藥也不能反復使用
 

盧卡斯梗犬 資料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