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一周歲的寶寶不吃飯該怎麼辦正文

一周歲的寶寶不吃飯該怎麼辦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功能可自行調節,總是勉強孩子吃,甚至有的采取懲罰手段強迫孩子吃,長此以往,這種強迫進食帶來的病態心理,也是影響孩子食欲的原因之一。

另外,有些父母愛挑選那些他們認為最好的最有營養的食品給孩子吃,這種挑挑揀揀的做法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孩子自然就會趨向於那些所謂好的食品,而對所謂不好吃卻又含豐富營養的食物,就少吃,甚至不吃。
 
原來的孩子也不愛吃飯,後來化驗了一個微量元素是缺鋅。喝了一段時間後就好多了,在每天給他定時喝些酸奶也是助消化的。還有健胃消食片,過一段時間就給他吃點也管用。
 
孩子不吃飯是家長最為苦惱的一件事情,很多家長認為問題出在孩子身上。其實不良的飲食習慣是主要的原因,而問題的關鍵在於家長,由於家長對孩子百般順從,要什麼給什麼,每天零食、飲料不斷,孩子那小小的胃中哪還有放食物的空間呢?孩子肚子不餓當然吃不下飯。硬逼著孩子吃,只能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進而更討厭吃。如果孩子不吃,干脆就由他去,千萬不要求他、逼他。中國民間有句俗話叫"要想小兒安,三分饑與寒"。所以呢,我覺得要想孩子吃飯好,首先是環境、習慣、和規律的養成,還有就是孩子天性好奇,廚房裡面的東西孩子是最為感興趣的,你不妨讓孩子參與到食物制作的工作之中,只要是經過他們手的東西就比較喜歡,比如:擇菜、洗菜、剝皮、擺碗筷之累的,讓他們感受"成就感",這頓飯肯定美滋滋、香噴噴的。還有我還給寶寶喝小安素,小安素能全面補充寶寶營養,滿足寶寶每日所需,增強寶寶抵抗力我家寶寶喝了身體就一直很好。
 
da
 
小兒厭食和中開胃
小兒厭食是指小兒較長時間見食不香,食欲不振,甚則拒食的一種常見病證。如果小兒由於疾病或其他原因引起幾天之內的食欲不振,不能放在小兒厭食之列。本病無明顯的季節性,但暑濕當令,因脾陽易受困遏可使症狀加重。本病好發於1~6歲兒童,城鄉兒童皆有發生,但以城市發病率為高,這主要與城市家長經常給小兒吃零食及冷飲有密切關系。本病與現代醫學的神經性厭食相似。
本病的發生以飲食不節,喂養不當為主要病因。有些家長不講飲食科學,一味讓孩子過食肥甘、粘膩,香味食品或零食不斷,冷飲過度,或進食不定時,生活沒有規律。還有的家長看孩子愛吃就不加以節制,時間一長,損傷脾胃,形成厭食之疾。還有少數患兒是由於疾病耗傷脾氣,或傷及脾陰造成本病的。中醫認為無論是上述哪種原因引起厭食,都是因為脾運失職。治療原則應以調和脾胃,恢復運化功能為主。根據辨證施治原則可分為以下三型進行治療:
一、脾失健運,主要症狀為:面色黃白不華,不思飲食,甚之拒食。若強行進食後則會出現惡心、嘔吐、腹脹。患兒一般形體消瘦,精神尚好,大小便基本正常。舌苔白不厚或薄膩。治療原則為調脾助運,可選用曲麥枳術丸合四君子湯。
茯苓12g白術8g陳皮8g枳實6g
神曲10g麥芽10g雞內金6g
水煎服。
若為暑濕季節應加用芳香醒脾的藿香10g,佩蘭10g;若有氣滯之象,如腹脹可加用木香6g,炒菜菔子10g,加強理氣消脹功能。本症型的患兒應在飲食上多加注意,應禁食冷飲,油膩之品,冷飲過量對腸胃有刺激性,並影響小兒消化酶、消化液的正常分泌。冷飲中含有大量糖成分,使患兒缺乏食欲,最終導致小兒厭食症的發生。在治療中可配以食療。例如:小幼兒可以喂加有碎菜的燕麥粥。蔬菜中含有維生素、葉綠素。燕麥中含有較高的纖維素能幫助促進消化功能,若在夏季可以用鮮荷葉洗淨做成荷葉粥。荷葉清輕,升發胃氣,還能消暑化濕。還可以用生山楂熬成山楂糊吃,但應注意糖不宜放太多。平常可以用蜂蜜煮蘋果,健脾助消化。若兼有傷食出現不消化、腹脹的可以用雞內金30g,用瓦片焙黃,研為細末,每次1~2g,開水沖服,日服兩次,為健脾消食的良藥。
二、胃陰不足,主要症狀有:口干多飲,不思飲食,有的小兒皮膚干燥。舌苔多為花剝苔,亦有苔光少津者,大便多干結。治療原則應為養胃育陰,可選用養胃增液湯:
石斛10g北沙參12g玉竹10g烏梅6g
白芷10g甘草3g山藥10g等大便秘結加用郁李仁10g、火麻仁10g潤腸通便。手足心熱,口干舌紅明顯加用胡黃連6g,丹皮6g清虛熱養陰。口渴多飲加蘆根10g,花粉12g生津止渴。食之不化者可加用谷芽10g,麥芽10g以生發胃氣.焦三仙10g,內金6g以消導化食。本症患兒在飲食上要嚴禁食用辛辣,具有刺激性的食品。那樣會進一步耗傷陰津加重病情。平常可以給患兒飲些鮮梨汁、鮮藕汁等滋潤陰津,但不能給冷凍飲品,否則會損傷脾胃之氣。在飲食上可以多吃些百合,可以煮粥,也可炒菜,因百合具有很好的養陰潤燥的功能。北沙參有很好的養胃生津作用,可與粳米一起熬粥,起到食療功效。如果是熱病傷陰,表現為口干燥渴,舌紅少津者,可用鮮石斛搾汁加少量糖飲用,也可以加在粳米中熬成粥喝;鮮石斛有促進胃液分泌,助消化的作用。中醫認為它有較好的養胃陰、消虛熱之功效。
三、脾胃氣虛,主要症狀為:面色黃白無光澤,形體瘦弱,除厭食外,若進食稍多或進難以消化食物,則大便或不消化,或便溏。平常容易出汗,舌苔薄白,舌質淡。治療原則應為健脾益氣。選用參苓白術散,藥用:
黨參6g茯苓12g炒白術8g山藥10g
生薏米15g扁豆10g砂仁3g陳皮6g
蓮子肉10g桔梗3g
飲食不化加焦三仙15g和胃消食;大便稀溏加肉蔻,煨姜溫運脾陽;若舌苔偏膩用蒼術替換白術加強運脾燥濕力量。本症患兒在治療中應禁食冷飲,及不易消化食物,如油炸食品、粘膩食品。不宜服用藥性寒涼的中藥。平日可以采用食療方法:如山藥,可煮粥,也可直接蒸熟或炒菜吃,山藥能健脾補肺。芋頭也有補脾胃作用,脾虛食少者可蒸熟食用。蘿卜有開胃助消化作用,可以適量生吃,也可以水煎服。蔬菜可以多吃扁豆、菜花,有醒脾開胃之功。用生姜3片、大棗10枚煎湯服,可調和脾胃。增強食欲。鹌鹑蛋放在米湯中煮熟,每日早晚各吃一個,連服二個月,補脾胃、養氣血,增強體質。還可以用生谷芽、麥芽各15g,山楂10g,蓮肉15g水煎服,既沒有藥味小兒也容易接受。日服三次,可補脾胃兼消導。如果出汗多,可用紅棗、烏梅各10枚,水煎服,每日服2—3次。
小兒厭食的治療不單單在於藥物,更主要的在於飲食調補。預防小兒厭食的發生在於家長及時糾正小兒不良的偏食習慣,禁止飯前吃零食和糖果。若在熱病之後應注意調養,有胃陰受傷的症狀時,要及時治療。發現小兒厭食後應及時給予治療和檢查,決不能輕視,使病情發展。在這裡特別應該指出,家長不能溺愛孩子,冷飲應盡量少吃為好。經藥物治療加之合理調養,本病是不難治愈的。
 

上一页  [1] [2] [3] 

17月寶寶夜裡哭鬧怎麼辦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