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姑娘今年四歲性格很像個男孩很調皮出去的時候總是要吵著買東西有些不良愛好 調皮的孩子往往都很特殊,任性、好動、不合群。幾乎每位教師都在為自己班的個別調皮孩子而感到頭疼,都在想盡辦法使那些調皮孩子能夠變乖,可是收效卻總是甚微。
於是我有意識地記錄了教師對所謂調皮孩子和優秀孩子的教育語言(如下表)
教育情境
對“調皮孩子”
的語言指導
對“優秀孩子”
的語言指導
午睡時玩手
還不睡呀,再不睡就出去
快閉上眼睛,馬上睡覺
上課時
做小動作
你又在干什麼,怎麼老是這樣,每天上課都不聽
上課認真聽知道嗎?
回答不上
老師的問題
叫你上課不認真聽,這麼簡單的問題都答不上來,以後上課時認真聽
還沒想好是嗎?先坐下來想好了再舉手
過了時間還沒
有喝完牛奶
喝得這麼慢干什麼,快點把它喝完
快喝,等一下就涼了
通過上表,我們可以發現教師對“調皮孩子”的不良行為往往采用否定、批評,牢騷滿腹甚至諷刺等消極的方式,語氣中大多帶有責備、厭煩的情緒,而對“優秀孩子”的不良行為則多采用鼓勵、建議等積極的方式加以指導,似乎可原諒一切,語氣中包含著信任、真誠。在觀察中我們還發現,教師對“優秀孩子”多以摸頭、微笑、拍肩等動作來進行暗示教育,而對“調皮孩子”皺眉、瞪眼。從教師與幼兒的關系上看,教師對“優秀孩子”的教育大多建立在尊重的基礎上,而與“調皮孩子”的關系卻不和諧。
“調皮孩子”和“優秀孩子”所具有的不同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們對他們的態度。作為教師應該盡量克服這種影響。
如果教師把“調皮孩子”看成是發展中的人,就會知道孩子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他們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錯誤也能改正錯誤。有些幼兒喜歡干的事也不少,如愛看圖書,喜歡玩積木以及各種電動玩具。但由於他們不知道什麼時候該玩,該怎麼玩,所以常常出現一些不合時宜的多動行為或破壞性行為。當老師制止和批評他們時,他們還會用哭鬧、亂扔玩具、撕紙張等方式表示不滿。對於這種情況,我們何不用轉移注意的方法,先制止他的不良行為,等他情緒穩定後再對他進行耐心、細致的說服教育,讓他知道錯在哪裡,這樣做會造成什麼不良後果。然後和他一起玩玩具,引導他掌握正確的方法,培養他與人交往、合作的意識和能力。只要他有一點進步,就鼓勵、表揚他,並適時地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我們教師應把這
種錯誤行為看成是孩子發展過程中的實踐。只要我們能這樣想,就不會那麼生氣或責罵孩子了,而會以一種平和的心態、關愛的心情去耐心地教育他們。
摘要:
如果教師把“調皮孩子”看成是有自尊、有感情、與他人平等的人,就能夠理解,他們同樣也渴望老師的表揚和關注。如一幼兒比較調皮,有一天唱歌時,他特別不認真。於是老師讓他一個人在集體面前唱一遍,他說他不會唱,老師就批評了他:“不會還不好好學。”當時他傷心地哭了,第二天沒來幼兒園。後來,問他為什麼哭時,他卻說:“xx也不會唱,可老師不批評他,光批評我。”這件事告訴了我,“調皮孩子”也有自尊,他們也期望得到別人的尊重。他們的心中好像有一架天平,能夠敏銳地判斷教師是否公正。
如果教師把“調皮孩子”看作是一個完整的人,就不會只看到孩子的缺點,而不去挖掘孩子的閃光點。其實,每個孩子都有優缺點,都有多方面的潛能,需要教師去努力發現。如某某幼兒上課時喜歡看圖書,於是我想出了一個辦法,每天早上請他給小朋友發一本圖書看,這樣改掉了他以前上課看圖書的壞毛病。因此,他還改掉了不少不良習慣。
對幼兒成長中出現的一些不良行為,切不可聽之任之,而應及時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引導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只要教師善於發現“調皮孩子”的優點,就能主動打開他們的心靈之門,與他們建立一種和諧的關系。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促進他們全面、和諧地發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