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凍過的口蹄疫疫苗可以繼續接種嗎 口蹄疫aftosa(屬一類傳染病)俗名“口瘡”、“辟癀”,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偶蹄動物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主要侵害偶蹄獸,偶見於人和其他動物。其臨診特征為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皮膚發生水疱。 [編輯本段]病原 口蹄疫病毒屬於微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屬,是目前所知病毒中最細微的一級。其最大顆粒直徑為23納米,最小顆粒直徑為7—8納米。目前已知口蹄疫病毒在全世界有七個主型ca、o、c、南非1、南非2、南非3和亞洲1型,以及65個以上亞型。o型口蹄疫為全世界流行最廣的一個血清型,我國流行的口蹄疫主要為o、a、c三型及zb型(雲南保山型)。據觀察,一個地區的牛群經過有效的口蹄疫疫苗注射之後,1—2月內又會流行,這往往懷疑是另一型或亞型病毒所致。這是因為該病毒易發生變異。該病毒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很強,在冰凍情況下,血液及糞便中的病毒可存活120—170天。陽光直射下60分鐘即可殺死;加溫85℃15分鐘、煮沸3分鐘即可死亡。對酸鹼之作用敏感,故1%一2%氫氧化鈉、30%熱草木灰、1%一2%甲醛等都是良好的消毒液。防治(1)預防病畜疑似口蹄疫時,應立即報告獸醫機關,病畜就地封鎖,所用器具及污染地面用2%苛性鈉消毒。確認後,立即進行嚴格封鎖、隔離、消毒及防治等一系列工作。發病畜群撲殺後要無害化處理,工作人員外出要全面消毒,病畜吃剩的草料或飲水,要燒毀或深埋,畜捨及附近,用2%苛性鈉、二氯異氰豚酸鈉(含有效氯≥20%)、k%~2%福爾馬林噴灑消毒,以免散毒。接種。對疫區周圍牛羊,選用與當地流行的口蹄疫毒型相同的疫苗,進行緊急接種,用量、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項須嚴格按疫苗說明書執行。(2)治療病初,即口腔出現水泡前,用血清或耐過的病畜血液治療。對病畜要加強飼養管理及護理工作,每天要用鹽水、硼酸溶液等洗滌口腔及蹄部。要喂以軟草、軟料或麸皮粥等。口腔有潰瘍時,用碘甘油合劑(1:豆)每天塗搽3~4天,用大醬或10%食鹽水也可。蹄部病變,可用消毒液洗淨,塗甲紫溶液(紫藥水)或碘甘油,並用繃帶包裹,不可接觸濕地。 [編輯本段]預防疫苗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鄭兆鑫教授和上海農科院徐泉興研究員等科研人員經過10多年的協作攻關,在口蹄疫基因工程研究領域獲得重大突破。經專家鑒定,他們研制成功的“抗豬o型口蹄疫基因工程疫苗”屬國內首創,並填補了這一領域在國際上的空白。 參加此項科研協作的研究單位有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上海農科院畜牧所、浙江農科院病毒所和中國農科院蘭州獸醫所。經過長達18年的研究和試驗,目前已完成抗o型口蹄疫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的基因克隆,並在大腸桿菌中合成抗原蛋白和100升發酵罐的中試生產,同時還完成田間實驗和區域性實驗等一系列動物免疫試驗,取得了顯著效果。該疫苗不是用滅活的病毒制成,不帶任何感染性病毒,因此既不會引起感染,也無副作用,相當安全有效。家畜接受免疫後可對其保護4至5個月,疫苗在8攝氏度下可保存一年,已達到高質量的畜用疫苗標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