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草原上的人吃什麼東西正文

草原上的人吃什麼東西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草原上的人吃什麼東西
 
古代都吃牛羊肉,喝牛羊奶,因為草原上都是草,只能放牧,不能耕作,蔬菜谷物都要“進口”!
但現在的交通發達了,文化風俗都淡化了,所以吃得東西和你吃得都差不多!
 
牛羊肉,牛羊奶
 
草原飲食文化的一個特點就是牛羊肉多。牛羊肉是蒙古人的主要食物,似乎只要有了牛羊肉和面包,他們基本上就不再需要什麼別的食品了。一入深秋時節,蒙古人便忙於儲存牛羊肉。秋冬季節,在烏蘭巴托居民樓的陽台上,常常可以看到居民晾曬的一條條牛羊肉干,充滿了生活的氣息。冬天,家家的陽台上還存放著成袋的牛羊肉,常見有人從家裡陽台上劈下一塊肉,拿回屋裡去。有位蒙古朋友告訴我,他家一個冬天要吃10只羊、1頭牛和1匹馬。牛羊肉的價格也比較便宜,在烏蘭巴托,每斤羊肉的價格只相當於人民幣3.5元。

菜比肉貴,似乎也是草原飲食文化中的一個特點。蔬菜品種單調,數量稀少,且價格昂貴。例如,每斤胡蘿卜要賣到4元多(人民幣,下同),像核桃一樣大的洋蔥也要4元多1斤,稍好一點兒的土豆則賣到將近5元1斤。至於雞蛋,則是按個來賣,根據市場行情,每個雞蛋竟賣到一兩元到三元多不等。雞肉和各種水果就更貴了,簡直成了草原飲食文化中的“奢侈品”。

但是,菜、蛋、水果這些“奢侈品”,在我們看來卻是生活必需品。無奈之下,我們也只好少吃蔬菜,甚至盡量不買水果。但即使如此,時不時地也不得不硬充一下“有錢人”。到了食品店,我們也得和買黃油的人排成一隊,但輪到我們,卻不是買黃油,而是買一個比同樣大小的黃油還貴的卷心菜(雖然卷心菜在冬季大多還是凍的或爛的)。這一“出手”往往令售貨員和眾多顧客難以理解,他們常用異樣的目光一直看著我們拿著凍卷心菜走出商店。正像我們到蒙古有些不適應一樣,蒙古人到我國來也會有些不適應。凡是到過我國的蒙古人都異口同聲地說,中國的牛羊肉不好吃。因此,正像我們在蒙古常常托人從國內帶些蔬菜和水果來一樣,蒙古人到我國來也常常想方設法地托親朋好友從蒙古帶些牛羊肉來。由此看來,我們盡可以說自己不適應別人的文化,但卻很難說我們的文化就比別人的“好”。人們各有與其環境相適應的生活方式。

牛羊在草原文化中的地位

由於畜牧業是草原文化的基礎,牛羊及其安危在蒙古人的心目中所占的地位就不是我們所能理解的了。

在烏蘭巴托,城市建築遠不像在我國城市中那樣密集,有些街道與街道、建築與建築之間,還留有大片的天然草地,附近牧區的牛羊就常常“進城閒逛”,像在大草原上那樣悠然自得。

我們每次乘汽車離開市區後,隔不多遠就可以看到成群的牛羊慢悠悠地走在公路上。這時候,每個開汽車的人都不會按喇叭,而是盡量放慢速度,躲閃著牛羊,小心翼翼地在它們中間行駛,從沒有人向牛羊顯示汽車的威力和速度。

在烏蘭巴托,偶爾也可以看到一些牧民騎馬進城。他們走進樓後,便將馬拴在門口。拴馬的方法也很獨特,不是把馬拴在什麼東西上,而是將馬的前後腿雙雙拴在一起。這樣,馬就只能在原地打轉轉,而不會走開了。

春季是產羊羔的季節,這時候,蒙古的中小學都要放春假,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們回去幫助大人接羔。羊羔出生的季節,常常會出現暴風雪。每當這時,小羊羔稚嫩的生命就可能夭折,甚至還有牧民為尋找羊只而失蹤的事例。所以春季的暴風雪成了蒙古人普遍關注的一個焦點,也成了新聞報道的重要內容之一。

降雪量在草原文化中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冬天如果不下雪,牛羊就會因草干枯而渴死,人們把這種情況叫作“黑災”;如果積雪太厚,牛羊又會因吃不到地上的草而餓死,這就成了“白災”。在蒙古的冬季,即使是城裡人見了面,也常常要說一說雪多雪少的事,就像我們常常會談論天氣對莊稼的影響一樣。

牛羊賴以生存的大草原對於居住在城市裡的人來說,似乎還具有一種精神的魅力,甚至可以說是魂之所系。盛夏時節,城裡的大部分居民都要到牧區去避暑消夏。有人生了病,也要到牧區去喝一種只有牧區才有的酸馬奶。據說喝了它,就可以把腸胃裡的“髒東西”統統打下來,由此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
 

哪裡能買到老鼠藥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