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什麼是紅腹錦雞正文

什麼是紅腹錦雞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什麼是紅腹錦雞
 
中文名稱:紅腹錦雞
中文別名:金雞、錦雞、別雉(出自《爾雅》)、采雞
拉丁學名:chrysolophuspictus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linnaeus,1758)
英文俗名:goldenpheasant
分類:鳥綱、雞形目、雉亞科、錦雞屬。
分布:紅腹錦雞是我國的特產種類,沒有亞種分化,分布於河南、雲南東北部、西藏東南部、青海東南部、寧夏南部、湖北西部、湖南、廣西、四川、重慶、貴州、陝西南部、甘肅、長白山脈等地。另外在江西資溪也有報道,尚需進一步證實。
瀕危信息: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易危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等級:2級
中國是世界雉科鳥類分布的中心地帶之一,全球總共約130種雉科鳥類中,中國有55種,而且有相當一部分是中國特產,中國可稱為是雉類王國。紅腹錦雞是中國最著名的雉類之一,它色彩艷麗,姿態嬌貴,歷來被古代帝王們視為雞中珍品。目前紅腹錦雞的“政治地位”不斷提高,在多次重要國際性會議中,屢次履行“代國鳥”的職責,正在逐漸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
[編輯本段]外形特征
中型陸禽。全長約70(雌)~100(雄)cm。雌、雄異色。雄鳥長約1米,雌鳥長約60厘米。體重約650克。雄雞上體除上背為濃綠色外,主要是金黃色,下體通紅。頭上具金黃色絲狀羽冠,且披散到後頸。後頸生有橙褐色並鑲有黑色細邊的扇狀羽毛,形如一個美麗的披肩,閃爍著耀眼的光輝。尾羽長,超過體軀2倍為羽色黑而密雜以橘黃色點斑。走路時尾羽隨著步伐有節奏地上下顫動。雌鳥上體及尾大都棕褐,而滿雜以黑斑;腹純淡無光。
虹膜——黃色;嘴——綠黃;腳——角質黃色。聲音:雌鳥春季發出cha-cha的叫聲。其他雌鳥應叫。雄鳥回以gui-gui,gui或gui-gu,gu,gu或悅耳的短促gugugu…聲。飛行時,雄鳥發出快速的zizizi…叫聲。是著名的漂亮觀賞鳥類。
雄性紅腹錦雞:
雄性紅腹錦雞是色彩最為艷麗的一種雉類,相傳中國現代鳥類學研究的泰斗鄭作新院士就是在美國密歇根大學標本館看到紅腹錦雞的標本之後,為其美麗的外表所震驚從而下定決心返回中國從事鳥類學研究。雄性頭頂冠羽金黃色,顯柔和的絲綢光澤,冠羽較長但平順地覆蓋在後頸,並不形成鳳頭結構;頸側和後頸覆蓋著扇形的金紅色羽毛,羽緣籃黑色,在頸部呈嚴密的覆瓦狀排列,形成一條紅底黑紋的“披肩”;頰部、喉部、胸部、腹部覆蓋著鮮紅色的羽毛,羽色均一;上背銅綠色,羽緣藍黑色,嚴密地以覆瓦狀排列;下背、腰及前部的部分尾上覆羽為與頭頂相同的金黃色;但是金黃色的下背卻經常被深藍色的最內側幾枚飛羽和翅上覆羽所覆蓋而不能看到,初級飛羽黑褐色,外側羽岬的羽緣白色;尾羽長,中央尾羽兩枚以黑色為基色具淡黃色色斑,外側尾羽以淡黃色為基色,具較寬的黑色橫紋。
紅腹錦雞雌鳥
紅腹錦雞雌性通體以灰褐色為基調,頭頂、後側頸、上背、腰側、喉部、胸部、上腹部、兩協部均具黑色橫紋,自頭頂至身體後部,基色由灰褐色逐漸過渡到比較深的褐色,頭頂的黑色橫紋甚幼細,眼後具銀灰色耳羽,自頭頂開始至身體後部黑色橫斑逐漸變寬,至飛羽處黑色橫斑基本與褐色部分等寬度;尾羽長而挺括,以土黃色為基色,具黑色-深褐色相間的橫斑。虹膜黃色;喙綠黃;腳黃色。
[編輯本段]分布范圍
該鳥是中國的特產種類,沒有亞種分化。早在200多年前,西方人便把紅腹錦雞引入歐洲飼養。
主要分布地域:紅腹錦雞為中國特有鳥種,分布在中國中部和西部的青海西南部地區、甘肅和陝西南部、四川、湖北、雲南、貴州、湖南及廣西等地,本物種分布的核心區域在甘肅和陝西南部的秦嶺,據傳陝西省寶雞市的名字就得自本物種。
主要分布省份:河南、雲南東北部、西藏東南部、青海東南部、寧夏南部、湖北西部、湖南、廣西、四川、重慶、貴州、陝西南部、甘肅等地。另外在江西資溪也有報道。
分布在以下保護區:道真大沙河赤水桫椤麻陽河雷公山習水佛頂山(石阡)梵淨山寶天曼(內鄉)神農架神農架後河桃源洞壺瓶山八大公山索溪峪八面山六盤山(寧夏)太白山攀枝花蘇鐵臥龍金佛山大圍山天目山(浙江)張家界朱家山安溪雲山小溪
分布在以下山脈湖泊:都龐嶺秦嶺祁連山伏牛山
以陝西寶雞附近的秦嶺山脈為多,地名“寶雞”即由盛產紅腹錦雞得名。
[編輯本段]食性
捕食:用強健的嘴直接啄食或用腳在地表抓扒後在再用嘴啄取。
食物:雜食性,以食植物為主,主要取食蕨類植物、豆科植物、草籽亦取食麥葉、大豆等作物。兼食也吃各種昆蟲和小型無脊椎動物。包括草籽、胡頹子、蕨類、青蒿、野蒜、栎樹堅果、青崗子、茅栗、苦荞麥、懸鉤子、雀麥果穗、紅花酢漿果、野豌豆、藥棗、大豆、四季豆、小麥。食物種類已記錄有30多種。
[編輯本段]生長繁殖
繁殖特性:繁殖期為4—6月,一雄多雌制,通常1只雄鳥配2—4只雌鳥。雄鳥占據一塊山地,經常發出“察、嘎、嘎”的啼叫,吸引雌鳥前來交配。
求偶炫耀十分好看,當雄鳥向雌鳥求愛時,它先向雌鳥走過去,一邊低鳴,一邊繞雌鳥轉圈或往返疾奔並察言觀色,待站立在雌鳥正前方時,雄鳥身上華麗的羽毛都向外蓬松,彩色的披肩羽蓋住了頭部,很像抖開的折扇。靠近雌鳥的翅膀稍稍壓低,另一側的翅膀翹起,翅膀上和背、腰上的五彩斑斓的羽毛都展現在雌鳥面前,尾巴也隨著傾斜過來,使美麗的尾羽和尾上的覆羽顯得十分明亮,雙眼向雌鳥脈脈傳情。這時,雌鳥已被雄鳥的絢麗羽毛和一系列炫耀動作搞得眼花缭亂,不時地發出“咝咝”的艷羨聲。
交配後雌鳥獨自在森林中陰蔽處地面做窩產卵,巢的大小為直徑16—23×16—17厘米,深6.5—10厘米,每窩產卵5—9枚,最多12枚,卵的顏色為淺黃褐色,大小為39—51.4×30—37.3毫米,卵重23.5—29克。孵化期22天。雛鳥為早成鳥,一孵化便能自行覓食。
紅腹錦雞4月開始繁殖。發情期的雄性常常為爭奪雌性發生激烈的沖突;發現中意異性的雄鳥會以雌鳥為圓心環繞雌鳥進行復雜的求愛儀式,包括特定路線的環繞舞蹈、展示美麗羽毛的炫耀行為、扭動身軀的求愛舞蹈等行為,這種表演可以堅持近2個小時時間。據野外調查,紅腹錦雞築巢於人跡罕至隱蔽性好的深山亂草中,據北京動物園的研究在人工飼養條件下,本物種每巢產卵10-15枚,孵化期23-25天雛鳥為早成雛。
[編輯本段]種群現狀
1982—1983年秋季在陝西太白、平利調查,平均密度6.0只/km2;1988年秋為3.0只/km2(姚建初,1991)。
1984—1985年春季在四川北川調查,平均密度為6.9只/km2(李湘濤,1988)。
1984年秋季在寧夏六盤山調查,平均密度3.6只/km2(劉酒發,1985)。
歐洲自18世紀已普遍飼養繁殖,現在已成為各地動物園和野生動物養殖場最常見的飼養雉類。國內各動物園均有飼養繁殖記錄。
2004年,國家林業局公布了《關於促進野生動植物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意見》,將紅腹錦雞列入“商業性經營利用馴養繁殖技術成熟的陸生野生動物名單”,名單內的野生動物,因馴養繁殖技術已經成熟,經過相關程序後,可以合法進入餐館,被擺上餐桌。
[編輯本段]致危因素
非法捕獵是對本物種的最大威脅。
(1)雄性紅腹錦雞美麗的外表使得它成為偷獵者熱衷的目標,因其羽色艷麗,雄鳥皮張可外銷供裝飾用,活鳥供觀賞展出用,每年從各產地捕殺數量相當驚人,例如湖南湘西60年代畜產部門收購紅腹錦雞皮張即達6000—8000張(吳至康,1991)。人們常將他們制成標本作為裝飾品出售或拔下羽毛制成工藝品出售。
(2)另外中醫傳統理論認為紅腹錦雞去羽毛及內髒、取肉鮮用,可以有溫中補虛,益肝和血的功效,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對本物種的捕獵。
[編輯本段]人工繁殖
2001~2003年在鄭州市動物園對籠養紅腹錦雞的繁殖習性與人工孵化進行研究的結果表明,求偶炫耀可見於每年的11月上旬至翌年7月中旬,產卵時間為4月上旬開始,6月中下旬結束,雞群持續產卵時間約57~76天.產卵盛期是4月上旬至5月上旬.平均產卵數為7.09枚/雞·年.平均產卵數最多的為2齡雞,達到17.75枚/雞·年,平均卵重29.97±3.35(21.2~44.5)克,受精率為60.37%,電孵化器孵化,孵化率為93.28%,孵化期為24(22~25)天。
研究表明,紅腹錦雞的人工孵化和育雛所需的溫度、濕度、光照、翻蛋次數、晾蛋時間和防疫程序等.結果表明:紅腹錦雞孵化和育雛條件與家雞相似,蛋過小或過大容易引起死胚。
紅腹錦雞的生活習性及管理基本上和山雞相同,其適應性較廣,能抵抗零下17℃的嚴寒,又能適應35℃以上的高溫。它的食物以嫩樹葉、草根為主,人工飼養只要供給足夠的飼料、飲水、安靜的環境即可。紅腹錦雞體重0.5-0.75公斤左右。母雞一年齡性成熟,每年4月開始產蛋,到9月份才陸續停產。一般每只產蛋量在20枚左右,人工養殖最高可達50多枚。飼養方法采用室內圈養、內室與外室運動場相結合等飼養方法,室內鋪干木屑或河沙,並放置料桶、飲水器。
飼養場地應選擇地勢高燥、砂質土、排吸水良好、背風向陽、寬敞、通風能避免冬季西北風侵襲的地方建飼養場為好。人工養殖可以到有信譽的養殖場引種或野外搜集幼雛,需人工給溫、室溫要高、育雛箱按面積大小按1-2只紅外線燈作熱源、箱內掛1-3支溫度計,1-3日:34度-32度,4-7日:32度-30度,8-12日:30度-28度,13-20日:28度-24度,20日齡後幼雛的恆溫機制已基本建立,可在常溫下生活。不必人工給溫,要注意室內通風和溫度。
飼喂:開食時飲水可用溫涼開水。可用土小雞料用涼開水浸泡35分鐘,撒在報紙上引幼雞吃食,每日5-7次,5-7天後酌情另喂、土霉素、氟哌酸、痢特靈等防治腸道傳染病。70日齡可以放到飼養場養殖,也可以建天網運動場,地面鋪干淨的河沙,飼料可以參考土中雞料按家雞飼養管理為標准、飼養室內應放些樹枝作掩護,以利棲息、撒些青菜、小蟲、稻谷,任其啄食。
[編輯本段]養殖技術
腹錦雞原是馳名世界的觀賞珍禽,俗名金雞。近年剛開始發展養殖。現將其養殖技術介紹如下:
(一)生物學特性紅腹錦雞的分布只限於我國中部和中西部地區。野生錦雞具有林棲性,生活在海拔數百米至4000米常綠闊葉林或灌木叢竹林內。食物以植物為主。如草籽、蕨類、灌木的嫩芽、花和漿果,喜食野櫻桃、馬耳蕨、懸鉤子等。繁殖期喜食昆蟲的幼蟲,有時也取食農作物。平時單獨或成對活
動,冬季常10~20只結群活動,除孵卵和育雛的雌雞外,錦雞夜間均在樹上棲息。
(二)養殖籠捨籠捨的形式可根據具體情況確定,比較常用的有雙列式和單列式籠捨。單列式籠捨適合中、小規模飼養,雙列式籠捨適合大規模飼養。無論哪種籠捨,其寬度應小於長度,長寬比以5∶1或4∶1為好,這種形式的籠捨使飼養的錦雞有較長的運動距離。養一對錦雞或一雄幾雌錦雞的籠捨以面積8~10平方米,高度2米比較適宜。每間籠捨由棲屋和運動場組成,棲屋面積為1~2平方米,位於籠捨的一端供錦雞夜間棲息及平時躲避風雨之用。籠捨內其余部分為運動場,是錦雞取食、嬉戲的場所。

 
中文名稱:紅腹錦雞
中文別名:金雞、錦雞、別雉(出自《爾雅》)、采雞
拉丁學名:chrysolophuspictus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linnaeus,1758)
英文俗名:goldenpheasant
分類:鳥綱、雞形目、雉亞科、錦雞屬。
分布:紅腹錦雞是我國的特產種類,沒有亞種分化,分布於河南、雲南東北部、西藏東南部、青海東南部、寧夏南部、湖北西部、湖南、廣西、四川、重慶、貴州、陝西南部、甘肅、長白山脈等地。另外在江西資溪也有報道,尚需進一步證實。
瀕危信息: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易危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等級:2級
中國是世界雉科鳥類分布的中心地帶之一,全球總共約130種雉科鳥類中,中國有55種

[1] [2] 下一页

天秤座的來歷是什麼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