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菜團子,名為“龍蛋”。但也有的地方這天不吃面條、不喝小米飯,因為面條叫龍須,小米叫龍籽,吃了怕影響龍的健康。舊時多在龍抬頭這天理發,小孩子這天入學謂占鳌頭,以圖吉利。海陽等地用白面或豆面做成小龍,謂神蟲,放在糧囤和面缸裡,祝願糧面用之不盡。威海、龍口等地,以成串的圓形色布掛在小孩的帽子上,稱小龍尾;有些地方還有耍龍燈等娛樂活動,以應節序。 二月二的節日飲食,各地不盡相同。除上述的煎餅、面條、馍馍外,有的吃花糕,意味著步步登高。龍口等地則是把年下蒸的糕留一塊這天吃。有的吃烙餅,郓城等地認為烙餅可鋪囤底,蓋囤尖,防鼠防蛀,確保糧倉。棗莊、單縣的人們這天休息,改善生活,說:“二月二,不干活,坐下來,吃大馍。” 過去人們一般把春龍節作為年節系列的終止,從此停止各種娛樂活動,開始恢復常業。扛活的長工開始上工,謂之上工日;一般農家開始試犁。海陽等地習俗,扶犁人先拜犁具,並唱喜歌:“犁破新春土,牛踩豐收畝,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然後牽牛到田間象征性地耕一耕。龍口的風俗是二月二日起農作,事先擇毋倉試犁。傳說二月二日是土地神的生日,有些地方這天要祭土地神,大約也與春季生產即日開始有關。魯西北地區還有二月一日接太陽的習慣。<br/><br/><fontcolor=#0556a3>參考文獻:</font>中華農歷網 www.nongli.com 不是吃涼粉,是吃糖豆各地的風俗習慣不一樣,我們就吃爆米花.還有炒馍快. 海南話【珍袋】讀作jinldderl。
如果想深入了解、學習或研究海南話(hainanese),請訪問:
海南話在線(小型電台): http://hainaneseonline.blog.china.com
海南話貼吧(專業論壇): http://tieba.baidu.com/f?kw=%ba%a3%c4%cf%bb%b0
謝謝!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