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別名:菜子油、菜油、油菜籽油、芸苔油、香菜油 菜籽油就是我們俗稱的菜油,又叫香菜油,是以十字花科植物芸苔(即油菜)的種子搾制所得的透明或半透明狀的液體。菜籽油色澤金黃或棕黃,有一定的刺激氣味,民間叫作“青氣味”。這種氣體是其中含有一定量的芥子甙所致,但特優品種的油菜籽則不含這種物質。 是我國主要食用油之一,主產於長江流域及西南、西北等地,產量居世界首位。 人體對菜籽油的吸收率很高,可達99%。因此它所含的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e等營養成分能很好地被機體吸收,具有一定的軟化血管、延緩衰老的功效。 由於搾油的原料是植物的種實,一般會含有一定的種子磷脂,對血管、神經、大腦的發育十分重要。 菜籽油的膽固醇很少或幾乎不含,所以控制膽固醇攝入量的人可以放心食用。 菜籽油是一種芥酸含量特別高的油,是否會引起心肌脂肪沉積和使心髒受損目前尚有爭議,所以有冠心病、高血壓的患者還是應當注意少吃。 中醫理論認為,菜油味甘、辛、性溫, 可潤燥殺蟲、散火丹、消腫毒。 姚可成《食物本草》並謂菜油“敷頭,令發長黑。行滯血,破冷氣,消腫散結。治產難,產後心腹諸疾,赤丹熱腫,金瘡血痔”。臨床用於蛔蟲性及食物性腸梗阻,效果較好。 始見載於《天工開物》:“凡油供馔食用者……芸苔子次之。” 《本草綱目》則謂油菜籽“炒過搾油,黃色,燃燈甚明,食之不及麻油。近人因油利,種植亦廣雲”。 菜籽油簡稱"菜油",主要取自甘蘭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萊的種子(含油22%-49%,平均40%)。含蛋白質21%-27%,磷脂約1%。這些品種的菜籽產於中國、印度、日本、巴基斯坦、瑞典、波蘭、德國、智利、法國及加拿大。在歐洲,菜油來源是冬播的甘蘭型油菜。在巴基斯坦及加拿大,菜油的主要來源是夏播的白菜型油菜。 我國油菜生產近年有很大發展,畝產量不斷提高。菜籽油產量約占植物油產量的1/3以上。除主要產區長江和珠江流域外,其它地區也在大力發展油菜種植,因為它可利用冬閒地種植,不與大田作物爭地。 菜籽毛油呈黃略帶綠色,具有令人不快的氣味和辣味。鹼煉、脫色、脫臭後的菜籽油澄清透明,顏色淺黃無異味。儲藏時有風味回復的現象,但與原來(毛油)的風味不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