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吃豆腐會導致引起消化不良?正文

吃豆腐會導致引起消化不良?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吃豆腐會導致引起消化不良?
 豆腐雖好不宜多吃
豆腐是人們公認的保健佳品,其在防病保健上的奉獻是多方面的,適量地食用豆腐確實對人體健康大有好處。但是,食豆腐並非多多益善,過量也會危害健康。

制作豆腐的大豆,含有一種叫皂角苷的物質,它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但又能促進人體內碘的排洩。長期過量食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的缺乏,發生碘缺乏病。

豆腐中含有極為豐富的蛋白質,一次食用過多,不僅阻礙人體對鐵的吸收,而且容易引起蛋白質消化不良,出現膨脹、腹瀉等不適症狀。

在正常情況下,人吃進體內的植物蛋白質,經過代謝變化,最後大部分成為含氮廢物,由腎髒排出體外。人到老年,腎髒排洩廢物的能力下降。此時,若不注意飲食,大量食用豆腐,攝入過多的植物性蛋白質,勢必會使體內生成的含氮廢物增多,會加重腎髒的負擔,使腎功能進一步衰退,不利於身體健康。

豆腐含嘌呤較多,嘌呤代謝失常的痛風病人和血尿酸濃度增高的患者均應慎食。

豆腐性偏寒,胃寒者,易腹瀉、腹脹之脾虛者,或常有遺精之腎虧者也不宜多食。

最近,美國醫學專家還研究指出,豆制品中含有極為豐富的蛋氨酸,蛋氨酸在酶的作用下可轉化為半胱氨酸,後者會損傷動脈管壁內皮細胞,使膽固醇和甘油三脂易於沉積於動脈壁上,促進動脈硬化的形成。

因此,食豆腐也應適量,不宜天天吃,一次食用不要過量。老年人、腎髒病人、缺鐵性貧血病人、痛風病人、動脈硬化患者要控制食量,特別是痛風病人要少食。

菠菜豆腐湯的潛在危害
菠菜豆腐湯是民間的傳統家常湯菜,以其清淡爽口而深得人們喜愛。然而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菠菜和豆腐不應同時吃。雖然一直以來並無這樣的飲食案例,但有時,危害是潛在的,不能用看得見的度來衡量。

[關鍵詞]

豆腐高營養、高無機鹽、低脂肪、低熱量,其豐富的蛋白質有利於增強體質和增加飽腹感,適合於素食者和單純性肥胖者食用;還可降低人體血液中鉛的濃度;豆腐中含有大量的雌性激素,也可幫助女性翹臀並克服更年期症狀。

菠菜每100克含鐵1.6~2.9毫克,蛋白質2.4克(1斤菠菜相當於2個雞蛋的蛋白質含量),維生素a3毫克(多於胡蘿卜),b10.06毫克、b20.16毫克、c31.4毫克(為番茄的3倍)。其赤根中含有一般蔬果所缺乏的維生素k,有助於防治皮膚、內髒的出血傾向。菠菜還富含酶。中醫認為菠菜性甘涼,利於清理人體腸胃的熱毒,能養血、止血、斂陰、潤燥。因而可防治便秘,使人容光煥發。國外抗氧化性測試表明,女性吃了30克左右的新鮮生菠菜,勝於吃1.25克的維生素c和喝270克紅葡萄酒,菠菜被推崇為“十大養顏美膚食物”之一。

[營養分析]

菠菜營養豐富,素有“蔬菜之王”之稱,但菠菜裡含有很多草酸(每100克菠菜中約含300毫克草酸)。豆腐裡含有較多氯化鎂、硫酸鈣,兩者若同時進入人體,會生成不溶性的草酸鈣,不但會造成鈣質流失,還可能沉積成結石。所以最好不要把菠菜和豆腐一起吃。其實,菠菜含鐵量並不最高,也不能補血,因為菠菜中僅有10%的鐵在腸道中吸收,另外的90%都與草酸結合成不溶物質,不僅難以吸收,而且也會影響人體對鐵的吸收利用,故單吃菠菜也不宜一次過多。

[正確搭配]

在鈣和草酸的比例為1:2時,最易形成結石。若通過食物搭配破壞這個比例,則結石可以防止,如將菠菜搭配含鈣豐富的芝麻、牛奶或魚。

營養學上食物蛋白質營養價值的高低,取決於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的種類、數量與相互間的比例。而豆腐的蛋白質含量雖高,但由於其中蛋氨酸(人體必需氨基酸之一)含量偏低,所以它的營養價值大為降低。但只需將其它富含蛋氨酸的動植物食品與豆腐一起烹調就可揚長避短,如在豆腐中加入各類肉末,或用雞蛋裹豆腐煎炸.

豆腐雖含鈣豐富,但若單食豆腐,人體對鈣的吸收利用率頗低。若將豆腐與含維生素d高的食物同煮,卻可使人體對鈣的吸收率提高20多倍,如魚頭燒豆腐,不僅清淡鮮美,而且營養豐富。

豆腐中還含有多種皂角甙,能阻止過氧化脂質的產生,抑制脂肪吸收並促進其分解;但皂角甙又可促進碘的排洩,容易引起碘缺乏。所以經常吃豆腐者,應該適當增加碘的攝入量。海帶含碘豐富,將豆腐與海帶一起吃,便可兩全其美
 

石粉是石霄嗎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