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幕劇是? 獨幕劇是獨成一幕的短劇。由於展示劇情受到嚴格的時間、場景等限制,要求結構緊湊,矛盾沖突的展開比較迅速,而情節的基本部分——開頭、發展、高潮、結局卻均應表現出來。在獨幕劇中,一般人物較少,情節線索單純,從一個生活側面反映社會矛盾,構成一個獨立完整的戲劇故事。
“獨幕劇”這個術語,據說是20世紀初從日本挪用過來的。而日本的這個稱呼,又是根據英文oneactplay來的,它的本意是“一次動作的戲”,因此,把它譯為“獨幕劇”並不確切。但是,這個詞已約定俗成並沿用至今。
從時間長短上對獨幕劇並沒有什麼特定的限制,可長可短。最長的獨幕劇無從考證,但最短的獨幕劇卻有例證。20世紀初,未來派劇作家康紀羅寫的獨幕劇《只有一條狗》,全劇只有30個字:
登場人物
一條街,黑夜,冷極了,一個人也沒有。
一條狗慢慢跑過這條街。
(幕下)
獨幕劇也分為獨幕喜劇和獨幕悲劇等。
獨幕劇也隨著戲劇歷史的發展而發展。戲劇理論界認為獨幕劇大約產生於17世紀,當時叫它為小戲,一般在大戲開始之前演出,目的是為了照顧那些遲到的觀眾。如法國莫裡哀於1668年前後創作的《逼婚》。而現代意義上的獨幕劇,是伴隨著19世紀末西方戲劇史上名噪一時的“小劇場運動”而誕生的一種戲劇體裁。
普希金:獨幕劇是“戲劇研究的實驗”。 一定意義上說,獨幕劇是一種集中地描寫突變的舞台藝術。獨幕劇要求一種特別的、比起多幕劇來更為嚴謹、凝練的集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