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勁椎病如何治療與保養?正文

勁椎病如何治療與保養?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為頸椎病。

(二)糾正生活中的不良姿勢,防止慢性損傷:頸肩部軟組織慢性勞損,是發生頸椎病的病理基礎,生活中的不良姿勢是姿勢是形成慢性勞損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糾正日常生活中的不良姿勢,對預防頸椎病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例如,有人喜歡俯臥,為了呼吸、只能將頭扭向一邊,這樣會發生1~4頸椎扭傷。頸軸側彎,達到失代償時,就會出現頭昏、頭痛和眼、耳、鼻喉等症狀。由於損害頸椎的正常力學失衡,會加速各頸椎的椎間盤退變;有人平時姿勢尚好,但當看小說、看電視時,習慣把頭靠在床欄桿上或沙發扶手上,造成屈頸屈背扭腰等,這樣會因脊柱椎間韌帶損傷而致該段脊柱失穩;婦女帶孩子睡覺,常面向孩子側臥,如果枕頭不合身材高度,將置頸胸椎於強迫體位,形成側彎,可導致脊柱病。

(三)合理用枕:枕頭是頸柱的保護工具,一個成年人,每天睡眠6~9小時,即每天有¼~1~3的時間是在睡眠(枕頭上)中度過的,所以枕頭一定要適合頸部的生理要求。人在熟睡後,頸肩部肌肉完全放松,只靠椎間韌帶和關節囊的彈性來維護椎間結構的正常關系,如果長期用高度不合適的枕頭,使頸椎某處屈曲過度,就會將此處的韌帶、關節囊牽長並損傷,而造成頸椎失穩,發生關節錯位,進而發展成頸椎病。這類病人常常表現為睡眠中或睡醒後晨起時頸項不適、落枕、頭昏、頭痛或頑固性失眠等症狀。合理的枕頭對治療和預防頸椎病十分重要,是藥物治療所不能替代的,但應長期堅持應用。合理的枕頭必須具備兩項:科學的高度和舒適的硬度。對枕頭的高度,國內外學者均十分重視,並提出多種數據。我們研究認為,枕頭不宜過高,亦不宜過低。大部分人以自己的颌肩線(下颌角至肩峰的距離)或手掌橫徑,作為側臥或仰臥的高度,此高度適合絕大多數人;少數人需適當高枕,如棘突發育畸形、吻棘,枕頭過低則可使症狀加重。枕頭應有適當的彈性或可塑性,不要過硬,以木棉或谷物皮殼較好,應用後可以形成馬鞍形。

睡姿良好對脊柱的保健十分重要。人體軀干部、雙肩及骨盆部橫徑較大,側臥時,脊柱因床墊的影響而彎曲,如果長期偏重於某一側臥位,脊柱會逐漸側彎,輕者醒後腰背僵硬不適,需要起床活動方可恢復正常,重者可發展成脊柱病。睡眠應以仰臥為主,側臥為輔,要左右交替,側臥時左右膝關節微屈對置。俯臥、半俯臥、半仰臥或上、下段身體扭轉而睡,都屬不良睡姿,應及時糾正。頭應放於枕頭中央,以防落枕。脊柱病患者應以木板床為宜,彈簧床對脊柱生理平衡無益。

(四)預防慢性勞損:由於工作需要,有些工種需要特殊姿勢或在強迫體位中工作較長時間,如果不予重視,委容易發生慢性勞損,並逐漸發展成脊柱病。例如長期看顯微鏡的人員、坑道作業人員、會計師、縫紉刺繡、牙科醫生、飛機的機械師、打字員、發報員等屈頸、斜頸、扭頸、聳肩工作者,以及長期伏案工作的學習的人,若不注意桌椅的高度與自己的身材相適應,又不重視業余時間的平衡運動(與工作姿勢相反的姿勢鍛煉,如伏案工作者作伸懶腰動作),時間長了將會發生肩頸部軟組織負荷,不僅容易發生腰背軟組織勞損,而且可進一步發展成為頸、胸、腰椎關節功能紊亂。預防慢性勞損,除工間或業余時間作平衡運動外,還可根據不同的年齡和體質條件,選擇一定的運動項目,進行增強肌力和增強體質的鍛煉。

乘車中睡眠,急剎車時,極易造成頸椎損傷,故應盡量防止。游泳者在淺水處跳水,經常有造成頸椎嚴重撞傷者,故跳水應到深水處。

(五)老年人的預防:50歲以上的老人,脊柱多有退行性改變,因此更應重視預防脊柱病的發生。枕頭必須選用合乎個人規格的(保健枕分為特大號、大號、中號、小號、特小號5個規格,男士按個人襯衣號用同號的枕頭;女士按襯衣號用小一號的枕頭),無論家居或外出,都要重視用枕;天氣寒冷時要注意頸腰部保暖,減少縮頸、聳肩、彎腰等不良姿勢,冬季應注意防止頸肩受寒,尤其睡眠時頸肩部要保暖,以避免因冷刺激而發生落枕,誘發頸椎病和肩周炎。與人談話、看電視、看電影或看書報,要盡可能正面注視,不要過度扭屈頸部。總之,要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正直、防止因姿勢不良而誘發頸椎病。

近年來國內外研究證明,危及中老年生命的心血管、腦血管疾病及種慢性病與脊柱相關,故作為老年人預防脊柱病,亦能達到預防高血壓、冠心病、心律失常、腦血管等病的作用。對待疾病最積極的方法是防患於未然,尤其在目前治療藥物日益增多的時代,注意預防醫學宣教尤為重要。
 
頸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之一。頸椎病是泛指頸段脊柱病變後所表現的臨床症狀和體征。目前,頸椎病的最新診斷標准為:

(1)臨床表現與影象學所見相符合者,可以確診。

(2)具有典型頸椎病臨床表現,而影象學所見正常者,應注意除外其他病患後方可診斷頸椎病。

(3)僅有影象學表現異常,而無頸椎病臨床症狀者,不應診斷頸椎病。

診斷依據分別為:

(1)頸型:①主訴頭、頸、肩疼痛等異常感覺,並伴有相應的壓痛點。②x線片上頸椎顯示曲度改變或椎間關節不穩等表現。③應除外頸部其他疾患(落枕、肩周炎、風濕性肌纖維組織炎、神經衰弱及其他非椎間盤退行性變所致的肩頸部疼痛)。

(2)神經根型:①具有較典型的根性症狀(麻木、疼痛),且范圍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域相一致。②壓頭試驗或臂叢牽拉試驗陽性。③影象學所見與臨床表現相符合。④痛點封閉無顯效(診斷明確者可不作此試驗)。⑤除外頸椎外病變(胸廓出口綜合征、網球肘、腕管綜合征、肘管綜合征、肩周炎、肱二頭肌腱鞘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為主的疾患。

(3)脊髓型:①臨床上出現頸脊強損害的表現。②x線片上顯示椎體後緣骨質增生、椎管狹窄。影象學證實存在脊髓壓迫。③除外肌萎縮性脊膀例索硬化症、脊髓腫瘤、脊髓損傷、繼發性粘連性蛛網膜炎、多發性末梢神經炎。 

(4)椎動脈型:關於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診斷問題是有待於研究的問題。①曾有猝倒發作。並伴有頸性眩暈。②旋頸試驗陽性。③x線片顯示節段性不穩定或樞椎關節骨質增生。④多伴有交感症狀。⑤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暈。⑥除外椎動脈i段(進入頸6橫突孔以前的椎動脈段)和椎動脈iii段(出頸椎進入顱內以前的椎動脈段)受壓所引起的基底動脈供血不全。⑦手術前需行椎動脈造影或數字減影椎動脈造影(dsa)。

(5)交感神經型:臨床表現為頭暈、眼花、耳鳴、手麻、心動過速、心前區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經症狀,x線片有失穩或退變.椎動脈造影陰性。

(6)其他型:頸椎椎體前烏嘴樣增生壓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難(經食管鋇劑檢查證實)
頸肩保健操治療頸椎病、肩周炎
頸椎病、肩周炎是常見病、多發病。在臨床中常見到兩種疾病並存。其中不少患者反復發作,飽受病痛折磨,嚴重影響生活質量。頸肩操是根據頸椎病、肩周炎的病因病機創編的一套增強頸肩活動功能、疏通局部經絡、促進血液循環、消除局部疼痛的體操鍛煉動作。易學易練又方便,省時省錢療效好,而且學會頸肩操後,既不必住院,又不需要配合牽引、藥物、理療等治療,也不影響工作和生活,只要持之以恆,利用工作間休或晚上看電視廣告時堅持每天練1—2遍,就能收到滿意療效。
頸肩操作簡介頸肩操共八節,每節做1—4個8拍,自由選擇。
預備動作:雙腳站平行11字與肩同寬,全身自然放松,上肢自然下垂,雙眼向前平視。
1四面側頸:(1)頭頸向前向下低垂,盡可能將下颏彎向胸骨上凹。(2)頭頸緩緩回預備位。(3)頭頸盡量向後側仰。(4)頭頸緩緩回預備位。(5)頭頸向左側側屈到最大極限。(6)頭頸緩緩回預備位。(7)頭頸向右側側屈到最大極限。(8)頭頸緩緩回預備位。
2地上尋珠:(1)頭頸緩緩向左肩方向轉動。(2)頭頸轉向左後下方最大極限,雙眼看向左後下方地上(3)繼續轉向左後下方,直至頸肩部有酸脹感。(4)頭頸放松緩緩轉回預備位。(5)、(6)、(7)、(8)拍頭頸轉向右後下方做相似動作。
3天上望月:(1)頭頸緩緩向左肩方向轉動。(2)頭頸轉向左後上方最大極限,雙眼看向左側後上方天空。(3)繼續轉向左後上方,直至頸肩部有酸脹感。(4)頭頸放松緩緩轉回預備位。後4拍向右後上方做相反向動作。
4運轉頸椎:注意點是頭頸肩要完全放松,雙肩不要上抬,轉圈要到位,用力要均衡。(1)頭頸向左側轉動。(2)向後側轉。(3)向右側轉。(4)向前轉。每4拍轉1圈,動作要連續,轉動時雙眼不要閉上。先逆時針轉4圈再順時針轉4圈。
5夾脊牽頸:預備動作再加上屈雙手肘關節,雙手握實心拳置於腰側。(1)雙拳緊握與肘關節同時向身體後側用力牽拉,同時夾緊大椎及脊柱旁的豎脊肌群,頭頸向身體前方平行牽伸至最大極限,直至頸肩部有酸脹感。(2)緩緩放松回預備位。後面每2拍重復上述動作一遍。
6雙手托天:預備動作,再把雙手十指交叉置於小腹前。(1)交叉的雙手掌心向上平托胸部前,肘關節與手掌成水平線。(2)雙手心向外翻轉,雙手掌心向上盡力伸托於頭頂上方,頭頸盡最大極限後仰。(3)雙手分開側舉與肩平高,同時雙手掌心朝向身體後側,大拇指與其余四指分開朝向下方,其余四指並攏向上方豎起,頭頸轉向左側,雙眼看向左手豎起的手指尖。(4)手及頭頸回預備位。第5—8拍動作同前4拍,僅在第7拍時頭頸轉向右側,雙眼看向右手豎起的手指尖。
7搭手轉肩:預備動作是將右手從右肩上方伸向左背側,左手從腰背側伸向右肩上方,掌心向外,雙手手指相對搭,如果手指搭不到的也要將雙手指尖盡力伸向相對方向。(這個動作是自我鑒定練操效果的觀察方法之一,一般經過一段時間練操後雙手對搭距離均會明顯改變)(1)下肢保持平行站立,同時緩緩將腰、肩、頭頸向左後側轉動。(2)繼續向左後側轉至最大極限,雙眼看向身體後方。(3)略放松後再向左後側做最大限度的轉動。(4)放松回預備位。5~8拍重復上述動作,連續做二個8拍後對換雙手對搭的位置,向相反方向轉動二個8拍。
8按摩頸肩:(1)回第一節預備位,以雙手十指按壓頸部的天柱、頸百勞、大椎等穴位或痛點,手指可上下移動按壓,重復做2~4個8拍均可。(2)搓熱雙手手掌心,再以雙手手掌心輪流摩按上述相同部位2~4個8拍。(3)以右手按壓左側肩井、天、月需俞、秉風等穴位或痛點,第1、2、3拍分別各按1下,第4拍以右手掌心從左肩井穴沿手臂外側向下疏通經絡至左手背。第5~8拍以左手按右肩與上述相同部位動作。做4個8拍後,再手輕拍頸、肩、肘、手。
 

上一页  [1] [2] [3] 

為什麼說貓有九條命?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