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一個正常人群為依據制訂的,平均身高就意味著一半人的身高比它高,一半人的身高比它低,不可以強求。我們把正常人群中調查的身高數據按百分位數法統計,低於第三百分位數者稱為身高偏矮。在這些偏矮的人群中,有報道表明,只有1%屬於生長激素缺乏或可以用生長激素治療的矮小;其余在排除一系列矮小原因後,被診斷為“特發性矮小(iss)”,即原因不明,包括家族性矮小和體質性青春發育延遲者,占了80%以上。在兒童保健系統管理中,醫生十分重視這部分寶寶的身高,以期早期發現異常寶寶、早期治療。監測的項目所有寶寶出生後滿28天,就要到所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兒童保健門診定期進行體格檢查,接受生長發育指導。有關身高的項目主要有對身高進行評估、計算身高生長速度。一般而言,生長速度正常的寶寶,在1歲以內全年身高將增長24——25厘米,1——2歲要增長10——12厘米,2歲以後到青春發育前期,每年則增長5——8厘米。而生長速度較慢則是從年身高增長速度來看的,即0——2歲低於上述正常速率的70%,2歲以後至青春發育前期,每年的增長速度低於4厘米。兒童測量身高後,由保健人員對照《上海市0——6歲兒童標准身高參考值》比較,按年齡來看身高是小於p3值的,則初步判斷身高偏矮,但並非有疾病,因為正常人群中就有3%的兒童低於該標准。(備注:所謂“小於p3”的身高值,是指同年齡同性別的正常兒童人群中,有97%的人比它高,3%的人比它低。)矮小的常見特征與原因為什麼會出現身高偏矮,長不高的現象呢?其實這與青春期、遺傳、疾病都有關系。1、體質性青春發育延遲這種狀況男孩較女孩多見,也就是說出生時身高很正常的,1~2歲時生長速度減慢,約3歲後生長速度又正常了。身高齡與骨齡落後於正常2~3年,青春發育落後2年以上,男孩可遲至16~18歲,女孩可遲至14~16歲,身高常要到20歲左右才達到正常,但經常呈正常低值,這是有遺傳傾向的,不需要特殊的處理,宜隨訪生長速度。某些患兒在應用生長激素後生長速度加快,說明有輕度垂體功能減退,但對最終的身高增長並沒有什麼幫助。2、家族性身矮孩子本人的生長速度正常,骨齡也正常,矮小情況不嚴重,也無青春發育的延遲,只是父母的身高偏矮,這屬於家族遺傳性身矮。3、低出生體重兒生長緩慢這類孩子出生足月但體重小於2500克,又稱足月小樣兒,無家族矮小史,也沒有內分泌異常的情況,生長速度在正常低值范圍內,骨齡正常或落後。他們的生長激素激發試驗正常,但有生長激素分泌節律的改變。4、全身性疾病或營養缺乏如嚴重營養不良,慢性心肝腎疾病,嬰兒期慢性腹瀉等。這類寶寶矮小並不嚴重,內分泌檢查生長激素也不低,在調整營養、治療疾病後,身高和骨齡將有機會進入正常范圍。5、精神社會因素家庭環境、心理壓力等,對兒童的身高有影響。6、垂體性侏儒這是由生長激素缺乏引起的。罹患垂體性侏儒的男女比例約為3∶1,2——4歲時會發現明顯的生長落後,生長速度每年小於4厘米以下,不過這樣的寶寶肢體還比較勻稱,只是面容幼稚、腹部脂肪堆積,這是這種疾病的典型表現。此外,骨齡延遲常與身高齡相符,出牙、換牙延遲,智力正常。生長激素缺乏也可繼發於先天畸形(腦垂體缺如、顱中線畸形)、外傷、顱腦感染、腫瘤、頭顱放療後等等情況。7、性早熟男孩10歲前,女孩8歲前出現第二性征。在真性性早熟的同時伴有生長加速、骨齡加速。真性性早熟就是指青春期提前出現,性功能提前成熟。女孩在8歲以前就出現乳房增大,腋毛和陰毛叢生,月經來潮,並可能有排卵,具有生育能力。男孩在10歲以前睾丸增大,有精子產生,陰莖長大,並時常有勃起,少數還有遺精現象。真性性早熟病兒,開始身體比同年齡兒童高一些,但由於骨髓提前閉合,成年後身體矮小。解決方法經明確診斷,有疾病的寶寶應直接轉向專科門診治療。而在排除各種疾病後,對於正常兒童和單純矮小寶寶,主要做到:1、定期體檢,觀察身高增長速度1歲內每3個月一次,1歲以後6個月隨訪一次,2歲後每年身高的長速大於5厘米的寶寶就可以排除矮小情況。骨齡則一年復查一次。2、采取正確養護方法爸媽對於單純矮小的寶寶,在養護時應該特別注意以下幾點,如保證充足睡眠,加強體格鍛煉與戶外陽光照射等,以促進其生長。同時要特別注意營養均衡,但不可以因為寶寶身高矮就給寶寶吃大量的補品,特別是人參蜂王漿等一些給老人、婦女吃的補品,因為其中可能含有激素等,可能刺激兒童提早發育成熟,造成矮小。寶寶的身高是要爸媽經常留意的,定期體檢加上遵照正確的方法,寶寶一定可以長得盡如爸媽意哦。身材矮小的臨床鑒別分類許多疾病均可以引起矮小,醫學界有一套身材矮小的辨別標准,可供爸媽參考。 值得注意的是,在治療矮小過程中,許多家長存在幾個誤區:首先是試圖改變遺傳身高,如果孩子達到正常的遺傳身高,我們並不主張盲目為孩子“拔苗助長”。其次,盲目相信廣告宣傳,為孩子濫用增高產品,往往給孩子帶來許多危害。故而針對孩子的矮小問題,應到正規醫院進行診斷,在醫生指導下給予治療干預。研究發現:每天活動一小時可防止矮小北京首家“兒童生長發育中心”日前在首都兒科研究所專家門診部成立,該中心主任李輝研究員指出,目前北京市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兒童有400萬,其中有10%偏矮小。身高和身高生長速度偏離正常范圍,就可能預示著某種潛在的先天性疾病等。特別推薦:注意影響孩子身高的6要素影響孩子身高十大因素家長該如何初步判斷孩子的發育情況呢?李輝指出,通常情況下,父母的平均身高即是遺傳潛力所確定的兒童成年身高,也稱靶身高。可按下列公式計算兒童靶身高:男孩身高=[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2±7.5cm女孩身高=[(父親身高-13)+母親身高]/2±6cm為幫助孩子長高,家長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出發:一是抓住快速生長期,要知道,在兒童生長發育過程中,有兩個生長高峰時期,一是嬰兒期,另一個就是青春發育期;二是讓孩子注重營養不偏食,充足和調配合理的營養是兒童生長發育的物質基礎,很多生長不足的孩子都跟營養缺乏有密切的關系。在保證量充足的同時,還要注意飲食的合理搭配和多樣化,即粗細搭配、葷素搭配,不挑食,不偏食。更不要過多地吃零食;第三,每天讓孩子在戶外活動至少一小時,因為在保證營養供給充足的前提下,體育活動是促進身體發育和增強體質的最有效的方法,可以刺激生長激素分泌,促進新陳代謝,食欲增強;第四,還要保證孩子有充足睡眠,因為促進人體長高的生長激素在睡眠狀態下的分泌量是清醒狀態下分泌量的3倍左右。讓孩子健康成長還要積極防治疾病,因為各種引起生理功能紊亂的急慢性疾病對兒童的生長發育都能產生直接影響,如反復的呼吸道感染和腹瀉會明顯阻礙兒童的生長發育。</span> 可能是缺鈣吧 小孩子發育慢主要是身體缺少維生素和礦物質. 可以給他適當的食補...經常給他吃點胡蘿卜. 和南瓜對小孩子生長發育很有幫助的. 這兩種東西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的! 再有多吃點魚及動物內髒...!! 孩子的身高發育除了受遺傳、營養、體格鍛煉等因素的影響外, 還與孩子體內生長激素的分泌有一定的關系。 生長激素是人體下丘腦分泌的一種蛋白質,它能促進幼兒骨骼、 肌肉、結締組織和內髒的生長,對幼兒的新陳代謝也有一定的作用。 生長激素的分泌對幼兒的發育有很大的影響。若生長激素分泌過少, 會使身高增長緩慢,嚴重的可造成侏儒症。若生長激素分泌過多, 會使身高增長過快,嚴重的可引起巨人症。只有生長激素分泌適中, 才有利於幼兒的生長發育。國內外生理學研究表明, 幼兒生長激素的分泌有特定的晝夜規律, 每天22點至凌晨重點是生長激素分泌的高峰期, 使生長激素的分泌量相應減少,阻礙幼兒身高的發育. 為了促進幼兒正常、健康地生長發育, 尤其是有效地促進幼兒身高的發育,家長一定要讓幼兒早睡早起, 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2-4歲的幼兒, 每天晚上8點睡覺最為適宜。當幼兒睡著後,經半小時進入深睡眠, 深睡一小時以後,進入生長發育激素分泌的高峰期。 這有利於促進幼兒迅速生長發育,尤其是身高的發育。
因人而異,孩子都有早長晚長,不用太擔心。 昨天我看到我們地方的報紙上說,小孩的身高和睡眠也是有關的,睡眠質量高,時間相對較長的,會高一些 當然,營養,鍛煉,還有遺傳等各方面因素都是綜合在一起的 身高普遍比同齡兒童矮小
現在越來越多的媽咪提前帶孩子進入時尚消費,以為這樣才是疼愛寶寶,其實這樣對寶寶的成長發育並沒有益處,現在我們來盤點一下媽咪育兒八宗罪。錯誤一:帶寶寶逛街 錯誤級別: 原因分析:一些媽咪喜歡帶著寶寶一起逛街。如果經常長時間逛街,,寶寶就像一個流動的小"吸塵器",這無疑會傷害到寶寶的健康。在馬路上、商場和大型超市裡,人多嘈雜,細菌繁多,寶寶抵抗力本來就弱,很容易感染細菌,導致疾病發生。比如,寶寶容易罹患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錯誤二:經常帶寶寶出遠門 錯誤級別: 原因分析:有媽咪外出旅游會帶寶寶同去。在陌生的新環境裡,寶寶的適應力很差,他們慣常的生活環境被人為改變,生活規律被打亂,在疲勞、飲食不當或者天氣變化的情況下,寶寶生病的機率很高。比如,腹瀉等腸道疾病等。如果在缺醫少藥、醫療條件差的環境下,情況就更危險,對寶寶健康非常不利。 錯誤三:媽咪晚睡,也帶著寶寶晚睡 錯誤級別: 原因分析:一些媽咪有晚睡的習慣,很晚喂奶,或者打斷寶寶睡眠,這樣就使寶寶們也養成晚睡的習慣。晚睡可影響體質的發育、情緒、行為和認知能力。睡眠減少不僅對大腦的結構和功能有影響,而且可降低對感染的抵抗力。重要的是,寶寶體內的生長激素一般在夜間10時-2時發揮作用,如果晚睡,會影響他們的生長發育。通過觀察顯示,晚睡的兒童易注意力不集中,不與人合作,難以管教,身高普遍比同齡兒童矮小。 錯誤四:讓寶寶和爸媽一起玩電腦游戲 錯誤級別: 原因分析:電腦的輻射對寶寶的神經系統和大腦發育不利,對寶寶的視力發育也有不良影響,和大人一起用電腦,因為角度和高度都不對,會影響寶寶的頸椎等骨骼和視力的發育。因此,不能拔苗助長,讓寶寶過早接觸電腦。 錯誤五:放縱寶寶飲食 錯誤級別: 原因分析:很多家長在吃的方面對孩子很放縱,聽之任之,寶寶要吃巧克力就吃巧克力,愛吃葷菜就吃葷菜,蔬菜碰都不碰也不去管。這樣就造成很多寶寶體重超標。高膽固醇、高血壓等症狀出現了低齡化。在亞洲一些國家,90%以上的人不知道自己膽固醇升高,他們更不會注意到小孩子這方面的異常情況,這就很容易導致一些幼兒也患高膽固醇、高血脂和其他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錯誤六:帶寶寶去聽高分貝的搖滾音樂會 錯誤級別: 原因分析:一些媽咪希望增強孩子對音樂的欣賞能力,會帶孩子去聽音樂會、演唱會。如果是輕音樂之類的,那一般問題不大。但如果是搖滾類的流行音樂,在分貝很高的情況下(超過70分貝),就會使寶寶的聽力系統受損,不利於他們的聽力系統正常發育。 錯誤七:給寶寶大量補鈣 錯誤級別: 原因分析:除了喝牛奶,一些媽咪還買很多鈣片、鈣粉給寶寶補鈣。鈣太多,人體消化不了,還會有副作用。引起鈣沉積,造成湖南腎結石、膽道和泌尿系統結石。曾經有一個3歲小女孩說肚子疼,到醫院做b超後,發現有膽石症。一問之下,才知道是她媽媽幫她補鈣過量。 錯誤八:給寶寶進補,吃胎盤 錯誤級別: 原因分析:有的父母為了增強孩子的體質,想到給孩子吃胎盤。胎盤裡富含雌激素,長期補食胎盤容易適得其反。曾經有一個5歲小女孩在經常食用胎盤後,出現性早熟的現象。 一般大醫院都有看這種病的。另外建議不要相信所謂的偏方,增高產品以及一些沒有營業執照的小診所。也有可能是你小孩長的比較晚,可以通過服用中藥調理。我家這邊有個小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