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條如何熄火 《本草綱目》載“艾葉能灸百病”,《本草從新》“艾葉苦辛,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止諸血,溫中開郁,調經安胎……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艾灸方法一般有兩種:一是將點燃的艾條懸於穴位和病損部位,稱薰灸。另一是隔蒜隔姜灸:將艾作成半粒小花生米大小的艾柱,在穴位和病灶部位置放2~3mm厚的蒜片或鮮姜片,姜片可用牙簽刺成數個小孔,將艾柱置於蒜或姜片上點燃,局部組織灼燙重時,稍挪動蒜或姜片即可,然後放回原部位。一般灸13~15柱艾即可。治療神經性皮炎用薰灸法時,使穴位或患部有溫熱感,皮膚紅暈而無灼痛能耐受為度。操作者可將一手指稍(食或中指)置於施灸部位旁,通過手指來測定局部受熱程度,以便隨時調節施灸之距離,以免灸傷。薰灸畢後,在艾柱燃點處倒水濟滅,放安全處,次日點燃後再灸。艾灸火力直達皮膚,深通經絡。特別是孫絡、厚絡和血絡的作用,主要在於體表,經絡環流氣血津液,滲灌髒腑組織,即達到溫經散寒、燥濕健脾、調節髒腑功能的作用。艾灸具有很強的激發機體免疫作用,提高機體免疫機能,增強抗病能力,使其真皮和皮下組織的神經,血管、淋巴管和肌肉功能漸超正常,一般艾灸三日後,瘙癢明顯減輕或消失,確有明顯的抗過敏止癢和鎮靜作用。約10日後皮損逐漸消退,膚色恢復正常。若在皮損處塗皮炎平、尿素軟膏、去炎松等軟膏後,再用艾灸可加速皮損消退。神經性炎皮治療後若再復發,再用艾灸數日即可消退,療效頗著。 就是人們常說的艾條,藥店有賣的.自己用艾絨卷成象香煙一樣的卷也行.用來熏烤穴位達到治病的效果。“可用艾灸條,常灸肚臍下關元穴”就是:用艾條來灸(點著艾條)肚臍下面的關元穴位. 臨床最常用的灸法。指以艾絨為材料,點燃後直接或間接熏灼體表穴位的一種治療方法。也可在艾絨中摻入少量辛溫香燥的藥末,以加強治療作用。 該法有溫經通絡,升陽舉陷,行氣活血,祛寒逐濕,消腫散結,回陽救逆等作用,並可用於保健。對慢性虛弱性病症和風、寒、濕邪為患的疾病尤為適宜。 因其制成的形式及運用方法的不同,又可分為艾條灸、艾炷灸、灸器灸等數種。 醫道:藥之不到針所不及必用灸之!!特色的項目,傳統的技術我們的灸療已經不是單單傳統的艾灸療法,包含了懸灸,火龍灸,蠟灸,少數民族藥罐灸、藥沙灸以及掌灸,液體針灸等的獨特方法,特別是我們的熱灸不但在各種頸肩腰腿痛,風濕關節病有效,在強腎,健身,養生,女士保養,減肥,美容等都有很好的保健治療效果,是各種美容院、減肥院、健身院,桑拿,養生館非常適宜的項目。也是中醫人士研究的好課題。 中國人發明; 艾灸療法簡稱灸法,是運用艾絨或其他藥物在體表的穴位上燒灼、溫熨,借灸火的熱力以及藥物的作用,通過經絡的傳導,以起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達到防治疾病的一種治法。艾灸療法是具體方法很多,常用者有如下數種。 (一)艾炷灸療法 艾炷灸施灸時所燃燒的錐形艾團稱艾炷。常分直接灸(又分化膿灸和非化膿灸)與間接灸兩種。本療法臨床運用廣泛,既可保健,亦可治病,尤其適用於虛寒證,如哮喘、胃腸病。 (二)艾條灸療法 以艾條於穴位或病變部位上施灸者即艾條灸療法,操作常分溫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等。主要用以治療寒濕痺證及其他多種虛寒性疾患。? (三)藥卷灸療法 藥卷灸是在艾絨裡摻進藥末,用紙把艾絨裹起來成為藥卷,點燃其一端而施灸。適應證大致同上兩種灸法。 (四)溫針灸療法 先根據病性選穴施針,得氣後留針,後將艾絨裹於針柄上點燃,直至燃盡,使熱力通過針體傳入機體,達到溫經散寒等目的。 (五)隔姜灸療法 取約2分厚生姜一塊,置於選定的穴位上,再將艾炷置姜片上,點燃施灸。艾炷燃盡後,再放置艾炷反復施灸,一般至局部皮膚潮紅為止。凡虛寒性疾病皆可以此療法治之。 此外,與隔姜灸療法大同小異的尚有“隔蒜灸”、“鋪灸”(以蒜泥鋪於穴位上)、“隔鹽灸”、“附子灸、”、“隔蔥灸”、“花椒灸”、“黃土灸”、“黃蠟灸”、“硫黃灸”、“藥錠炎”、“藥捻灸”等等,主治病證亦相差無幾。 (六)燈火灸療法 以燈心草蘸香油,點燃,在小兒身上施灸。本療法主要用於小兒驚風、昏迷等急性病證。 百度搜 很簡答的,可以用大號的針筒,或者找一個直徑比艾條粗一點點耐高溫的一頭封閉的短管,把艾條放裡面,由於沒氧氣慢慢就熄滅了 我是用買的溫灸器附帶的熄火管來熄火的,把燃燒的艾條往裡面一插就可以了。 鳳翔閣,專營甘肅岷縣當歸、及補氣補血食材、自制豬蹄面膜(美白去皺緊致肌膚)、漢醫艾條、艾絨、艾灸盒等,誠實經營!
http://shop59289794.taobao.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