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低碳生活其實就是窮困生活正文

低碳生活其實就是窮困生活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在貧因地區.就是低碳.我每星期就強迫自已過三天低碳生活.騎車.不吃肉.不看電視不洗澡不打電話.早睡.盡量少購物多看書.吃三天粗桹.且三天過後不徃回撈補.這樣很好.不長體重也沒什麼不便
 
找回丟失的“低碳”傳統


2010年03月02日08:28


發生在12年前的那場肆虐全國的特大水災,讓我認識了一位名叫王德銀的86歲的老紅軍,也因此改變了我的某些生活方式。

老紅軍當時自願向災區捐了5000元錢,我去她家采訪。5000元在當時已是不小的數字,但進了她的家門後,我才真正感受到這5000元的分量與價值。老人家的儉樸程度超出了我的想象:地面上鋪的是當時家庭已很少見的破舊地板革,許多家具還是解放初期的。為了接受采訪,老人特意換上了一件“新”衣服,是十幾年前做的。廚房水池裡放著一個小破鐵罐,用來接洗菜水。老人的女兒說:我家的水都用三遍,洗完手或菜洗墩布,洗完墩布擦地板。老人拿出糖果熱情地招待我,糖是當時最便宜的硬水果糖,青澀的蘋果令我難以下咽。

采訪後,我寫了一篇獲報社好新聞獎的《一個老兵的情懷》,也開始慢慢改變自己的一些生活方式。我學會了將洗臉水、洗菜水用3遍,包括洗衣機清洗時的水,若有時間,我都會用盆和桶將水接住,用來洗墩布、沖廁所(我家現有3個桶、幾個盆);我已習慣將廢紙、飲料瓶等可回收利用之物收集起來,賣給收廢品的;我將電線插座都換成有開關的,不用時就將開關關上;無論在家還是辦公室,不用電腦時,我都想著關機(包括關顯示器);出門盡量選擇公共交通,能走路時就不乘車;身帶環保袋,盡量不買塑料袋;吃飯時不浪費飯菜……但仍有做得不夠的地方,有時見我愛買衣服,女兒就說我不“低碳”。

其實,勤儉節約是我國早有的優良傳統,國人的生活在過去一直很“低碳”:出行騎自行車、乘公交車,在家物盡其用:膠片做燈罩,舊衣服剪了當抹布、墩布,老大穿過的衣服,下面的孩子一個個接著穿……當然,這樣“低碳”的生活在當時主要是由窮困逼出來的,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被迫的。如今經濟發展了,物質豐富了,日子好過了,私家車普及了,可我們離“低碳”生活也越來越遠了。

人類對遠超自己基本需要的奢侈生活的向往與追求,讓身處的地球不堪重負,它越來越頻繁地以自己的方式懲罰人類、提醒人類:如果沒有節制,將自我毀滅。發展低碳經濟、建設低碳社會的理念,也正是在這樣的境況下提出的。這是人類的自我救贖。

如果說,過去國人對生活方式別無選擇,如今卻有了極大的選擇余地,這是一種進步,也是一種考驗。別無選擇的選擇是靠外在及慣性的力量,而自主的選擇則是對智力、智慧乃至道德情操、行為方式等的多重考驗與檢驗。

踐行低碳生活、建設低碳社會是需要一種情操、情懷的。它要求每個人把目光從自身、自家擴展到他人、社會、全球乃至整個宇宙。有了寬廣的視野、悲憫的情懷,每個人其實都能為低碳做點什麼,對國人來說,就更不是件難事,因為,我們才從那樣的生活走過來不久。為了自己和他人的生存與發展,為了子孫後代,為了地球村的和諧興旺,重拾過去的好習慣、好傳統吧。

現在就想想並努力做點什麼。


來源:人民網



 
低碳生活不能等同於窮困生活,一個是主動,一個是被動。一個富有的人他可以選擇低碳,也可以選擇奢侈;而一個貧困的人,他只能選擇低碳,他沒有主動權。
 
沒有弄明白什麼是真正的低碳生活,三天素三天葷,一頓不開鍋兩頓一邊多,不但對腸胃不利,而且還會造成其他隱患,時間長了會出問題的。

 
低碳生活他不只是講的吃飯,而是人們生活對能源資源的消耗多少,如果去辦一件事,你開車去還是騎自行車?你選了騎自行車就是選擇了低碳,因為騎車比開車消耗資源低。


參考文獻:
常識
 

哪種電熱毯好?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