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12月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之後,很多人對人類當前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開始了深刻的反思。低碳的概念幾乎得到了廣泛認同,低碳生活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低碳經濟已被看作應對氣候變化的必由之路。
目前,人類處在一個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和排放的奢侈時代,繁榮和富足的背後是資源的大量消耗和環境的過度破壞。中國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已達到世界平均水平,目前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約5噸。如果每個人能做到適量消費,就可以減少廢棄和排放,也能避免刺激大量生產。科技部和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編著的《全民節能減排使用手冊》中,計算了百姓生活中衣、食、住、行、用等36項日常行為的節能減排潛力。結果顯示,如果大家都積極參與,36項日常生活行為的年節能總量約為7700萬噸標准煤,相應減少碳排放約2億噸。而百姓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用與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生產與消費哪一樣也離不開水。煉一噸鋼需要4噸水,生產一公斤糧食需要1300公升水,生產一個人一天需要的肉、蛋、奶需用水約380公升。一個成年人一天的飲水量為2.5公升左右,而生產一個易拉罐則需要40公升水。我們喝掉一瓶純淨水,卻要消耗3瓶的水量生產。生產與消費不僅消耗大量的水,也伴隨著大量的碳排放。
因此,平時要注意養成節水意識,使用節水器具,發現有漏水馬上修理。家中應預備一個收集廢水的大桶,雨水也接存下來。據測算,將洗衣、洗澡、洗漱等生活廢水收集起來,用做沖廁、拖地、擦車等,一個三口之家每月可節水1噸左右。位於上海世博園的中國館“東方之冠”的屋頂,就設計了雨水收集系統,將雨水用於自身清潔,並且為周邊地區館的屋頂花園提供灌溉水源。少買衣服常吃素,節電節水多種樹,步行單車加公交,節能健身樂逍遙。只要用點心思,低碳生活很簡單。
低碳實際就是低耗,讓人們過一種簡約而適宜的生活,做到有意識的節約,並成為生活習慣。馬克思曾經說過:“一切節約歸根到底都是時間的節約。”現在看來,一切節約歸根到底都是資源的節約,當然也包括水。而且,節約了清水的損耗,也就減少了污水的排放,也減少了碳的排放。從這個角度說,節約用水就是創造財富,就是保護環境。
當然,節約不等於吝啬。吝啬是過分愛惜,當用不用。節約是合理使用,高效利用,物盡其用,不是因為節約就降低生活質量。做一個時尚的低碳達人,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生活品位,是一種生活追求,是一份應盡的責任。
低碳生活,從節水開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