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
(3)急性期皮疹廣泛者,用葡萄糖酸鈣靜脈注射。
(4)若繼發感染給予紅霉素口服。
(5)急性期用硼酸液濕敷,外搽紅霉素軟膏。
(6)亞急性期常用硼鋅糊或膚疾寧膏外貼。
2.中藥。
(1)苦參、白礬、黃柏等外塗,適用於急性濕疹;
(2)木槿皮、馬齒苋、白癬皮等外塗,適用於濕疹有瘙癢者;
(3)枯礬、煅石膏、雄黃、冰片等外塗,適用於慢性濕疹。
↓顯示詳細內容
3.營養和飲食
飲食要清淡,多食水果、蔬菜、豆類及高纖維素類食物,避免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如魚、蝦、辣椒、濃茶、咖啡、酒類等。
4、治療注意事項
(1)剪短指甲,避免搔抓或燙洗,以免皮疹泛發加重病情。因晚間瘙癢加重,可於晚睡前半小時服苯海拉明。
(2)搽藥或換藥時,不要用水沖洗皮膚,特別是禁用熱水肥皂或消毒藥水燙洗,可用棉簽蘸植物油從內向外擦干淨。
(3)服用抗過敏藥物有頭暈、嗜唾等副作用,用藥後要注意安全,尤其是司機及高空作業者,在工作期間禁服抗過敏藥物。
預防:濕疹應該如何預防? 1.過敏性體質或有過敏性家族史者,要避免各種外界刺激,如熱水燙洗、搔抓、日曬等;盡量避免辣椒、魚、蝦、蟹或濃茶、咖啡、酒類等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
2.生活要規律,注意勞逸結合,避免精神緊張,平時保持大便通暢,睡眠充足。
3.衣著宜寬松,以減少摩擦刺激,勿使化纖及毛織品直接接觸皮膚。 濕疹濕疹是一種常見的表皮的炎症,其特點為急性期皮損多形性(紅斑、丘疹、水疱等),有滲出傾向,自覺搔癢;慢性期常以苔藓樣變為主,易反復。引起濕疹的原因有許多,常不易穩定。例如:進食某些食物如魚、蝦、蛋、牛羊肉等;吸入某種花粉,塵螨、羊毛等;病灶感染(如扁桃體炎,齲齒等),腸道寄生蟲;生活環境中的日光、炎熱、干燥等;多種化學物質如化妝品、肥皂、合成纖維等。這些均可為發病因素。消化不良,胃腸功能失調、新陳代謝異常亦可成為誘因,其它如神經因素、體質因素亦常與本病有關。(1)臨床表現根據濕疹發病緩急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期。①急性濕疹急性發作,初起時局限於某一部位,很快發展成對稱性,嚴重時可擴展全身。損害多形性,由紅斑、丘疹和水疱組成,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楚。由於搔抓,可見糜爛、滲液、化膿、結痂等改變,但滲出明顯。自覺搔癢,尤以夜間為明顯,病程一般為l-2周,易於復發,傾向慢性。②亞急性濕疹在急性發作後,紅腫、滲出減輕,有少量小丘疹、丘疱疹起伏,伴有糜爛、結痂和鱗屑,病程可達數周。③慢性濕疹從急性濕疹發展而來,或開始即為慢性濕疹。損害邊緣較清楚,有明顯浸潤和肥厚。任何部位均可發生,常好發於某些部位,如面部、耳後、陰囊、小腿等處,多對稱發病。(2)治療盡量尋找並去除發病因素。保持皮膚清潔,避免過度洗燙、肥皂及各種有害因子。內用療法:內用賽庚啶、撲爾敏等抗組胺藥以及維生素c。對急性或亞急性泛發性濕疹可靜脈注射鈣劑或硫代硫酸鈉。對急性泛發性濕疹或頑固性濕疹,可短期內應用皮質類固醇激素,有繼發感染者給以抗生素。外用療法:急性無糜爛滲出者給以爐甘石洗劑,急性有糜爛滲出者給以3%硼酸液或l/8000p.p濕敷。對亞急性濕疹,以痂屑為主者給以氧化鋅油,以小片糜爛為主者給以5%鋅铋泥膏或霜劑。對慢性者給以5%硫磺松镏油軟膏。含有抗生素的皮質類固醇軟膏也可使用。
嬰兒濕疹
嬰兒濕疹是嬰兒時期常見的一種皮膚病,屬於變態反應性(或稱為過敏性)疾病,至於確切的病因有時很難找到。通常把嬰兒濕疹稱為"奶癬",如果用治療"癬"的藥物來治療嬰兒濕疹,病情會加重。嬰兒濕疹最早見於2-3個月折嬰兒,大多發生在面頰、額部、眉間和頭部,嚴重時軀干'肢也有。初期為紅斑,以後為小點狀丘疹、疱疹,很癢,疱疹破損,滲出液流出,干後形成痂皮。皮損常常對稱性分布。濕疹有時為干燥型,即在小丘疹上有少量灰白色糠皮帶脫屑。也可為脂溢型,在小斑丘疹上滲出淡黃色脂性液體,以後結成痂皮,以頭頂及眉際、鼻旁、耳後多見,但癢感不太明顯。
在照料有濕疹的嬰兒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盡量尋找過敏原,但往往有困難。
2、避免有剌激性的物質接觸皮膚,不要用鹼性肥皂洗患處,也不要用過燙的水洗患處,不要塗化妝品或任何油脂。
3、室溫不宜過高,否則會使濕疹癢感加重。衣服要穿得寬松些,以全棉織品為好。
4、面積不大的濕疹可塗膚輕松軟膏,不宜塗得太厚;有較多濕疹患者,需去皮膚科診治。對脂溢型濕疹千萬不能用肥皂水洗,只需經常塗一些植物油,使痂皮逐漸軟化,然後用梳子輕輕地梳理掉。
5、母乳喂養可以防止由牛奶喂養而引起異性蛋白敏所致的濕疹。
小兒濕疹,俗稱奶癬。其原因復雜,是一種過敏性皮膚病。嬰兒皮膚發育尚不健全,最外層表皮的角質層很薄,毛細血管網豐富,內皮含水及氯化物比較豐富,故容易發生過敏反應。在吃母乳和吃奶粉的孩子都可能出現濕疹的。 誘發濕疹的原因很多,主要有(1)對母乳裡蛋白質或對牛羊奶、牛羊肉、魚、蝦、蛋等食物過敏;(2)過量喂養而致消化不良;(3)吃糖過多,造成腸內異常發酵。(4)腸寄生蟲;(5)強光照射;(6)肥皂、化妝品、皮毛細纖、花粉、油漆的刺激;(7)乳母接觸致敏因素或吃了某些食品,通過乳汁影響嬰兒;(8)濕疹也有遺傳傾向。 濕疹患兒在日常護理中要注意:(1)盡量少用肥皂,不用鹼性大的肥皂。除用適用嬰兒的擦臉油外,不用任何化妝品;(2)寶寶不穿化纖、羊毛衣服,以柔軟淺色的棉布為宜,衣服要寬松,不要穿蓋過多;(3)為避免抓破皮膚發生感染,可用軟布松松包裹雙手,但要勤觀察,防止線頭纏繞手指;(4)頭皮和眉毛等部位結成的痂皮,可塗消過毒的食用油,第二天再輕輕擦洗;(5)在濕疹發作時,不作預防接種,以免發生不良反應。 濕疹可使小兒奇癢難忍、夜不成眠、煩躁不安。藥物治療有一定效果。治療濕疹的軟膏有很多種的,主要分為含有激素和沒有含激素的兩大類。在孩子濕疹嚴重的時候,適當的用激素軟膏控制濕疹症狀也是需要的,比如地塞米松霜和派瑞松軟膏和醋酸氟輕松軟膏等。但是這類藥物外用過多會被皮膚吸收帶來副作用,長期使用還會引起局部皮膚色素沉著或輕度萎縮。另外,也可以用不含激素的綠藥膏,它可以起到消炎止癢的作用。沒有哪一種藥膏是完全有效的,它有自己的局限性,而且每個孩子的體質不同,對藥物的反應效果也會不一樣的。要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選用藥物,或是上醫院請醫生檢查,看應該用哪一種藥物。患兒在停藥後,往往會復發,如因搔癢而影響睡眠時,可請醫生開點鎮靜藥。如果濕疹化膿感染或小兒因此發燒時,應及時去醫院診治。
4、戒口 除異位性皮炎外,其他濕疹都無須戒口。讓寶寶少吃動物蛋白質,如牛奶、蛋,必須在醫生或營養師的監督下進行。在沒有明顯證據時,最好不要隨便禁食某類食品。不提倡為了避免過敏,而使寶寶得不到應有的營養。在戒口期間,一般性的治療,如潤滑膏及藥膏,必須持續使用。
7.孩子大了,皮質層以及各方面發育完整了,情況就會好得多。 以上是我寶寶得濕疹以來我得出的一些經驗,也屬於久病成良醫吧,希望對你有幫助,祝你的寶寶早日康復! 嬰兒濕疹是嬰兒時期常見的一種皮膚病,屬於變態反應性(或稱為過敏性)疾病,至於確切的病因有時很難找到。通常把嬰兒濕疹稱為“奶癬”,如果用治療“癬”的藥物來治療嬰兒濕疹,病情會加重。嬰兒濕疹最早見於2-3個月嬰兒,大多發生在面頰、額部、眉間和頭部,嚴重時軀干四肢也有。初期為紅斑,以後為小點狀丘疹、疱疹,很癢,疱疹破損,滲出液流出,干後形成痂皮。皮損常常對稱性分布。濕疹有時為干燥型,即在小丘疹上有少量灰白色糠皮帶脫屑。也可為脂溢型,在小斑丘疹上滲出淡黃色脂性液體,以後結成痂皮,以頭頂及眉際、鼻旁、耳後多見,但癢感不太明顯。
嬰兒濕疹的預防
嬰兒濕疹預防很重要。平時小兒內衣應穿松軟寬大的棉織品或細軟布料,不要穿化纖織物。內、外衣均忌羊毛織物,以及絨線衣衫。最好穿棉花料的夾襖、棉襖、絨布衫等。
要密切注意患兒的消化狀態,是否對牛奶、雞蛋、魚、蝦等食物過敏。母乳喂養的,母親應避免進食這類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
患兒要避免鹼性肥皂、化妝品或者香水等物的刺激。發病期間不要作卡介苗或其他預防接種。要避免與單純疱疹(俗稱“熱瘡”)的患者接觸,以免發生疱疹性濕疹。
得了嬰兒濕疹以後,應采取以下幾項治療措施:
1、總的治療原則是:找出原因,對症治療,合理喂養,精心護理。
一般說來,先要觀察有沒有食物過敏,特別是牛奶、母乳或雞蛋白等動物蛋白的過敏;其次,母親吃魚、蝦、蟹、雞等,也可通過母乳傳給嬰兒,在吃這些動物性食品後,應觀察嬰兒的皮膚病是否加重,如果與上述情況有關,嬰兒應改變喂養方法;如母乳過敏,改用牛奶,牛奶過敏則改用母乳,或在喂奶期間母親不吃魚、蝦、蟹等食物。與此同時要及時治療嬰兒的消化不良,大便秘結和腹瀉等。
2、常用的內用藥有苯海拉明糖漿、復合維生素b、維生素c等,有繼發感染時還要加用抗生素。
3、外用藥要視皮膚病變狀態而定,出水糜爛或紅腫時,用2%硼酸水溶液或0.1雷佛奴水溶液濕敷,滲液與糜爛消失後,外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制劑,如濕疹霜、祛濕油、膚輕松霜等。
在護理有濕疹的嬰兒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避免有剌激性的物質接觸皮膚,不要用鹼性肥皂洗患處,也不要用過燙的水洗患處,不要塗化妝品或任何油脂。
2、室溫不宜過高,否則會使濕疹癢感加重。衣服要穿得寬松些,以全棉織品為好。
3、母乳喂養可以防止由牛奶喂養而引起異性蛋白敏所致的濕疹。
4、嬰兒濕疹發作期間不要種牛痘(天花已消失,現已不種牛痘),也不要和有單純疱疹的人接觸,以免發生疱痘。
治療嬰兒濕疹,藥膳方
菊花茶:菊花兩錢,開水沖泡飲用,可清熱散風解毒。
銀花茶:銀花五錢煎水,加糖適量飲用,可清熱解毒、消腫痛、除瘡毒。
荷葉粥:粳米一兩,先以常法煮粥,待粥將熟時取鮮荷葉一張洗淨,覆蓋粥上,再微煮片刻,揭去荷葉,粥成淡綠色,調勻即可,食時加糖少許,可清暑熱、利水濕。
薏米粥:薏米一兩以常法煮粥,米熟後加入澱粉少許再煮片刻,再加入砂糖、桂花少量調勻後食用,有清熱利濕,健脾和中之效。
茵陳陳皮茶:茵陳、陳皮各三錢煎水飲用,可加少許糖,有助清熱利濕、理氣健脾燥濕。 用點紫草油就可以了。具體制作建議你去環球母嬰看看 嬰兒濕疹除詳細詢問病史,查找誘發因素,予以糾正外,應采用全身、局部中醫及西醫綜合治療。 全身療法 1.飲食管理首先,避免喂哺過量的食物以保持正常消化。如疑牛奶過敏,可較久煮沸,使其蛋白變性,可以減少致敏物。必要時可用羊奶或豆漿(參閱營養篇專節)代替牛奶。如疑蛋白過敏,單給蛋黃,或由少量蛋白開始,逐漸加量。喂奶的母親可暫停吃雞蛋。 2.抗組織胺類藥物撲爾敏、非那更、苯海拉明、異丙螓等單一或輪流內服有較好的止癢和抗過敏效果,並有不同程度的鎮靜作用。非鎮靜作用的抗組織胺藥,如息斯敏(片劑或口服液)、特非那丁。具有鎮靜作用的抗組織胺類藥優於後者。 3.皮質類固醇激素無論口服還是靜脈注射,都能很快控制症狀,有明顯的抗炎、止癢作用,但停藥後易復發,不能根治,且長期應用後有依賴性和各種不良反應,故應酌情慎用。泛發急性濕疹其它療法效果不佳者,可短期口服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