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用恰當的品種、劑型和劑量。退熱藥大多屬於常用的非處方藥,安全性和有效性都較好,但兒童不宜使用成人劑型。專門供兒童使用的兒童退熱滴劑、混懸劑和顆粒劑有分散性好,起效快,劑量准確和口感好等特點。並且藥物使用說明書內容詳細,用藥劑量和每日用藥次數對應於不同年齡段和相應體重列出,注意事項明晰。兒童服用成人的藥片往往要拆分,劑量欠准還容易出錯。藥片黏附在小兒胃腸道某些部位上還可使稚嫩的組織受到刺激性損害。 阿司匹林即乙酰水楊酸,是一種使用歷史很長的解熱鎮痛藥物。常用的阿苯片為阿司匹林與苯巴比妥的復方制劑,用於小兒退熱一直受到臨床的好評。用於退熱一般是小劑量短時使用,較為安全。但該藥可引起新生兒青紫症、肚臍出血、嘔血和便血等不良反應,嬰幼兒應禁止使用。匹賴氨酸(來比林)是阿司匹林與賴氨酸結合的產物,毒性有所降低,可注射給藥,見效快,3歲以上兒童可以使用。 在一些西方國家,小兒服用阿司匹林引起瑞氏綜合征的現象屢有報道。該征是以急性腦病合並肝脂肪變性為特點的一種嚴重病變,但病因並未完全闡明。國內罕有阿司匹林引起兒童瑞氏綜合征的報道。其個案多與患兒用阿司匹林治療風濕熱等疾病的長期用藥史有關。因此,除川崎病以外,許多國家已不再將阿司匹林用於兒童,國內並無嚴格要求,但要慎用。阿司匹林尤其應避免作為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時的退熱劑,因此時更易使兒童招致瑞氏綜合征。 布洛芬即異丁苯丙酸,退熱快而平穩,退熱持續時間可達8小時。該藥雖為阿司匹林類似藥物,但胃腸道刺激等不良反應明顯低於阿司匹林,且易耐受,認為是安全可靠的解熱鎮痛藥物。兒童的用藥劑量可依病情而定。一般每次每公斤體重劑量為5毫克,高於39℃時可用10毫克,需再次用藥時應間隔6~8小時。加大劑量可增加持續退熱時間,必要時每次每公斤體重劑量可達40毫克。布洛芬可單用,也常與其他一些藥物配伍以增強療效。常用的復方鋅布顆粒劑含有葡萄糖酸鋅,以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活力;馬來酸氯苯那敏則可減輕感冒或流感引起的鼻塞、流涕和噴嚏等症狀。 對乙酰氨基酚即撲熱息痛,該藥主要在中樞神經系統部位上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產生調節體溫和鎮痛的作用,很少引起胃腸道不良反應。因具有起效快、作用強和安全的特點,是世界各國廣泛推薦與使用的退熱藥物。兩個月以上兒童可首選該藥,劑量為每次每公斤體重10~15毫克,每日不超過4次,用於退熱一般不超過3天。兩個月以下嬰兒應遵醫囑使用。 安乃近可引起粒細胞缺乏、腎損傷和過敏反應等較為嚴重的不良反應。藥典仍然收載該藥,但說明僅在急性高熱且病情急重,又無其他有效解熱藥可用的情況下,用於緊急退熱。口服給藥已較少采用,多用於滴鼻。應使用20%溶液,嬰兒每次每側鼻孔1~2滴,兩歲以上小兒每次每側鼻孔2~3滴。用於10個月以下嬰兒,作用確切。5~6歲以上兒童一般不滴鼻給藥。6個月以上的高熱兒童可按每次每公斤體重10~20毫克劑量肌肉注射給藥,一般只用一次,以保證安全。基層醫療單位因用藥經驗和處置嚴重藥物不良反應的條件相對缺乏,較少使用安乃近退熱。 皮質激素有些基層醫療單位的醫生視皮質激素為“萬能藥物”,習慣使用地塞米松退熱,這是一種不正確的用藥方案。糖皮質激素除用於自身免疫性疾病外,主要用於休克、嚴重感染或炎症的應急治療。糖皮質激素用於兒童退熱容易掩蓋病情,可造成誤診。該類藥物無抗菌、抗病毒作用,卻有顯著的免疫抑制作用,使用不當反而可促進細菌或病毒感染擴散而加重病情,也可能使趨於好轉的感染死灰復燃。糖皮質激素還有加重對乙酰氨基酚等退熱藥物不良反應的作用。因此,使用地塞米松等皮質激素藥物退熱可能釀成小病變大病的不良後果,此法不能輕易使用。 小兒發熱以感冒為多,病因又多為病毒性感染,以中藥治療具有一定的優勢。如小兒感冒口服液、小兒清熱解毒口服液、小兒清咽顆粒劑、抗病毒口服液、雙黃連口服液等。這些藥物使用方便,具有退熱、消炎、抗菌、抗病毒和提高免疫力等綜合治療效果。病情較輕時可首選使用。但這些藥物一次用藥量較大,不方便幼兒使用。中藥退熱比較安全,但兒童用藥也要按說明書使用。 引起發熱的原因很多,可為感冒、扁桃體炎;也可能是肺炎、麻疹和腦膜炎等嚴重疾病。退熱藥物只能改善症狀,無抗菌、抗病毒能力。因此,在使用退熱藥物之前應找出病因,以免影響診斷,耽誤治療。退熱藥品種很多,有單一成分的,也有形形色色的復方制劑,但主要有效成分卻相同或相似,故不宜幾種藥品同時使用。有些家長一聽某種藥物安全性好,就喜歡給孩子加大劑量,希望增加療效,這種認識應當改變。退熱藥劑量過大容易出現胃腸道症狀,甚至引起肝腎功能損害。退熱作用過強會引起出汗過多,體溫突然下降可致虛脫。尤其是嬰幼兒發熱,須依有經驗的兒科醫生處方用藥,不可大意。曾有報道,應給予嬰兒幾滴對乙酰氨基酚滴劑退熱,父母卻按兒童用量給予了一小勺,結果引起了嬰兒嚴重的肝髒損害。使用退熱藥後要適當多飲水,這既是兒童機體新陳代謝的需要,也有助於藥物的代謝與排洩,以避免和減輕藥物不良反應。 兒童高燒家庭治療措施: ●不要急於降溫 如果醫生確定你只是感冒了,在你能耐受的范圍內,最好不要急於服用解熱藥。發高燒是體內抵抗感染的機制之一。我們的身體藉由升高體溫來調動自身的防御系統殺死外來病菌(一般來說,病菌在39℃以上時就會死亡),從而縮短疾病時間、增強抗生素的效果。如果你在感冒初起時(37—38.5℃)使用藥物來退燒,會使體內的細菌暫時變成假死狀態,並使他們產生抗藥性,一旦死灰復燃,往往更難治療。 ●冷敷 如果高燒讓你無法耐受,可以采用冷敷幫助降低體溫。在額頭、手腕、小腿上各放一塊濕冷毛巾,其他部位應以衣物蓋住。當冷敷布達到體溫時,應換一次,反復直到燒退為止。也可將冰塊包在布袋裡,放在額頭上。 ●熱敷 假使體溫不是太高,可以采用熱敷來退燒。用熱的濕毛巾反復擦拭病人額頭、四肢,使身體散熱,直到退燒為止。 但是,如果體溫上升到39℃以上,切勿再使用熱敷退燒,應以冷敷處理,以免體溫繼續升高。 ●擦拭身體 蒸發也確降溫作用。專家建議使用冷自來水來幫助皮膚驅散過多的熱。雖然你可以擦拭(用海綿)全身,但應特別加強一些體溫較高的部位,例如腋窩及鼠蹊部。將海綿擠出過多的水後,一次擦拭一個部位,其他部位應以衣物蓋住。體溫將蒸發這些水分,有助於散熱。 ●泡澡 有時候,泡個溫水澡是最舒服不過了。它同樣也可以起到緩解發熱的症狀。嬰兒應以溫水泡澡,或是以濕毛巾包住嬰兒,每15分鐘換一次。 ●補充液體 當你發高燒時,你的身體會流汗散熱;但當你發高燒時,身體會因為流失太多水分而關閉汗腺,以阻止進一步的水分流失,這使你的身體無法散熱。解決之道就是補充液體,喝大量的白開水及果菜汁,其中果菜汁含豐富的維生素及礦物質,尤其是甜菜汁及胡蘿卜汁。如果你想喝番茄汁,應選用低鈉的產品。發燒期間應避免固體食物,直到狀況好轉。 如果嘔吐情形不嚴重,還可以吃冰塊退燒。在制冰盒內倒人果汁,冰成冰塊,還可在冰格內放入葡萄或草莓,這尤其受到發高燒的孩子歡迎。 ●適當眼用止痛藥 若感到非常不舒服,可服用止痛藥。成人服用2片阿司匹林或2片撲熱息痛,每4小時服用——次。撲熱息痛的優點是較少人對它過敏。由於阿司匹林與撲熱息痛的作用方式有些不同,因此你若覺得使用任何一種皆無法有效地控制發高燒,不妨兩種並用。每6小時服用2片阿司匹林及2片撲熱息痛。服用這些藥物時,需先經醫師同意。 ●切勿讓孩子服用阿司匹林 18歲以下的青少年,千萬不要服用阿司匹林。因為阿司匹林可能使發高燒的兒童爆發雷氏症候群,這是一種致命性的神經疾病。兒童可以用撲熱息痛代替。以每磅體重服用5—7毫克的方式,計算服用量,每4小時服用一次。記住,增加使用頻率或超過適當劑量,都有危險,一定要有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注意穿衣適量 如果你感到很熱,則脫下過多的衣物,使體內的熱氣可以散發出來。但如果因此而使你打寒顫,則說明衣物太少,應該增加,直到不冷為止。 如果患者是小嬰兒,則需特別注意,因為他們還不會表達他們的感受。其實,給小孩穿過多衣服或把他們置於酷熱的場所,都可能引起發高燒。 同時,勿使室溫過高,醫師通常建議勿超過20℃。同時,應讓室內適度地透氣,以幫助復原,並保持柔和的光線,使病人放松心情。 1.學會幾種物理降溫方法。孩子發燒到39℃以上,在給孩子口服退燒藥後,家長還可以用物理降溫的方法幫孩子把體溫降下來,如用小毛巾包上冰袋在額頭冷敷,用稀釋的酒精擦拭背部。對燒的溫度不是很高的孩子,也可以給孩子洗個溫熱水澡,但體溫太高不能擦熱敷,應采用冷敷。千萬別用冰的或者太冷的毛斤擦,因為如果孩子打寒顫的話是會適得其反的
特別提醒,發高燒時,千萬別用酒精擦身體.這是以前美國醫生跟我強調過的.因為酒精揮發太快,有可能引起痙攣(seizure)!!!可用溫毛巾全身擦擦,額頭可放塊涼毛巾敷.衣服穿少點.這兩天amy也在發燒.燒得很厲害時,除了吃美林退燒,她只穿一件棉毛衫和棉毛褲,很快就能控制住體溫.然後我再給她一點一點加衣服.以前我爸媽怎麼也不同意我這麼做,但實踐證明美國醫生的方法就是管用.
2.讓孩子多喝水,防止脫水。發燒的時候,體內大量水分會損失,因此,應該多給發燒的孩子喝白開水,富含維生素的蔬菜汁、果汁也是不錯的選擇。最好給孩子吃清淡、易消化的流質食物。
3.勤開窗通風。孩子發燒了,有些家長擔心孩子再受風,門窗都關得嚴嚴實實的。其實,應該時不時地開窗通通風,使房間內空氣清新,會更有利於孩子的恢復。
4.別使勁捂孩子。有的家長帶發燒的寶寶到醫院看病,給孩子裹得裡三層外三層的,醫生看了讓家長馬上給孩子脫兩件衣服。因為,給發燒的孩子穿太多衣服不利於體溫散熱。
常見家庭護理錯誤:
1、過量服用退熱藥
孩子發燒後,不少爸爸媽媽希望馬上盡早降溫,往往給孩子服用退熱藥,甚至用量過大。
顛覆理由:只要把體溫控制在高熱以下,防止熱驚就可以了。服用退熱藥時一定要注意水分和電解質的補充,口服退熱要與洗熱水澡等物理降溫措施交替使用,特別是嬰幼兒,使用物理降溫更好。
2、捂汗
不少爸爸媽媽動辄給孩子“捂汗”,以為可以使體溫盡快下降。 顛覆理由:小兒的體溫調節中樞不完善,汗腺發育也不完善,用“捂汗”的方法不但不能使體溫下降,還會使體溫驟升,出現高熱驚厥,尤其是小嬰兒,還會危及生命。因此,發熱時要給孩子少穿、少蓋,增加散熱。
幼兒發燒後護理知識
首先要讓病兒臥床充分地休息,以減少體力的消耗。居室要保持安靜、空氣流通、溫、濕度適宜,開窗通風時切忌讓風直吹病孩。病兒身體不舒服時脾氣往往會變壞,易躁愛哭鬧,父母應耐心照顧和撫愛,切忌急躁粗暴。
發燒會使人體內水分蒸發、鹽分丟失、熱量消耗,應及時補充,鼓勵多飲水,既幫助退燒又利於體內代謝物和毒素的排洩,並可縮短病愈的時間。出汗過多的兒童,還應在水中加入適量的鹽和白糖,以保持體內所需的鹽分和糖分。
兒童發燒後一般胃口都不大好,此時別硬逼著孩子吃,多吃反而可能會引起消化不良。食欲差、熱度高時可吃些流質,如果汁、米湯、蛋奶、豆漿等;食欲好,熱度不太高時,可進半流質,如:藕粉、肉糜粥、雞蛋羹等;退燒後可吃些稀飯、面條、新鮮蔬菜等,油膩食物要少吃或不吃。
兒童高燒持續在39℃以上,抽搐過頻,時間過長時,會使腦組織缺氧而損傷智力,留下後遺症。如兒童出現神志不清、兩眼發直、面肌抽動、牙關緊閉的抽風現象,應迅速采取物理降溫措施,如用冷毛巾置於前額、腋窩、腹股溝部,或用溫水擦身進行降溫,也可將冰塊包在濕毛巾中進行冷敷降溫,還可使用酒精選擇手心、足心、腋窩、肘窩、後背、上下肢、頸部等擦浴降溫(但嬰兒不宜)。此時家長不要用手使勁去搖晃病兒。應鎮靜處理,先用手指掐人中穴來止風,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