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amylase含有多少個碳正文

amylase含有多少個碳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alphaamylasefroma.oryzae分子式或者以分子中含有多少個碳?謝謝
 
纖維素酶
纖維素酶

cellulase
是酶的一種,在分解纖維素時起生物催化作用。

纖維素酶廣泛存在於自然界的生物體中。細菌、真菌、動物體內等都能產生纖維素酶。一般用於生產的纖維素酶來自於真菌,比較典型的有木酶屬(trichoderma)、曲霉屬(aspergillus)和青霉屬(penicillium)。

產生纖維素酶的菌種容易退化,導致產酶能力降低。

纖維素酶在食品行業和環境行業均有廣泛應用。在進行酒精發酵時,纖維素酶的添加可以增加原料的利用率,並對酒質有所提升。

由於纖維素酶難以提純,實際應用時一般還含有半纖維素酶和其他相關的酶,如澱粉酶(amylase)、蛋白酶(protease)等
纖維素酶種類繁多,來源很廣。不同來源的纖維素酶其結構和功能相差很大。由於真菌纖維素酶產量高、活性大,故在畜牧業和飼料工業中應用的纖維素酶主要是真菌纖維素酶。

一、真菌纖維素酶的種類

自然界中很多真菌都能分泌纖維素酶。由許多具有高協同作用的酶組成,習慣上,將纖維素酶分成三類:
內切葡聚糖酶(cx)、外切葡聚糖酶(c1)、β一葡萄糖苷酶(βg)。

1、c1-酶:這是對纖維素最初起作用的酶,它破壞纖維素鏈的結晶結構,起水化作用。即c1-酶是作用於不溶性纖維素表面,使結晶纖維素鏈開裂、長鏈纖維素分子末端部分游離,從而使纖維素鏈易於水化。

2、cx-酶:這是作用於經c1-酶活化的纖維素、分解β-1,4鍵的纖維素酶。主要包括內切-1,4-β-葡聚糖酶和外切-1,4-β-葡聚糖酶。前者是從高分子聚合物內部任意位置切開β-1,4鍵,主要生成纖維二糖、纖維三糖等。後者作用於低分子多糖,從非還原性末端游離出葡萄糖。

3、β-葡萄糖苷酶:即為將纖維二糖、纖維三糖及其它低分子纖維糊精分解為葡萄糖。

上述三種纖維素酶在分解纖維素時,任何一種酶都不能裂解晶體纖維素,只有三種酶共同存在並協同作用時,才能完成水解過程。

二、纖維素酶菌種選育

菌種選育是纖維素酶生產的基礎性工作,國內外許多專家進行了大量研究,為了生產高質量的纖維素酶產品,王家林等(1996)在吸收國內外經驗的基礎上,先後引進了綠色木霉木10、綠色木霉sn-91014、康氏木霉nt-15、黑曲霉xx-15a,在此基礎上,采用了紫外線、特定電磁波輻射、線性加速器,亞硝基胍等物理、化學的誘變方法,獲得了高產菌株nt15-h、nt15-h1、xt-15h、xt-15h1。其中木霉nt-15h固體培養活力經輕工部食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南京站檢測表明,濾紙活力為3670u/g,c1-酶活力24460u/g,cx-酶活力1800u/g,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此菌種在工廠化生產中性能穩定。張苓花等(1998)采用康氏木霉w-925,j-931,經過濃度為2%硫酸二乙酯和紫外線(15w、30cm、2min)復合誘變後,得到了產酶活性高的wu-932菌種,該菌種cmc糖化力達到2975,濾紙糖酶活性為531,比出發菌w-925分別提高了100%和81%。化工部飼料添加劑技術服務中心王成書等(1997)采用該中心的裡氏木霉a3先進行紫外線和亞硝基胍復合誘變後,將處理過的孢子接種於纖維雙層平板上,30℃培養5-8天,15℃放置7-10天,挑選透明圈直徑和菌落直徑比較大的單菌落進行三角瓶固態發酵再篩選,得到了產纖維素酶活力很高的裡氏木霉91-3菌株。

纖維素酶菌種易退化,退化後其產酶力明顯降低,其原因可能有三個方面:①經誘變篩選的菌種發生回復突變。②自然負突變。③菌種長時間低溫斜面保藏,會在分生孢子上長出次生菌絲,而次生菌絲所形成的分生孢子生命力弱,這可能是菌種退化的主要原因。為了避免纖維素酶菌種退化,張苓花等(1998)報道,采用砂土管保藏菌種。即將過篩洗淨的砂子與土以3:2比例混合分裝在試管內,用1kg/cm2壓力滅菌30分鐘共三次,將欲保存的斜面菌種制備成1000ml孢子懸浮液,每個砂土管注入0.5ml,搖勻,放入盛有無水cacl2真空干燥器內保存。經測定,在所測的121天內,酶的活性基本不變;酶活性下降50%的時間,由常規方法的60天延長至160天,明顯地減緩了菌種退化速度。

三、發酵工藝

纖維素酶的生產工藝主要有兩種,即固體發酵和液體發酵,其工藝如下(見下頁):

1、影響產酶量和活力的因素:影響纖維素酶產量和活力的因素很多,除菌種外,還有培養溫度、ph、水分、基質、培養時間等。這些因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的。張中良等(1997)采用均勻設計cl12(1210),以綠色木霉(t.viriclepers.expr)為菌種,研究了影響產纖維素酶的五大因素對產酶量和活力的作用,認為基質粗纖維含量為40%、初始ph7.5、加水4倍、在26-31℃條件下培養45h可獲得最大產酶量26mg/g和cmc酶活力20mg/g·h。王成華等(1997)也研究了其誘變篩選的裡氏木霉91-3的產酶條件,結果表明該菌種以7:3的秸稈粉和麥麸,另添加4%硫酸铵、0.4%磷酸二氫鉀、0.1%硫酸鎂為最佳培養基,28-32℃為適宜培養溫度,30℃為最佳溫度,4%為最佳接種量,96h到達發酵高峰。張苓花等(1998)研究了以康氏木霉w-925為出發菌,經誘變後得到的wu-932纖維素酶高產菌的最佳發酵條件。結果表明,以1:2的麥麸和稻草粉為培養基,5%的接種量,稻草粉碎平均長度3-5mm,初始ph4-5,溫度在28-35℃,發酵時間72h為最佳發酵條件。

2、污染菌的控制:目前,在用康氏木霉發酵生產飼用纖維素酶中,普遍存在一種俗稱的“白毛菌”污染。污染後輕者酶活性下降,重者發酵失敗。為此,研究控制發酵污染意義很大。張苓花等(1998)研究“白毛菌”的菌落特征、來源、生長和生理特征及控制方法,找到了一種與康氏木霉wu-932呈共生關系,而與“白毛菌”呈競爭性抑制關系的熱帶假絲酵母菌j-931。利用此菌進行混合發酵,可有效地控制“白毛菌”的污染。其微生態關系如下:

四、纖維素酶在畜禽生產中的應用

常見的畜禽飼料如谷物、豆類、麥類及加工副產品等都含有大量的纖維素。除了反刍動物借助瘤胃微生物可以利用一部分外,其它動物如豬、雞等單胃動物則不能利用纖維素。近年來,國內外利用真菌纖維素酶成為提高畜禽生產性能和飼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1、在牛日糧中的應用

焦平林等(1996)用閹牛試驗,在日糧中按每頭每日添加纖維素酶40g,飼喂60天,結果表明加酶組日增重892.78g,對照組日增重746.8g,差異極顯著(p<0.01)。焦平林又用30頭荷斯坦奶牛進行試驗,試驗組按每頭每日添加50g纖維素酶,結果表明,試驗組15頭奶牛在68天總產奶量為2916kg,而對照組15頭奶牛在68天的總產奶量為2689kg,差異顯著(p<0.05)。付連勝等(1998)報道,在瘤胃功能正常狀態下,成年奶牛及育成牛飼喂纖維素酶5天後,其糞便干物質和飼喂前相比,減少30%,一周後,封閉式牛捨氨含量下降70%左右,粗飼料采食量提高8-10%,尿中尿素下降58.9%,懷孕奶牛在產前30天始飼喂纖維素酶,分娩後,不產生生理性消化不良症狀,胎兒體重可增加1.5-3kg,並無畸形和弱胎。產牛體質恢復快,產奶高峰維持時間長(一直至第四個泌乳月)。趙長友等(1998)綜述了纖維素酶在草食動物日糧中的應用,均取得了顯著效果。

2、在雞日糧中的應用

肉雞日糧一般以高魚粉、高玉米、高豆粕為主。為減少這些常規原料的使用量,廣泛采用廉價的飼料原料,秦江帆等(1996)在肉雞日糧中提高富含纖維的麥麸比例,添加0、0.05%、0.1%纖維素酶制劑進行試驗,結果表明,添加0.1%纖維素酶組比對照組在1-2、3-6、7-8周三個生長階段日增重分別提高4.31%、4.54%、4.13%,耗料比分別下降1.56%、4.50%、4.3%。徐奇友(1998)在蛋雞日糧中添加0.1%、0.15%、0.5%纖維素酶,結果表明,在1-10月的產蛋期間,產蛋率分別提高0.53%、1.25%、2.88%,酶水平0.15%和0.5%組的破蛋率降低34.49%、16.19%,蛋殼強度分別提高14.71%和8.41%。

3、在豬日糧中的應用

據尹清強等(1992)報道,在基礎日糧中添加0.6%和1.2%纖維素復合酶,結果生長育肥豬增重比對照組分別提高16.84%和21.86%。wank等(1993)報道,添加纖維素酶,使中性洗滌纖維消化率由30.3%提高到34.1%,酸性洗滌纖維消化率從68.8%提高到73.9%,能量消化率由69.3%提高到71.8%。

五、展望

我國是一個飼料資源十分緊張的國家,土地少、人口多,人畜爭糧的矛盾十分突出。要保持我國飼料工業和畜牧業的持續發展,必須解決好飼料問題,否則將嚴重制約其發展。纖維素是自然界中十分豐富的資源,是800-1200個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因此,可通過微生物發酵充分利用農副產品下腳料、秸稈、糠生產纖維素酶添加劑,用於提高畜禽生產性能,提高飼料利用率,改善飼料的營養價值,降低飼料成本和提高經濟效益,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今後應進一步加強纖維素酶研究和開發工作。主要有如下幾方面:

1、進一步加強纖維素酶的作用機制研究。纖維素酶應用於飼料,作用於動物消化道,其機制尚未清楚。從理論上決定其添加量還很困難,目前只能從實驗結果來決定,受影響因素很多,往往效果不夠理想。對於單用多種原料的纖維素酶最佳添加量也研究不多,這將嚴重制約纖維素酶的推廣應用。

2、目前纖維素酶的產量和活性都不高,成本偏高,今後應加強菌種選育和發酵工藝等基礎研究工作,以提高其產量和活性,特別是要注意利用dna基因重組技術的應用,來選育出活性高、產酶量大的菌種。

3、加強纖維素酶檢測方法研究。雖然纖維素酶的檢測方法很多,但真正能適合飼料的檢測方法還沒有,這給實際應用工作帶來困難,如無法比較不同廠家的產品質量,確定纖維素酶添加量也很困難,應組織有關力量,制訂出統一的檢測方法標准,供生產中應用。
 

如何快速減肥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