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塘水經常會變顏色,如果久晴的話水就會變比較清,塘邊有的清澈見底。一下雨後就變得比較黑,過兩天就開始變綠,比較濃的綠。請教師傅這水質如何,對魚的生長有沒有影響。 真人美女一對一陪你視頻聊天需要請進入網站 http://www.169v.us 聽你指揮!任你擺布!包你爽歪歪! 你們可以先從四大家魚開始,因為這個風險比較小,20畝的魚塘經營的好年產魚20t以上 我是這麼建議的 首先你先對魚塘所在地的氣候有個了解,確定看主養什麼魚,然後調查一下你們當地的市場,看看魚的價格怎麼樣,看當地人喜歡吃什麼魚,確定主養魚,然後看那十畝空地怎麼處理,是種草料養殖食草魚,還是開發搞其他副業還是弄垂釣,我明年畢業,也打算搞漁業,手頭有很多關於漁業的資料,我可以發給你,大家一起學習。 一、魚塘養魚,需要准備什麼? 只需要:泵--給養用的,視面積配數量. 船--撒藥打魚用的,不用太好的. 網--打雨用的,網目視你出魚大小而定. 磅秤--稱魚賣魚用的. 太陽傘--為釣魚者准備的. 釣魚用具--包括桿、漂、墜、線,不用太好的。 魚藥和飼料,魚苗 如果有條件,再配一套水質檢驗設備。
二、魚塘修建好要消毒養護,新挖的魚塘養魚前一定要做好消毒處理,即清塘。 清塘的藥物,最好用生石灰,使用方法和數量與苗種池的相同。魚苗下塘前15—20天進行池塘清理消毒,最好是晴天進行,先將池塘水排干,清除淤泥和雜草等。池溏消毒可用生石灰、茶籽餅、漂白粉等。 生石灰消毒:每畝池塘用生灰75公斤,池底有8—10厘米的淺水,將石灰用打谷桶加水溶化並攪均勻潑灑次日,若有被殺死的野雜魚必須撈淨,並除盡池底表層淤泥,提高消毒效益。對有些難以排干的池塘,或排干沒有水源灌水的魚塘,水深1米,每畝用茶餅90—100公斤,以同樣的方法加水攪均勻後立即潑灑。這種方法清塘7—10天後,用活魚放入小網箱在池塘中試水檢查,池塘毒性過後,才可以放養魚苗 茶餅“清塘”:因茶籽餅含有皂角甙,對野雜魚、水生昆蟲蝌蚪及螺蛳等有毒殺作用,但對病原體細菌則無效果。使用方法是: 先將茶籽餅粉碎,再用溫水泡24小時,才加水調均勻,潑灑全池,淺水消毒,每1畝要用25—30公斤即可,如水深1米每畝要用茶籽餅90—100公斤,清塘10天即可放魚苗。 漂白粉清塘:漂白粉含有效氯30%左右,加水後分解為次氯酸和氯化鈣,其次氯酸分解中釋放出初生態氧,具有較強殺毒作用。水深1米的池塘,每畝用漂白粉12.5—15公斤加水溶化後攪均勻,潑灑全池,清塘後5天可以放魚苗。 也可以每立方米水體用魚籐精2克加水稀釋後,潑灑全池,7—8天藥性消失即可放魚苗。然後適當的加入新水,魚苗飼料,每畝可以加施發酵過的豬牛糞75公斤。 三、魚種如何選擇。 養魚一般混養比較養,上下水層活動的魚都養點,充分利用空間。 可以主養一種或兩種魚,搭配養點濾食性質的魚類,如鲢魚,鳙魚,保持水質。 首先得知道你養的什麼魚,常見的草食性魚有草魚,長春鳊,團頭鲂等,如果是草魚的話可以用草來飼養,草魚的牙齒可以吃完蘆葦的葉子,但是有時候比較硬的稈它吃不釣的,建議把剩下的草竿即時撈出,防止其腐敗影響水質,過分影響水中溶解氧去氧化分解有機物 養殖草魚應該青飼料和精飼料搭配,抓住時機。
《精養魚塘養魚如何獲得高產》
精養魚塘是一個復雜的生態環境,其魚產量受很多因素制約。其中水體生態因子的變化關系到水質的好壞,最終影響魚產量的高低。產量越高,水質問題就越顯得突出,往往成為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的主要限制因素。掌握高產魚塘水質變化特點,並采取有效改良措施,是取得養魚高產的關鍵。
1.高產魚塘的水質特點
(1)透明度 透明度是光透入塘水中的程度,主要是隨著塘水的渾濁度而改變。渾濁度是由於塘水中混有各種微粒和浮游生物造成的。測定水的透明度,通常采用透明板。它用直徑20厘米的圓鐵片制成,在圓心處開設一個小孔,穿上一條有刻度標志的細繩,並通過圓心,將圓鐵片分成四等份。把對角的兩等份油漆成白色,另兩等份油漆成黑色,使圓鐵片黑白分明。測量時手提小繩,將透明板緩緩沉入水中,當看到透明板的黑白部分隱約難分時,便停止下沉。這時,浸入水中的繩子長度即為塘水的透明度。簡易的測定法是:將手掌與手臂垂直,掌心向上平放於水中,向下沉至剛看不清掌心時的這個深度,即為透明度。 透明度能大致表示水中浮游生物的豐歉和水質的肥瘦程度。一般以透明度25~40厘米稱為肥水,塘水較濃,不太渾濁,無腥味,呈油綠色或黃褐色,給人以嫩翠之感,在這樣的水中,清晨魚浮頭,日出後即消失。透明度經常為60厘米以上,稱為瘦水,塘水清淡,呈淺綠色或淡黃色,清晨魚不浮頭。透明度在20厘米以下稱為老水,塘水過濃,很渾濁,常有腥味,呈灰藍色、暗綠色或棕色帶黑,給人以老、濃之感,清晨魚浮頭嚴重,日出許久魚浮頭仍不消失。高產魚塘要求在魚生長季節即4~10月池水透明度為18~30厘米,5~9月應在18~25厘米范圍內。 (2)溶解氧 氧氣是魚類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之一。魚、蝦、貝、藻類的呼吸都要消耗氧氣,水中有機質、底泥的分解也要消耗大量氧氣,故魚塘水中溶解氧量少且多變。高產魚塘內飼養密度大,魚類往往面臨缺氧,造成大量浮頭或窒息死亡。因而高產精養魚塘對溶解氧的變動有特殊要求。通常高產魚塘表層水體下午在5.5~18毫克/升范圍內變動,底層則在4~8毫克/升范圍內變動,凌晨6時塘水溶氧量最低,已接近魚浮頭的臨界值(2毫克/升)。上述溶解氧的變動范圍不至於影響魚類正常生長,但要魚增加產量,還需采取增氧措施。 (3)耗氧量 高產魚塘的耗氧量變動較大,波動范圍在10~25毫克/升之間,其平均值為12~15毫克/升。因此,12~15毫克/升已成為肥水的標志。 (4)酸鹼度 養魚水體適宜的ph值范圍為7~8.5。高產魚塘的水質一般呈弱鹼性,ph值穩定在8左右,水質的緩沖性較好,有利於魚類生長。 (5)氮、磷營養元素 高產魚塘的三種無機氮總量為1~3毫克/升,其平均值為1.5毫克/升。可溶性磷酸鹽含量為0.1~1毫克/升,平均值為0.2~0.4毫克/升。氮、磷比為7∶2。“三氮”中铵氮占60%~75%,硝酸鹽氮占20%~24%,亞硝酸鹽氮占1%~2%,氮、磷比例較為合理。 (6)浮游生物 魚塘的浮游植物優勢種群有隱藻、藍隱藻、綠球藻、十字藻、衣藻、小球藻、柵藻、小環藻、直鏈藻、平列藻、裸藻等10多種。浮游動物優勢種群為輪蟲,主要種類為晶囊輪蟲、裂足輪蟲、疣毛輪蟲、萼花臂尾輪蟲、針簇多肢輪蟲等。枝角類、桡足類很少,其生物量不超過1毫克/升。浮游植物個數在10000萬~20000萬個/升之間變動,生物量在30~110毫克/升之間波動,平均為60~80毫克/升。浮游動物量約占浮游植物的1/4~1/3。浮游生物量與魚產量成正相關。養魚高產關鍵之一就是“看水養魚”,故漁民通常根據水色來鑒定水質,而魚塘水色主要由浮游生物的種類和數量來決定。
2.高產魚塘改善水質的措施
(1)根據水色和透明度靈活調節水質 若塘水透明度過低(20厘米以下),表示水質過肥,浮游生物繁殖過盛,遇天氣不正常時容易大量死亡和腐敗,使水質突變,繼而轉清、發臭,漁民稱為“臭清水”。這時水中溶解氧被大量消耗,塘水缺氧嚴重,極易引起魚類大量死亡。因此,當發現水質將要突變時,必須及時沖注新水或開動增氧機,增加水體溶氧量,防止水質惡化。當透明度在40厘米以上時,表明水質過瘦,浮游生物數量偏少,應該及時施肥。速效方法是追施碳酸氫铵和過磷酸鈣,每667平方米水面各施用10千克。施肥後5天內若透明度未能恢復到35厘米以下,應再次施肥。此後每15~20天施肥1次,並適當施用人畜糞等有機肥,塘水透明度就能保持20~40厘米。 (2)適時注水並提高魚塘水位 在魚類生長旺季的4~6月,每月注水1~3次,每次使魚塘水深增加10厘米,既可補充池水溶氧量的不足,又改善了水質條件。 (3)適時啟動增氧機 每667平方米水面產魚500千克以上的魚塘,原則上每0.67公頃水面配備1台功率2.5千瓦的增氧機。4~6月每天啟動1~3小時,7~11月每天啟動4~8小時。 (4)翻動底泥改善水質 5~9月,每月用泥耙翻動魚塘底泥1~2次,使底泥營養成分在水中溶解釋放出來,從而達到施肥、減少底泥耗氧和改善水質的目的。 (5)施放化肥改善水質 在魚類生長旺季的5~9月,施用氮、磷比為1∶1的化肥。每667平方米水面每次施用4~5千克,每3~4天施用1次,既可增加塘水生物量,又能達到生物增氧目的。 (6)施放石灰改善水質 5~8月,每月用生石灰水溶液全塘潑灑1~2次,使每立方米水體含藥量為25~30克,有助於改善水質。 (7)清污保潔 經常清除塘水中的污物、死魚、廢渣、殘餌及雜草,保持水質清潔衛生。 通過以上措施,高產魚塘就能保持“肥、活、爽”的最佳水質。“肥”,指水中溶解營養鹽分豐富,浮游生物種類多、數量大;“活”,指水中營養物質循環快,上午水色較淡,下午較濃;“爽”,指塘水肥而不濁。魚類在這樣良好的水質中,生長快,疾病少,產量高。 無敵笑話吧 www.46vi.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