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吃海鮮不宜和那些事物同食?正文

吃海鮮不宜和那些事物同食?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管是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過高,患者都應該少吃油脂,特別是豬油、牛油等含有高飽和脂肪酸者,宜改用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油脂,如葵花油、大豆油、玉米油等。
膽固醇偏高的人,除了少吃腦、肝、腰子、腸子、蛋黃(每周不超過二至三個)、蟹黃及豬皮、雞皮、魚皮等食物,並要減少甜食,因為糖分是合成膽固醇的原料;至於三酸甘油脂偏高的人,特別要注意不能飲酒、咖啡,不能吃甜度太高的水果。
多食用富含纖維的食物,如蔬菜、谷類、海藻和菇菌類,可幫忙降低膽固醇,此外,如干豆類、燕麥麸皮、生洋蔥、大蒜、胡蘿卜、蘋果、酪梨、核桃、秋刀魚等也是不錯的選擇。

其實,海鮮的膽固醇含量一般都不太高。其中蝦、蟹、沙丁魚和蛤的膽固醇雖多些,不過因為它們的飽和脂肪酸含量較低,所以升高膽固醇的作用,反而不如含膽固醇少卻含有很多飽和脂肪酸的椰子油與棕榈油。並且,蝦、蟹類海鮮的膽固醇大多集中在頭部和卵黃中,食用時只要去除這兩部分,就不會攝入過多的膽固醇。

因此,預防膽固醇升高和心血管疾病,並不是一點海鮮都不能碰。預防高膽固醇的方法是,對每日脂肪和食物的總攝入量進行控制不可超標,並注意盡可能少吃含高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牛油、豬油、椰子油和棕榈油等,以及含極高膽固醇的食物如動物內髒等。在每日膽固醇攝入量未達300毫克時,仍可放心選擇合適的種類和適量的海鮮,可讓飲食多樣化。當然,吃海鮮過多,不加控制,超過了食物的總攝入量和膽固醇攝入量,會引起血脂升高。

膽固醇
自然界中的膽固醇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之中,植物中沒有膽固醇,但存在結構上與膽固醇十分相似的物質——植物固醇。植物固醇無致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在腸粘膜,植物固醇(特別是谷固醇)可以競爭性抑制膽固醇的吸收。


膽固醇雖然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之中,但是不同的動物以及動物的不同部位,膽固醇的含量很不一致。一般而言,獸肉的膽固醇含量高於禽肉,肥肉高於瘦肉,貝殼類和軟體類高於一般魚類,而蛋黃、魚子、動物內髒的膽固醇含量則最高。


通常,將每100克食物中膽固醇含量低於100毫克的食物稱為低膽固醇食物,如鳗魚、娼魚、鯉魚、豬瘦肉、牛瘦肉、羊瘦肉、鴨肉等;將每100克食物中膽固醇含量為100~200毫克的食物稱為中度膽固醇食物,如草魚、鲫魚、鲢魚、黃鳝、河鳗、甲魚、蟹肉、豬排、雞肉等;而將每100克食物中膽固醇含量為200~300毫克的食物稱高膽固醇食物,如豬腎、豬肝、豬肚、蚌肉、蛀肉、蛋黃、蟹黃等。高膽固醇血症的患者應盡量少吃或不吃高膽固醇的食物。


在對待食物膽固醇的作用方面,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片面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膽固醇是極其有害不能吃的東西。說這種觀點片面,是由於持這種觀點的人對膽固醇在人體內的作用缺乏清楚的認識。事實上,膽固醇是細胞膜的組成成分,參與了一些甾體類激素和膽酸的生物合成。由於許多含有膽固醇的食物中其它的營養成分也很豐富,如果過分忌食這類食物,很容易引起營養平衡失調,導致貧血和其它疾病的發生。


另一種觀點認為膽固醇對人體無多大危害,人們可以盡情地攝取。這種觀點之所以錯誤,是由於對高脂血症、冠心病的發病機制缺乏認識。長期過量的食物膽固醇攝入,將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發生與發展。


在每天吃多少膽固醇比較恰當這個問題上,一般認為健康成人和不伴有冠心病或其它動脈粥樣硬化病的高膽固醇血症患者,每天膽固醇的攝入量應低於300毫克,而伴有冠心病或其它動脈粥樣硬化病的高膽固醇血症患者,每天膽固醇的攝入量應低於200毫克。

降低膽固醇8類食物有奇效
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過高是中年人的普遍問題,其對健康的危害則是許多人心上的隱憂。其實,可以用飲食的自然方法,安全降低血中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以下8類食物是最有效的食物,照著這些具體的做法去做,可在短期內即可看到具體的效果。

1.早餐吃一碗燕麥粥:


每天早餐時只吃1碗燕麥粥,持續8星期的時間就可使血中壞的膽固醇濃度降低10%,好的膽固醇濃度上升。燕麥中含有豐富的可溶性及不可溶性纖維,能在腸胃道中阻止膽固醇及脂肪的吸收,因而達到降低血中脂肪及膽固醇的效果。

2.中餐吃半碗豆類:


豆類都是又便宜、又安全有效的降血脂肪及膽固醇的食物,每天只要吃半碗豆類,可以在8周的時間內使血中壞的膽固醇濃度降低20%。豆類食品含有多種降膽固醇的有效成分,其中最主要的物質要屬豆類中的可溶性及不可溶性纖維。

3.晚餐吃三瓣大蒜:


每天只要吃3瓣大蒜,持續8周就能使血中壞膽固醇的濃度下降10%。大蒜不論是生吃或熟吃,在降膽固醇的效果上都非常的好,大蒜中的含硫化合物可以直接抑制肝髒中膽固醇的合成,而達到降膽固醇的功效。

4.每天吃半個洋蔥:


洋蔥是價廉物美的保健食品,每天只要吃半個生洋蔥持續8星期,就能使血中的好膽固醇濃度增加20%,並降低血中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吃洋蔥以吃生的洋蔥效果較好,若將洋蔥煮得越久,洋蔥上升好膽固醇的效果就越差。

5.每天吃酪梨或蘋果一個:

酪梨中所含的脂肪是單一不飽和脂肪酸,因此對人體非常有益處。由於蘋果中含有豐富的果膠,是以具有降膽固醇的功效。

6.每周吃二次清蒸鲑魚:


鲑魚中所含的亞米茄3型(omega3)脂肪酸的量非常高。鲑魚的吃法,如果用烤及油炸的方式,容易因過高的溫度而引起亞米茄3型脂肪酸的變質,所以最健康的吃法是采用清蒸的方式。每周2次以鲑魚3兩清蒸吃下,經過8周的時間,可讓體內的好膽固醇上升10%。此外,吃鲑魚對於下降血中的三酸甘油脂,效果也是非常的好。

7.每星期喝一碗姜湯:


將曬干的姜磨成粉後沖熱水喝下,姜中的成分“生姜醇”及“姜烯酚”可以使高血脂病患血中三酸甘油脂的濃度下降27%,而且使壞膽固醇的濃度下降了33%。

8.以橄榄油做為食用油:


橄榄油除可下降血中壞膽固醇濃度外,也會上升好膽固醇的濃度,能對心血管系統產生最佳的保護作用。選擇用冷壓方式萃取出的橄榄油油質最佳。有些廠商會以高溫加熱的方式抽取橄榄油,高溫加熱過程易使油質變性致癌。

一、降血脂的飲食療法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心髒科主治醫師詹宏泰指出,高血脂就是指在血液中的中性脂肪(三酸甘油脂)與膽固醇值過高。
一般正常飲食後大約30分鐘至一小時,體內血脂便會開始升高,正常的血脂值(mg/dl)通常是在150以下,若是測試結果在150~300左右,醫師通常就會建議要立刻開始控制飲食——特別是減少油脂類和醣類的攝取。
為了減少油脂進入人體,肉類的攝取應該減少,動物性蛋白質應改以牛乳或植物性蛋白質替代,碳水化合物的攝取也要控制,這樣血脂值就會逐漸降下來。若是持續控制3~6個月後仍無法降到正常標准,那就要以藥物來作控制了。
通常在飲食與藥物的配合之下,血脂值可獲得有效控制,但更重要的是,從此以後應徹底的改變生活習慣,包括飲食方式的改變,同時要保持運動,另外,煙酒都應該戒除,這樣才能長久維持正常的血脂值。
至於中性脂肪值正常,而膽固醇值偏高,那又是怎麼一回事呢?詹宏泰解釋說,人體在吃進食物之後,經胃部分解、小腸吸收,會轉化成脂肪,部分進入肌肉成為日常活動的能量,部分成為人體的脂肪,部分進入肝髒。
對於膽固醇過高的人,想要降低膽固醇的話,首先要多吃魚類,因為魚油可以產生好的膽固醇(hdl),所以在選擇每日應攝取的肉類份量時,可以魚肉為主;其次,在每餐當中都應該吃一些高纖維的水果或蔬菜;第三,以植物油來取代動物油,像是橄榄油、葵花油等來代替豬油,以人造奶油來替代牛油,這樣會更健康;第四,在平常如要吃餅干或一些零嘴時,也要注意包裝上的標示,以免吃進過多的油脂。
此外,蜂膠對血脂具有很好的調節作用,對高血脂、高膽固醇、動脈粥樣硬化有預防作用,並有明顯防止血管內膠原纖維增加和肝內膽固醇堆積的作用。蜂膠能有效地降血脂,這完全是歸功於蜂膠中的黃酮類化合物、萜烯類和多種活性成分。蜂膠可改善血管的彈性和滲透性,舒張血管,清除血管內壁積存物,淨化血液,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循環狀態和造血機能,有效地防止動脈粥樣硬化,抗腦血栓形成,保護心腦血管。
二、外食族掌控膽固醇一把抓
一般民眾總以為:一旦對血脂與膽固醇愈了解,大快朵頤的日子愈是離自己遠去!答案是:正是如此。但詹宏泰說,其實,只要吃之前注意一下,吃的時候再「加工」一下,吃完之後多動一下,油脂和膽固醇還是會乖乖地控制在標准值以下。
或許有人會問:既然不是每一樣食物都對身體有益,如果不得不選擇外食,而外食的食材與烹調方式又無法控制時,到底該怎麼辦?以下便來分析幾種外食族,看看如何才能吃得健康又美味。
1.便利商店黨
便利商店名為「便利」,實際上也很便利,從漢堡到便當,應有盡有。很多的上班族,為求方便,早、午、晚餐就都在便利商店裡解決,目前在便利商店裡大部分的食品,都有標示出所含的油脂、醣類、蛋白質含量,以及每一份量中所含的熱量。
如果你懷疑包裝上所標示的熱量是不是正確,你也可以自行計算出食品的正確熱量。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咨詢室麥素英說,民眾應懂得計算食物的正確熱量。只要將醣類的重量(g)乘以四,蛋白質的重量(g)乘以四,脂肪的重量(g)乘以九,就可以得到正確的熱量。所以平時吃飯、點心、晚餐、消夜時,都可以順便計算一下,究竟吃下多少的醣、蛋白質和脂肪。
2.快餐黨
麥素英建議,每天向快餐店報到的快餐族,或是每隔幾天非吃一次炸雞、薯條、漢堡的人,最好不要全點高熱量、高油脂的餐點,像是炸雞、薯條、蘋果派、奶昔……等,而可以將部分餐點換成熱量較低、油脂較少的健怡可樂、咖啡、紅茶、果汁。再者,漢堡內夾的肉排,用火烤方式烹調者的熱量與油脂,也比炸的來得低一些。如果想點一份炸肉排的漢堡,那麼考慮點一份魚堡吧。雖然魚堡的油脂也不低,但是畢竟它的油脂可以轉換為好的膽固醇,雖然還是不怎麼理想,但至少比較安心一些。
若你真的實在無法控制想要吃炸雞的欲望,那麼請你在吃炸雞時,先把那層香酥可口的外皮去掉,因為那層引人垂涎的外皮,就含了整塊炸雞中,近一半的油脂。
最後,還是要建議愛吃快餐的朋友,如果有生菜色拉,請讓它成為你餐點中的一部分,不但可以增加飽足感,還可以平衡快餐食品纖維質不足的缺點。
3.火鍋黨
與三、五同事們相約,一邊吃火鍋,一邊聊著公司裡的八卦,是上班族的休閒娛樂之一,不過在不知不覺中,所吃進的油脂與膽固醇,可能卻被許多人所忽視。
麥素英表示,如果嗜吃麻辣鍋,其所含的高油脂,會對膽固醇過高的人雪上加霜。她建議高血脂與高膽固醇的人,最好不要去碰麻辣鍋。
如果是吃自助式火鍋,大家都可以夾取各自喜愛的配料,在共同的鍋內烹煮,那麼一定要注意,火鍋在加熱烹煮的過程中,會將食材裡的油脂溶解進入湯中,造成湯底的熱量不斷增加。
另外,許多高膽固醇的海鮮類,像是鱿魚、墨魚、蝦、蟹……等,還有許多動物內髒類,像是豬腰、脆腸、羊肝、牛肚……等,或是油炸類的食品,像是炸豆皮、油條……等,由於是不限分量吃到飽,很容易讓人不自覺的愈吃愈多,常常吃一次火鍋,吃進的油脂與膽固醇,可以高達正常飲食的三至五倍的分量。
因此麥營養師建議,吃火鍋時,不要分次拿,這樣容易弄不清楚到底吃了多少分量,應該一次把要吃的配料拿全,可以准確知道自己吃進多少東西。對於有殼類海鮮與內髒類應盡量少吃,至於肉類,最好是選魚肉,如果另外還有雞肉、豬肉、牛肉、羊肉,可以先考慮選擇雞肉,其次是羊肉,接著是牛肉,最後才是豬肉。特別要注意的是,不管什麼肉,都應該以選擇瘦肉為主,同時不要喝下火鍋湯底,避免吃進過多看不見的油脂。
4.小吃黨
點一碗牛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什麼面膜最好用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