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唱歌時,呼吸道和肺氣道就像一個激活器,而聲帶是簧片,口腔和鼻窦則是音箱,大家都知道讓聲音變好聽不是去操作簧片,而是要讓音箱變得更好;因此,人的音聲美好雖然是天生的,但是音域的使用若錯誤,在非適當的音域裡唱歌就會造成傷害。因此,要能夠長長久久歌唱,就要練習腹式呼吸法,練習時不要考慮音色,否則可能為了顧全音色而造成聲帶過度用力,用錯方法。
方法1擴張胸腔,橫隔膜自動往下降 何一成提醒,唱歌自我學習時,先不要注意音色,專心練習腹式呼吸法。正確的腹式呼吸,吸氣時是主動的動作,肚子放松把胸腔吸飽擴張,橫隔膜就會自動往下壓,肚子會鼓起。
方法2被動式吐氣,胸腔放輕松 腹式呼吸的吐氣則是被動的動作,只要放松讓肚子回復原來的平坦。何一成說,很多人誤會腹式呼吸的意義,故意在橫隔膜用力讓氣擠出去,其實吐氣應是很自然讓胸腔放松,肚子就會縮回原樣;如刻意用力壓縮空氣出去,會致使橫隔膜未回復原位時,就被腹腔上頂而壓傷,肋間肌和橫隔膜也會拉傷。
方法3唱歌時,喉嚨肌肉要放松 無論是吸氣或吐氣,聲帶都應保持在很放松的狀態下,當氣經過聲帶時,喉嚨的肌肉應該是放松的來調節聲音的變化。
方法4利用輔助方法,學習腹式呼吸 不知道自己的腹式呼吸是否正確,可以用輔助方式,橫隔膜在肚子的上方,胸腔以下;因此,只要把手掌放在肚臍上,吸氣時感覺橫隔膜往下降,肚子鼓起,就是正確的。
方法5學習產生共鳴,唱歌很樂活 音量夠大,唱歌才好聽,很多人為求聲音高亢,情急下只好在喉嚨用力來增大音量。方端仁說,其實唱高音時,聲帶應是放松的,用很輕的氣釋放;因此,要音量足夠,應用共鳴方式讓聲音變大,而非利用聲帶振動的方式來加大音量。
亂唱歌,小心造成傷害
人在很輕松愉快時,常會不自覺哼起歌來,可見唱歌是一種令人心情輕快的運動,不過唱歌的方式不對,可是很容易引起傷害的。方端仁表示,當唱歌的呼吸方式錯誤,氣出得不順時,喉部會過度用力,以致聲帶不正常充血、腫脹;為了讓聲音發出更高的音域,喉嚨只好拉得很緊,聲帶就會產生水腫,甚至結節、結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