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的酒花剩余物和不溶性的蛋白質。
冷卻、發酵:潔淨的麥芽汁從回旋沉澱槽中泵出後,被送入熱交換器冷卻。隨後,麥芽汁中被加入酵母,開始進入發酵的程序。
在發酵的過程中,人工培養的酵母將麥芽汁中可發酵的糖份轉化為酒精和二氧化碳,生產出啤酒。發酵在八個小時內發生並以加快的速度進行,積聚一種被稱作"皺沫"的高密度泡沫。這種泡沫在第3或第4天達到它的最高階段。從第5天開始,發酵的速度有所減慢,皺沫開始散布在麥芽汁表面,必須將它撇掉。酵母在發酵完麥芽汁中所有可供發酵的物質後,就開始在容器底部形成一層稠狀的沉澱物。隨之溫度逐漸降低,在8~10天後發酵就完全結束了。整個過程中,需要對溫度和壓力做嚴格的控制。當然啤酒的不同、生產工藝的不同,導致發酵的時間也不同。通常,貯藏啤酒的發酵過程需要大約6天,淡色啤酒為5天左右。
發酵結束以後,絕大部分酵母沉澱於罐底。釀酒師們將這部分酵母回收起來以供下一罐使用。除去酵母後,生成物"嫩啤酒"被泵入後發酵罐(或者被稱為熟化罐中)。在此,剩余的酵母和不溶性蛋白質進一步沉澱下來,使啤酒的風格逐漸成熟。成熟的時間隨啤酒品種的不同而異,一般在7~21天。
經過後發酵而成熟的啤酒在過濾機中將所有剩余的酵母和不溶性蛋白質濾去,就成為待包裝的清酒。在獅王,獨特的雙重過濾工藝,不但對釀造產生的雜質去處更徹底,而且使酒液特別清澈,晶瑩的水光使飲用者在享受啤酒美味的同時,還可以得到視覺的享受。
每一批獅王啤酒在包裝前,還會通過嚴格的理化檢驗和品酒師感官評定合格後才能送到包裝流水線。
成品啤酒的包裝常有瓶裝、聽裝和桶裝幾種包裝形式。再加上瓶子形狀、容量的不同,標簽、頸套和瓶蓋的不同以及外包裝的多樣化,從而構成了市場中琳琅滿目的啤酒產品。獅王可以生產當代任何一種包裝形式的產品。
瓶裝啤酒是最為大眾化的包裝形式,也具有最典型的包裝工藝流程,即洗瓶、灌酒、封口、殺菌、貼標和裝箱。
越是離生產日期近的啤酒,即越是新鮮越是好喝。從釀酒廠生產出來的啤酒,通過運輸到分銷商處,再從分銷商處到零售商處,最後到消費者手中,高效及通暢的分銷渠道是確保消費者飲用到新鮮啤酒的保證。獅王目前已經在全國20余個省內建立了分銷網絡,特別在蘇南地區,獅王的分銷網絡已經可以覆蓋並服務每一個啤酒零售點。 糧食酒是用糧食釀造的酒,用糧食造酒要比用其他原料復雜,因為釀造果酒利用葡萄糖,一般微生物就可以發酵,釀造啤酒、威士忌等利用大麥種子自己產生的酶將澱粉轉化成麥芽糖後發酵。而直接利用糧食,首先要把澱粉轉化成糖,這不是一般微生物可以作到的,需要霉菌介入,但一般霉菌在分解澱粉的同時會產生有害人體的毒性物質,必須篩選、馴化霉菌,就是制曲。
釀造糧食酒的方法首先是中國人發明的,中國古代不出產大批、易儲存的水果,最好的水果只有桃和梨,不能浪費在酒上。利用糧食釀酒根據傳說最早是禹的妻子儀狄發明的,為了宣揚禹的“明君”形象,歷史書說禹“飲而甘之”,然後說以後這種東西必將導致亡國,“遂遠儀狄”。
糧食酒原來都是放在壇中邊釀造邊貯存,喝時開壇,篩除酵母渣滓。所以古代喝酒也叫“篩酒”,直到清朝後期才有蒸餾酒出現(一說元朝時即已出現),改為以小盅喝烈酒,一般為65度,最高達67度。最近幾十年才出現30—40度的低度蒸餾酒。
用糧食釀酒的方法後來逐漸傳入中國的鄰國,朝鮮、日本、越南用大米釀酒,俄羅斯用小麥、馬鈴薯釀造伏特加,直到目前世界上也只有這些國家可以用糧食直接釀酒。各種糧食酒都帶有糧食品種特有的味道,如大米酒就有一些米糠味,經過幾千年的摸索,中國人發現只有高粱釀造的酒沒有任何干擾味道,因此中國的著名白酒幾乎都主要是用高粱釀造的。 谷物釀酒的兩個先決條件是釀酒原料和釀酒容器.
增香型生料釀酒高產技術可行性分析報告
中國酒類行業信息網發布轉載:酒類技術專業網
在了解本技術之前,我們首先要達成如下共識:
1、釀酒用的糧食不一定非要經過蒸煮,將澱粉糊化後才能用於發酵釀酒。隨著生物工程技術的發展。能夠糖化發酵生澱粉的菌種已經完全能夠很好的擴大培養,用於大生產。
2、糧食含一定數量的澱粉,如能將大部分澱粉轉化為酒精,則糧食的出酒率會相當高。
3、科學技術總是不斷向前發展的,科學技術的更新,首先是人的觀念的更新。
增香型生料釀酒高產技術是我所采用國際先進的微生物工程技術歷經10年開發的研究成果。是對幾千年傳統釀酒方式的重大突破,經國家法定質量監督檢驗部門檢測,酒質達到國家優級品標准。評酒專家對酒的口感和整體質量給予了高度評價。本技術自正式面向全國推廣以來,社會各界反映異常強烈,每天來人、來函、來電絡繹不絕,均要求對該技術及設備和涉及到該技術的其他問題作進一步的了解。對此,我們針對客戶提出的帶普遍性的問題,以問答的形式作統一性的答復:
一、你們為什麼要開發這項新技術?
1、我國有廣闊的白酒銷售市場。釀酒是一項千古不衰的永恆產業。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酒的銷量也在不斷增長,據國家輕工總會統計,目前我國每年白酒總產量已達780萬噸。這種廣闊的白酒銷售市場能為成千上萬的釀酒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因此,注重釀酒技術的研究和開發也是很值得作的一篇大文章。
2、傳統的釀酒方式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由於傳統的釀酒方式需經過泡糧、蒸糧、焖糧、攤涼、培菌等多道復雜工序。工人勞動強度大,出酒率不高,且能源浪費嚴重。而采用增香型生料釀酒高產技術可減輕勞動強度60%以上,節約能源70%以上,增加出酒率40%以上。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給各釀酒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利潤和效益。
3、高品質、低價格的釀造酒一直是人民所追求的目標。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成品酒有釀造酒和勾調酒。傳統方式釀酒出酒率低、勞動強度大、市場成本高、效益低。用食用酒精進行串香勾調,雖然產量大,但由於勾調水平的因素,一般酒質量較差,不太受歡迎。而增香型生料釀酒則糧食不蒸不煮,直接利用高科技生物發酵方式進行釀造,不添加任何化學物質,香精、香料,不需任何勾調即可達到國家優級標准。且出酒率高、酒質純正、香味濃郁、醇厚悠長、飲後不上頭、不口渴、不傷身體。因系純糧釀造,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4、釀酒企業即要講質量、也要講效益。目前,中國每個縣市有釀酒小作坊幾百到幾千家,其生產方式仍采用復雜的的傳統工藝,勞動強度大、能耗高、出酒率低、酒質受技術因素制約大。成本很高售價卻很低,利潤很微薄。甚至有的廠家還在虧本經營,而增香型生料釀酒工藝簡單、操作簡易、酒質極佳、成本極低、每斤酒成本僅0.7~0.8元,在市場銷售中具有很大的競爭力。
二、增香型生料釀酒的前景如何?增香型生料釀酒技術、工藝路線是切實可行的,是生物技術飛躍發展的產物,是釀酒工藝的一項技術突破。與傳統工藝相比,工藝簡單,節約場地,降低勞動強度,操作衛生安全,不受季節限制,投資省,見效快。出酒率同比提高40%以上,降低能耗70%以上,生產的白酒符合市場要求。
該釀酒技術順應現代酒業發展潮流,特別適合中、小酒廠。目前,酒類生產和消費兩極分化現象日趨明顯,一方面以名酒為中心組建的名酒企業集團,依靠獨特的歷史沉澱酒文化,精湛的釀酒技藝,獨樹一幟的風格,形成了固有的消費圈,占據了酒類生產消費的半壁江山,帶動、影響、引導著酒類消費潮流和時尚,是酒界的支柱脊梁。他們的生產是在傳統固有的生產方式上的繼承與發展,是一定要堅持和發揚的,是不可徹底改變的。另一方面,是規模小、分布廣、技術力量弱的遍布鄉鎮的小酒廠,他們地產地銷,為廣大消費者提供質優價廉的白酒,占有相當的市場分額。增香型生料釀酒技術很適合這些酒廠,它操作簡便、出酒率高、成本低,同時大量的酒糟屬糖化高蛋白精飼料,可養豬、牛等畜禽,基本可達到“烤酒只需原料錢,喂豬不花飼料錢”。新工藝、新技術的應用將對這部分酒廠的生存和發展,對促進農村特別是老、少、邊、窮的經濟發展,對非食用糧食轉化,發展庭院經濟和畜牧業生產,脫貧致富奔小康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三、增香型生料釀酒技術的成熟程度如何?增香型生料釀酒技術經我所多年的研究,通過小試、中試和規模生產,[其中四川耕之靈酒業公司(酒研所生產實驗培訓基地)可日產2噸優質白酒,]已經完全取得成功並推向社會,接產單位反映很好,其技術的成熟性完全可靠。自從該技術推廣以來,已成功轉讓數百家,我所的宗旨是:轉讓一家,扶持一家,成功一家。並可簽訂技術轉讓合同,進行公證,達不到要求者負責賠償一切經濟損失。
四、增香型生料釀酒具有哪些優勢?
1、糧食不蒸不煮,直接發酵,工藝操作極為簡便。直接將糧食加水加曲藥發酵烤酒,發酵時間10天左右,冬天發酵時間稍長。與傳統工藝相比,減輕勞動強度60%以上,節約能源70%以上,傳統工藝每天生產200斤酒,需2至3個工人,現在1個人半天時間就可輕輕松松完成。
2、酒質極佳,用該工藝生產的白酒不需任何勾調,即香味濃郁,綿甜爽淨,余味悠長,無雜味、焦糊味、爆辣味、有後勁、不上頭。我所研制的增香型更屬國內首創,比其它生料酒更具濃郁香氣。此外,在蒸餾時,從蒸餾開始到結束,始終清澈純淨,絕不混濁。配合我所專有技術產品——尾酒回收器。基本上不存在尾酒,酒質更加甘冽芳香,是名符其實的優級品。
3、成本低、利潤高:用增香型生料釀酒工藝釀造一斤優級白酒只需0.7元左右,而傳統工藝釀造一斤優級白酒成本需1.3-1.4元,每斤酒可降低0.6-0.7元左右成本,在同等條件下,產品更具有競爭力,在同等售價上,利潤更高。
4、酒糟飼料,配合養豬可謂一舉兩得。增香型生料釀酒的酒糟價值跟白酒一樣重要,它比固態法的酒糟具有更高的營養成分,生料法酒糟色鮮香濃味美,對畜禽具有很好的適口性,除了可以直接喂養畜禽外,還可以通過澄清、過濾、烘干(曬干)、造粒制成ddgs飼料,酒糟除含有大量蛋白質外,還富含核黃素、硫胺素、生長素、膽鹼、核糖核酸等微量有益成分,這些營養成分是谷物飼料所不能代替的,它完全可以替代魚粉、豆餅等蛋白飼料。從另一方面講,酒糟的價值甚至可以超過白酒。
5、占地面積少:生料釀酒工藝,設備簡單,只需一套蒸餾設備和數口發酵缸,設備占地面積3平方米左右。發酵缸的數量視生產規模而定,一般小型酒廠僅需30多平方米即可生產。
6、投資小:一般家庭利用普通工具投資幾百元或在我所購一套中小型設備即可生產,總投資4000多元即可。包括技術轉讓費在內,如老酒廠技術革新,只需改變工藝流程,不再增加生產型設備,固定投資僅為傳統工藝的五分之一。
五、能不能算一算生料釀酒的經濟效益?該項目之所以被廣大的投資者看好,除了它本身的技術含金量以外,還因為投資少、見效快、利潤大。只需努力,沒有風險。本項目特別適合於城鄉家庭辦廠,老酒廠技術更新及鄉鎮企業投資。
經濟效益具體分析如下:
1、成本:按日投料200斤大米(碎米)計算:①碎米:200斤×0.40元/斤=80元;②曲種:21元③煤炭:50斤×0.075=3.75元;④人工:20元每天,日產4鍋,則每200斤=5元;⑤水:0.5噸×1.20元/噸=0.6元;⑥電:1度×0.8元/度=0.8元;⑦場地及折舊:每投料200斤=0.2元;⑧其余雜支及預算外支出=2元。
成本共計:100+21+3.75+5+0.6+0.8+0.2+2=113.35元,按平均出酒率(57度)80%計:產酒200×0.8=160斤,每斤酒成本為:113.35÷160=0.706元。糧食價格如為0.50元,則每斤酒成本為133.35÷1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